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銀行業應進行三方面改革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8日訊(記者李治國)麥肯錫日前發布了中國零售銀行三部曲——《集約化、智能化、跨越式發展零售銀行之路》、《零售銀行的「制勝秘籍」—大數據驅動營銷及管理》和《客戶體驗:領先銀行的成功之道》,這三本白皮書集中對中國零售銀行的轉型關鍵要素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討,指明了數字時代的制勝之道。《集約化、智能化、跨越式發展零售銀行之路》指出,自2009年起,中國零售銀行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整體規模將達到3.2萬億元人民幣,貸款資產規模將達到32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規模第二大的零售銀行市場。

  同時,零售業務正逐漸成為拉動銀行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以招行、平安為代表的國內領先銀行紛紛構建大零售戰略,從產品導向過渡為客戶導向,重構業務格局。

  具體來說,零售銀行進入4.0時代存在以下四大制勝模式:集約化、場景化的批量獲客模式實現零售銀行的規模化增長;智能化、精細化的大數據技術帶來新的客戶深度經營和風險控制;數位化和金融科技打造全新的客戶體驗;新的帳戶體系助力銀行擺脫網點限制,推動數位化和全渠道戰略

  麥肯錫歸納出中國零售銀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八大策略:智能化大數據應用;場景化批量獲客;精細化銷售管理及專業化營銷;低成本負債提升;打造強總行(專業化和敏捷組織);提升客戶體驗;中後臺整合優化;全渠道戰略和智慧銀行建設。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周寧人指出,這八大策略能夠帶動20-30%的年收入增長,並在中長期促進AUM、中收、存款、價值客戶數這四項指標顯著提升,推動強總行體系化的能力提升和客戶體驗管理體系的搭建。

  至於具體實施,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喻寧則認為應分階段、有側重地展開,並在每個階段同時推動速贏。「第一階段關注強總行能力建設,通過銷售管理迅速推動AUM、中收和營收增長,第二階段力求在資產業務、批量獲客、存款定價上確立全新業務模式,第三階段則通過大數據、全渠道、客戶體驗和中後臺優化等實現全面提升,建立核心競爭力。」喻寧說。

  第二本白皮書《零售銀行的「制勝秘籍」——大數據驅動營銷及管理》指出,零售業務對銀行收入及利潤的貢獻日益顯著,科學有效地引領零售業務持續增長就成為國內領先銀行的首要任務。然而,零售客戶的需求呈現複雜化和個性化的趨勢,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如何突圍?如何取勝?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負責人曲向軍就此指出,擺在我國零售銀行面前的是一場以技術變革為驅動的精益增長之戰,而取勝「法寶」就是實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全周期、多渠道精細化管理,更為敏捷的產品開發與客戶體驗創新,更為高效的風險管理,以及全程的銷售留痕與產能提升。以大數據驅動營銷及管理的精益提升將把商業資源有效引向價值和潛力最大的客戶,最大限度地釋放前線產能,並將重新定義客戶與銀行間全周期、多渠道、多觸點的緊密關係。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沙莎表示,大數據算法和機器學習的逐步成熟打開了機會窗口。銀行可在數據治理、組織架構和雙速IT這三大基礎設施之上,通過大數據驅動的業務用例發掘價值,用模型/銷售留痕/閉環反饋實現價值,並固化為自身的標準化作業。客戶思維、敏捷開發,搭建智能化、輕型化、規模化的數據鏈路是大數據驅動轉型的必備元素。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石俊娜說:「放眼未來,在大數據技術的驅動下,全球銀行業正在積極開展精益增長的重組和變革,同時搭建全新的能力平臺。本報告探討了在中國實現大數據零售精益增長的核心能力及有效路徑。」

  第三本白皮書《客戶體驗:領先銀行的成功之道》則詳述了如何打造卓越的 客戶體驗。

  改善客戶體驗日漸成為全球領先銀行CEO的核心要務。最近三年,麥肯錫相關團隊實地考察了20多家全球領先銀行及矽谷的金融科技創新公司,包括歐洲荷蘭的ING銀行及用戶體驗管理平臺的獨角獸公司Medallia等。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喻寧說:「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僅靠併購、產能提升和網點布局優化等傳統手段已難以維繫零售銀行持續顯著增長,這些領先銀行的CEO都不約而同地將眼光轉向了客戶體驗。最佳實踐表明,提升客戶體驗能夠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營收增長10%-15%、服務成本降低15%-20%、員工滿意度提升20%-30%。」

