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學漢語如何從三歲娃娃抓起——探訪華盛頓沉浸式中文公立學校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5月29日電 通訊:學漢語如何從三歲娃娃抓起——探訪華盛頓沉浸式中文公立學校

  新華社記者郭一娜 胡友松

  美國首都華盛頓有一所沉浸式中文學校——育英特許公立學校,這裡的孩子從3歲起就接受全中文教育。2014年3月,美國時任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曾專程到這所學校向小學生「取經」,為訪華做功課。

  一所美國學校,為何取個中文名「育英」?「育英,顧名思義,培育英才。」學校網站上這樣介紹。

  育英學校位於華盛頓特區東北部一個安靜街區,教學主樓是一座略帶歷史感的紅磚4層建築。學校分為幼兒園班(3-4歲)、學前班(5歲)和小學部(6-11歲)。

  與普通美國學校不同,育英校園內幾乎所有標識都用中文,有些還配上拼音和插圖,讓學生一目了然。每個班級門口,都有一條醒目的「警示語」——「請只講中文!」旁邊附一行英文,意為「如果不得不講英文,請小聲」。

  每年開學伊始,教學樓二層時常傳來陣陣哭聲。原來,三四歲的孩子一入學便要進入全中文環境,難免不知所措。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中文環境,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連續多年帶4歲班的教師鍾建華說,自己既是老師,又是「演員」。「孩子們一入校,老師只和小朋友說中文,許多詞義要靠老師表演出來。」鍾建華說,老師還會和孩子們一起唱中文歌,孩子們唱起歌來特別開心,他們會隨歌起舞,破涕為笑。

  5歲的艾琳已入學兩年,記者用中文提問,她幾乎都能聽懂。當記者請她唱一首中文兒歌時,她大方地表演起來。

  用中文學數學是9歲男孩金士頓的最愛。他在記者面前背誦九九乘法表時毫不怯場。「我以後想一直學漢語,用所有的時間。」金士頓說。

  育英學校最初由一群熱衷於中文教育的美國家長發起,經華盛頓特區特許公立學校委員會批准後於2008年正式成立。學校經費由華盛頓特區政府支付,學生免交學費。特許公立學校在課程設置、學時安排上相對靈活。育英學校除三四歲班是全中文教學外,從學前班階段開始採取中英文交替教學,一天全中文,一天全英文。

  隨著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中美人文交流不斷深入,美國家長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育英在校人數已由成立之初的130人增加到如今的580人。其中,非裔和白人兒童約佔近70%。

  「目前學校錄取率僅為3%,等待入學名單上還有1000多人。」學校執行董事馬奎塔·亞歷山大介紹,在華盛頓特區居住的兒童都具有報名資格,學校採取統一抽籤入學。

  「兩三年前,學校還未實施網上報名時,許多家長不顧嚴寒,守在校門口徹夜排隊。」亞歷山大說。

  美國家長為何爭相讓孩子接受漢語教育?「如果你希望孩子獲得成功,能說一門不僅在中美、更能在全球流通的語言,我想中文是最好的選擇。」

  育英也是亞歷山大三個孩子的母校,他們夢想各異,但都與中國有關:大兒子希望以後到中國支教一年,未來從事中美貿易;女兒立志成為作家,想用中文寫一本有關中國的書;小兒子想當廚師,做一手地道的中國菜。

  「孩子們將來都想在中美兩國生活,做兩國間的溝通橋梁。」亞歷山大說。

  在育英學校,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中國文化。每年春節,孩子們都能在學校裡猜燈謎、畫臉譜、做十二生肖手工;每逢中秋,老師們都會準備好麵粉和餡兒,和孩子們邊做月餅,邊講述中秋佳節的意義……

  「世界是廣闊而互聯的,孩子們通過學習中國文化與世界建立起新的聯繫。」亞歷山大說,目前該校已與北京、上海、貴州多所學校建立姐妹學校關係,加強師生間交流。

  近年來,育英的教學成果不斷受到教育界認可,被華盛頓特區特許公立學校委員會評為一等學校,還獲得國際文憑組織認證。儘管成績斐然,但育英仍面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欠缺等問題。

  亞歷山大說,學校迫切需要引進更多生活化教材,讓較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日常生活的學生們能全方位感知課堂外的中國。此外,目前該校的中文教師大多是H1B工作籤證,這需要通過抽籤才能獲得,一旦不能中籤,教師就不得不離開美國,這對學生和校方來說都是莫大損失。他希望能有更多理解美國教育體系和語言教學特點的優秀教師前來任教,以保障學校長足發展。

