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杭城的最高溫度達到36度,走在路上眼前仿佛都看得到熱浪。這樣一個熱火朝天的日子裡,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區急診接診了今夏第一個熱射病患者。杭州的張大叔(化名)在沒有空調的室內聚會時突然昏迷、失去意識,體溫高達40攝氏度。
目前,張大伯多臟器出現衰竭,已轉到急診重症監護室(EICU)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10多人在沒空調的房間聚會
郊區的山裡,蟬鳴在大太陽底下聒噪地響著。
杭州60多歲的張大伯和10幾個同伴呆在一個沒有空調的房間裡。房間不大,窗戶不多,只有一臺吊扇在頭頂咿咿呀呀地轉著,但趕不走多少炎熱。整個房間像一個蒸籠一樣悶熱,讓人喘不過氣。
張大伯覺得胸悶氣急、頭昏眼花,突然兩眼一黑,昏倒在地上。同伴見狀,趕緊上前攙扶,這才發現他的身體滾燙,遠高於正常溫度。
隨後,張大伯被送到就近的醫院,簡單處理後,又於昨晚轉到了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區的急診。
急診科柴月陽醫生告訴記者,患者到達醫院時,體溫接近40攝氏度,意識喪失,血壓靠升壓藥才勉強維持。經過進一步檢查,他被確診為熱射病,也是今年解放路院區第一位熱射病患者。
什麼是熱射病?
熱射病又稱為重症中暑,是一種非常兇險的急症,死亡率非常高,可達40%至50%,對於50周歲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達到70%左右。
人體有個體溫調節中樞,正常情況下會調節機體產熱與散熱平衡,讓體溫維持在37°C左右。但在一些情況下,這種產、散熱平衡會被打破,使得體內熱量積聚,從而引起中暑。
簡單來說,熱射病就是最為嚴重的中暑,病死率高,如果現場得不到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柴月陽解釋說,熱射病發生時,人體內的水分已大量丟失,身體停止出汗,這時體溫會迅速上升。如果體溫很高,人體大腦和其他重要的器官就不能正常工作。
多臟器衰竭送進EICU搶救
經過一晚上補充水分、物理降溫、糾正休克等治療,張大伯的體溫終於降了下來,並穩定在正常值,人也清醒了過來。
「但他出現了多臟器衰竭,血常規檢查多項指標不正常,所以今天早上(7月23日)轉到了EICU接受後續的治療。」 柴月陽說,張大伯挺不挺得過來,就看這2、3天了。
急診醫學科副主任周文介紹,熱射病最易發生在老人、兒童、孕婦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身上。
影響中暑的因素主要有日平均氣溫、相對溼度和最高氣溫,如果日平均氣溫>30°C,同時相對溼度>73 %時,中暑的概率會呈明顯上升趨勢。如果再加上最高氣溫≥37°C,那麼中暑人數更是會急劇增加,「如果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那高風險人群儘量不要出門或少出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住這4點能救命!
熱射病發生時,周圍的人應該怎麼做?周文介紹了三個簡單有效的步驟——
1、立即脫離熱環境
將患者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儘快除去全身衣物來散熱。有條件的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房間,建議室溫調至16-20℃。
2、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道暢通,患者應採用側臥位,嚴防窒息情況的發生。
3、持續監測核心體溫
如果腋溫或耳溫不高,不能排除熱射病,應10分鐘測量一次體溫或持續監測體溫。
4、積極有效降溫
①蒸發降溫:如用溼毛巾擦拭全身,或向皮膚擦涼水/稀釋的酒精,並持續扇風;
②冰敷降溫:或將紗布包裹好的冰袋置於頸部、腹股溝(注意保護陰囊)、腋下等血管較豐富、散熱較快的部位進行降溫。
現場處理後應儘快送至就近的有經驗的醫院進行後續處理,送往醫院的過程中也要做到有效持續的降溫。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浙江大健康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