  以客戶為中心進行組織變革是打造卓越客戶體驗的關鍵所在。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負責人曲向軍總結道:「只有以客戶為重、了解其需求、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的銀行,未來才有機會生存。為此,銀行應在三個方面進行有效變革,即全渠道戰略、敏捷組織架構、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文化。」

  

相關焦點

  • 麥肯錫重磅報告:銀行業如何超越網際網路巨頭建立生態圈?
    麥肯錫分析認為,在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下,銀行利差快速收窄,過去五年內下跌了35個基點,顯著影響了全行業的淨利潤;與此同時不良貸款比例高位攀升,從2012年的1%增長到2017年的1.7%,降低了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另一方面,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過去五年得到了極大增長,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之一。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與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攫取了中國90%行動支付的市佔率。
  • 麥肯錫支招:未來兩三年全球銀行業可採取三大舉措推動轉型
    12月31日,麥肯錫公司發布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2019)中文版《行在當下,贏在未來:如何成功穿越周期?》。這是麥肯錫連續第九年發布該系列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僅四成銀行在創造價值,並支招銀行業「在後周期時代,銀行業需果斷行動、備戰下行周期」。
  • 看麥肯錫怎麼判斷
    這是麥肯錫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銀行業價值創造主題報告,今年的報告回顧了中國銀行業價值創造情況,並就在銀行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國銀行業如何通過精細化、專業化、數位化和敏捷化向價值銀行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給出一系列行動建議。「銀行業多年來以規模增長為主,重資本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落實輕資本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 麥肯錫最新報告:歐洲支付行業的未來與銀行的戰略選擇
    2020年11月,麥肯錫和歐洲銀行業協會聯合出具了一份報告(The future of European payments:Strategic choices for banks),揭示了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下歐洲銀行業面臨的戰略選擇。報告提到,支付和帳戶服務是歐洲銀行業服務的核心,在近年來的數據統計中大約佔據了歐洲銀行業收入的三分之一,是銀行與客戶交互的主要來源。
  • 銀行業:2015年深化改革有哪些看點
    度過不平靜的2014年,銀行業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2015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金融領域特別是銀行業的改革也是今年兩會熱議的焦點。  2014年,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我國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銀行業來自息差收窄、負債成本大幅上升、收費業務監管從嚴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壓力有增無減,利率市場化改革、網際網路金融帶給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的衝擊更是不容小覷。   今年,銀行業面臨的宏觀環境更為複雜,競爭壓力不減,監管不斷強化,著力深化改革、加快轉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點。
  • 「營改增」對銀行業的影響
    最明顯的是增值稅制下對銀行業主要收入的計稅方式與營業稅制下保持一致,仍舊沿襲毛利息收入計稅規則,不允許利息支出進行抵扣;此外,原營業稅制下的優惠政策基本予以保留,包括對農戶小額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國債地方債投資、大部分金融同業往來業務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毋庸置疑,保留原營業稅制的主體內容有利於避免激進式改革可能給國家財政平衡、銀行業務運營帶來的劇烈衝擊。
  • 外灘金融峰會預示著銀行業正面臨改革的危機
    而從目前我國整個銀行業的發展狀況看,的確面臨著一場亟需改革的危機,隨著時代的進步,銀行業需要與時俱進、更新迭代,正如馬雲所言,未來世界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金融系統。當前我國銀行業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亟需進行改革創新:一、單一的抵押擔保方式已經顯得落伍,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亟需變革當下銀行的「當鋪思維」來源於傳統的銀行業務——抵押貸款模式,它剛出現時是先進的,借進行款人把資產(房、車、土地、股票等)抵押給銀行
  • 產業升級新動能——看雲測試如何助力銀行業數位化流程改造
    數位化流程改造進入下半場的銀行業世界級領先的諮詢管理公司麥肯錫在最近的《穿越周期,開啟公司銀行新增長點——4C數位化增長引擎》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認為,2020年公司銀行業的轉型已悄然進入下半場。隨著雲計算、人工智慧、雲測試等新技術的不斷更迭與對傳統行業的賦能,銀行業在客戶體驗提升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 麥肯錫韓峰:國內銀行全渠道轉型面臨三大痛點
    來源:新浪財經作者:徐苑蕾新浪財經訊 12月12日消息,如今全球銀行業進入4.0時代,銀行業全面邁入數位化發展階段,其中全渠道轉型是重要的發展趨勢。談及銀行全渠道轉型,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韓峰在今日舉行的「智慧生態全渠道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全渠道轉型後,很多歐美銀行在收益、效率上都有很大提升,但國內銀行在渠道策略上仍面臨三大痛點。痛點之一在於互動渠道單一。韓峰稱,目前中國手機銀行滲透率已達79%,但30%的客戶仍選擇單一渠道和銀行互動。
