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被眾多出版社拒之門外:男女之事描寫過於露骨

2020-12-23 風雨無言夜

有人說王小波是中國的「梵谷」,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即刻「封神」。

因為書中一些大膽的性描寫,那個不夠開放的年代,根本沒有出版社敢出版這本書。因此,直到他死後這本書才得以出版問世。

有趣的靈魂,到底可以到什麼程度,大多隱藏在王小波的字裡行間裡……

帥氣的王小波,哪裡醜了?

01.原文節選

原文節選(1)

「我媽媽穿著印花布的旗袍,足蹬高跟鞋,小心翼翼地繞過小巷裡的汙水坑。她買了一點小肉,那分量不夠餵貓,但是可以做一頓雜醬面。她和我爸爸吃完了那頓雜醬面,就做出了那件事。我最不愛吃雜醬面,因為我正是雜醬面造出來的。那天晚上,他們用的那個保險套(還是日本時期的舊貨,經過很多次清洗、晾乾、鋪上滑石粉)破了,把我漏了出來。事後拿涼水衝洗了一番,以為沒事了,可是才過了一個月,我媽就吐得臉青。」

原文節選(2)

陳清揚想找我證明她不是破鞋。可我只關心她白大褂下面到底穿還是沒穿。我不能給她證明。叫她和我睡一覺,她一生氣扭頭就走。 女人就是小氣。春天裡,隊長說我打瞎了他家母狗的左眼,使它老是偏過頭來看人,好像在跳芭蕾舞,從此後他總給我小鞋穿。我也不能證明不是我打瞎的。有一天在山上,我正好借了羅小四的汽槍,隊長家的母狗正好跑到山上叫我看見,我就射出一顆子彈打瞎了它的右眼。該狗既無左眼,又無右眼,也就不能跑回去讓隊長看見——天知道它跑到哪兒去了。後來陳清揚和我發展了偉大的友誼。為了這偉大的友誼,陳清揚出於義氣,終於和我睡了一覺。

王小波、李銀河幸福的生活日常

02.兩個有趣的靈魂,緣分註定,冥冥之中就這樣相遇

李銀河陪朋友去拜訪王小波的父親時,在王小波的家中,李銀河第一次見到王小波。

李銀河見到他第一眼:這個人長的真醜。 沒說幾句話,王小波突然問她:你有男朋友嗎?李銀河說:沒有。

王小波:你看我怎麼樣?李銀河很驚訝——這個人怎麼這樣直接!

王小波28歲的時候決定與李銀河結婚,但是李銀河卻猶豫了:王小波長的太醜,下不去口!

王小波對李銀河說:那我到動物園爬行館去比一比,再說你也不太好看嘛!所以,我們兩人扯平, 就這樣,王小波和李銀河結婚了。

03.因為愛所以愛,愛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王小波很擅長用文字表達情感,他們戀愛後,他將給李銀河的情書寫在五線譜上。

他說: 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五線譜裡,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銀河在他身邊的時,他恨不得「一天有49個小時和你在一起」;

李銀河出差去,他孤獨難過得像一隻「在旗杆上吊死的貓」;

李銀河要回來,他高興得要「放一個震響京城的大炮仗」!

純真年代,青澀年華

04.相愛相守,惺惺相惜,王小波與李銀河他們自己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就是這樣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愛,恨不得將心掏出來給李銀河看。

李銀河也同樣深愛王小波。

李銀河去美國念書,王小波給她做陪讀。無論是學歷還是收入,王小波都不如李銀河,但是李銀河卻從沒讓王小波出去打工。

兩個人的生活全靠李銀河一個人的獎學金,她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捨不得他去幹粗活。」

李銀河微薄的獎學金,提供著兩個人的生活細碎,開一輛老福特,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去旅行。

就在那愛情美好,春暖花開的日子裡,王小波完成了自己的小說《黃金時代》,這本書前前後後寫了20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05.山窮水復疑無路《黃金時代》的出版一波三折,有序進行

小說《黃金時代》在臺灣獲得了聯合文學獎。

後來又改成《王二風流史》在香港出版。

當時,因為書裡有一些大膽的性描寫,在內地根本沒有了出版社敢出這本書。因此,直到他死後這本書才出版面世。

王小波通過寫性並告訴我們,每個人對性的想法與渴望。

讀王小波的書看到的不僅是他那顆自由不羈的靈魂,更能看到無數人被壓制的感情生活。

如果你也想追求精神的自由,放飛自我,建議讀讀王小波,每一次總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06.有關王小波,看名人怎麼說:

王朔:他比我更牛。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麥家說:如果讓王小波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周國平:我難過的是世上智慧的人本不多,現在又少了一個。

高曉松: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李銀河:"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愛情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王小波經典之作精裝紀念版《黃金時代》讓人一讀再讀捨不得放下的一本書,希望你能喜歡。精彩內容書中呈現,點擊下邊的連結就可以入手啦!

