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養老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2021-02-13 國聯企培

據統計,澧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06453人,其中農村老齡人口87092人,佔全縣老年人總數的82%。這個龐大的老年群體與城鎮老年職工的重大差異是他們無工薪,沒有退休金待遇,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後,生活沒有固定的保障。如何解決他們老有所養的問題是當前急需破解的一大難題,它關係到廣大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權益,關係到農村的繁榮和穩定。

  (一)家庭養老是農村養老的主要方式。

  94.14%以上的老人依託家庭養老,入住敬老院及靠集體供養的老人僅佔農村老人總數的5.86%左右。老年人絕大部分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少數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其居住地與子女家也相距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部分老年人的供養還停留在柴米油鹽等實物支付為主的傳統供養方式上。

  (二)社會養老為補充形式。

  目前,澧縣農村社會養老主要形式為五保供養。我縣共建成了高標準的鄉鎮敬老院32所,達到了「一鄉一院」的目標,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650人,年供養標準為2160元。各敬老院均配套了廚房、餐廳、活動室,購置了電視機等娛樂工具,院內修建了豬舍,開闢了菜園,有的還建了魚塘。對另外分散供養的3450人,年供養標準為1000元,並採取包扶扶養責任制,使其基本生活得到照料。目前為止,我縣還建成了15所農村五保之家,為146名分散供養五保戶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從XX年起,五保戶全部納入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取消了住院費起付線,合作醫療報銷之外的部分由民政部門大病醫療救助金中解決。同時,還建立了五保戶喪葬互儲金制度,為全縣五保老人建立了吃、穿、住、醫、葬全方位保障網。

  綜上可得出如下結論:(1)近幾年,雖然我縣農村養老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農村老年人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階段。(2)目前開展的社會化養老方式雖然服務對象不多,但卻是農村養老方式的巨大進步,對今後不斷建立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意義重大。(3)農村個人、家庭、社區(探索階段)、政府在農村老年人供養體系中互為補充,但個人和家庭的作用較為顯著,政府作用較為薄弱。因此,探索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養老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農村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變更促使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亟待轉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和沿海發達地區流動。據統計,我縣農村留守老人總數近5萬人,佔老人總數的52%以上,這部分老人的供養方式以自我供養和子女現金供養為主,大部分人生活上得不到照料,精神上孤獨寂寞。年輕人的離家離鄉,勢必對傳統穩定的家庭、對老年人的供養產生負面影響。

  (二)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和家庭養老帶來沉重的負擔。澧縣目前總人口91萬人,其中老年人口佔11.7%,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帶來沉重的壓力,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三)農村社會養老事業起步較晚,底子較薄,發展合力不足。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供養體系及良性運行機制還沒真正形成,除五保供養稍微面寬力足外,其他諸如居家養老、養老儲蓄或商業保險等供養形式力度明顯不足,沒有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發展合力。

  (一)鞏固和支持家庭養老。在我國,社會成員的家庭觀念較為牢固,老年人則更是愛家、戀家,願意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力發展狀況,目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問題主要還是得依靠家庭及其成員解決,家庭在養老方面具有社會服務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其基礎地位還是得長期堅持。要通過道德教育、輿論宣傳和制度規範,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作用,決不能因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而將本應由家庭承擔、家庭又有能力承擔的責任推向社會。

  (二)繼續加強社會養老。要根據需要,逐步擴大敬老院的規模與容量。全縣敬老院可供集中供養的床位只有1780個,僅佔五保總數的29%。五保人員入住尚且難滿足,社會老人更加沒有入住的機會,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資金。目前縣、鄉財力都十分有限,除了縣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外,各鄉鎮要克服等靠思想,積極爭取外援支持;要加大投入,逐步緩解敬老院運行資金缺口。據調查,一所鄉鎮敬老院要保持正常運轉至少需要5-6萬元。而我縣財政為每所敬老院補助僅2-3萬元工作經費,要保證敬老院的正常運轉還存在一定困難。在調查過程中,各鄉鎮普遍認為,鄉鎮敬老院是社會公益**利機構,應該按「七站八所」對待,納入縣財政統管範圍,徹底解決敬老院運轉困難問題;要全面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服務水平。目前,各鄉鎮敬老院的管理基本上規範有序,但在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上有待加強,應想方設法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會交往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

