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2020-12-13 蓮荷居士

世間有情眾生,千人千面,眾生因緣各不相同。故而,佛門慈悲普度,應機教化,佛家的八萬四千法門,無外就是依照眾生根基高低,而施設的方便法門。十方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我們信佛、學佛,就要在心中建立起正念,那就是解脫煩惱,離苦得樂。淨宗的念佛法門,目的同樣如此。

眾多法門當中,念佛是易行道,乘借彌陀願力,如同乘船順流而下,一日千裡,省力方便。然而,末法時代,念佛者為數眾多,但成就者畢竟還是少數,原因何在呢?在我看來,念佛絕對不是念出幾個音節,經中有言,「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不懂這個道理,哪怕念佛百年,恐怕也毫無結果。所以說,念阿彌陀佛時,牢記「真信切願肯行」這句話,則功德無量,佛果可期。

「信願行」三者,在淨宗稱作三資糧,它們名為三,實際是同一整體。由信啟願,由願導行,由行落實信願。具足信願行,那麼淨土法門萬人修萬人去,人人都能蒙佛力加持,現前將來,必定見佛。

先說「信」,信如心,真信者便能放下五欲六塵,遠離貪嗔痴慢。現在人念佛,常感覺與佛號不相應,因為他聽說「念佛一聲,增福無量」,所以抱著求富貴或名利的目的念佛。其實,這是假信佛,真信的人萬緣放下,豈會貪圖名聞利養。淨宗所謂的「信」,意涵深廣,稱為信藏也不為過。比如,藕益大師就將「信」闡發為六信,它包括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所謂自信,就是信自性彌陀,相信即心即佛,不假外求。信他,就是信他佛,相信十方三世無量諸佛,信極樂淨土。信因、信果,就是相信念佛為因,成佛為果,十法界眾生,包括佛在內,都不能出離因果。信事、信理,即信淨土之依正莊嚴,然而它們又都是彌陀願心所現,都是一真法界,真實不虛。

再說「願」,願如眼,透徹佛心,開啟智慧。往生與否,要看是否感通,南懷瑾先生解釋「感通」,就如插頭接通插座,電流瞬間通過。《無量壽經》雲,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大願,包括「臨終接引願」,早已圓滿成就。但是,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有被佛接引的發願呢?倘若沒有,即便阿彌陀佛有意救拔,我們也像身處河水中的人,卻對岸上人伸來的手置之不理,又怎能得救度呢?

換言之,我們對淨土法門有一個誤解,認為只要念佛,就能得佛力加持,蒙佛接引。故而,我們對自己的煩惱習氣一概不理,錯事照做,只是嘴巴上念阿彌陀佛。一邊念佛,一邊貪戀娑婆世界,這就如明鏡蒙塵,一面鏡子上沾滿灰塵,又怎能反射佛光。若願心堅固,臨終十念乃至一聲佛號也決定往生;若是願心不具,即便佛號念得再純熟,也只是與佛結下善緣。

最後說「行」,行如足,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當我們對念佛法門生起了正信,也發了往生的大願,就要去老實念佛。所謂「老實」,也就是專修念佛法門,一門深入,不夾雜其他。念佛人最大的障礙,就是容易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念阿彌陀佛,明天念觀音,後天又去參禪打坐。

須知,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含攝一切經教,具足一切法門。一句佛號,成佛有餘,這句佛號中具足無量功德,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六度萬行,四禪八定就在其中。

