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它也是小學生進行後續閱讀以及寫作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進行閱讀需要有一定的識字數量才能夠順利開展,在識字和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寫作。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識字數量較少,會影響到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而識字教學的質量以及速度又會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質量和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識字教學,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培養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識字教學質量,要將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完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學策略。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心理和生理發展都不成熟,因此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熱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利用豐富多彩的遊戲進行教學,開展趣味性的識字遊戲,把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轉變成好玩有趣的遊戲,從玩中學,達到較為理想、高效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在設計遊戲的時候要注意與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繼而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摘水果」的遊戲,教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座水果園,水果園中有很多種水果,每一棵樹上都掛著許多寫有漢字的小卡片,讓學生當果農來水果樹上摘水果,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個箱子當中。也可以設計一個「認識我自己」的遊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先在黑板上畫一個人體,然後把人體部位的名稱寫到小卡片上,讓學生把卡片放到對應的人體部位上,幫助學生認識人體部位的漢字知識。
學生在學習完生字生詞以後,教師要注意及時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火眼金睛」的遊戲,教師把剛剛學習過的卡片展示給學生,讓小學生採用「開火車」的方式,看一下哪位同學讀的速度快、準確性高,最後選出三到五位「識字小能手」頒發小獎品。在這樣的遊戲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提升。
在識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我國的一些古詩詞,使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驗到詩歌的意境,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漢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識字的水平。比如,在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中,充分表達了對朋友的留戀以及祝福之情,本首詩比較容易理解,小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就可以切身體會到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繼而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本首詩中的生字生詞。再如,在唐代大詩人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中,小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能夠了解和欣賞鵝的形象、顏色等,感受到鵝的美好形象,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繼而提升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
進行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閱讀,它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識字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一般都喜歡閱讀那些比較生動的童話故事以及兒歌等,通過閱讀這些課外讀物,不但加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漢字的字形、結構以及發音等等,這比單純的講解要有趣的多。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去閱讀一些積極的、健康的課外讀物,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擴大識字的數量,開闊視野。教師可以在每個月的月末,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這一個月中閱讀的有益故事或者事物,並把故事中的生字生詞與大家分享,把這些詞教給其他同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識字情況,還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創設適合的情境,提升小學階段的識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西湖的美麗景象。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聯習詩中描寫的語句,幫助學生去創建一個美麗的情境,再現詩中的經典景象。但是應當注意,語言的描述還是相對簡單,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將西湖的美麗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描繪的美麗景象。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對詩歌的描述幫助學生創造意境,使學生能夠在他們的思想中留下一些印象。然後可以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詩歌中的漢字之美。這種形式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另外,在講古詩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運用,適當增加一些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種教學模式中學習漢字。
我國的漢字時間久遠、博大精深,它不僅是我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當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得小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知識,還可以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懷,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