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腺鼠疫病例。隨後,內蒙古自治區宣布已發現三個鼠疫疫點,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內蒙古地區第二次出現鼠疫病例。

由於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鼠疫大劫難,所以很多人聞之色變。事實上,在今天,通過有效的預防隔離措施和治療手段,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本期我們就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二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種疾病的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

不同鼠疫傳染性有高有低

鼠疫常見的類型有三種,即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鼠疫從動物傳染給人一般是通過鼠蚤叮咬皮膚。攜帶鼠疫桿菌的鼠蚤叮咬人後,鼠疫桿菌從皮膚侵入身體,首先到達最近的淋巴結,引起淋巴結炎症反應,導致人出現高熱和淋巴結腫痛,腫痛的淋巴結區域可以摸到從鴿子蛋到雞蛋大小的淋巴結,這就是腺鼠疫。

腺鼠疫的患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腫痛的淋巴結可能會化膿和破潰。這些膿液也有傳染性,如果接觸了可能會被感染。鼠疫桿菌還可能播散到血液和肺部,成為敗血症型鼠疫和肺鼠疫。

從腺鼠疫發展而來的肺鼠疫叫作繼發性肺鼠疫,肺鼠疫的患者會有重症肺炎的表現。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裡有鼠疫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他人吸入後會被傳染,從呼吸道吸入鼠疫桿菌的人,可以直接患上肺鼠疫,這種肺鼠疫叫作原發肺鼠疫。不管是原發肺鼠疫還是繼發肺鼠疫,表現都是類似的,而且都具有呼吸道傳播能力。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

腺鼠疫最常見,但是危險度比肺鼠疫低,一般沒有傳染性。而肺鼠疫患者則有很強傳染性,而且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死率比較高。

鼠疫桿菌從淋巴結或者肺部擴散到血液中,就可能成為敗血症型鼠疫。敗血症型鼠疫比較少見,但是最兇險,病死率高,患者如果搶救不及時,可能發病後1到3天內死亡。敗血症型鼠疫因為皮膚下出血而出現瘀斑,皮膚呈現紫黑色,因此,中世紀歐洲暴發鼠疫後稱之為「黑死病」。

不進入疫源地感染機會很小

鼠疫的傳染源主要是鼠類以及其它嚙齒類動物,在我國主要是黃鼠屬和旱獺屬,其它的動物例如野兔、狐狸、狼、駱駝以及一些家養動物例如貓、狗、羊也可以成為傳染源。動物之間傳播鼠疫主要也是因為被鼠蚤叮咬。

鼠疫本身是在動物間傳播的。我國有12種類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個省區,這些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動物就可能攜帶鼠疫桿菌。一般情況下鼠疫不會感染人類,但是有些人由於職業需要或者因為旅遊、探險進入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就存在被感染的風險。所以牧區的工作人員往往是感染鼠疫的高風險人群。進入牧區的人最容易被鼠蚤叮咬的部位在下肢,所以腺鼠疫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股溝淋巴結腫痛。還有一些人因為打獵或者旅遊進入鼠疫自然疫源地,接觸動物後也有感染風險。如果是剝食患鼠疫的動物,可能因為被鼠蚤叮咬感染,也可能因為皮膚傷口接觸患病動物的血液、體液而被感染。剝食動物而感染的腺鼠疫更多出現於上肢腋窩和頸部淋巴結。

普通人如果不進入鼠疫自然疫源地,被感染鼠疫的機會很少,城鎮地區的老鼠通常並不攜帶鼠疫桿菌。如果計劃前往鼠疫自然疫源地旅遊,一定要提前了解當地鼠疫的情況,儘量和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要看到旱獺憨態可掬就去親密接觸。進入草原儘量穿長衣長褲、戴手套,儘量避免被鼠蚤叮咬,也不要在草地坐臥、打滾,不要在草地野餐和露營,儘量減少被感染的風險。

感染鼠疫後的症狀及治療

人感染鼠疫後根據不同類型而有不同的症狀,鼠疫患者共同特點是起病快、反覆高熱、寒戰、呼吸急促、心跳快、劇烈頭痛。腺鼠疫症狀主要是淋巴結腫痛,主要是腹股溝、腋下、頸部,一般都是單側腫痛,疼痛劇烈時患者不敢輕易活動。腺鼠疫可能被誤診為其他原因的淋巴結腫痛,例如急性淋巴結炎症、絲蟲病引起的淋巴結腫大症、淋巴結結核症等,不過其他淋巴結腫大的疾病通常起病慢,發展也沒有腺鼠疫那麼快。

