打造溫馨美滿的家庭,從《不吼不叫》開始

2020-11-15 趙雅茹

你知道嗎?每一次對孩子發脾氣,他們的心靈受到的傷害遠比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也並不是一句道歉就能彌補的。

我知道,很多父母在發過脾氣之後會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後悔,發誓以後絕不再犯,可是下次面對孩子各種惱人的行為,他們還是大聲地吼了出來。

我也知道,很多父母和我一樣,自己的努力克制最後功虧一簣後,心中滿是懊惱和沮喪。

我們不禁想問,難道這大吼大叫的毛病就改不了了嗎?

專注於解決家庭矛盾的羅娜·雷納護士在她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給出了解決辦法。羅娜·雷納創辦並主持廣播秀「童年時代的時期「長達10年之久,她將自己工作以來的育兒經驗進行總結,寫出了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不吼不叫》。書中詳細探討了父母面對孩子吼叫的原因,並對減少家長吼叫提出了簡單易行的技巧,讓我們都能夠以溫柔有效的方法管教我們的孩子。我將通過本文向大家闡述書中的2個核心內容:理解吼叫的原因和吼叫造成的影響,以及改善吼叫和親子關係的方法。

圖片來源:書籍攝影

一、 想要改變現狀,先了解吼叫的前因後果。

想想什麼時候我們會吼叫?是心情煩躁的時候?睡眠不足的時候?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好不容易收拾好的房間又被孩子弄亂的時候?想必很多父母會被以上狀況擊中,而且有時候吼叫確實可以改變現狀或者得到別人的配合,但是,我們通常又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惱、後悔和自責,長此以往還會對自己的為人產生懷疑。所以說,我們想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先了解讓我們陷入這種極端情緒的原因。

書中把促使人們吼叫的原因叫做「觸發器「,這是一種暗示或者指令,通常會直接導致人們吼叫。作者把引起父母吼叫的原因分為」內部觸發器「和」外部觸發器「,內心煩躁和睡眠不足引起的吼叫就是」內部觸發器「被點燃;而孩子的調皮搗蛋和弄亂房間引起父母發脾氣,就是碰到了」外部觸發器「,當然有些」外部觸發器「可能與孩子無關,就像計劃被打亂、和伴侶吵架等。可是,每當對孩子吼叫的時候,我們很少能夠想到這些原因,而經常面對家長吼叫的孩子很容易變得懦弱、膽小,甚至是不愛說話。

除了各種觸發器,作者還在書中提出了父母與孩子氣質的不同也會造成雙方情緒的碰撞。簡單來說,就是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家長的接納程度可能不同,而不同孩子對其理解也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同一件事情,有的家長可能會吼叫,因為本身脾氣急,而換做另外一個耐心的人,又不會吼叫,這就是家長氣質方面的因素。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吼叫的原因,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二、 只需要停止吼叫,就足以改善家庭狀況和親自關係。

說起停止吼叫,大家肯定會反駁:「我當然希望能停止啊,可脾氣一上來怎麼想得到呢?」這種狀況是愛吼叫的家長面臨的主要困難。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技巧,但在我看來,她為我們提供的改善步驟最有用。作者提出,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包括3個步驟,它們分別是:觀察收集數據、逐步調整、忍不住吼叫之後的措施,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

1. 觀察自己,用《追蹤吼叫表》

作者在書中列出了一個《追蹤吼叫表》的工具來幫父母記錄吼叫發生的過程,包括事件、我們的反應、孩子的回應、後續的情況、雙方的氣質特點以及評估6個步驟。具體的記錄內容正如下面書中插圖提供的。

圖片來源:書籍插圖,已註明引用出處。

作者指出,在作這種記錄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自己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首先要關注自己的感受,並且認可它們,而不是只想:「我太不應該了「。因為只有我們在正視自己感受的同時,我們就能接受不完美,就不會為吼叫找藉口,也就正視了自己的問題。

對自己吼叫的過程做了詳細的記錄,下一步就是調整自我。

2. 調整自己,有「A-B-C-D-E法則「

對於改善吼叫的重要環節,作者提出了「A-B-C-D-E法則「,具體說來包括:

自問(Ask):我們可以問自己:現在感覺如何?我能否接納自己的感受?

