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露美國教育深層次問題

2020-12-12 騰訊網

▲7月11日,孩子們戴著口罩在美國洛杉磯蕩鞦韆|新華社

新冠疫情衝擊下,美國教育界的一些深層矛盾和問題正在顯現。

當前,美國數千所高校和數萬所中小學秋季能否如期開學困擾著美國社會。白宮希望秋季複課,為此推出籤證新規施壓高校,但美國高校不買帳,哈佛與麻省理工甚至將白宮告上法庭;另據《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350萬名教師大多數反對恢復完全的面對面教學,但調查顯示,全美超過一半家長希望孩子早日回到學校。複課問題凸顯了疫情蔓延下,美國各方的利益博弈和重重矛盾。

與此同時,疫情導致美國高中生申請聯邦政府大學助學金的數量同比大幅下滑,一些貧困或者財務狀況受疫情影響的家庭正考慮是否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不公平問題也因疫情顯得更加突出。

秋季復不複課,老師和家長有矛盾

9日,洛杉磯教師聯盟發表聲明,呼籲在8月18日開始的新學期實行全程線上教學,並稱川普政府有關學校複課的要求「危險、反科學」「將把所有教師、學生和家庭置於危險之中」。

很多教師還以「14天無新病例」為標籤,參加網絡籤名行動,號召除非學校所在學區實現連續14天無新增病例,否則將拒絕上課。教師工會指出,美國國會迄今為止的新冠疫情財政刺激經費中,只有不到1%被用於公立學校的防疫上,「政府傳遞的信息是,你們的工作很重要,孩子和家長都需要你們,但對不起,我們沒有錢」。

《紐約時報》指出,即便美國中小學秋季複課,也將有至少五分之一的教師符合豁免條件而不會重返崗位,從而使教師短缺問題凸顯。

另據美媒揭露,美國政府內部的調研報告警告,全面重開美國大學和中小學將是疫情傳播的「最高風險」。報告稱,佛羅裡達、俄勒岡、俄克拉荷馬和明尼蘇達等州的學校重啟計劃存在明顯疏漏,對於學校一旦出現疫情將如何應對等重要問題,沒有出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不過調查顯示,由於學校長期關閉造成家長負擔沉重,學生學業停滯,全美超過一半家長希望孩子早日回到學校。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上周表示,市教育部門調查顯示,75%的家庭希望孩子返校。但紐約市教師工會負責人穆格魯強調,考慮到新冠疫情,如果聯邦政府不向該市提供額外的疫情預防經費,紐約市公立學校今年秋天將不具備重開的條件。

在本報記者所在的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教育局於近日公布了公立中小學今年秋季的「混合複課」計劃。按照這一仍在修改中的初步計劃,各公立學校將把所有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每周一、周二上課,另一組周四、周五上課,而周三則是學校消毒校舍的時間。教育局稱,這一安排的目的是保證學生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恢復上課。

▲7月11日,孩子們戴著口罩在美國洛杉磯蕩鞦韆|新華社

高中生或放棄上大學,貧困家庭影響更深

美國高中生必須填寫《聯邦學生資助免費申請表(FAFSA)》,才有資格申請聯邦佩爾獎學金和學生貸款。FAFSA同樣是高中生申領州政府助學金的必填項目。多項研究顯示,填寫FAFSA的學生上大學機率更高,獲得助學金的學生更可能完成學業。

美聯社6日發布分析報告顯示,自3月13日起4周內,填寫FAFSA的高中生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45%;其中,低收入家庭學生比重較大的公立學校填寫FAFSA的學生人數下降幅度最大,達52%;其餘公立學校下降39%。

學校認為,疫情從多方面導致申請大學助學金的高中生人數下滑。一是無法上學導致學生與指導他們申請助學金的升學顧問減少聯繫;二是無法上網的家庭填不了在線申請表。另外,一些家庭受疫情衝擊嚴重,父母失業,學生被迫擱置上大學計劃,選擇直接找工作。

