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胳膊露膀子的季節就要到了,俗話說「現在不減肥,夏天徒悲傷」,不少人在屯完膘後立誓減肥,購置全新的運動裝備,當然還包括了幾乎人手一個的網紅體脂秤。量體脂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就像老年人定時測血壓一樣,成了一種習慣。
市面上的體脂秤功能至少10項功能起步,廣告宣傳其不僅可以測內臟脂肪、肌肉含量,骨骼含量,還能根據測量數據和記錄生成圖表報告,「電子私教」會提供個性化減肥、增肌、健身等建議,算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的秤了。
但是,不少沒用過的人都會在擔心一個問題:體脂稱到底準不準?
FRK福瑞康家用體脂秤宣傳能測50項身體成分的數據
瀏覽一些網購平臺上的差評,都在控訴:測不準。
如「我朋友沒鍛鍊過肌肉量百分之二十六,我健身兩年肌肉量才百分之二十九。」
「幾分鐘內體重變了三次」
「我昨天吃了大餐,體脂卻下降,跑了馬拉松,骨含量倒上去了。」抱怨比比皆是,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體脂秤能測「脂肪含量」的原理。
我們買到的體脂秤,大多採用生物電阻抗法,又稱BIA法,即假設身體只有肌肉及脂肪兩種成分,肌肉含水量高導電,脂肪含水量低不導電,兩者電阻率不同。根據該原理,輸入固定電流,以電流通過的難易程度(電阻抗值)並套入經驗公式來判斷人體脂肪和肌肉的含量。
相信眼尖的朋友馬上能發現體脂秤「不準」的原因所在。
從體脂秤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出,判斷體脂率的主要看電阻、含水量、公式。所以,一方面,喝水、洗澡、遊泳等情況會影響體脂率;另一方面,皮膚接觸電阻時握力不同、身體沒有站直、雙腳合併沒有形成倒「U」型,也會造成數據的偏差,比如穿了一天的高跟鞋,腳磨出了厚繭,導電性自然比昨天差;開了一天的車,手腳磨出了繭亦是同理。這些偏差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屬於體脂稱的「硬傷」。
也有不少實驗證明「生物電阻抗法」存在偏差。
北京體育大學學生曾在2010年從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抽取了119名15~18歲青春期後期的學生,分別使用雙能量X線吸收法、生物電阻抗法進行全身體脂率測定。
由於目前無條件進行大量的人體解剖實驗來了解脂肪的分布,無法將人體所有脂肪融於化學溶液中測量含量,所以脂肪的具體分布和含量尚有爭議,國際上將雙能量X線吸收法作為標準參照。
該實驗得出生物電阻抗法測的數據會低於雙能量X線吸收法, 說明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 生物電阻抗法會低估全身體脂率。同時,隨著體脂率的增加, 生物電阻抗法會低估男生體脂率。
左圖:雖然生物電阻抗法與雙能量線吸收法測量出的男生體脂率的差值平均數與0很接近, 但沒吻合。右圖:生物電阻抗法會低估大部分女生的體脂率
那麼怎樣才能挑一個誤差較小的體脂稱呢?