呼吸(Breath):觀察自己的呼吸時急促的?還是溫和的?有意識地深呼吸幾次。

平靜自我(Clam yourself):用積極的想法代替心中消極的想法,讓心情回歸平靜。

確定孩子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想一想孩子的年齡,他們的行為合理嗎?他們需要的是結果?是擁抱?還是鼓勵?

同理心(Empathize):嘗試感受孩子的想法,告訴他們你理解他們。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書中舉了一位父親唐納德和他12歲兒子邁爾斯的例子。邁爾斯很喜歡和父親一起幹活,但是在一個周六答應和爸爸一起搭新架子時卻爽約了,他因和朋友騎車太久耽誤了回家的時間,對此唐納德非常惱火,他本來已經準備好要好好教訓一頓邁爾斯,但是「A-B-C-D-E法則「讓他冷靜了下來,最終兒子回到家後他們一起搭完了架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唐納德的心路歷程:

首先是自問,唐納德意識到自己很失望和受傷,但是他還是想「邁爾斯是個孩子,他犯錯是正常的」,而不是想「邁爾斯不關心別人,他很自私」。接著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然後坐了下來,發現自己的呼吸從急促變得平和。繼而他意識到這樣生氣沒有任何用,還會毀了和孩子的關係。所以他打開音樂,讓自己儘快平靜。他決定等邁爾斯到家時候,坦誠地表達出自己的失望,也會詢問邁爾斯沒有守時的原因。而最後他真的是這樣做的,邁爾斯解釋說:他和朋友這次騎行的路途比較遠才沒在計劃時間趕回來。最後,唐納德表示理解兒子的狀況,他願意接受邁爾斯的道歉,他們就一起開始幹活了。

可以看出,父親唐納德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地調整了自己的主觀想法,並且最終以尊重兒子的方式化解了誤會,沒有衝邁爾斯大吼大叫,增進了父子之前的感情。所以,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如也用「A-B-C-D-E法則「來停止吼叫吧!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抑制住自己的情緒,又一次大聲吼叫,我們要怎麼彌補呢?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3. 持續改善,就算再次犯錯也可以彌補

一開始,我們不可能一直做的完美,即便在以上步驟和法則的幫助下,有時還是難免對孩子吼叫,遇到這種情況,作者提醒我們不必懊惱。我們應該首先原諒自己的不完美,正視這次的失誤,然後向孩子做出真誠的道歉,維護親子關係。

作者同時指出,真誠的道歉包括表達內心的後悔、表示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提出補救的方法。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的吼叫並不是有意而為之,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其它心理壓力。

當然,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吃一塹,長一智「,之後要繼續積極地努力去減少吼叫,才能最終停止吼叫。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除了以上內容,書中還介紹了減少吼叫的其它技巧,以及面對一些特殊家庭的育兒策略,例如離異父母對兒女的不同管教矛盾、祖父母對孫輩照看中的問題處理等等,能夠滿足不同父母的需求。

作者最後提出「世界和平始於家庭「,她認為:」當我們儘量以善意和尊重對待我們的孩子,對待身邊人,對待我們自己——甚至是自己的不完美時,會產生連鎖效應「。所以,當我們積極致力於打造幸福美滿家庭的時候,當我們正視自己吼叫是不對的,想要努力改善的時候,就是對我們自己以善意和尊重。

在此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讓孩子們每天都沐浴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END————