  (三)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居家養老是傳統家庭養老和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2010年元月二十九日,全國老齡辦等10部委聯合籤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在城市社區普遍展開,同時積極向農村社區推進。力爭「十一五」期間,全國城市社區基本建立起多種形式、廣泛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農村社區依託鄉鎮敬老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資源,力爭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集院舍住養和社區照料、居家養老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意見》認為:「各級政府要統籌考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運營管理等問題,合理配置資源。有條件的地區可針對性地設立專項資金,開設資助項目。」2010年,中共常德市委辦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區縣(市)政府按照當地老年人口數每人每年3元標準,逐步籌措資金,建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各級財政要合理安排老齡工作經費,保證老齡工作的正常開展。」近年來,縣民政局結合農村社區建設和鄉鎮敬老院改擴建,加大了農村社區老年服務工作力度,對居家養老有了初步探索。建議縣政府結合我縣人口老齡化現狀,根據《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意見》精神,建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支持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四)鼓勵農業勞動者自我保障,大力發展老年協會組織。鼓勵農業勞動者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儲蓄,為將來養老做好資金上的準備,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鼓勵發展各種老年協會組織,加強老年人之間的交流,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焦點

  • 調查農村空巢老人:政府作為養老「唯一」方案效果有限
    「空巢」之困  從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婦女研究中心發起了一項以「關愛農村空巢老人」為主題的調查,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志願者參與其中,以家鄉農村的老人們作為他們調查、採訪的對象。
  •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化解之道
    伴隨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持續,農村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和高齡化加劇,家庭成員離散型居住模式正在加大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難度。空巢老人作為農村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有效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是不能規避的重大民生問題。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空巢老人文化程度低、健康狀況差、經濟收入低。
  • 農村空巢老人咋養老
    說起空巢老人,我們習慣將目光投向城市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老人。然而在農村,這一群體的狀況更值得關注。一次採訪,記者途經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菱角鄉白沙坡村,發現空蕩蕩的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雖有飯吃但缺乏照料。
  • 晚年如何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啊
    晚年如何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越多,雖然國家在大力支持解決,但是有些問題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根治,正如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一樣,儘管國家在一直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解決,但是卻不知他們的難處
  • 著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問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針對部分群眾反映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已成為不少農村家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問題,尋烏縣立行立改,採取集中照料護理、加大資金投入、示範帶動等方式,著力解決問題。    該縣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著力開展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將各村(居)閒置校舍、村委會和祠堂等改擴建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場所。同時,結合「黨建+頤養之家」模式,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治」工作示範點開展聯創共建,在全縣各鄉鎮均設立「孝老食堂」,有效破解農村獨居老人和70歲以上留守老人飲食不便和精神孤獨問題。
  • 張家口破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題
    互助幸福院讓老人開心子女放心——張家口破解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題探析近日,康保縣屯墾鎮互助幸福院裡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撿豆子準備發豆芽。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目前張家口市農村留守老人約22萬人。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近年來張家口市推進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蹚出一條農村養老新路子。目前,已建成互助幸福院226所、房間8000間,在建和籌建的互助幸福院36所、房間約2800間。已入住農村貧困、空巢、留守老人3500人。
  • 「數字養老」,農村空巢老人的無奈選擇?
    「數字養老」近日,微博上一則「老人現金交醫保被拒」的消息引起廣泛爭議,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農村老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或者不會手機支付,醫院裡,集市上,經常被各種拒絕甚至是遭遇鄙視,成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社會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隨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支付機構和網絡平臺優化註冊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APP,提升易用性和安全性,保障老年人能夠網上支付。
  • ...乞討,老人,耿生茂,子女,養老,不輟,勞作,養兒防老,奔走呼號,回...
    儘管大家出於好心為百歲乞討老人奔走呼號,老人被送回老家。但是僅憑360元補貼,百歲老人回家後生活如何保障?還有他殘疾的兒子與精神病兒媳一家人又該如何生活?  前不久,有調查報告說,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農村老人不輟勞作,固然與他們勤勞簡樸等因素有關。
