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心理變化是多變的,家長該如何了解小孩的心理?
01引言
首先孩子的心理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我們了解這一個問題有什麼好處呢?很多人對待這個問題都是非常的疑問的。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不了解孩子心理發展過程會有什麼壞處?當然也會有人告訴你:「沒壞處啊,能有什麼壞處,孩子還不一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這是普遍性人的看法!但其實最大的壞處在於憑著大人的想法管教孩子,一味貪多求快。或者將不喜歡的事強加給孩子,只是因為自己覺得這樣是對孩子好。可很多人不知道,有些事情大人做起來很容易。但對孩子來說是相當難的,大人看來很簡單的事,孩子不易弄懂。比如孩子對數學的概念發展是非常緩慢的。簡單來說:假如兩歲孩子只懂兩個數,三歲孩子只懂三個數,四歲孩子只懂四個數,但你非要讓兩歲孩子去理解四個數,這是很難做到的。當然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抬槓了,我家孩子兩歲能從1數到10呢。對,2歲的孩子也許會說1-10,但他們真的能理解1-10的概念嗎?所以我們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他們未必能夠理解,能夠接受。
02孩子心理變化的重要性?
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為什麼說了解孩子,才能給他們跟好的教育呢?
我們繼續回到剛才數學的問題,基本上孩子只懂與自己年齡相同的數(當然,口頭數,數得更多)。
但對大人來說掌握三四個數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比如說2+2=4,對大人根本不算個什麼問題,但對孩子來說,不到三、四歲,智力沒有發展到能理解三四個數的階段,是非常難懂的。
假若大人不了解這些,認為一教就懂,加上愛子心切,就會提出孩子根本做不到的要求。
但假若家長對孩子心理發展過程有了了解和認識就不會提出這種不適當的要求了。而是會根據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範圍去尋找適應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教育。
理解孩子,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只有了解了孩子,理解了孩子,才知道他們在每個階段最需要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無意中做出的動作,和行為會給予過高的評價,比如孩子做個舞蹈動作,就認為自己的孩子有舞蹈天才;
畫個畫,則認為應該發展孩子畫畫的才能,忙著給孩子安排學習。
其結果把孩子弄成「小大人」。如果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過程,決不會這樣做。掌握了不同年齡孩子的不同心理狀態,理解他們不同的興趣和要求,能使父母減少許多失誤。
掌握孩子,能讓孩子更加優秀我們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變化,才能夠應對孩子心理變化,讓孩子成長的路上變得更加的簡單,從而也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其實就像買玩具一樣,很多家長憑自己的興趣購買玩具,但對孩子往往是「明珠暗投」。
不管父親花多少錢買來的高檔玩具,孩子對不感興趣的東西,是不伸手的。孩子喜歡的玩具也隨著年齡發生變化。
孩子處在手拿著玩具,把自己當著火車或飛機到處跑的年齡階段,家長給個上發條的玩具是不受歡迎的。
你會發現無論你如何教孩子怎麼樣上發條,孩子都不會願意去學,只會拿著玩。
這個時候如果你硬逼他上發條,孩子很可能對它失去興趣,而此時的孩子反而對一塊積木,發生興趣。
其實家長並不知道,在大人眼光裡的普通積木,在孩子心目中可以變成飛機、直升飛機或動物。
03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多與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當作「小娃娃」看待,其實孩子在不知不覺地很自然地生長,換句話說,每天都在不斷地成長。父母不大注意,但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兩歲有兩歲的特點,三歲有三歲的特點。
不要一味的以為他們只是孩子,孩子能有什麼想法?其實他們也在一天天的變化,所以父母需要跟孩子們不斷的去溝通,嘗試著已溝通的方式去了解孩子。
只有這樣家長才不會吧兩歲孩子的教育方法連續用到三歲跟四歲孩子身上。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他們會認為我們根本不懂他們。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有的家長在給孩子買完玩具禮物的時候,會發現當你把玩具送給孩子時,孩子並沒有高興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可能會不高興地說:「我好不容易擠電車抱回來送給你的玩具...,你怎麼一點都不懂事呢?"
其實這位家長如果能夠懂得孩子心理,就不會生孩子的氣了。
我們時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能僅僅停留在你以為的階段,說句不好聽的這種就叫做自以為是。
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家長如果用心的去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大概也就能明白,為什麼你送我玩具,我卻並不是很開心的原因了,也就不會去生孩子的氣了。
不要一味的反駁孩子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走過的路比孩子多,自己的經驗比孩子豐富,所以在生活過程中,總是會反駁孩子的想法跟意見,這樣的做法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滿,反而會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並且還會造成孩子以後有什麼心事,有什麼想法都不願意跟家長去溝通,導致孩子跟家長直接的隔閡越來越大,那家長還怎麼去了解孩子呢?
04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後,我們該怎麼做?
掌握了孩子的心理變化規律後,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就用不著過於擔心了,也不至於盲目樂觀,能夠冷靜地觀察孩子,進行恰如其分的指導。恰如其分的管教方法。
雖然不可能把愚蠢變為聰明,但能夠儘量發揮孩子的長處和能力,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恰如其分的指導。
掌握了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夠做到。這對父母和孩子都有好處。學齡前兒童的智力測驗,摹畫圖樣畫個菱形,讓孩子摹寫。連續畫三個,其中兩個以上符合下圖合格閣內的圖形是合格。
05總結在最後
最後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對方法,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當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心裡結個疙瘩,並通過不正常的舉動表現出來,或者發脾氣,或者心理發展受到抑制,成為「小娃娃」式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小學,總離不開父母,或者為一點小事常常發脾氣。
所以即使對兩歲孩子成功的管教方法也不能一直用到四歲。
父母只有懂得了這一道理,才會在孩子每一個階段使用每一個階段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越來越優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