07.滄海桑田,繁華落盡,《黃金時代》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最為滿意的作品,卻因為書中對男女之事大膽露骨的描寫,被眾多出版社拒之門外。

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而是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析!

1997年6月,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三部曲同時發行,卻受到質疑,直指他的作品「有傷風化」,不利於青年人的身心健康!

但質疑聲很快就被讀者狂熱的浪潮淹沒,好的作品一年又一年,在靜默、孤獨中沉澱,絕不會被歷史所遺忘。

僅僅一個月,王小波的「三部曲」便被搶購一空,出版社緊急加印20多萬冊。從此以後,開啟了一版再版模式。

08.發光的金子

有人說王小波是中國的「梵谷」

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即刻封神。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好的東西,總會被人們尋覓發現,認可,稱頌,讚嘆,而後流傳開來,繼而經久不衰,成就經典永恆。

王小波精品三部曲,其中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黑鐵時代》原價143元的,現價只需要88元,點開上面的連結就可以購買閱讀啦!

掀開書的扉頁,透出過往流年,讓我們在溫潤的時光裡行走,和著歌聲與有趣的靈魂相遇,碰撞!

作者簡介:風雨無言夜,情感領域創作者,願帶有溫度的文字溫暖你心,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屬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想傳達什麼?你真的讀懂了嗎?
    這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寫王二和陳清揚進行「敦敦偉大友誼」之事的一個場景的描寫。在這本書中,幾乎可以說是到處充斥著類似的場景描寫。不過,也正是這些大膽露骨的場景描寫,也使得《黃金時代》在完稿之後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人,會大膽直白的把人性在你面前露骨的展現,毫不掩飾的剖析?
  • 《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光盯著男女那點事你就別看了
    說實話,現在的大部分學生恐怕都不會讀王小波了。當年王小波作品盛行,一部分原因是他行文之間深刻的戲謔和諷刺,另一方面恐怕就是他那些比較露骨的描寫了。不過王小波的所謂露骨牽扯到了欲望和人性,卻不涉及任何淫穢。在影視盛行的今天,王小波那樣的描寫早已經激不起青少年那顆躁動卻又千錘百鍊的心了,今天看他的人少了不足為奇。
  • 《黃金時代》背後的女人,為王小波生前身後事嘔心瀝血、背盡罵名
    「白天鵝」與「癩蛤蟆」的戀情1977年,盤靚條順、胸大有腦的李銀河還在國務院研究室上班,擱在那個年代,有這麼一份體面、能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是多少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事(就算擱到現在,也是令人羨豔),前程似錦、長相漂亮的她,當然,也受到了眾多男孩子們的追捧。
  • 黃金時代|用大段性描寫來表達痛快,以隱秘的手法批判了時代宿命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而這一段經歷也為他後來創作《黃金時代》鋪墊了時代和故事背景,只不過王小波從豬身上找樂趣,而《黃金時代》中的男主人公王二是從「性」上找樂趣。王二和王小波有太多共同之處,就連名字都是王小波的一部分,高曉松曾說:「王二這名字起的毫無意義,估計王小波也是一個希望自己沒有意義的人」。
  • 黃金時代:對性愛的大膽描寫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之一。王小波以特立獨行著稱,而這本書也同樣別具一格。關於知青小說有很多,但王小波在書中加入性愛的正面描寫,這就使得這本書看起來似乎很荒誕。作者簡介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
    由於書中色情內容太多,導致王小波的文章、書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曾有一些熱心人試圖出版王小波作品,但均未能如願。王小波和李銀河曾抱著書稿,多次奔赴出版社,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華夏出版社的老編輯趙潔平趁總編輯外出期間,打了一個時間差才讓《黃金時代》國內版問世。但事後,她也因此遭受到領導的嚴厲指責,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場。
  • 發現快要高考的兒子,在悄悄看王小波寫的「小黃書」,我該管嗎?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在中國文壇,有很多作家作品,都以描寫情事大膽直白而被人「詬病」。比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更是其中的出位者。遙想當年《黃金時代》在完成之後,就因為描寫「露骨」,被出版社直接改名《王二風流史》,被人當成「小黃書」看了二十多年。所以,如果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在看《黃金時代》而如臨大敵,也並不能證明他們的審美有多低俗,而是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部「偉大作品」的真實含義。
  •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寫的是90年代,實是現實的反叛及自由的嚮往
