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生追求,因此,佛道兩家為了滿足民間百姓的心理需求,創造各種送子的神佛。比如佛教的送子觀音,道教的子孫娘娘,碧霞元君,陳靖姑等人物,都是有送子,助產,幫助婦女的神靈。子孫娘娘是古人信奉的送子神的統稱,除了送子觀音和男性的送子神之外,幾乎所有的送子神都可以稱之為子孫娘娘。
子孫娘娘在送子神中規模最龐大,成員極其混雜。據說廣州香火最旺的求子神廟——金花廟中供奉著二十多位送子娘娘。這裡的主神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張仙、華佗、月老、花王、桃花女等。金花夫人其實就有送花的意思,所謂的花,其實就是嬰兒,男嬰兒是白花,女嬰兒是紅花,也就是生男生女的意思。除此之外,北京的東嶽廟和南藥王廟娘娘殿中,也供奉著九位送子娘娘。分別為:左引蒙娘娘、斑疹娘娘、乳母娘娘、中子孫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右催生娘娘、培姑娘娘、送生娘娘。
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子孫娘娘造型也很有趣。天津天后宮供奉的主神是天后聖母,鳳尾殿中供奉是她的化身子孫娘娘,子孫娘娘中有兩尊是雙面神她們一面慈眉善目一,面兇惡無比。據當地人解釋說,剛送孩子們投生時,這兩位子孫娘娘是用笑臉對著他們的,等到孩子要降生的時候,子孫娘娘怕孩子不聽話造成難產就用惡臉對著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因為害怕而順利降生了。
古代婦女除了拜子孫娘娘,在臨產時,她們還得敬供臨水夫人陳靖姑。這主要是因為古代醫療條件有限,不少婦女因生產而死,因此民間出現了一類特殊的神仙——助產神。在我國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助產神,但影響力最大的只有一位,即順天聖母陳靖姑。陳靖姑又被稱為陳夫人、臨水婦人、順懿夫人,是福建地區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女神,後來陳靖姑信仰還流傳到了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至今有八千萬人左右信仰這位女神。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陳靖姑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可以得知陳靖姑生活在唐朝,家住福建福州生前為人們降妖除魔,做了不少好事。後來她因難產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將她奉為能夠「救產護胎」的助產神。臺灣等地則稱她為註生娘娘,執掌生育之事,其實諧音就是助生娘娘。
迄今為止,福建很多地方依舊有人在懷孕後供奉陳靖姑,每逢初一、十五人們還要焚香祭拜。相傳陳靖姑十八歲出嫁,二十四歲因難產而死。因此福州地區又有了一個奇特的習俗,即女子不在十八至二十四歲時結婚,因為人們認為在這段時間裡結婚是不吉利的事情。
據說舊時南方部分地區還要在陳靖姑誕辰日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在這一天中,人們要為供奉在廟中的陳靖姑換上「新衣服」,夜晚降臨之後,還要抬著陳靖姑的塑像遊街。古人將陳靖姑視為助產神既表達了他們對陳靖姑的懷念,也展現出了他們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