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華夏企典質量管理」關注公眾號,每天精彩不斷!
最新課程火熱招生中,詳情請致電:010-57115067
新QC七大手法之親和圖(也稱KJ法)
一.親和圖簡要說明
親和圖是1953年日本人川喜田二郎在探險尼泊爾時將野外的調查結果資料進行整研究開發出來的。
親和圖也叫KJ法,就是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種數據、資料,甚至工作中的事實、意見、構思等信息,按其之間的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朗化,並使大家取得統一的認識,有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在解決重要問題時,將混淆不清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整理,以使問題得以明確,使用親和圖是很有效的一種方法。通過親和圖的運用,可使不同見解的人統一思想,培養團隊精神。
親和圖分類通常是根據人員來分的,可以分為兩類:
個人親和圖:是指主要工作由一個人進行,其重點放在資料的組織整理上。
團隊親和圖:由2個或2個以上的人員進行,重點放在策略,再把所有成員各種意見整理分類。
二.親和圖法製作步驟
親和圖的製作較為簡單,沒有複雜的計算,個人親和圖主要與人員有很大關係,重點是列清所有項目,再加以整;而團隊親和圖則是需要發動大家的積極性,把問題與內容全部列出,再共同討論整理。一般按以下九個步驟進行:
1.確定主題,主題之選定可採用以下幾點的任意一點:
※對沒有掌握好的雜亂無章的事物以求掌握;
※將自己的想法或小組想法整理出來;
※對還沒有理清的雜亂思想加以綜合歸納整理;
※打破原有觀念重新整理新想法或新觀念;
※讀書心得整理;
※小組觀念溝通。
2.針對主題進行語言資料的收集,方法有:
※直接觀察法:利用眼、耳、手……等直接觀察;
※文獻調查法;
※面談調查法;
※個人思考法(回憶法、自省法);
※團體思考法(腦力激蕩法、小組討論法)。
3.將收集到的信息記錄在語言資料卡片上語言文字儘可能簡單、精練、明了。
4.將已記錄好的卡片匯集後充分混合,再將其排列開來,務必一覽無遺地攤開,接著由小組成員再次研讀,找出最具親和力的卡片,此時由主席引導效果更佳。
5.小組感受資料卡所想表達的意思,而將內容恰當地予以表現出來,寫在卡片上,我們稱此卡為親和卡。
6.親和卡製作好之後,以顏色區分,用回形針固定,放回資料卡堆中,與其他資料卡一樣當作是一張卡片來處理,繼續進行卡片的匯集、分群。如此反覆進行步驟5的作業。親和卡的製作是將語言的表現一步步提高了它的抽象程度,在匯集卡片的初期,要儘可能地具體化,然後一點一點地提高抽象度。
7.卡片進行配置排列,把一疊疊的親和卡依次排在大張紙上,並將其粘貼、固定。
製作親和圖,將親和卡和資料卡之間相互關係,用框線連結起來。
8.框線若改變粗細或不同顏色描繪的話,會更加清楚。經過這8個步驟所完成的圖,就是親和圖。當資料卡零散時造成混淆,如果完成親和圖,便可清晰地理順其關係。
9.和圖完成後,所有的相關人員共同討論,進一步理清其關係,統一大家的認識,並指定專人撰寫報告。
三.親和圖法的應用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事件都有多種因素影響它、左右它、或多個事件有多個因素影響它左右它,我們可以運用親和圖來理順這些關係。以下情況都可以使用親和圖。
1.用於掌握各種問題重點,想出改善對策;
2.用於研究開發、效率的提高;
3.討論未來問題時,希望獲得整體性的架構。如本公司應如何導入TQM?