  • 疫情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及應對建議
    三是應急反應體系將更趨完善。本次疫情既是對公共防疫體系的考驗,也全方位檢驗著銀行業務運營、信息系統等方面的能力。總體而言,此次疫情有助於銀行業對上下聯動效率、容災系統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檢視和進化,未雨綢繆地提高應對突發事件防控能力和手段,後續或將促進分布式的應用架構、虛擬化的雲存儲、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等技術的落地應用。
  • 銀行業董監高任職資格考試取消,三大方面考驗任職資格如何核准?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其中提及,從2021年2月1日起,取消銀行業保險業董事、監事(保險業)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考試。在取消任職資格考試以後,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在任職資格核准工作中通過審核申請材料、考察談話等方式對擬任人是否具備履職基本條件進行審查。
  • 麥肯錫:客戶體驗是最有力的增長神器
    以零售銀行業為例(見圖1),在麥肯錫調查的11家銀行當中,客戶滿意度得分(T2B CSAT) 處於前25%的銀行過去5年的年均增長率為9%,而其他銀行則為7%,這意味著5年中將逐漸累積出10%左右的差異。我們還觀察到企業的市淨率與客戶滿意度得分之間存在正相關性,這說明市場也認為客戶滿意度較高的銀行具有更可觀的業績潛力。
  • 林毅夫:應通過三方面的結構性改革提高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國內循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林毅夫:應通過三方面的結構性改革提高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國內循環比重新發展格局是2020年國家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方向,在國內、國外都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而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因為新發展格局提到: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麥肯錫:諮詢大腕敗走實達?
    擁有國際雄厚資源庫的世界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在進入中國七八年的今天,到達了一個高峰期,積累了從早期的王府井百貨,到後來的康佳集團、樂百氏公司、瀛海威公司、深圳平安保險公司等一批國內大型企業的諮詢案例,尤其是近兩年國內各級政府部門頻繁邀請麥肯錫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略諮詢,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其在中國市場中的聲望。
  • 信息科技時代銀行業網際網路金融建設的路徑分析
    目前,銀行業信息化的時代已接近尾聲,以網際網路金融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銀行業進入「信息化銀行」建設嶄新階段並以此推進銀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成為了銀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觀需要。  (二)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是銀行業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當前,銀行業主要面臨「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和對內對外開放」三個方面的競爭壓力。
  • 麥肯錫:國內銀行數位化營銷存三大痛點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作者:胡楊3月16日,麥肯錫發布銀行業白皮書——《開啟全速數位化經營——打造銀行新的增長工廠》(以下簡稱《報告》)。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一次壓力測試,銀行業也不例外。多數銀行關閉了線下網點,也因此失去了客戶經營的重要抓手。而另一邊,「宅生活」推動線上流量驟增,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考驗著各家銀行的數位化經營能力。一些先知先覺、數位化程度高的銀行在疫情期間紛紛轉戰線上並取得了積極效果。
  • 諮詢培訓業不能走麥肯錫之路
    談到諮詢行業,多數人會想到從美國來的全球諮詢業的老大麥肯錫諮詢公司,到目前為止,中國甚至全世界,一些大的或者已經成型的諮詢公司的運作模型或多或少都借鑑了麥肯錫的成功經驗。  易發久用一句話概括了麥肯錫的運作模型,就是合伙人制度:高智商、高知識、經驗豐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運作團隊。
  • 如何用麥肯錫的分析模型做投資?
    在中國,有一位極其擅長深黃色系列作品出名的協和醫科大學婦產科博士馮唐先生,也曾擔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馮唐在離開麥肯錫之後又曾擔任華潤醫療集團CEO,並在推動華潤集團和中國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積極的嘗試。
  • 麥肯錫把脈險業:四招打造「超級」代理人
    保險公司可重新定義代理人主管角色,將其定位為領導者,強調他們在人員輔導、代理人職業發展規劃,以及重新構建團隊架構和激勵機制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另外,麥肯錫建議,保險公司應提供暢通的數據獲取渠道,最好能開發一個供代理人主管使用的移動APP,附帶內置分析功能,可以生成一個動態的績效管理和健康管理儀錶盤。
  • 2013年兩岸四地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舉行
    本報廈門12月6日電  記者李嵐  程瑞華報導  為更好地推動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穩健高效發展,搭建兩岸四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研究和探討財富管理市場發展新趨勢的交流平臺,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香港銀行學會和金融時報社共同主辦的「2013年兩岸四地銀行業財富管理論壇暨第五屆全國傑出財富管理師評選」今天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