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知道王小波,一種不知道王小波。不知道王小波的人,我們無從評述,而知道王小波的人,一定會對《黃金時代》記憶深刻。
《黃金時代》通篇僅僅三萬多字,卻足足耗費了王小波20年時間去打磨。
關於這本書,99%的人讀過之後都會認為這是一本徹頭徹尾的黃顏色小說,除了大篇幅的性描寫以外,沒什麼內涵可言。
可偏偏就是這部直白的小說,卻成為了當代文學中沉甸甸的經典名著,並被王小波本人自詡為「寵兒」。
王小波的作品影響了當代很多人,很多人讀過《黃金時代》體會到了酣暢淋漓的性痛快,也有些人有幸發現了一些王小波藏於性描寫下的有趣信息。
一、王小波與王二
1952年,王小波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脾氣暴躁,因為見識了老舍跳湖、胡風入獄、王實味被斃,父親強烈反對他學文科。
王小波從小到大,身體不算強壯,甚至因為天生隱疾,總是略帶病泱泱的面貌,可恰恰因為這種狀況塑造了王小波憂鬱、文人的氣質,與父親的期許恰恰相反。
年輕時代的王小波喜歡寫詩,喜歡看書,閱讀速度也極快,後來16歲那年被派到雲南插隊,農活時候,腰裡也總是別著本書。
那個時代看書沒現在這麼簡單,王小波另闢蹊徑,不管看什麼書,都給包個「魯迅著」的書皮,可沒過多久,這唯一的樂趣,就被隊長發現喊停了,「魯迅著」也不再讓他看。
王小波感覺這個世界非常無趣,自己敏感而又幽默的天性根本沒有辦法釋放,於是他嘗試在生活中尋找有趣,開始學著和植物、動物談心,到最後農場裡的豬都成了他的「摯友」。
抱著封閉的態度來生活,活著真的沒什麼意思。——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而這一段經歷也為他後來創作《黃金時代》鋪墊了時代和故事背景,只不過王小波從豬身上找樂趣,而《黃金時代》中的男主人公王二是從「性」上找樂趣。
王二和王小波有太多共同之處,就連名字都是王小波的一部分,高曉松曾說:「王二這名字起的毫無意義,估計王小波也是一個希望自己沒有意義的人」。
《黃金時代》中,王二自帶痞氣,兼具文學天賦,寫檢討材料都是文採飛揚,王二也不快樂,全書中,關於王二的笑一個字沒有,所有關於王二的描述都是客觀而又冰冷的。
王二也在雲南插隊,同樣也是無欲無求,直到遇到女醫生陳清揚以後,才逐漸找到了存在的意義,那就是——放縱的「性、愛」。
王二和陳清揚靠一次又一次的男女活動來詮釋對生活和宿命的不滿,陳清揚說:「飽受摧殘,但又快樂異常」,兩個人在自然中暴露,在暴露中展現真實,在真實中實現對自由的追求。
從這一點來看,王小波顯然不如王二過的快樂,畢竟王二找到了靈魂伴侶,而王小波只有一頭豬作伴。
二、王二的時代,同樣也是王小波的時代
《黃金時代》以王小波16歲在雲南下山時的知青經歷為創作來源,而那個時期恰好是「運動」初期。
小說中,王二第一次見到陳清揚,是陳清揚和自己求證是不是破鞋的問題,而從那以後,兩人以「交換偉大的友誼」實現了肉體的第一次碰撞。
王二一股腦的吐露自己的想法,陳清揚沒有反對,而是「著了王二的道兒」,至此,兩人拉開了曠日持久的友誼交換。
如果以現在的思維來看的話,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事再正常不過,可在那個時代,這就是絕對的禁忌。
為了求證是否為「破鞋」,陳清揚把自己搞成了「破鞋」,而隊長和軍代表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讓背負「偉大友誼」的兩人成為了群眾批評教育的對象。
這一點,王小波在寫小說的時候,有一些耐人尋味的設置,比如,王二寫交代材料時,常常用到:「關於……的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點到即止的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面對問題的腐朽與固化。
王二因為與陳清揚發生關係而遭到批鬥,王小波也因為寫性受到了社會的不認可。
《黃金時代》的時間維度指向歷史的反思,與常規的知青文學不同,這本書充斥著大量的情、愛描寫,雖然是以喜劇和幽默的口吻來訴說故事,卻也難以逃脫時代的法眼。
那時我對此事充滿了敬業精神,對每次親吻和愛撫都貫注了極大的熱情。無論是經典的傳教士式,後進式,側進式,女上位,我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陳清揚對此極為滿意。我也極為滿意。
類似以上的直白露骨描寫,在《黃金時代》中有很多,老一輩學者吳小如更是率先批評《黃金時代》「實際上是在起著『教唆』作用」。
接踵而來的批評,導致《黃金時代》根本沒有機會在國內出版,受傳統理念和閱讀習慣的影響,強行把《黃金時代》列為了「異類」。
三、《黃金時代》的寫作手法及意義
桑塔格曾經說過,她是給那些比她聰明的人寫作。
《黃金時代》不同於反思「運動」與詠嘆青春的「知青小說」,它並不歌頌人性的美好和對自由的追求。
全書開篇就以「破鞋」的爭論,引出了關於「存在」的哲學反思,「存在」是一個人生大命題,如果單純的去解釋,恐怕永遠也解釋不完。
王小波卻簡簡單單的通過對陳清揚是否為「破鞋」的討論,辯證的論述了這一論點。
這種看起來毫無營養,卻長篇累牘的對一件小事進行討論的段落,在《黃金時代》中還有很多,如果我們站到小說之外來看的話,這些段落恰好體現了王小波強大的思辨能力。
而就文本特色而言,王小波深受西方「怪誕現實主義」題材的影響,在《黃金時代》中加入了大量的誇張、想像、反諷、隱喻與雙關。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陳清揚與王二之間無數次的男女運動,也就理解了王小波的寫作意圖,他是在以「性」為武 器,來反抗現實的不公。
人類的情感與性是無法被左右和設置的,它源自生命的衝動,可以無視它的存在,但任何人不能否定它的必然。
「誰也沒權力把我們五馬分屍,所以只好把我們放了。」
四、屬於《黃金時代》的時代
1994年7月,在華夏出版社趙潔平的支持下,《黃金時代》得以正式出版,從此王小波荒誕、幽默而又略帶顏色的小說成為了人們爭相傳閱的偉大讀物。
王小波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獨特的寫作手法,為當代文學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也得到了絕大多數讀者和作家的普遍認可。
1997年,王小波意外離世,可20多年來各路名家對其作品的大加推崇,卻經久不衰:
一向以傲慢自居的王朔說:「他比我更牛!」
李銀河說:「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風,為人帶來歡樂帶來純粹,帶來哲思」。除此以外,麥家、馮唐、高曉松、劉心武等各路人士也紛紛為王小波「打CALL」。
王小波以其放蕩不羈而又灑脫自由的人設,連同他的一系列作品,成就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如果68歲的王小波還活著,他「文化界名人」的身份或許還會被他自嘲一番,成就下一部偉大的作品。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下有「中國喬伊斯和卡夫卡」之稱的王小波所著的《時代三部曲》20周年紀念版系列書籍,李銀河做序,內含大量珍貴手稿,非常值得收藏。
一共三本,原價143元,現價88元,收錄了多篇王小波經典作品,折合一本不到30元,點擊連結一睹為快吧!
讀完王小波,保證你會對王小波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