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孩子們戴著口罩在美國洛杉磯蕩鞦韆|新華社
新冠疫情衝擊下,美國教育界的一些深層矛盾和問題正在顯現。
當前,美國數千所高校和數萬所中小學秋季能否如期開學困擾著美國社會。白宮希望秋季複課,為此推出籤證新規施壓高校,但美國高校不買帳,哈佛與麻省理工甚至將白宮告上法庭;另據《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350萬名教師大多數反對恢復完全的面對面教學,但調查顯示,全美超過一半家長希望孩子早日回到學校。複課問題凸顯了疫情蔓延下,美國各方的利益博弈和重重矛盾。
與此同時,疫情導致美國高中生申請聯邦政府大學助學金的數量同比大幅下滑,一些貧困或者財務狀況受疫情影響的家庭正考慮是否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不公平問題也因疫情顯得更加突出。
秋季復不複課,老師和家長有矛盾
9日,洛杉磯教師聯盟發表聲明,呼籲在8月18日開始的新學期實行全程線上教學,並稱川普政府有關學校複課的要求「危險、反科學」「將把所有教師、學生和家庭置於危險之中」。
很多教師還以「14天無新病例」為標籤,參加網絡籤名行動,號召除非學校所在學區實現連續14天無新增病例,否則將拒絕上課。教師工會指出,美國國會迄今為止的新冠疫情財政刺激經費中,只有不到1%被用於公立學校的防疫上,「政府傳遞的信息是,你們的工作很重要,孩子和家長都需要你們,但對不起,我們沒有錢」。
《紐約時報》指出,即便美國中小學秋季複課,也將有至少五分之一的教師符合豁免條件而不會重返崗位,從而使教師短缺問題凸顯。
另據美媒揭露,美國政府內部的調研報告警告,全面重開美國大學和中小學將是疫情傳播的「最高風險」。報告稱,佛羅裡達、俄勒岡、俄克拉荷馬和明尼蘇達等州的學校重啟計劃存在明顯疏漏,對於學校一旦出現疫情將如何應對等重要問題,沒有出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不過調查顯示,由於學校長期關閉造成家長負擔沉重,學生學業停滯,全美超過一半家長希望孩子早日回到學校。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上周表示,市教育部門調查顯示,75%的家庭希望孩子返校。但紐約市教師工會負責人穆格魯強調,考慮到新冠疫情,如果聯邦政府不向該市提供額外的疫情預防經費,紐約市公立學校今年秋天將不具備重開的條件。
在本報記者所在的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教育局於近日公布了公立中小學今年秋季的「混合複課」計劃。按照這一仍在修改中的初步計劃,各公立學校將把所有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每周一、周二上課,另一組周四、周五上課,而周三則是學校消毒校舍的時間。教育局稱,這一安排的目的是保證學生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恢復上課。
▲7月11日,孩子們戴著口罩在美國洛杉磯蕩鞦韆|新華社
高中生或放棄上大學,貧困家庭影響更深
美國高中生必須填寫《聯邦學生資助免費申請表(FAFSA)》,才有資格申請聯邦佩爾獎學金和學生貸款。FAFSA同樣是高中生申領州政府助學金的必填項目。多項研究顯示,填寫FAFSA的學生上大學機率更高,獲得助學金的學生更可能完成學業。
美聯社6日發布分析報告顯示,自3月13日起4周內,填寫FAFSA的高中生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45%;其中,低收入家庭學生比重較大的公立學校填寫FAFSA的學生人數下降幅度最大,達52%;其餘公立學校下降39%。
學校認為,疫情從多方面導致申請大學助學金的高中生人數下滑。一是無法上學導致學生與指導他們申請助學金的升學顧問減少聯繫;二是無法上網的家庭填不了在線申請表。另外,一些家庭受疫情衝擊嚴重,父母失業,學生被迫擱置上大學計劃,選擇直接找工作。
教育官員對這一現象有所警覺,擔心數以千計高中生可能選擇推遲或放棄讀大學,繼而可能嚴重危及他們的就業前景和未來收入。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者協會執行長賈斯廷·德雷格說,經濟衰退時期通常有「更多人重返校園充電」,但這次情況「大為不同」。他認為,疫情、失業潮以及隔離措施今年可能再來一輪,「太多事情令人擔憂」。
疫情暴發的時間導致低收入家庭學生受影響更深。分析人士說,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孩子通常在大學助學金申請周期之初便提交表格;而相對貧困學生更可能等到3月或4月,那時恰逢疫情迫使學校關門。
隨著疫情蔓延,美國各州高中生申請大學助學金的人數都比去年有所下滑。各州政府及學校採取鼓勵措施後,填表人數有所回升,但整體仍低於去年。
作者:文匯報駐華盛頓記者 張松
編輯:孫華
責任編輯:陸益峰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