教育官員對這一現象有所警覺,擔心數以千計高中生可能選擇推遲或放棄讀大學,繼而可能嚴重危及他們的就業前景和未來收入。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者協會執行長賈斯廷·德雷格說,經濟衰退時期通常有「更多人重返校園充電」,但這次情況「大為不同」。他認為,疫情、失業潮以及隔離措施今年可能再來一輪,「太多事情令人擔憂」。

疫情暴發的時間導致低收入家庭學生受影響更深。分析人士說,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孩子通常在大學助學金申請周期之初便提交表格;而相對貧困學生更可能等到3月或4月,那時恰逢疫情迫使學校關門。

隨著疫情蔓延,美國各州高中生申請大學助學金的人數都比去年有所下滑。各州政府及學校採取鼓勵措施後,填表人數有所回升,但整體仍低於去年。

作者:文匯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松

編輯:孫華

責任編輯:陸益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以前提到高考移民,大多是跨省現象,由於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和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導致部分考生鑽政策的空子,甚至採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和途徑,向錄取分數線比較低、錄取率比較高的省份流動,從而達到上大學或者上好大學的目的。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以前提到高考移民,大多發生在省際之間,由於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和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導致部分考生鑽政策的空子,甚至採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和途徑,向錄取分數線比較低、錄取率比較高的省份流動,從而達到上大學或者上好大學的目的。
  • 疫情這麼兇猛,折射出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這些國家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中國肯定也有不少教訓。領導人都明確說了,暴露出很多明顯短板,必須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講其他國家。別人的教訓,也是我們的鏡鑑啊!
  • 譚錦球:香港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2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其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5月22日上午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 香港深層次問題:香港教育問題的嚴重性
    「國家安全法正式在香港實踐,但是香港教育問題依然是法律也不能影響的深層次問題。單靠檢控和給予刑罰,不能改變授教者和受教者的思想狀況。香港殖民政府提供教育,其中包括了本土人口,通過立法規定學校的課程大綱、官方認可和批准本土編制的教科書,實施教育系統的集中控制;課程大綱避免敏感的政治話題,如香港的殖民狀態、香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或中國當代史相關問題等。雖然,港英政府也沒有蓄意去培養對英國治理的身份認同,但其實狸貓換太子,美國人在這個空白的地方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充當了引導香港人響應「全球化」身份認同的主導地位。
  • 宋國友:疫情暴露美國軟實力下降
    在能力方面,美國既沒有為國內抗疫準備充足物資,也未向全球提供必要物質幫助。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衛生強國,國內在疫情全面暴發後很長一段時間還面臨抗疫物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以至於出現聯邦和州以及各州之間爭搶物資的鬧劇,暴露出其政治制度在當前國內政治極化格局下的矛盾和失能。在國內抗疫物資供給不足的客觀情況下,無論政府如何高調地宣稱對外提供援助,其實際表現可想而知。
  • 在線教育的問題,都在這場疫情下暴露了
    原題目《為什麼說疫情讓中國人的教育變得更焦慮?》 過去兩周,周軼君和她身邊的家長們被迫體驗了「在線教育」,最後發現先崩潰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她總結為:「父母都要瘋了。」 班級群裡,家長們頻繁遇到技術問題,有時候登陸不了,有時候帳號不對,又或者找不到作業上傳的入口,遲交作業系統會自動關閉,於家長而言,這是完全陌生的體驗。
  • 美國大選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美國政府存在的問題
    但是美國卻出現了「兩個國家」,這次大選也讓世界看到了美國政府各種明爭暗鬥,從側面反應了美國政府在治理方面的失敗,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了,特別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疫情防控等方面尤為明顯。 美國的政治制度面臨巨大考驗。在9月份的時候,川普就曾說過如果自己敗選,自己不會和平移交權利。
  • 川普發布視頻講話譴責騷亂事件,美政治深層次問題解決了嗎?
