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100問 ④|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能申請恢復行為能力嗎?

2020-12-22 新疆女聲

導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部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本報設立專欄「民法典100問」,邀請專業人士詳細解讀各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亮點及新增、修改規定,今日推出第4問。

4.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能申請恢復行為能力嗎?

杜某因交通事故成為「植物人」,在其治療期間,為幫助其處理交通事故賠償等事宜,其配偶依法申請法院宣告杜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家人悉心照料下,「奇蹟」出現了,杜某意識慢慢恢復並逐漸康復。

康復後,杜某意識到人生無常,欲訂立一份遺囑,妥善安排自己的財富傳承事宜,卻被告知,因被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遺囑前,應先認定已經完全恢復民事行為能力,具備訂立遺囑的行為能力。

說法

民法典第24條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上述案例中,杜某成「植物人」狀態時,其配偶等利害關係人及有關組織有權根據需要向法院申請宣告杜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理其管理財產、代為處理日常事務等。杜某康復後,其本人、利害關係人及有關組織有權申請法院認定杜某恢復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態,利於民事法律行為的開展和效力的認定等。

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輯/周婉瑩

相關焦點

  • 《民法典》關於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恢復及保護
    ,進而認定其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第二十四條做了進一步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二十四條將認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最終決定權交給了法院,認定啟動權交給了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恢復啟動權增加了「本人」,均採用「申請+判決」模式。本條的邏輯在於誰來申請啟動認定程序,如何認定,怎麼恢復。
  • 《民法典》解讀24: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司法認定
    第二款:「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三款:「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 《民法典》解讀21: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
    本條旨在規定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 一、本條第一款的立法目的及其含義 本條第一款確立了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提供絕對保護。同時,也確立了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參與民事法律行為的方法,即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解讀19: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本條是由民法通則第十二條修改而來,還吸收了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內容。
  • 每日一「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每日一「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人「每日一『典』」欄目,帶你讀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每日一「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每日說典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每日說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 民法專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A.受贈人為董某 B.贈與合同已生效 C.受贈人為小飛 D.贈與合同未成立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第17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民法典第18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普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起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
    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與撤銷:成年人的限制行為能力由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裡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一問一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一問一答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至8周歲
    接下來,我們將推出每周一典,小編邀您一起來學哦~每周一典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百問百答(4)丨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是否...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專業解讀 生動呈現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順義區司法局和順義區融媒體中心聯合製作播出《民法典》百問百答系列節目本期節目邀請到的嘉賓是.mp302:19來自瀟湘晨報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是否做了調整.mp3來自順義普法00:0002:19對於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做了調整。
  • 民法典100問之總則編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從人的出生到身故,《民法典》進行了全面規定,「全時保護」人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民法典》都會為你提供保障。了解學習《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我們推出「民法典100問」專欄,詳細解讀各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亮點及新增、修改規定。姐妹們,讓我們一起學起來吧!
  • 法典宣傳丨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如何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民法典》是如何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什麼是民事行為能力,《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關於這些《民法典》也作出了如下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2020-12-0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監護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監護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法總則》第二十三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將「他的」改為「其」,使用詞更加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