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韓峰:國內銀行全渠道轉型面臨三大痛點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作者:徐苑蕾

新浪財經訊 12月12日消息,如今全球銀行業進入4.0時代,銀行業全面邁入數位化發展階段,其中全渠道轉型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談及銀行全渠道轉型,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韓峰在今日舉行的「智慧生態全渠道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全渠道轉型後,很多歐美銀行在收益、效率上都有很大提升,但國內銀行在渠道策略上仍面臨三大痛點。

痛點之一在於互動渠道單一。韓峰稱,目前中國手機銀行滲透率已達79%,但30%的客戶仍選擇單一渠道和銀行互動。

其次,國內銀行的產能尚待提升。目前國內銀行網均零售收入僅1500-2000萬元,而海外規模應用大數據的銀行可達8000萬元。此外國內銀行帶來較高收入的多渠道互動客戶僅佔客戶總數的2%,而海外銀行對應數據比例可達15%。

第三個痛點在於渠道服務割裂。韓峰表示,國內大部分銀行在內部各渠道、各產品的信息整合上都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如信用卡、個貸兩類業務的系統在很多銀行尚未打通。

儘管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但從銷售轉換率來看,銀行網點的貢獻依然承擔著重要角色。因此麥肯錫方面預測,未來銀行網點並不會消失,但網點的使命和承載的角色將發生變化,未來銀行需要根據網點需求來決定最有效的形式。

韓峰提到,未來網點還有可挖掘的空間,一方面網點要承擔複雜業務,此外,網點更偏向服務高價值客戶,服務內容和使命也將趨於多元化。

談及銀行未來在全渠道方面的布局,韓峰認為國內銀行需要在五大領域同步推進。

第一,銀行需制定全渠道策略,形成清晰藍圖和階段化目標。

第二,銀行需進行多渠道數據融合,形成360°視圖,而以數據驅動全渠道戰略轉型則要求銀行具備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團隊建設、形成數據用例驅動經營的三項核心能力。

第三,銀行需加大能力的投資,培養員工迅速適應不同角色,未來銀行員工服務高淨值客戶,銀行將通過能力建設、數據支持提高一線產能。

第四,銀行需進行跨渠道的旅程分析和體驗優化。韓峰提到,銀行最經典的10大旅程佔50%的客戶活動,銀行內部需要建立一套客戶體驗監測體系,實現全渠道覆蓋的經營閉環。

最後,銀行需拓展全渠道領域與外部生態圈連結,未來越來越多銀行會參與不同生態中,銀行通過多樣化的和創業公司的合作來與外部生態圈連結。韓峰表示,網點可以成為生態流量落地經營的承載者、網點周圍生態拓展的協助者、OMO的實施者,未來應推動建立網點周邊2-3公裡生態圈。