肺鼠疫則表現為劇烈胸痛、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難、喘憋。肺鼠疫容易被誤診為普通的細菌性肺炎或者病毒性肺炎,因此需要和其他肺部感染疾病相區別,包括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繼發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

敗血症型鼠疫可以高熱,也可以體溫不升高,神志不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發紺、壞死,一些患者去世後身體呈紫黑色。敗血症型鼠疫容易被誤診為其他原因的昏迷和休克,例如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引起的敗血症,蚊蟲叮咬傳播的流行性乙型腦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休克等。

人感染鼠疫後,通過及時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目前鼠疫的治療以抗菌治療為主,對症支持治療為輔。抗菌治療是指使用抗生素殺菌。鏈黴素是對抗鼠疫耶爾森氏菌最有效的抗生素,尤其在治療肺鼠疫時療效顯著,以肌肉注射為主,可連續注射10天。慶大黴素也可用於人感染鼠疫的情況。四環素具有抑菌作用,對輕症患者較為有效,可以口服,也可以與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磺胺類藥物目前廣泛用於鼠疫的治療和預防。磺胺類藥物是最早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對鼠疫有較好的療效,且此種藥物使用方便,性質穩定,價格低廉。對症支持治療是指通過解熱鎮痛、抗休克、呼吸支持、營養支持等手段,幫助患者儘快康復。

家中發現老鼠怎麼辦

家養的倉鼠、兔子通常沒有機會接觸野生動物,動物也不會天然攜帶傳染病,沒有傳染源就不會被感染,所以不用擔心家養的倉鼠和兔子傳染鼠疫。不過老鼠、兔子等動物口腔內確實有很多細菌,被咬傷後需要及時消毒傷口,避免發生細菌感染。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疼痛、皮膚顏色改變等感染表現需要及時就醫。

家庭發現老鼠需要科學滅鼠。首先是及時清理衛生死角和垃圾,減少老鼠的生存空間。其次儘量封堵所有老鼠可能進出房間的通道,例如空調的管路孔洞,下水道的孔洞等,讓老鼠無處藏身也無法進入房間。房屋周圍、樓道等區域可以在老鼠出沒的地方投放合規的老鼠夾、粘鼠板和鼠藥,同時做好醒目標識,避免他人尤其是兒童誤接觸鼠藥。

家庭內不要隨意擺放零食,家裡的糧食和各種食物都要存放在老鼠無法接觸的地方。如果有條件,儘量由社區管理人員邀請專業滅鼠公司統一開展滅鼠,以提高效率。如果在家中發現老鼠屍體,不要徒手觸摸以免被鼠蚤叮咬,可以穿好長衣長褲,戴好口罩和手套,用密封塑膠袋收集起老鼠屍體,聯繫社區物業管理部門處理動物屍體。

預防鼠疫包括預防腺鼠疫和預防肺鼠疫。腺鼠疫主要是動物身上的鼠蚤叮咬造成的,所以普通人預防腺鼠疫主要是避免接觸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動物,防鼠防蚤。如果必須進入疫源地,可以穿長衣長褲、長筒靴,戴手套,儘量不要裸露皮膚以免被鼠蚤叮咬。

旅遊期間,大家儘量不要接觸野生動物,包括野生動物屍體也不要去接觸。不要購買野生動物,發現路邊有動物屍體,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和疾控部門。

如果僅僅是旅遊,做好這些預防措施就可以了,不需要提前使用藥物預防。如果在有鼠疫的地區被鼠蚤叮咬了,或者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近距離接觸了肺鼠疫患者,可以使用四環素、多西環素、磺胺等藥物來預防。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品秋