作者簡介:熱愛學習的職場寶媽,喜歡讀書、寫作和插畫。願和你共讀每本好書。

相關焦點

  • 因忍不住吼孩子而自責?別被《不吼不叫》系列書籍麻痺了
    最近《不吼不叫正面教育》、《不吼不叫好媽媽》系列書籍很火,跟我心裡窩的火一樣!現實生活中你真的能如書本生說的不吼不叫?跟孩子好好說但是不一定懂,懂了也不一定聽。你不吼他不兇他,孩子會日漸任性。如果家庭裡孩子沒有個怕的人孩子會無法無天。所以不吼不叫像紙上談兵,對於實戰,我們得像毛爺爺一樣走適合自己孩子的特色道路。
  • 對孩子不吼不叫,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這個原生家庭的壞習慣不太好,應該儘快解決擺脫。我的父親是個傳統型父親,不善於表達自己。在我很小的時候,可以玩的玩具少,調皮搗蛋的事情沒少幹。上房揭瓦,下河摸魚。爬樹摸鳥蛋,遛狗追兔子。經常搞得自己身上,傷痕累累。如果我犯了錯,被我父親知道,免不了要挨頓打。因此,童年的我跟父親的關係並不好。等到青春期以後,我有能力反抗了,就開始跟我父親冷戰。
  • 不吼不叫,才能真正體驗做父母的美好
    因為學校音樂節的活動,孩子需要和同學一起練習合唱,幾個家庭得以有機會湊在一塊。媽媽們的交流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的教育。一個媽媽說「我兒子經常被我罵,有時我也覺得罵得過分了,但就是忍不住。」周圍的媽媽紛紛表示贊同,並開始探討孩子不聽話的程度。
  • 《不吼不叫》:也能讓孩子和父母好好合作
    相信有不少的父母教育孩子時,孩子一不聽講、真的在氣頭上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對孩子採取吼叫、打罵的方式。我最近正好閱讀了這樣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不吼不叫》,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正是這個有趣的書名,作者是羅娜.雷納。
  •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每次只要我們沒滿足她的要求,她就開始大喊大叫,凡事都要按她的想法去做,否則就把家裡鬧個天翻地覆。我老對她發火。假如我們做父母的能改善改善,女兒會不會不這麼過分?」(圖源來自網絡)(圖源來自網絡)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就像當年我媽媽衝我又吼又叫一樣
  • 不吼不叫, 我成功的治好了孩子的拖延症。
    第一、家庭環境。孩子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禮物,條件允許的話請不要把孩子交給長輩,或者與長輩同住。能夠儘量自己陪伴孩子就請多儘量陪伴,方便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您在孩子心裡的權威感。 第二、學習環境。幫助孩子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放下手機、關掉音樂。如果您坐在旁邊刷手機視頻或者在看電視,孩子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 第三、寫作業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 孩子不認真吃飯怎麼辦:機智的媽媽是不吼不叫,用這幾招超管用
    孩子不認真吃飯怎麼辦:機智的媽媽是不吼不叫,用這幾招超管用其實孩子的年紀這麼小,所以在生活當中肯定會遇到各種難題,比如家長們都非常厭煩的洗衣服。剛剛給寶寶換上衣服的時候,但他立馬出去外面跟別的小朋友玩耍,弄得面目全非的樣子。還有就是寶寶從來都不願意認真的吃飯,把餐桌上面弄得亂七八糟的。
  •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輕鬆管教孩子
    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自己非常焦慮,昨天又忍不住衝著孩子吼了一通。我問她是否可以跟孩子好好說話,不要發脾氣?朋友說:「不可能!我一直跟他好好說話,他就是聽不進去。我衝他吼一頓,他就老實了。你的孩子是女孩兒,女孩子聽話,你不知道男孩子有多難管,只能衝他發頓火才有效。」
  • |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原本溫柔恬靜的自己,面對兩歲多的女兒開始大吼大叫。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大吼大叫的媽媽?為人父母是最好的"職業",亦是最壞的"職業",當娃"不熊"的時候,甜到心都化了,可當他們"熊"起來的時候,似乎變成了小怪獸,這個時候的父母很容易就開始大吼大叫,但過後,看著孩子一臉驚恐的大哭,自己又開始滿心愧疚。
  • 不吼不叫,媽媽的一場修行!不想憋出內傷,就請戒掉吼叫!
    不吼不叫,是媽媽的一場修行。每個媽媽都有100種替代吼叫的方法!好媽媽不吼不叫,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培養出性格好、情商高、更合作的孩子;好媽媽不吼不叫,家庭才會變成孕育孩子穩定性和安全感的溫情避風港!
  • 育兒 | 不吼不叫,還能讓孩子樂於配合父母?乾貨都在這裡了
    想都沒想,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我告訴兒子他的行為多麼令我討厭,我說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多麼頑劣的孩子。兩個孩子都哭著躲到了桌子下面。我恨自己,怎麼會變成一個情緒失控的家長。&34;我知道我不該因為女兒自己吃飯弄得亂七八糟就朝她大喊大叫,但是怒火就這麼從我心底冒了出來。女兒又可愛又有趣,但是我常常感覺焦躁不安,瀕臨崩潰。