    而在王小波眾多作品中,最受追捧的莫過於《黃金時代》,就算沒有讀過,也一定對他裡面大尺度的性描寫有所耳聞。這本寫了20年,被禁了5年,暢銷了20年的書,究竟說的是什麼呢?1991年,《黃金時代》登上了臺灣的《聯合報》,並且還獲了獎,王小波拿到了25萬新臺幣的獎金,這次鼓勵讓他下定決心辭了在人民大學教書的工作,專心在家寫作。這本花了20年時間才完成的《黃金時代》,雖然讓王小波獲得了物質回饋,但他的內心依舊苦悶,因為書中含有大量性描寫,無法在內地發行。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第一次讀的時候不堪入目,不敢讓父母看到
    從來沒有哪個作家如同王小波一樣,生前飽受爭議;逝世多年後,突然大火。也從來沒有哪部作品如同他的《黃金時代》一樣,被討論了這麼久。我在讀書的時代就讀過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當時我還小,這本書也解禁有些年了。我從書店借出來,辦了個讀書卡,可以借書的。
  • 身體的快樂,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武器——王小波《黃金時代》
    王小波曾經說過:「我寫《黃金時代》,寫了很長時間。現在這篇小說已經寫完,從此屬於讀者。」可以說《黃金時代》這本書,王小波在這上面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小說,從構思到成文一共十多年。在王小波短暫的一生中,耗費心力最多的作品就是《黃金時代》。
  • 王小波:為什麼就從黃金時代到了黑鐵時代?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黃金時代》投稿內地出版社遭拒,原因是低俗《黃金時代》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全書僅僅3萬字,但是對於性的描寫,佔據了很長的篇幅。在大部分的人眼裡,雖然語言非常赤裸,卻讀不出什麼色情的味道。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並且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獎金足足有250000元新臺幣,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天文數字」!隨後,王小波利用這筆錢買了房子,趁著手裡還有餘錢,便下定決心,開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 《黃金時代》描述的是性愛?別天真了,那是王小波對抗世界的據點
    1993年,《黃金時代》的書稿,先被送到中國戲劇出版社,受到編輯陳瓊芝的喜愛,但被領導婉拒。後被王小波的好朋友丁東送到山西省作協刊物《黃河》的主編周山湖高度認可,並親自用給王小波寫了封毛筆信,高度誇讚《黃金時代》這本書。時運不濟的是,《黃河》刊物因發表的其他作品出了點事,時間上有點敏感,暫時不便發表爭議類作品,只能婉拒,建議王小波另選報社發表。
  • 《黃金時代》王小波用大膽的性描寫告訴我們,性可不可以是藝術?
    我想在王小波的雜文裡有這樣一句話,似乎可以給予我們最好的闡述(大意):不要讓作家的價值觀與其他人保持一致,除了基本方面,作家的價值觀應該有他獨特的地方,就如畫家畫裸體模特和小流氓爬窗戶之間是有本質的區別。
  • 王小波專題王小波寫的是色情小說嗎?
    王小波的書之所以出版不了,是因為其中寫的很多東西都越界了,最主要的是,他在性描寫方面嚴重越界了。他的作品之中,有許多性描寫,並且這些描寫無不特別細緻。譬如說,在小說《似水流年》裡面,他描寫小轉鈴的乳房,就特別詳盡,從那乳房的形狀一直寫到世界乳房大賽。再譬如說,在《黃金時代》裡面,寫陳清揚和王二做愛的時候,說她就像是一隻考拉熊。
  • 王小波黃金時代:陳清揚在交代材料中所寫的「罪孽」究竟是什麼?
    自古以來,無論現實還是在文學作品中,「性」都是較為避諱的話題,即使是在虛幻的小說世界中,也很少有作家敢特意去描寫「性」。然而,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黃金時代》,卻刷新了我的認知與見解。在《黃金時代》中,作家王小波硬是將避諱的「性」寫到了極高的高度,讓人不禁心頭一震。
  • 《黃金時代》尺度大堪稱「小黃書」,王小波:沒有性的人生不完全
    自古以來,無論現實還是在文學作品中,「性」都是較為避諱的話題,即使是在虛幻的小說世界中,也很少有作家敢特意去描寫「性」。然而,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黃金時代》,卻刷新了我的認知與見解。在《黃金時代》中,作家王小波硬是將避諱的「性」寫到了極高的高度,讓人不禁心頭一震。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的時代,壓抑的人性,肆意張狂的靈魂
    每個作家都有一顆放蕩不羈的心,王小波把他的這顆心寫在了他的作品裡。王小波二十歲的那一天,正是他的《黃金時代》。王小波說出了我們所有人對命運的不服氣,與命運抵抗到底。那個時代對愛和性都是懵懂且新鮮的,王小波:在放肆無忌中,享受「重口味」純愛以大膽性描寫為人矚目的《黃金時代》,實則是對「愛情」的撥亂反正。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表面上看,這是一本充滿情愛描寫的故事,實際上這是一本純情的愛情故事。這就是王小波的成功。其實,《黃金時代》之所以這麼出名,靠的就是大膽直白的性描寫,這在當時真是非常非常少見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對人性自由的探索,及自我情感的靈魂救贖
    1984年,王小波為了追隨妻子李銀河,遠赴美國。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餐館做服務員。妻子李銀河看在眼裡,也實在是覺得小波這樣的人如果不寫作,太可惜了。她說,你就在家好好寫作,錢的事我來解決。就這樣兩個人拿著妻子的400美元勉強維持日子。日子雖苦,但寫作還是得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