  亞歷山大期待該校能為更多美國學生提供學習漢語的機會,並幫助其他學校培訓中文老師,提高美國整體中文教學水平。「我們將分享育英的教學經驗,傳播育英的教育理念,把孩子們培養成理解並尊重文化多樣性、求同存異、精通中文、全面發展的世界公民。」

相關焦點

  • 通訊:學漢語如何從三歲娃娃抓起――探訪華盛頓沉浸式中文公立學校
    新華社華盛頓5月29日電 通訊:學漢語如何從三歲娃娃抓起——探訪華盛頓沉浸式中文公立學校新華社記者郭一娜 胡友松美國首都華盛頓有一所沉浸式中文學校——育英特許公立學校,這裡的孩子從3歲起就接受全中文教育。2014年3月,美國時任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曾專程到這所學校向小學生「取經」,為訪華做功課。
  • 全沉浸式漢語教學「從娃娃抓起」
    明大孔院現下設13個孔子課堂,目前形成了漢語教學的多層次發展格局。我想談談明尼蘇達大學孔子學院下設孔子課堂的漢語教學模式——「從娃娃抓起」的全沉浸式漢語教學。 美國沉浸式語言教學主要涉及英語、西班牙語、德語、漢語等語種。
  • 學漢語從娃娃抓起!沉浸式漢語教學受青睞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全美一共有264所學校開展了中文沉浸式教育,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學校。以位於美國南加州的瑪麗安·柏格森公立小學為例,6年前推出了中文沉浸式教育項目,從學前班開始,就讓學生們全面接觸中文。
  • 通訊:在比利時幼兒園感受「沉浸式」漢語教學
    新華社布魯塞爾4月21日電 通訊:在比利時感受「沉浸式」漢語教學  新華社記者 潘革平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20日,當記者來到比利時一所幼兒園參觀時,立刻被孩子們地道的中文歌聲所吸引。
  • 直播丨美國公立小學的中文沉浸式教學
    沉浸式教學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
  • 【掃盲概念貼】美國沉浸式中文教學
    中文被美國政府視為五種「稀缺」的外語之一,能說流利的中英雙語的人,將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認識到學習中文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希望漢語教育從娃娃抓起,一些美國學區開始設立並擴大漢語教學項目,沉浸式教學項目應運而生。所謂沉浸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全天候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的全封閉語言教學項目。
  • 外國「富二代」流行學中文 學漢語從娃娃抓起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近年來,「中文熱」席捲全球,不僅各國大學相繼設立了中文專業,很多中小學也都開設了漢語課程,而越來越多的外國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學習漢語。學漢語從娃娃抓起,就連美國總統家也不例外。近日,川普在訪華期間,忍不住秀出自己外孫女阿拉貝拉的中文水平。在新華社發布的一段視頻中,阿拉貝拉身穿旗袍,大方展示了自己的中文才藝。
  • 報導丨美國的沉浸式中文教育
    位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東北部中產社區的英華學院(Yinghua Academy)是美國第一所公立中文沉浸式特許學校。每到工作日的早上,這所學校周圍都環繞著由橘黃色校車和私家車構成的車流,它們來自明尼蘇達州的75個郵政區。上午8點45分的鈴聲一響,從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就會衝進色彩鮮豔的教室,迫不及待地參加「早會」——用漢語普通話自由交談。
  • 沉浸式漢語課程在美漸流行 學生體驗快樂學中文
    沉浸式漢語課程在美漸流行 學生體驗快樂學中文 小朋友以遊戲方式親身體驗沉浸式語言學習法。(中文沉浸學校提供)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沉浸式語言教育(Total Immersion Language Learning)是近幾年國際流行的語言培訓課程,方法是讓學生們每天花數小時完全沉浸在目標語言的課堂學習環境中
  • 如何在美國教中文(2): 中文沉浸式教學簡介 (Mandarin Immersion Program)
    那到底在美國教中文和在中國教中文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一、沉浸式教學和普通中文課有什麼區別?沉浸式教學和純粹的教外語不一樣。中文課就只是學語言和文化,但是沉浸式教學是要用目標語去學所有的科目。
  • 美國多所學校推出中文沉浸式教育 學生一天80%的時間說中文