  •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
    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孩子們在經受大吼大叫和懲罰時會怎麼想嗎?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家長的大吼大叫和嚴厲懲罰,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巨大的創傷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大多數父母在考慮懲罰帶來的長期後果時
  • 腹黑女主文:宅媽雲朵偶得神秘的空間,看她打造一個美滿家庭
    今天給大家帶來腹黑女主文:宅媽雲朵偶得神秘的空間,看她打造一個美滿家庭1.《家有仙園》作者:公子墨然文案:宅媽雲朵偶得神秘的空間,平淡中有著驚奇。且看雲朵一家在都市中守著一片淨土,打造一個美滿的家庭。溫馨種田文。精彩內容:一陣悅耳的歌聲在校園裡響起,預示著小朋友們下課放學了。雲朵站在校外,和其他的家長一起等著接自己家的小寶貝。沒等多久,就看到排著隊的小朋友從門裡走了出來,雲朵一眼就看到隊伍中自家的寶貝。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當你第N次叫孩子關電視睡覺,之前答應只看一集動畫片的孩子卻遲遲不願關電視時,你是否暴脾氣一上來,對著孩子就是一頓吼罵?當你跟孩子提前定好了規矩,孩子洗完澡仍然將髒衣服隨處亂扔時,你是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張口就對著孩子喊叫起來?當你在家給神獸一遍遍地輔導同一個作業題時,你是不是精神崩潰,情緒失控,忍不住大吼大叫?
  • 好媽媽不吼不叫,溫柔媽媽孩子最喜歡
    1 媽媽的吼叫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在孩童時期,孩子的調皮搗蛋成為家常便飯,一些媽媽為了能夠成為好媽媽,第一步就是要管住孩子,然而媽媽一開始用溫柔的方式根本鎮不住孩子,反而孩子變的越來越囂張,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和耐心的消磨,發現用吼叫的方式能夠震懾住孩子。於是,吼叫就成為媽媽管教孩子的一種自以為正確的方式。
  • 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跳下去」,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贏得合作
    如同《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所說: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看作是世界和平這塊大拼圖一部分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以身作則,為有尊重的溝通和同理心做出示範,我們的下一代就有更好的機會創造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
  • 了解吼叫,覺知自己,才能不吼不叫教孩子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無奈地發現自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或許我們的父母就曾經這樣的對待我們,我們也想要平靜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卻總是逃不出這個親子溝通的怪圈。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生活的節奏太快,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不住衝孩子大吼大叫。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完美的父母也並不存在,我們都懷抱最良好的意願,但我們也都所知有限。
  • 輸出全靠吼?如何不吼不叫,讓孩子做好一件事
    而且還有一點,這招初試起來真的管用:一吼就乖乖收玩具,一吼就立馬多吃兩口飯,一吼就閉眼睡覺……但是,你吼完這回,下回還得吼。吼多了,你生氣,他傷心,母慈子孝變成雞飛狗跳,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呀。怎樣不吼不叫,他就自覺做好?
  • 做「不吼不叫」的媽媽怎麼那麼難!做到這4點,你就不再糾結了
    很多媽媽很苦惱:孩子一不聽話,我就忍不住要吼了,吼完了就後悔。下次同樣情況又繼續發生,重倒覆轍,有時候迷失了自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做媽媽了。記得樊登老師說過一句話:要讓一個媽媽變得焦慮很簡單,給她兩樣東西就好「一段婚姻,一個孩子」。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如果將孩子比喻成一棵小樹,你給了它許多的營養,卻不及時地進行修剪,就會變得枝蔓叢生,就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了。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立下規矩,並監督著他們來執行,孩子就會變得有原則性,更有利於他們成長。大多數的父母都應該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時候家長明知道不應該對孩子吼叫或咆哮,但又確實找不到更加有效的辦法來教育孩子,來讓孩子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