  • 農忙時節農村生活無法自理老人無人照看季節性養老服務是否可行?
    我們在享受美食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農村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可能正在「忍飢挨餓」東北農業觀察出品農忙時節農村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缺乏照料已成農村家庭養老的一大難題農民由於其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有季節性要求農村的家庭養老問題在農忙季節就開始凸顯出來,因為農村的生產和家庭養老相互衝突。隨著農村老齡化日益嚴重,農村勞動力持續流出農村家庭養老和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衝突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我們農村家庭養老的一大難題。
  • 農村老人老了這麼養老呢?贍養費如何分攤?
    農村老人老了這麼養老呢?贍養費如何分攤?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嚴重,贍養問題也隨之而來。老齡人中,城市老人的贍養問題沒有那麼突出;反觀之,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比較明顯。在農村,生活條件差,生活方式單調。
  • 農村大量青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
    歡迎來到掌中緣文,今天小編給大家探討的話題就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到底應該如何養老呢?」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城市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而非留在農村發展。在追求個人發展的同時,為此也留下了一些隱患——「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怎麼解決。老少年人口,青壯年所佔比例極少。
  • 如果給農村老人每月1000元,用來養老,你覺得夠嗎?
    現在在農村裡面有很多留守老人,他們大多喪失了勞動力,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有些老人甚至生活也無法自理,需要用很多錢來看病,所以說,大家都非常好奇,這些老人平時的生活水平如何?每個月給他們多少錢才夠用?國家現在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幫扶農村裡面的貧困老人,但是大部分的農村老人他們的養老金金額沒有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多。在偏遠地方,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大約在每個月200元左右,而在經濟發展好的一些的農村,當地老人每個月能夠拿到700到1000左右的養老金,所以對比起來,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 農村養老服務大集 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進門一盞燈,出門一把鎖」是許多空巢老人多年的生活寫照。自從頤享石嘴山開展農村養老巡迴服務大集後,助老員們用愛心溫暖老人,讓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近日,頤享石嘴山的服務小隊來到平羅縣頭閘鎮,由於服務面向的老年人大多數為農村孤寡老人,服務人員便採取了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為老年人開展測血壓、按摩、理髮、衛生清掃等居家養老服務。萬蘭花老人由於有間接性精神疾病,被子女關在家中。助老員走進老人家中,只見老人獨自坐在沙發上,冷冷清清,灶臺上只有泡軟了的掛麵。
  • 中國農村的「老人農業」及其社會功能
    [6]王躍梅,姚先國,周明海.農村勞動力外流、區域差異與糧食生產[J].管理世界,2013(11):67-76.[7]鄒曉娟,賀媚.農村留守老人農業生產現狀分析——基於江西調查數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66-70.[8]董歡,郭曉鳴.傳統農區「老人農業」的生成動因與發展空間[J].中州學刊,2015(9):39-44.
  • 老齡社會已至,農村七八十歲老人如何養老?這3個方面可以一試!
    而對於已經到了70多歲甚至80歲的農村老人來講,他們的養老就是一個大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他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出去打工是不可能的了,在家裡種地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因為常年的勞作,導致身體傷病不斷,需要常年臥床休息。這些農村老人,沒有辦法自己照顧自己,需要依靠兒女來照顧。
  • 精準服務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總體而言,農村留守老人存在年齡大、學歷低、心理脆弱和社會融入欠缺的群體特徵,其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受意願較低,對依靠集會或思考等需要耗費體力腦力的文化活動形式興趣不高。由於所處人生晚年階段,他們最迫切的精神需求是有關家庭發展和自身命運的認知矯正及心理疏導。因此,滿足農村留守老人群體的精神需求,應進一步突出活動的針對性。 供給方式與獲取能力不對稱。
  •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之痛:子女都去哪了,60歲以上農民養老咋辦?
    大家都知道,過去我們尊崇的養老模式是養兒防老,人老了之後子女在身邊伺候照顧。但是這種養老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人口流動加快、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而且很多家庭的觀念也出現了明顯的轉變,導致傳統的生活習俗在中國變得越來越罕見。在這種背景下,很多老人只能獨自在家裡生活,特別是很多農村的留守老人。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原標題: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原標題:龍巖市空巢老人現狀調查新羅區南城街道翠屏社區的老人們在居家養老服務站打桌球、聊天。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2020年農村老人養老錢 每月有多少?
    近年來,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也開始重視養老的問題。對於經濟發展條件一般的農村地區來說,參加新農合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為未來養老帶來保障,那麼2020年農村老人每月有多少養老錢?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在農村地區,由於實行的的是新農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所以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城鎮地區的基本養老保險,是不一樣的。農村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總額/139。假如張三每年交500元的新農保,繳費15年後,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 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如何養老?|新聞中心|中國常州...
    老人沒有子女,每個月僅靠「三無」政策補貼生活,至今還在外租房居住。他的養老問題,對於社區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    「像這種高齡老人一個人在外租房子住,我們其實是很擔心的。但是社區怎麼照顧得過來呢?」五角場社區居委會書記兼主任丁燕玲說起此事,深感有心無力。姚大爺每個月有1000多元補貼,比低保戶的待遇已經好了許多,但仍然請不起護工,養老機構也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