相關焦點

  • 麥肯錫:國內銀行數位化營銷存三大痛點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作者:胡楊3月16日,麥肯錫發布銀行業白皮書——《開啟全速數位化經營——打造銀行新的增長工廠》(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成功的數位化營銷能讓銀行銷售生產率提高20%;客戶流失率下降25%;交叉銷售成功率提高160%;銀行整體運營效率和業務表現也會顯著提升,年收入增長35%。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一次壓力測試,銀行業也不例外。多數銀行關閉了線下網點,也因此失去了客戶經營的重要抓手。
  • 麥肯錫支招:未來兩三年全球銀行業可採取三大舉措推動轉型
    報告指出,全球銀行業正在分化,過去十年僅有44%的銀行在創造價值,有56%的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股本成本。如同全球銀行業同行,中國銀行業也正面臨利差收窄、風險暴露等挑戰。同時,監管趨嚴和數位化升級也給中國銀行家們帶來持續性挑戰。
  • 麥肯錫:很多國內銀行跟BAT的合作有點類似於形象工程
    報告稱,曾經是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業務,日益受到金融脫媒的影響,並面臨利差收窄、不良率攀升等經營壓力。零售銀行正逐漸成為銀行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國內領先銀行已經意識到轉型迫在眉睫,零售收入佔比在過去幾年中逐年提高。以招行、平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銀行紛紛構建「大零售」戰略,由產品導向過渡為客戶導向,重構業務格局。
  • 從中信銀行星雲信用卡看敏捷銀行的創新
    這正是敏捷銀行的運作模式。當今世界市場正處於VUCA(波動、不確定、複雜與模糊性)的環境中,企業為了競爭生存,需要更加敏捷,有關「敏捷組織」的討論和課題應運而生。中國銀行業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瞬息萬變的環境帶來日新月異的需求、顛覆性技術推陳出新、數位化和信息透明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才爭奪加劇。
  • 麥肯錫深度解析數位化時代的公司銀行:破繭成蝶,制勝轉型下半場
    目前高達70%的公司銀 行客戶關係並不賺錢,銀行可採用全渠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無 論客戶與銀行原先用哪種方式互動,銀行都可提供無縫的客戶體 驗(見圖3)。實際上,該方法在至少30%的中小企和中型企業 客戶遷移到全遠程/數字服務模式時非常有效。在理想的全渠道 模式中,只有價值最高的客戶(經濟價值排名前20%)將繼續獲 得加強版面對面服務,即以客戶經理為基礎的直接諮詢服務模 式。
  • 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三步走,構建銀行流量經營體系
    作者:曲向軍、韓峰、吉翔、蔣治平、劉婭琦和陳序 當前,國內經濟增長動力逐漸從企業投資轉向居民家庭消費,內地要城市居民收入與財富不斷增加,推動銀行轉向以客戶經營為核心。對銀行而言,「流量」是獲取客戶的前提,是客戶經營的必要資源。 首先,流量是客戶經營起點。
  • 未來銀行的新零售轉型
    根據麥肯錫的國際銀行業調查,全球最領先的銀行已經把稅前利潤的17%~20%用於布局顛覆式技術,支持大規模的數位化轉型。如: 在種種作用下,商業銀行的新零售轉型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BCG全球銀行業資料庫顯示,在美國、歐洲和日韓等已實現利率自由化的成熟市場中,零售銀行收入佔比普遍在40%以上,個別市場如德國和法國的零售銀行收入佔比甚至將近60%。
  •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戰略大會: 飛算科技「信貸全生命周期管理...
    儘管銀行數位化轉型已不是新命題,但轉型面臨的組織、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問題依然存在;加上信貸市場優質資產的減少、網際網路巨頭市場參與度和滲透度的雙升,具體到每家銀行來說如何分蛋糕成核心問題;伴隨著監管層對銀行科技、風控等核心能力建設的要求日益清晰,大部分中小銀行存在短板的核心能力建設也成為重中之重……多壓相加,如何通過數位化營銷等技術手段把握市場增長機會?如何加速風控等核心能力建設?
  • 麥肯錫報告預測:至2025年 傳統銀行資管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將下滑18%
    放眼全球,銀行系資管佔據全球前20大資管機構排行榜的半壁江山,並在全球前20大私人銀行排行榜上佔據17個席位。麥肯錫判斷,提前引領轉型的國內銀行將很可能繼續成為未來中國「大資管」和「大財富」市場的主導力量。此外,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趨嚴也為銀行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因此,中國銀行家們應該積極驅動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的轉型,打開通往「最好的時代」的大門。
  • 麥肯錫:銀行業應進行三方面改革
    以招行、平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銀行紛紛構建大零售戰略,從產品導向過渡為客戶導向,重構業務格局。  具體來說,零售銀行進入4.0時代存在以下四大制勝模式:集約化、場景化的批量獲客模式實現零售銀行的規模化增長;智能化、精細化的大數據技術帶來新的客戶深度經營和風險控制;數位化和金融科技打造全新的客戶體驗;新的帳戶體系助力銀行擺脫網點限制,推動數位化和全渠道戰略  麥肯錫歸納出中國零售銀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八大策略
  • 中原銀行行長王炯: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面臨五大挑戰
