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生信願,這段經文當中是兩願,我們上午只講一半,聞名生信願的願。
大家要知道,從這往上是十九願。
「我做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是二十願。
有人問為什麼這麼分?為什麼不把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接你啊,那不是,因為什麼?
我們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十念就往生,如果要把一心念我。晝夜不斷,作為臨終接你的條件,那就沒有一個能往生的!就我們凡夫幾個能往生的?一心念佛。晝夜不斷,能做到嗎?
說那老師我們現在也做不到,一心念我。晝夜不斷。你不用擔心,你只要信願足了,你就會念念都想佛,聽懂了嗎?
你什麼時候念念都想佛,證明什麼時候願才足!但是有些人說我都天天念佛,那不代表願足,你那念佛是假的!不是用心念的!你是逼迫自己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自動的,不是從內心盼佛來接我啊。
你念佛幹什麼?你念佛消業障,你念佛求好病,你念佛求健康長壽!是不是?
所以說這個你不用惦記,只要信願足了,你就日夜盼誰?盼佛接我,自然的。
因為信願一足,萬緣放下了,那放下想誰?一定想佛了。聽明白了嗎?
所以說你就不用惦記了。肯定他念佛,信願足的人一定念佛,不念佛念什麼?能等著?
有一個人說,我信願足了,就等著接。等誰接呀?等誰接?你要等佛接,你不還得念佛嗎?是不是?
所以一定要懂。信願足的人一定念佛!念佛的人未必有信願!這是一定的。
所以說:
「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那就是說,我們剛才發菩提心,是哪個願的願力?十九願的願力!那發菩提心,是十九願的願力。
那命終來接我,這是哪願的願力?是二十願願力!但是二十願的願力,是在十九願願力啟動,他就產生了。沒有十九願力啟動,不具足信願,二十願啟不啟動?不啟動!
為什麼我們念佛,臨終佛不來接我們,為什麼?你沒有信願,沒有信願就沒有二十願,聽懂了嗎?沒有信願就沒有臨終接你的一願!
所以說,那臨終佛不來接,那怎麼辦?就靠人送吧,是不是?送哪去誰知道啊?不知道,所以說這個一定要懂。
為什麼臨終你看,走的不好、臉色灰暗、臉色鐵青、瞪著眼、張著嘴,為什麼?佛沒來!一看,佛就沒來呀!
為什麼沒來?沒有信願,光念佛沒修信願!光修什麼了?光修行了,不行!有信願才能啟動二十願!
所以說二十願讓你有一種力,什麼力?二十願的願力,這個願力是幹什麼的?負責臨命終接你的。臨終不是佛想來接你,如果他想來接你,他就起心動念了,是有一種願力在宇宙中。
當你信願足了,要到往生的時候了,這個波二十願就感受到了!二十願馬上啟動接引的預案,於是阿彌陀佛帶著蓮花來接你,你說四十八願厲不厲害?
你看啊,十方諸菩薩,他度不度?度!十方諸佛聽不聽?哪願是要求十方諸佛的?十七願!
十七願是管諸佛的。你必須給我講,只要眾生有緣你就給我講!那緣不成熟先講別的,緣成熟就得講。
那你看管沒管十方諸佛?四十八願,管不管阿彌陀佛,約不約束他自己?管不管?哪願管他自己的?二十願就管他自己的,是不是?
管他什麼?管到臨命終時,他自己必須來接我!有沒有?二十願厲不厲害?
所以說你不用臨命終喊他,是靠真信切願把他感來的!真信切願啟動二十願!具足了信願,就會啟動二十願。
也就是你只要啟動了十九願,生起了信願,二十願就啟動了,聽明白了嗎?
十九願是管什麼?是管活著這一段,現世的利益。讓你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臨終是管什麼?二十願是管來生的,是管來生的果報,來生去幹什麼?把你接到極樂去,作阿惟越致菩薩!
什麼利益?來生的!是什麼報?是果報!所以這兩願合在一起:一個管現前的利益;一個是管來生的利益。一個是花報;一個是果報。他倆連接的,你聞名程度要夠,不夠不行!
什麼程度?生起願生我國,就是你聞名,得信願足,信願足之後我臨終就接你!明白嗎?
所以說往生條件是什麼?是不是信願?有信願臨終就接你啊!這是什麼報?是果報!是讓你看,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
那讓我臨終往生極樂,接我去極樂作阿惟越致,是誰讓的?是什麼幫我的?願力!是哪願願力?是二十願的願力讓我得利益!
那我憑什麼相信?不得是願,不取正覺!你看這段文字,是告訴我的利益,是不是我的利益?臨終接我,接我作阿惟越致,是不是利益?那是什麼讓我得到的?是什麼?願力!
那憑什麼願力你相信?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也就是說如果這個願,這兩個願是在一起,不得到不取正覺。那今天這個願得沒得?這個願得了,那阿彌陀佛成沒成佛?阿彌陀佛成佛這願得沒得?
得什麼了?能讓眾生臨終彌陀接我們回家,得阿惟越致,是不是?那就是得到什麼?阿彌陀佛取正覺了,這個願就得了!得什麼了?得到了一種願力!
就是願力就產生了,說不得是願。不取正覺。產生什麼?願力就產生了,這就是我們相信的條件!
--節錄自《大經分享》第三套第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