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每一次對孩子發脾氣,他們的心靈受到的傷害遠比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也並不是一句道歉就能彌補的。
我知道,很多父母在發過脾氣之後會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後悔,發誓以後絕不再犯,可是下次面對孩子各種惱人的行為,他們還是大聲地吼了出來。
我也知道,很多父母和我一樣,自己的努力克制最後功虧一簣後,心中滿是懊惱和沮喪。
我們不禁想問,難道這大吼大叫的毛病就改不了了嗎?
專注於解決家庭矛盾的羅娜·雷納護士在她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中給出了解決辦法。羅娜·雷納創辦並主持廣播秀「童年時代的時期「長達10年之久,她將自己工作以來的育兒經驗進行總結,寫出了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不吼不叫》。書中詳細探討了父母面對孩子吼叫的原因,並對減少家長吼叫提出了簡單易行的技巧,讓我們都能夠以溫柔有效的方法管教我們的孩子。我將通過本文向大家闡述書中的2個核心內容:理解吼叫的原因和吼叫造成的影響,以及改善吼叫和親子關係的方法。
圖片來源:書籍攝影
想想什麼時候我們會吼叫?是心情煩躁的時候?睡眠不足的時候?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好不容易收拾好的房間又被孩子弄亂的時候?想必很多父母會被以上狀況擊中,而且有時候吼叫確實可以改變現狀或者得到別人的配合,但是,我們通常又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惱、後悔和自責,長此以往還會對自己的為人產生懷疑。所以說,我們想要改善這種狀況,必須先了解讓我們陷入這種極端情緒的原因。
書中把促使人們吼叫的原因叫做「觸發器「,這是一種暗示或者指令,通常會直接導致人們吼叫。作者把引起父母吼叫的原因分為」內部觸發器「和」外部觸發器「,內心煩躁和睡眠不足引起的吼叫就是」內部觸發器「被點燃;而孩子的調皮搗蛋和弄亂房間引起父母發脾氣,就是碰到了」外部觸發器「,當然有些」外部觸發器「可能與孩子無關,就像計劃被打亂、和伴侶吵架等。可是,每當對孩子吼叫的時候,我們很少能夠想到這些原因,而經常面對家長吼叫的孩子很容易變得懦弱、膽小,甚至是不愛說話。
除了各種觸發器,作者還在書中提出了父母與孩子氣質的不同也會造成雙方情緒的碰撞。簡單來說,就是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家長的接納程度可能不同,而不同孩子對其理解也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同一件事情,有的家長可能會吼叫,因為本身脾氣急,而換做另外一個耐心的人,又不會吼叫,這就是家長氣質方面的因素。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吼叫的原因,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說起停止吼叫,大家肯定會反駁:「我當然希望能停止啊,可脾氣一上來怎麼想得到呢?」這種狀況是愛吼叫的家長面臨的主要困難。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技巧,但在我看來,她為我們提供的改善步驟最有用。作者提出,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包括3個步驟,它們分別是:觀察收集數據、逐步調整、忍不住吼叫之後的措施,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
1. 觀察自己,用《追蹤吼叫表》
作者在書中列出了一個《追蹤吼叫表》的工具來幫父母記錄吼叫發生的過程,包括事件、我們的反應、孩子的回應、後續的情況、雙方的氣質特點以及評估6個步驟。具體的記錄內容正如下面書中插圖提供的。
圖片來源:書籍插圖,已註明引用出處。
作者指出,在作這種記錄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自己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首先要關注自己的感受,並且認可它們,而不是只想:「我太不應該了「。因為只有我們在正視自己感受的同時,我們就能接受不完美,就不會為吼叫找藉口,也就正視了自己的問題。
對自己吼叫的過程做了詳細的記錄,下一步就是調整自我。
2. 調整自己,有「A-B-C-D-E法則「
對於改善吼叫的重要環節,作者提出了「A-B-C-D-E法則「,具體說來包括:
自問(Ask):我們可以問自己:現在感覺如何?我能否接納自己的感受?
呼吸(Breath):觀察自己的呼吸時急促的?還是溫和的?有意識地深呼吸幾次。
平靜自我(Clam yourself):用積極的想法代替心中消極的想法,讓心情回歸平靜。
確定孩子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想一想孩子的年齡,他們的行為合理嗎?他們需要的是結果?是擁抱?還是鼓勵?
同理心(Empathize):嘗試感受孩子的想法,告訴他們你理解他們。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書中舉了一位父親唐納德和他12歲兒子邁爾斯的例子。邁爾斯很喜歡和父親一起幹活,但是在一個周六答應和爸爸一起搭新架子時卻爽約了,他因和朋友騎車太久耽誤了回家的時間,對此唐納德非常惱火,他本來已經準備好要好好教訓一頓邁爾斯,但是「A-B-C-D-E法則「讓他冷靜了下來,最終兒子回到家後他們一起搭完了架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唐納德的心路歷程:
首先是自問,唐納德意識到自己很失望和受傷,但是他還是想「邁爾斯是個孩子,他犯錯是正常的」,而不是想「邁爾斯不關心別人,他很自私」。接著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然後坐了下來,發現自己的呼吸從急促變得平和。繼而他意識到這樣生氣沒有任何用,還會毀了和孩子的關係。所以他打開音樂,讓自己儘快平靜。他決定等邁爾斯到家時候,坦誠地表達出自己的失望,也會詢問邁爾斯沒有守時的原因。而最後他真的是這樣做的,邁爾斯解釋說:他和朋友這次騎行的路途比較遠才沒在計劃時間趕回來。最後,唐納德表示理解兒子的狀況,他願意接受邁爾斯的道歉,他們就一起開始幹活了。
可以看出,父親唐納德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地調整了自己的主觀想法,並且最終以尊重兒子的方式化解了誤會,沒有衝邁爾斯大吼大叫,增進了父子之前的感情。所以,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不如也用「A-B-C-D-E法則「來停止吼叫吧!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抑制住自己的情緒,又一次大聲吼叫,我們要怎麼彌補呢?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3. 持續改善,就算再次犯錯也可以彌補
一開始,我們不可能一直做的完美,即便在以上步驟和法則的幫助下,有時還是難免對孩子吼叫,遇到這種情況,作者提醒我們不必懊惱。我們應該首先原諒自己的不完美,正視這次的失誤,然後向孩子做出真誠的道歉,維護親子關係。
作者同時指出,真誠的道歉包括表達內心的後悔、表示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提出補救的方法。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的吼叫並不是有意而為之,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其它心理壓力。
當然,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吃一塹,長一智「,之後要繼續積極地努力去減少吼叫,才能最終停止吼叫。
圖片來源: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除了以上內容,書中還介紹了減少吼叫的其它技巧,以及面對一些特殊家庭的育兒策略,例如離異父母對兒女的不同管教矛盾、祖父母對孫輩照看中的問題處理等等,能夠滿足不同父母的需求。
作者最後提出「世界和平始於家庭「,她認為:」當我們儘量以善意和尊重對待我們的孩子,對待身邊人,對待我們自己——甚至是自己的不完美時,會產生連鎖效應「。所以,當我們積極致力於打造幸福美滿家庭的時候,當我們正視自己吼叫是不對的,想要努力改善的時候,就是對我們自己以善意和尊重。
在此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讓孩子們每天都沐浴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END————
作者簡介:熱愛學習的職場寶媽,喜歡讀書、寫作和插畫。願和你共讀每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