1、金屬片面積大、數量較多
我們知道,體脂秤主要靠金屬片導電來檢測。一般情況下,家用體脂秤金屬片有2~4個,健身房則多了一對手持金屬片,醫院、實驗室裡頭採用生物電阻抗法的體脂秤金屬片則更多。
當人赤腳踩在金屬片上,微弱的電流通過金屬片「左腳進、右腳出」,在身上繞一圈,形成一個倒「U」型的閉合。在晶片測出身體成分的電阻率後,套入公式得出體脂率。
想要更加精準,人體皮膚與金屬片的接觸面積越大越好,數量越多越好,若是接觸範圍小,電流也會減小,不利於在體內循環,降低檢測的準確度。
歐姆龍家用體脂儀具有多個電極金屬片,包括腳踏和手柄金屬電極,增加皮膚的接觸面積
2、可與手機配對,不用「低頭看秤」
上文提到,在測量時我們要儘量保持一個倒「U」型姿態,以便電流順暢通過。而過去「低頭看秤」的行為會影響到電流在人體的通過。所以,建議購買時儘量選擇帶有藍牙、Wi-Fi等功能或能自動儲存信息的體脂秤,便於改掉低頭的習慣,修正站姿,提高檢測的準確率。
目前,大部分體脂秤搭配了自主研發的 APP ,使用前輸入身高體重年齡等基本信息,使用時通過藍牙或 Wi-Fi 傳輸數據後自動錄入 APP,可輸出更細化的數據和圖表供用戶參考。
體脂秤連接APP後,可以在手機上查看體測數據、健康評估、運動方案和真人視頻等(圖:愛康唯家用脂肪秤APP頁面示意圖)
另外,空間有局限的人可以選擇無繩體脂秤,不僅能夠靈活定點,還不會影響美觀。體脂秤的用電量並不大,一般來說兩節5號電池至少能用6個月或充電一次至少能用一周。
雲麥體脂秤稱其擁有無繩功能,安裝電池即可長時間使用
3、帶有適用於中國人體質的公式
影響生物電阻抗法準確性的主要因素還有公式的選擇,體脂率是使用體脂秤得到「電阻抗值」後,再套入公式計算獲得。目前,這類「經驗公式」多且雜,不屬於通用公式。不同國家、地區、人種、性別、年齡甚至到個人及個人內臟大小都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都會產生一定偏差。
選擇一款帶有適用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人體質公式的體脂稱,能夠減少因算法帶來的誤差,獲得更準確的計算結果。
清華同方體脂稱宣傳稱其藉助亞洲人資料庫科研出符合中國人體質的算法
華為體脂稱宣傳稱其算法由國家體育總局與華為聯合實驗室指導和建議
重視發胖,正視體脂
脂肪遍布我們全身,除了基礎脂肪,在骨頭、神經等組織都有它的存在,起到一種隔熱、保溫和緩衝的作用。脂肪在人體重量的佔比(體脂率)是檢測肥胖最佳的方法。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成分處在平衡狀態,如果體脂過高,則會打破身體平衡,容易引發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了解自身的脂肪含量,可以起到管理身體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對女性來說,體脂飆升還可能意味著內分泌紊亂,激素不正常,如短期內快速發胖的女性,可能患上常見的卵巢多囊症候群,需前往婦科進行診斷,找出發胖原因。
目前針對體脂率判斷超重、肥胖並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此為通用判斷依據
調整自身姿態,固定測量條件
雖然體脂秤不夠精準,仍值得一用,與傳統體重秤相比,它屬於改善生活質量的一款工具,並且一直在往更精準的方向發展。體脂秤喚起了我們管理身體的意識,讓我們了解到脂肪過量的危害性。
我們可以模仿在醫院、實驗室檢測體脂率時的要求,儘可能地創造「固定」的體測條件:固定時間,如每天早上起床,空腹的時候; 固定姿態:雙腳、雙臂微微張開,不要扭曲身體;固定乾燥環境:不要放在衛生間等帶水的地方;固定使用同一個體脂秤等。
在醫院或實驗室使用生物電阻抗法檢測體脂率的流程
大部分體脂秤的產品使用說明都會提到規避事項(圖:cling薄荷體脂秤溫馨提醒)
生活小知識大放送
傳統電子秤無法測量體脂
還記得街頭的傳統電子秤嗎?投一塊錢硬幣,踩上去後機器機吐出一張紙條,列舉身高、體重,並告訴你目前處於「正常、偏瘦、偏胖」哪種狀態。這種分析身體質量的方法又稱BMI法——體重/身高2=BMI指數。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國際通用的肥胖分型標準最簡單、最經典的方法。體重輕就代表瘦,重了便代表胖。
但這種方法只能夠總體反映身體脂肪的含量,卻不好對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進行區分。舉個例子,一個肌肉達人和一個肉嘟嘟萌妹相比,雖然肌肉達人的體重高,但根據「體脂率檢測肥胖」的方法來看,不能算作肥胖;而體重較輕的肉嘟嘟女生,反而屬於超重或肥胖了。
BMI法,國際通用的肥胖分型標準的經典且簡單方法,但不能正確反映體脂情況
參考資料:
[1]劉兆棟。制定體脂率評價20-59歲成年人超重、肥胖標準的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2015
[2]曹玲,宋鴿,徐堅,孟昭莉。利用生物電阻抗法對大學生肥胖進行正確分析評價研究[D]。中國體育學校
[3]張麗麗。青春發育後期學生體脂含量變化及體脂率測評方法的比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2011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