    「金融業的摩爾定律現在也是非常的明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擁抱金融科技,我們將被邊緣化,而且在經營中也將面臨壓力。」12月26日,中原銀行行長王炯在中原銀行聯合《財經》雜誌共同舉辦的數字經濟與商業銀行轉型論壇上如是說。
  • 新一代價值銀行有什麼特徵?看麥肯錫怎麼判斷
    同時,銀行業現有管理模式仍較為粗放,在應對潛在金融風險及業務轉型時相應管理及執行能力不足。加上金融科技公司憑藉技術和生態圈優勢,對銀行獲客渠道、業務拓展和利潤增長造成較大壓力。這些因素給銀行經營帶來新挑戰,銀行業亟待向價值銀行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這點已成為行業共識,因此也是今年報告關注的重點。」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中國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曲向軍說。
  • 陳海東:租賃行業通過ABS融資,發行端面臨三大痛點
    租賃行業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在發行端面臨三大痛點:一是流動性低;二是夾層銷售難度大;三是投資者偏集中。華鑫證券總經理陳海東在致辭中表示,租賃行業進行融資的過程中,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在發行端面臨三大痛點:一是流動性低;二是夾層銷售難度大;三是投資者偏集中。  以下為嘉賓部分發言:  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租賃市場,我們看到的數據美國將近1萬億美元的規模,佔到全球租賃市場的約1/4的份額。
  • 麥肯錫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全球規模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
    中新網上海7月6日電 (記者 李佳佳)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6日在滬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規模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麥肯錫當天共發布三份報告,被稱為「中國零售銀行三部曲」,即《集約化、智能化、跨越式發展零售銀行之路》、《零售銀行的「制勝秘籍」—大數據驅動營銷及管理》和《客戶體驗:領先銀行的成功之道》,集中對中國零售銀行的轉型關鍵要素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討。
  • 麥肯錫最新報告:歐洲支付行業的未來與銀行的戰略選擇
    2020年11月,麥肯錫和歐洲銀行業協會聯合出具了一份報告(The future of European payments:Strategic choices for banks),揭示了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下歐洲銀行業面臨的戰略選擇。報告提到,支付和帳戶服務是歐洲銀行業服務的核心,在近年來的數據統計中大約佔據了歐洲銀行業收入的三分之一,是銀行與客戶交互的主要來源。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麥肯錫認為,當今世界市場正處於VUCA(波動、不確定、複雜與模糊性)的環境中,企業為了競爭生存,需要更加敏捷。中國銀行業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瞬息萬變的環境帶來日新月異的需求、顛覆性技術推陳出新、數位化和信息透明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才爭奪加劇。
  • 麥肯錫重磅報告:銀行業如何超越網際網路巨頭建立生態圈?
    報告認為,銀行具備牌照、低成本資金、金融級風控、線下網點多、強大的地方政府關係以及客戶信任等核心優勢,應積極布局生態圈戰略以實現轉型。網際網路對銀行衝擊有多大?從2013年起,國內銀行業整體ROE正在逐年走低,從2012年的21%迅速下降到2017年的13%,達到十年內的最低點。
  • 麥肯錫預計:到2023年證券市場收入規模將達4500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 黃蕾)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今日發布《展望2020中國證券業——拐點已至,券商三大制勝要素與六大核心能力》。如經濟逐步恢復,麥肯錫預計到2023年,證券市場收入規模將達4500億元,其中資本中介業務收入將翻倍。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諾表示:「中國131家券商的整合分化進程將全面提速:頭部券商將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精品券商也將迎來發展機遇;部分中小型全牌照券商則面臨路徑抉擇。未來幾年政策利好將逐步轉化為業績,但隨著市場不斷成熟,對券商的要求相應也會提高。
  • 廣發銀行轉型輕型智慧銀行
    廣發銀行表示:「實施了大數據分析平臺建設,並結合網絡金融創新業務開展精準營銷,網銀轉手機銀行簡訊營銷的成功率大幅提升。擬造「四大平臺」,邁向綜合金融服務商網際網路金融業態雖然還處於初期,但它為客戶提供了相對較高收益和較低風險的投資渠道,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快速搶灘金融市場,國內傳統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正面臨來自新興科技和產品創新的挑戰。
  • 麥肯錫為中國保險「獻計」:代理人轉型四大出路
    對於如何加速中國壽險業發展,麥肯錫認為,大力推動代理人渠道轉型將是短期內最優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9月11日,麥肯錫發布《加速中國壽險業發展:代理人渠道轉型四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