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就會不自主的想起盛世天下和萬國來朝,那個以一國之力就能凌駕於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幾乎是古代中國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在那個時代詩是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歡的一種文體,不僅是男詩人佔據這一文化領域,也有不少的女詩人,李冶就是在那個突破傳統限制的的時代出生的,也因為自己風流成性的性格讓他成為了唐朝四大女詩人之首。
李冶的童年就被冠以將來恐成蕩婦的擔憂,而這個擔憂正是其父親給出的,因為在李冶不到十歲之前就能以作詩顯露才華,但寫出的一首詩大大的超出了她這個幼小的年紀應該有的羈絆。「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通嫁,這讓他的父親大驚失色,在她十一歲時就被父親送進了一家道觀做道姑。
但父親的想法是美好的,而現實偏偏不如人原,離開了父親的身邊獨身的李冶有了自由之身,經過了第二次發育,對異性的渴望猶如脫韁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在唐朝開放之風的大環境下李冶雖為道姑但也效仿這開化之風,把自己修煉成了一名大眾情人。
虛歲二十時在離自己道觀不遠處的一座禪院,李冶迷戀上了一位不惑之年的釋皎然,面對李冶了瘋狂追求,釋皎然作為謝靈運的世孫也作為一名和尚自然不能逾越道德底線,當他收到李冶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後連忙約見了李冶,而李冶以為釋皎然接受了自己,打扮一番就去見了釋皎然。
兩人見面後釋皎然堅定的想法讓李冶措手不及,寫了一首委婉的詩來拒接李冶的一番情意,「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詩的大致意思是肯定是佛祖叫你李冶這樣的仙女來試探我的佛心,但我決心向佛的禪心不會起任何一點漣漪,所以還是請回去吧。
當滿懷欣喜的李治遭遇這樣的打擊後寫下了一首人生感悟詩,詩中一個字重複了八遍,也稱為八至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大意是這世界上離的最近也是最遙遠的是東邊與西邊,最深也是最淺的是那一潭清溪,最高也是最明亮的是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月亮,最親密也是最疏遠的是那結婚的夫妻。李冶用這首八至詩來回應了釋皎然。
這首八至詩語言淡致,與其它詩的意境和用詞比起來就像現代的白話文一般,前三句就是為了引出最後一句,也是寫給釋皎然的。李冶這首詩的感悟與現代人比起來是有過之而不及,她的結局也頗為慘,被亂棒打死,也是因為寫的一首詩讚揚了唐朝的叛將,最後被亂棒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