    您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場景,在美國的學校,學生們一天80%的時間都在說中文,他們的老師用中文上課,學生們之間用中文聊天,教室的牆上貼的也都是漢字,這完全就像在中國上學一樣。這就是美國的中文沉浸式教育。截至今年8月,全美一共有264所學校開展了中文沉浸式教育,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學校。
  • 比利時娃娃的「沉浸式」漢語教學
    原標題:比利時娃娃的「沉浸式」漢語教學 從2016年10月開始,「兒童之路」幼兒園大、中、小三個班約100名兒童每周一天時間接受「沉浸式」漢語教學。所謂「沉浸式」漢語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不使用母語,從而讓學生沉浸於漢語環境中。
  • 美國中文沉浸式教學簡介
    沉浸式教學和純粹的教外語不一樣。中文課就只是學語言和文化,但是沉浸式教學是要用目標語去學所有的科目。美國的小學老師基本上是要教全科的,也就是語文、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美術、音樂、體育都一個老師教,也有部分學校老師只教部分或者一個學科的。
  • 美國舊金山公立學校力推沉浸式中文教育 成效顯著
    尤方玉屏為在美第三代華人,在她申請進入舊金山師範學院時,當時的校長曾經想勸她放棄當教師的念頭,表示公立學校不會僱用華裔。幸而鄰近舊金山華埠的襟馬多小學(Commodore Stockton Elementary School,現為劉貴明小學)堅持需要一位雙語教師,因此尤方玉屏受聘為該校服務34年。1996年,舊金山教育局以她的名字命名一間實施中文沉浸教學的公立小學。
  • 中文普通話 | 維州公立學校中的第一外語
    2018年,維多利亞州學生通過公立學校、VSL(victoria School of Languages)和社區語言學校選修學習70種語言。開設印尼語教學的學校數量最多,其次是日語、中文普通話、義大利語和法語。2018年,19.4%的公立學校畢業生學習了一門語言。此外在整個維多利亞州的天主教會學校和私立學校中,21.7%的畢業生有學過一門語言課程。
  • 第三屆全美中文沉浸式教學大會圓滿結束
    2019年9月28日,由阿爾弗萊德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全美中文沉浸式教學大會」在阿爾弗萊德大學成功召開。來自全美九個州(紐約州、緬因州、密西根州、華盛頓州、佛蒙特州、加裡福尼亞州、馬裡蘭州、猶他州、華盛頓)、中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近50位專家、學者以及漢語教師參加了此次大會。
  • 首嘗中文沉浸式教學 舊金山西門小學25年有成(圖)
    舊金山西門小學沉浸式中文課程的學生也喜歡中式打鼓,臺上的學生唱中文歌,臺前的同學負責打鼓。(陳運璞 攝)  中新網10月19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全美第一所採取中文沉浸式教學的公立學校,舊金山西門小學16日在該校慶祝中文沉浸式教學推行25周年,當年第一班的學生,現在已是30歲的成人,也充分享受到學中文的好處。
  • Lingo Bus亮相全美中文大會 沉浸式在線中文教育受熱捧
    作為在線少兒中文教學的實踐者,來自中國的在線少兒中文教育品牌Lingo Bus受邀參加了本次大會,並分享了Lingo Bus在在線中文教育領域的實踐。「我們的課程為保持孩子的專注力而設計,循序漸進、生動有趣,讓孩子學中文不再枯燥。」 Lingo Bus的教研顧問,史丹福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許曉秋認為。
  • 美國漢語沉浸式教學的來龍去脈
    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Lmabert地區率先開始實行法語沉浸式教學實驗,實驗從幼兒園一直進行到高中,效果驚人,引起巨大轟動。接著,第二語言沉浸式教學法以驚人的速度在加拿大全國推廣。此後,該教學法又被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廣泛借鑑。1971年,第一所沉浸式學校在美國加州誕生。
  • 韓國小學沉浸式漢語教學可行性分析——以韓國大田三省小學為例
    ,韓國又松大學)   摘要:隨著中文在韓國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小學都開設了中文課,去年在韓國大田三省小學開設了全韓國第一門沉浸式漢語課程,由於低年級的小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再加上韓國兒童漢語教學才剛剛起步,沉浸式漢語教學在韓國開展一直有困難,本文分析了在韓國小學進行沉浸式漢語教學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介紹了在沉浸式漢語教學實際操作中主要運用的情感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