編輯 蔡文清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蒙古國新增1例疑似鼠疫病例,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此前,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戈壁阿爾泰省已報告發現鼠疫病例,其中一名感染鼠疫的15歲少年死亡。延伸閱讀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腺鼠疫病例。隨後,內蒙古自治區宣布已發現三個鼠疫疫點,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
  • 此地確診一例鼠疫!我家有老鼠,會傳染嗎?真相是……
    那麼,究竟什麼是鼠疫?它是怎麼傳播的?人感染鼠疫會出現什麼症狀?鼠疫是可防可治的嗎?家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您關心的問題,我們一一解答!什麼是鼠疫?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它被世衛組織規定為國境檢疫傳染病,在中國也被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
  • 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家有老鼠會感染嗎?疾控...
    網上便有消息稱「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這是真的嗎?鼠疫通過什麼途徑傳播?有何臨床症狀?我們該如何預防?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2鼠疫,有多可怕?
  • 鼠疫早已沒有那麼可怕!專家解讀其傳播特點與防治方法
    動物之間傳播鼠疫主要也是因為被鼠蚤叮咬。  鼠疫本身是在動物間傳播的。我國有12種類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個省區,這些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動物就可能攜帶鼠疫桿菌。一般情況下鼠疫不會感染人類,但是有些人由於職業需要或者因為旅遊、探險進入了鼠疫自然疫源地,就存在被感染的風險。所以牧區的工作人員往往是感染鼠疫的高風險人群。
  • 北京確診2例鼠疫病例,家裡有老鼠,會被傳染嗎?
    03鼠疫很可怕嗎?如今鼠疫雖已罕見,但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它仍然會在鼠類中傳播,一有機會還會傳播給人類。有組織的現代社會和足量的抗菌藥物(在我國並不昂貴),可以避免肺鼠疫的大規模人際傳播。人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徑有三種:1、接觸患有鼠疫病的動物,如剝皮、煮食等;2、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3、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 專家:造成鼠疫快速傳播的是蝨子和跳蚤 並非老鼠
    在鼠疫反覆暴髮長達500年的時間裡,歐洲60%的人口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最著名的黑死病的暴發因為一種症狀而得名:在細菌通過皮膚進入後,淋巴結會發黑並腫大。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學家、中世紀歐洲衛生問題專家莫妮卡·格林說,直至現在,推動鼠疫快速傳播的物理機制仍是「相關研究領域最大的謎題」。最近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個答案。
  • 北京確認接診鼠疫病例!別慌!
    肺鼠疫管用!肺鼠疫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戴口罩可進行自我保護。個人如何防控鼠疫?3、注意個人衛生,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4、作息規律,積極鍛鍊,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是關鍵。圖片來源網絡討論區我家有老鼠,我會感染鼠疫嗎?
  • 內蒙古確診一例鼠疫,這些防範知識您一定要掌握
    各大媒體報導出來之後,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覺得在當前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又出現了可怕的鼠疫,咱普通人又該如何面對?鼠疫主要通過生活在土撥鼠等野生齧齒動物身上的跳蚤進行細菌傳播,而蒙古國的民眾一直有捕食獵殺旱獺的習慣。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的11月12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
  • 老鼠傳播病菌的危害
    全世界有大約480種鼠類 我國有34種,有家鼠 鼠兔 田鼠 臭鼠等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 生存能力的動物。它們警覺性非常高 比如說草原上的鼠兔偷吃東西的時候 會有幾隻鼠兔在一旁放哨 觀察四周。確保安全的時候才會去吃。
  • 老鼠會傳播什麼疾病