誠願大眾牢記「真信切願肯行」,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三資糧具足,專念名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功德無量。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念誦「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3句話,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首著名的《贊佛偈》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阿彌陀佛曾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心中默念2個字,功德無量!
    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阿彌陀佛」在佛教裡的地位極高,寺院裡處處可見其蹤跡,僧眾之間見面打招呼也總是一聲「阿彌陀佛」不離口。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念其名號有何功德?「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初入佛門的信眾往往很迷惑。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觀音菩薩在中國佛教的地位和影響力頗高,信仰人數也最多。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每天到此地朝拜觀音菩薩的人也是數不勝數。我們許多人都認為觀音菩薩只是「菩薩」階位,但其實他早在過去無量劫前,還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經修得正果成佛了,法號「正法明如來」,但不忍眾生受苦受難,為了更方便解救眾生於苦海,故而自請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為「菩薩」,其悲心諸天讚嘆。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一句話,功德更圓滿!
    淨土一宗聲震東土,「阿彌陀佛」的聖號幾乎婦孺皆知,民間歷來也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出家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合掌互道「阿彌陀佛」。念佛者,得福無量,若平日念佛時,能牢記「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一語,功德則會更加圓滿。為何這樣講呢?古德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佛法歸根結底是心法,一切功德福報,都離不開一顆清淨、善良的內心。同樣的道理,念佛人若想與佛法相應,乃至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當下一念心就應當是清淨慈悲的。
  •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我們在佛前供奉瓜果,如果說能夠發生變化的,那也絕對是供奉者的起心動念在作崇。也許你的供奉,看似虔誠,其實只是為了得到外在的許多「貪念」。而這一點,恰與佛門所違背。所以,浮於表象的事情,沒有使用作用。在佛前擺放供果時,一定要牢記「因果」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我們在供奉瓜果時,一定要明白「因果」在佛教文化中的意思。
  • 佛教: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修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認識佛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呢?其實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全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更多的是為了種植「善根福德因緣」,求得當下安寧。也就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儘管不可思議。但是對於 普通人來說,安寧更加重要,這或許是很多人熱衷於念佛的真正原因吧!
  • 到寺院拜「觀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無量!
    觀音菩薩以「大慈大悲」著稱,眾生凡逢苦難,只要一心稱念菩薩名號,觀音菩薩隨即觀其音聲、應緣救助。觀音菩薩的形象有多種,我們常見的一般是手持淨瓶柳枝甘露水的觀音菩薩,其實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種化身,還有我們熟知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那麼,觀音菩薩有如此大慈悲心、大功德力,為何不是佛呢?
  • 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3句話,福報無量!
    佛教中有一個《贊佛偈》非常著名:「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甘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首詩讚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為度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令無量眾生,前往佛國淨土,享無量福報。
  • 拜佛許願時,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佛教不是逃避,而是更加積極平和。佛前許願時,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一、違背因果的願不要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遭苦果,從來因果最公平。
  • 念「阿彌陀佛」名號時,牢記這兩點,福報無量!
    「念」不單是嘴巴上的稱念功夫,也是心念、想念、憶念,「佛」是覺悟者,淨宗專念萬德洪名「阿彌陀佛」,或者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可是你知道嗎?念「阿彌陀佛」名號時,若能牢記下面這兩點,福報無量。其一,念茲在茲,一心不亂。
  • 佛教:念「阿彌陀佛」時,不懂這幾點,再念也無用!
    在淨土文化薰陶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影視劇中甚至平日生活裡,時常聽到有人念誦。但是,與之相伴的另一句俗語,在坊間也格外流行,那就是口念彌陀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那麼,除了知道阿彌陀佛意為「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南無的意思是皈依、頂禮之外,還有那些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呢?
  •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牢記這2個字,功德無量!
    「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這名號可不是子虛烏有。觀世音菩薩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無量慈悲精神而為眾生廣為傳唱和弘揚。許多人喜歡拜觀音菩薩,也有人在家裡設佛堂,供奉觀音菩薩寶像,人人都喜歡念觀音菩薩名號,人人都希望與菩薩感應道交,那麼如何做,才能使念菩薩名號更有功德呢?牢記「慈悲」這2個字。
  • 30年佛者:「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念了半輩子,才找到含義
    二、無量佛阿彌陀在梵語中是無量的意思,阿彌陀佛即代表無量佛,無量表示無可限量即為包含一切的意思,說明了佛的智慧功德無量,無論現在過去未來都是如此,念阿彌陀佛實際就是在念無量佛,便是在說著佛的智慧功德無量。
  • 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俗話說「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我國至今,觀世音菩薩就一直在我國信眾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可謂婦孺皆知,被廣為稱頌。許多人可能都認為觀音菩薩只是「菩薩」階位,其實,早在過去無量劫時,觀音菩薩就已經圓滿無上正等正覺,修成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但後因不忍眾生受苦,而選擇倒駕慈航,自請降格為菩薩。眾生凡逢苦難,若能一心誦持觀音菩薩名號,菩薩隨即觀其音聲,應緣救助。菩薩的無量慈悲之心令諸天讚嘆。很多人喜歡稱念觀音菩薩名號,稱念菩薩名號的時候,牢記「慈悲」兩個字,功德無量!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許多善男信女在去寺院禮佛時,都習慣帶上水果供品,也有善信在家中設佛堂供養。兩種方式都能助人克服慳吝,開啟智慧,又有無量福德。然而,若供養不如法,修福不成,反而造業折福。在佛前擺放供果時,牢記下面這三點,功德無量。第一點,用什麼水果供佛。關於水果供佛,平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哪種水果供佛最好」?
  • 佛教: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佛教裡並不提倡人「許願」,因為人許願多數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成就的是人的私慾和更多的欲望,這並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利他無我的大慈悲心。
  • 揭示:「阿彌陀佛」,念「e」還是念「a」?唐僧是不是翻譯錯了?
    我們看影視劇時,會發現一個問題。裡面的和尚師傅念「阿彌陀佛」的「阿」的讀音各不相同。有的念「a彌陀佛」,有的讀「e彌佗佛」,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怎麼稱讚這句佛號呢?來源網圖首先我們要明白「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天竺語譯音,它是指「功德無量的覺悟者」。
  • 佛教:阿彌陀佛是誰,許多人念了一輩子佛都沒弄明白
    相信人們對阿彌陀佛這一佛號是再熟悉不過了。無論信佛與否,當人們在心有所求或身心不安時都會念上幾句阿彌陀佛。但恐怕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了解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其中不乏許多念了多年佛的人。人們在持誦阿彌陀佛名號時,有時會在前面加上「南無」兩字。南無,讀作「那摩」,音譯自梵語,乃皈依之意。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歸命依靠於阿彌陀佛的意思。那為什麼人們不念自己所在大千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而偏偏去念一個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另一個世界的佛的名號呢?
  • 佛教用語:南無阿彌陀佛代表佛教何種思想?翻譯才知道是美好祝福
    佛教用語:南無阿彌陀佛代表佛教何種思想?翻譯才知道是美好祝福佛教作為世界上有名的三大宗教,信徒眾多,遍布世界各地。國內也有許多寺廟,逢到重大節日許多信徒都會去寺廟燒香拜佛,佛教思想我們除了辯證看待之外,還要理解佛教的著作。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阿彌陀佛在我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離不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和大力提倡。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一個教主,宣揚佛法,建立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