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7月3日,剛果(金)伊圖裡省政府宣布,該省Djugu地區出現腺鼠疫疫情,目前已確診36例,8人死亡。
7月5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也確診1例腺鼠疫病例,隨後該市發布鼠疫防控Ⅲ級預警。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據內蒙古衛健委副主任伏瑞鋒介紹:
目前,內蒙古已發現3個鼠疫疫點,15名密切接觸者已實施居家醫學隔離觀察,至今尚未發現因草原旅遊而感染或傳播鼠疫、新冠肺炎的情況。
巴彥淖爾市的預警時間預計持續到2020年底。
網上便有消息稱
「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
這是真的嗎?
鼠疫通過什麼途徑傳播?
有何臨床症狀?
我們該如何預防?
快來了解一下
1
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
網上有消息稱「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這是真的嗎?
是謠言!
經查證,「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早在2019年年底就曾流傳。當時有媒體闢謠稱,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2
鼠疫,有多可怕?
早期治療不及時即可形成傳染源
鼠疫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傳播途徑可歸為三大類:
鼠蚤叮咬傳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由此可將動物身上的病原體(鼠疫耶爾森菌)傳播給人,形成「齧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方式。
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帶有大量的鼠疫耶爾森菌,可經呼吸道飛沫形成人際間傳播,並可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經皮膚傳播
接觸傳播。健康人破損的皮膚黏膜與病人的膿血、痰液或與患病齧齒動物的皮肉、血液接觸可發生感染。
在自然疫源地
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
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在此糾正一下
鼠疫不僅是老鼠傳播的,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以齧齒動物如鼠類、旱獺等最為常見。
戳視頻了解鼠疫的傳播機制
↓↓↓
有資料顯示,鼠疫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
3
潛伏期短,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鼠疫開始的症狀與體徵是無特徵性的發熱、畏寒、不適、頭及四肢疼痛、噁心、喉痛。
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之間,多為2~3天,個別病例可達8~9天;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潛伏期較短,約為1~4天。
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可以將鼠疫分為
腺鼠疫
肺鼠疫
敗血症型鼠疫
其他少見類型鼠疫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均可能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敗血症型鼠疫,病死率較高。
4
疾控中心發重要提醒
公眾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針對巴彥淖爾鼠疫問題,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3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提醒:去草原時做好個人防護,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動物,不在草原露營過夜。
那麼
公眾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
專家提醒廣大公眾:嚴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報」的要求,切實做好個人防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1
「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2
「三報」:發現病(死)旱獺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報告。
3
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
4
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5
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
家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
一般老鼠感染人類需要鼠蚤這個媒介,直接接觸病鼠也有感染的機會。如果你不在疫區,一般感染風險不大,不用太擔心。
但是若屋內老鼠較多,會引發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等的感染,建議做好室內衛生,消滅老鼠。
提醒:如果在家裡發現了老鼠的蹤跡,為了以防萬一,可提前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疫苗接種,預防出血熱。
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貴陽晚報
原標題:《已致8人死亡!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家有老鼠會感染嗎?疾控中心緊急提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