    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後,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眾議長佩洛西等多名民主黨人以及一些國會共和黨人、美國法律界和商界人士紛紛呼籲副總統彭斯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立即罷免川普。交通部長和教育部長兩名內閣官員當天先後宣布辭職。
  • 專家:美國社會對黑人深層次歧視未能解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因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而引發的抗議示威,目前已蔓延至全美國140個城市,至少40個城市及華盛頓特區實施宵禁。
  • 疫情暴露美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結構性缺陷
    【摘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的醫療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美國公共衛生體系一些結構性缺陷,如公共衛生疾病監管程序複雜,醫療保健體系過於依賴私人執業人員和私營醫院,醫療物資製造業空洞化,等等。應對疫情,美國既需要不斷完善國內公共衛生突發應急管理制度,同時更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 【共有家園】新中國成立70年:對民族教育「深層次問題」的再思考
    與此同時,我國民族教育領域仍存在一些制約其快速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主要表現為:(1)對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2)對民族教育的特殊性、特有規律認識不到位;(3)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缺乏科學性,政策評估亟待加強;(4)對民族教育立法的緊迫性、必要性認識不到位,民族教育立法薄弱。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 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
  • 美國種族主義「揮之不去」的深層次人性心理學原因
    尤其是二戰以來,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自然傲視全球。美國要求其他種族惟美國馬首是瞻,同時美國國內也存在著「白人至上」的各種主義、理論和組織,這些都為美國的社會割裂畫出了一道道「裂痕」。 如果說中國面臨著國內的民族問題,那麼、美國面臨著的就不僅僅是民族問題,而是深層次的種族問題。
  •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面臨「財政懸崖」和經濟「二次探底」 疫情救助...
    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進行了自11月大選以來的首次通話,討論新的疫情救助計劃。事實上,因在援助總額、具體內容等方面存在較大分歧,美國國會兩黨關於新一輪疫情救助法案的談判已持續數月。
  • 種族分化深入美國校園 疫情重創少數族裔學業
    北美觀察丨種族分化深入美國校園 疫情重創少數族裔學業  當地時間12月7日,非營利教育組織青年成就(Junior Achievement)發布報告顯示,大部分美國青少年認為,美國存在基於種族的經濟不平等現象,種族主義已經融入了美國的社會制度當中。
  • 英學者:新冠疫情暴露資本主義三大危機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創新和公共價值經濟學教授瑪麗安娜·馬祖卡託3月30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文章稱,新冠疫情暴露資本主義面臨三重危機。文章編譯如下:資本主義至少面臨三大危機。這三重危機暴露了搞資本主義的幾個問題,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同時必須處理迫在眉睫的衛生緊急情況。否則,就會解決了一處問題,又在別處新添問題。
  • 全球化洞察:英國疫情升級的深層次原因
    這個系統的問題一目了然:經濟上行時,稅多錢多,怎麼都好說。但要是經濟下行,稅收降低,人口老齡化加重,慢性病不斷出現的時候,醫療費用上漲的時候,這日子就不好過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柴契爾夫人引入市場元素這一切問題從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開始顯現出來:英國經濟陷入滯脹乃至衰退,福利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全球記疫|被病毒「軟禁」的美國校長:疫情非全球根本問題
    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人員往來停滯,全球經濟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生活正緩慢恢復,但新冠無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記憶裡。這份記憶終將給人類留下什麼?封鎖?社交距離?還是未來面對新一場疫情時的更好應對?
  • 疫情席捲美國,為何黑人遭殃的比例更高?美總統:這就是人生吧
    據美國媒體4月11日報導,近日美國總統在白宮記者會上承認,美國非洲裔群體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和他們的人口佔比不成比例。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9號發表文章指出,在所有按族裔提供統計數據的州,非洲裔群體都呈現出更高的感染率和病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