4.討論未曾經歷之問題時,藉此吸收全體人員看法,並獲知全貌。例如:開發新產品時、市場調查和預測;
5.針對以往不太注意的問題,而從新的角度來重新評估時;
6.獲取部屬的心聲,並教育部屬,貫徹公司方針。
四.親和圖的特點
1.從混淆的事件或狀態中,採集各種資料,將其整合併理順關係,以便發現問題的根源;
2.打破現狀,讓所有相關人員產生新的統一;
3.掌握問題本質,讓有關人員明確認識;
4.團體活動,對每個人的意見都採納,提高全員參與意識。
新QC七大手法之關連圖
一.關連圖的簡要說明
關連圖就是把現象與問題有關係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的圖形。通過關連圖可以找出與此問題有關係的一切要圖,從而進一步抓住重點問題並尋求解決對策
二.關聯圖法的應用
1.QA之方針展開與決定。
2.CWQC導入之推展時。
3.市場抱怨處理或不良品問題點掌握。
4.採取預防措施時。
5.小團隊活動的效果性推展。
6.明確事件的內容和關係時。
三.關聯圖的特點
1.容易掌握關連關係,而有效的掌握重點。
2.組員的共識容易形成,並增長見聞。
3.對要因複雜的比其他手法,更易處理要因關連關係。
4.表現形式不受拘束,圖形可自由書寫。
5.不同成員圖形呈現不同面貌,但結論應很相近。
四.關聯圖法製作步驟
1.決定主題,並依主題決定動作成員。
2.列舉原因,預先由主席定義主題,並要求成員預先思考,收集資料。
3.整理卡片。
4.集群組合,以推理將因果關係相近之卡片加以歸類。
5.以箭頭聯結原因結果,儘量以為什麼發問,回答尋找因果關係。
6.檢討整體的內容,可以再三修正,並將主題放於中間。
7.粘貼卡片,畫箭頭。
8.明確重點、將重要原因加以著色。
9.寫出結論、作總結
新QC七大手法之矩陣圖
一.矩陣圖的簡要說明
從問題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群,分別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間行與列的相關性或相關程度的大小的一種方法。在目的或結果都有二個以上,而要找出原因或對策時,用矩陣圖比其他圖方便。
矩陣圖著眼於由屬於行的要素與屬於列的要素所構成之二元素的交點:
1.從二元的分配中探索問題的所在及問題的型態。
2.從元的關係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構想。
在行與列的展開要素中,要尋求交叉點時,如果能夠取得數據,就應依定量方式求出;如果無法取得數據時,則應依經驗轉換成資訊,再決定之,所以決策交叉點時,以全員討論方式為之,並能在矩陣圖旁註上討論的成員、時間、地點及數據取得方式等簡歷,以便使用參考。
有時候交叉點的重要度各不相同,因此可用各種記號區別之,例如:
◎非常重要或有非常顯著關聯
○重要或有顯著關聯
△有關聯
也可以用文字或數據寫在交叉點上,使重要度更明確。
矩陣圖借著交點作為「構想重點」有效地解決問題。它依其所使用的型態可分類為:L型矩陣、T型矩陣、Y型矩陣、X型矩陣、C型矩陣五大類。
※L型矩陣圖
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矩陣圖,L型矩陣圖可用於表達目的與手段(或對策)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可用來表示結果與原因的關連性。是由A群要素與B群要素對應構成的。
※T型矩陣圖
由兩個L型矩陣圖合併而得,其一是由A群要素與B群要素對應而成,別一圖是由A群要素C群要素對應,兩個L型矩陣圖組合成T型狀態,故稱之為T型矩陣圖。
※Y型矩陣圖
Y型矩陣圖是由三個L型矩陣圖所組合而成,分別是A、B群要素對應,A、C群要素對應與B、C群要素對應的L型矩陣圖。它說明了在這三個L型矩陣圖的三組要素A、B、C之間的相互對應情形,其做法、看法與T型矩陣圖類似,但多了一組B、C群的對應關係,也因此由T型矩陣圖的平面圖形變成Y型矩陣圖的立體圖形。
※X型矩陣圖
由A對應B、B對應C、C對應D、D對應A四個L型矩陣圖組成。
註:C型圖不常用,故這裡不作介紹。
二.矩陣圖的應用
矩陣圖應用比較廣泛,一般應用在以下幾種情況下:
1.競爭對手分析時;
2.新產品策劃時;
3.探索新的課題時;
4.方針目標展開時;
5.明確事件關係時;
6.糾正措施排序時。
三.矩陣圖特點
1.透過矩陣圖的製作與使用,可以累積眾人的經驗,在短時間內整理出問題的頭緒或決策的重點,可以發揮象數據般的效果。
2.各種要素之間的關係非常明確,能夠使我們掌握到全體要素的關係。
3.矩陣圖可根據多次元方式的觀察,將潛伏在內的各項因素顯示出來。在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等手法已分析至極限時使用。
4.矩陣圖依行、列要素分析,可避免一邊表現得太抽象、而另一邊又太詳細的情形發生。
四.矩陣圖製作步驟
以L型矩陣圖為例,針對「工廠利潤降低」的問題來製作矩陣圖
五.矩陣圖製作步驟
1.首先,針對「工廠利潤降低」的問題,運用系統圖,找出一次、二次、三次原因,並就第三次原因制定對策。
2.將第三次原因及對策排入L型矩陣圖中。
3.依相關程度(即此項對策與每項原因關連性)設定對應評比分數。
4.各項對策分數加總後,取最高的三項,成為改善決策,並標出來,完成決策矩陣圖。
敬請期待下篇: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網絡圖、箭條圖、系統圖
--
免責聲明:文字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圖片為微信驚精心編輯,若需轉載,請說明出處!
長按指紋,關注二維碼,每天精彩不斷,請分享至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