    目前已知老鼠可以傳播57種疾病,其中細菌性疾病14種,病毒性疾病31種,立克次氏體病5種,寄生蟲病7種。在我國有78種老鼠可傳播疾病。幾乎所有常見的農林害鼠都可以傳播疾病。1.此外,老鼠還能傳播擴散蜱、蟎、跳蚤等害蟲1、鼠疫: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齧齒動物之間流行,偶爾能引起人間流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鼠疫傳染性極強,歷史上死亡率很高,有古詩為證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
  • 一群亞洲來的老鼠,竟終結了殺死2500萬人的歐洲鼠疫
    到了18世紀,印度的一場地震導致當地老鼠數量暴增,並最終遷徙到歐洲。正是這些來自亞洲的老鼠,終結了歐洲的鼠疫大流行。這篇《科學美國人》義大利版的文章還原了亞洲鼠如何終結歐洲鼠疫的歷史。 阿斯特拉罕城裡,滿是灰塵的街道上擠滿了拉著商品的馬車和牛車,還有駱駝馱著滿滿的貨物,搖搖晃晃地走著。
  •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其又是如何傳播和擴散的?有無安全有效的疫苗?
    鼠疫主要由媒介蚤類傳播,其傳播途徑包括:1)鼠-蚤-人傳播途徑,即腺鼠疫;2)人-人傳播途徑,即肺鼠疫。鼠疫的潛伏期較短,感染後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病急劇,高熱、寒顫、體溫突然上升至 39~41℃,劇烈頭痛等,有時患者會出現中樞性嘔吐、呼吸促迫、心動過速、血壓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現血壓下降、意識不清、譫語等疾病表現。
  • 被老鼠咬傷 該如何處理?
    被老鼠咬傷,可能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鼠咬傷預後一般良好,但有併發症時較為嚴重。老鼠身上會攜帶很多細菌和病毒,嚴重的感染會導致膿毒症、腎衰竭、休克等併發症。 鼠咬傷還可以傳播流行性出血熱、鼠咬熱、羌蟲病、斑疹傷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等多種疾病,其中又以流行性出血熱發病比較嚴重。 需要打流行性出血熱疫苗麼? 不推薦!
  • 老鼠咬過的東西放進冰箱 會感染病毒嗎?
    近日,有網友向成都疾控中心反映稱,把老鼠咬過的東西放進冰箱,吃了冰箱其他食物是否會感染狂犬病毒。對此,成都疾控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暫時沒發現此類動物導致人間狂犬病的證據。那麼,如果不小心吃到老鼠咬過的食物會怎麼樣呢?會不會感染鼠疫呢?
  • 大家爭相飼養的網紅萌寵,竟是鼠疫的傳染來源?
    人是如何感染上鼠疫的? 在今年4月到5月間,蒙古國發生了一起鼠疫疫情。 鼠疫主要的宿主並不是城市人常識中的老鼠(小家鼠/褐家鼠), 而是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灰旱獺、紅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長尾黃鼠等。(旱獺在很多地方俗稱土撥鼠...)
  • 【科羅拉多州一松鼠感染腺鼠疫 當局提醒公眾謹防人畜傳播】據NBC...
    【科羅拉多州一松鼠感染腺鼠疫 當局提醒公眾謹防人畜傳播】據NBC報導,7月11日,美國科羅拉多州一隻松鼠鼠疫檢測結果呈陽性。當地官員表示這隻松鼠在傑斐遜縣莫裡森鎮被發現,是今年當地的首例鼠疫病例。衛生官員警告說,如果不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這種鼠疫可能會被人類和家庭寵物感染。
  • 鼠疫是什麼?嚴重嗎?
    鼠疫可以通過跳蚤由鼠傳播給人,也可以直接通過呼吸道在人際之間傳播。2鼠疫很可怕,很恐怖嗎﹖在鼠疫防控人員努力下,全國每年感染鼠疫人數都是個位數了!鼠疫在歷史上曾有三次大流行,那時候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一次鼠疫流行往往是毀滅性的,有詩為證: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那時候已經知道老鼠傳播鼠疫了)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病死速度驚人)晝死人,莫問數
  • 何宏軒:鼠疫,全是跳蚤惹的禍—資訊—科學網
    在人類歷史上,鼠疫曾經奪走不少人的性命。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而感染鼠疫的齧齒動物(如鼠類)由跳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直到現代醫學興起,人們才找到鼠疫產生的原因、誘發的病症和控制的方法。 到底什麼是鼠疫?它有何危險?人類又該如何防範呢?
  • 近兩年數次出現的鼠疫會發生大流行嗎?
    目前,我國有11個鼠疫疫源地,多數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區。東部達烏爾黃鼠鼠疫、南方家鼠鼠疫疫源、西部旱獺鼠疫疫源地、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長爪沙土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如何傳播?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 世界上有超過2000多種跳蚤:講講鼠疫、跳蚤和馬的科學故事
    直至今日我們國家仍然有零星的鼠疫發生。筆者並不是一名歷史學家,因此不便對此評論。但是,跳蚤果真是因為不喜馬味所以不寄生於馬嗎?沒有跳蚤就能避免鼠疫的傳播了嗎?其實這個傳言不僅在國內馬圈流轉,也是國外很多養馬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要了解裡面的幾個重要角色,我們可能需要一點獸醫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知識。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