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歷史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懷,發揚我國優秀歷史文化

2020-09-03 ego隨堂筆記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它也是小學生進行後續閱讀以及寫作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進行閱讀需要有一定的識字數量才能夠順利開展,在識字和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寫作。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識字數量較少,會影響到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而識字教學的質量以及速度又會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質量和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識字教學,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培養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識字教學質量,要將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完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學策略。

1 運用遊戲教法,提升學生識字的熱情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心理和生理發展都不成熟,因此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熱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利用豐富多彩的遊戲進行教學,開展趣味性的識字遊戲,把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轉變成好玩有趣的遊戲,從玩中學,達到較為理想、高效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在設計遊戲的時候要注意與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繼而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摘水果」的遊戲,教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座水果園,水果園中有很多種水果,每一棵樹上都掛著許多寫有漢字的小卡片,讓學生當果農來水果樹上摘水果,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個箱子當中。也可以設計一個「認識我自己」的遊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先在黑板上畫一個人體,然後把人體部位的名稱寫到小卡片上,讓學生把卡片放到對應的人體部位上,幫助學生認識人體部位的漢字知識。

學生在學習完生字生詞以後,教師要注意及時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火眼金睛」的遊戲,教師把剛剛學習過的卡片展示給學生,讓小學生採用「開火車」的方式,看一下哪位同學讀的速度快、準確性高,最後選出三到五位「識字小能手」頒發小獎品。在這樣的遊戲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提升。

2 朗讀我國的古詩詞,體會漢字美

在識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我國的一些古詩詞,使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驗到詩歌的意境,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漢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識字的水平。比如,在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中,充分表達了對朋友的留戀以及祝福之情,本首詩比較容易理解,小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就可以切身體會到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繼而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本首詩中的生字生詞。再如,在唐代大詩人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中,小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能夠了解和欣賞鵝的形象、顏色等,感受到鵝的美好形象,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繼而提升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

3 把識字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進行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閱讀,它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識字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一般都喜歡閱讀那些比較生動的童話故事以及兒歌等,通過閱讀這些課外讀物,不但加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漢字的字形、結構以及發音等等,這比單純的講解要有趣的多。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去閱讀一些積極的、健康的課外讀物,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擴大識字的數量,開闊視野。教師可以在每個月的月末,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這一個月中閱讀的有益故事或者事物,並把故事中的生字生詞與大家分享,把這些詞教給其他同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識字情況,還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4 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創設適合的情境,提升小學階段的識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西湖的美麗景象。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聯習詩中描寫的語句,幫助學生去創建一個美麗的情境,再現詩中的經典景象。但是應當注意,語言的描述還是相對簡單,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將西湖的美麗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描繪的美麗景象。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對詩歌的描述幫助學生創造意境,使學生能夠在他們的思想中留下一些印象。然後可以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詩歌中的漢字之美。這種形式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另外,在講古詩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運用,適當增加一些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種教學模式中學習漢字。

5 結束語

我國的漢字時間久遠、博大精深,它不僅是我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應當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得小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知識,還可以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懷,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源流|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博大精深,多指學識淵博,思想理論宏富而精深。我們從清代繆荃孫《藝風堂友朋書札》裡的一則記載,就很明顯看出其淵博深宏的含義:「楊先生所著,博大精深,三百年來無此作。」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這句話可以說比較精準地認識到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質。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數千年綿延不絕的文明,就流淌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載體中。
  • 講好歷史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四大發明」等科技曾走在世界前列,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 教育部:科學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
    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由啟蒙教育入手,介紹中華民族重要歷史人物、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發明發現、特色技藝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培養學習興趣。
  • 國家教育部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聯教」可以堂而皇之進課堂啦!
    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由啟蒙教育入手,介紹中華民族重要歷史人物、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發明發現、特色技藝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培養學習興趣。
  • 2018重慶中考歷史解析: 注重家國情懷 重慶深厚歷史文化成考題
    今(13)日,重慶中考進入第二天,歷史考試結束後,重慶市教委邀請命題專家和一線名師對歷史試卷進行了解讀。與會專家表示,試卷無偏題、怪題,突出對歷史學科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家國情懷。命題專家表示,試題注重考查家國情懷。
  • 教育部一號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由啟蒙教育入手,介紹中華民族重要歷史人物、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發明發現、特色技藝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培養學習興趣。
  • 古今中外——薰陶歷史的民俗文化
    縫衣服人物雕塑,民俗雕塑,公園雕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乃至一萬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各族人民在這塊廣袤的大地上,以其聰明才智和辛勤卓絕的勞動,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之光。
  • 追溯歷史 傳承經典|隆回一中學生會團委會研學之旅精彩回顧
    讓同學們走近文物、認識歷史、傳承中國文化。以方特東方神畫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與先進的科技文娛項目為依託,通過項目體驗、研學拓展、任務競賽等方式,讓同學們了解中華傳統傳說、民間習俗、傳統工藝等知識,培養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的意識與能力。
  • 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為學生心靈厚植傳統文化根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近日,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舉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暨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活動,學生集體朗誦《論語》,汲取儒家文化精髓,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全面了解
    這種方法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課堂效率,並違背最初的目標。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教育的主要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歷史老師教學生歷史知識,創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歷史,培養辨別是非,盲目跟從的能力,並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 陽光小學的濃濃國學文化,讓學生切身感受藝術魅力
    特此,記者走進陽光小學,感受陽光小學濃濃的國學文化。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養成規範書寫漢字的良好習慣,2017年4月23日下午,陽光小學全體二年級學生舉行了別開生面的詞語聽寫書寫大賽。
  • 衡水中學開展「我和博物館」線上學習活動:了解我國悠久歷史文化
    為引導同學們了解博物館,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5月18日,河北衡水中學團委會開展了以「我和博物館」為主題的線上學習活動。有的同學登陸了國家博物館網站,參觀了專題展覽,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同學登錄革命紀念館網站,了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學習英烈事跡,領悟革命精神……此次活動,讓同學們對博物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開拓了同學們的眼界,對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生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優秀文化傳承呼喚大語文教育
    大語文的教學,基於文字、文學教育,但又不囿於此,應該秉持「知人論世」理念,在教學中大量融入文化,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以人物紀傳體的形式,從時代背景入手,引出文化名人;從人物的不同人生階段帶入對於代表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提升信息整合、分析能力,培養對事對人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對美的欣賞和感受能力,從而提升個人修養,培養人文情懷。
  • 在閱讀中來一場博物館旅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逛博物館,一趟旅程,就能欣賞到各個朝代的文物,了解歷史的變遷,同時教育孩子,讓孩子開啟一場奇妙的認知之旅。《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是很適合孩子閱讀的系列繪本,全彩印刷,繪畫非常精美,文字簡潔幹練,將中華文明的歷史結晶文物與現代圖書融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是非常適合親子閱讀的科普繪本。
  • 讓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這檔節目全方位展示了多座著名博物館的文化淵源、諸多國寶藏品的前世今生、系列文化遺產的歷史蹤跡,讓那些在博物館中沉睡了千百年的國寶紛紛「活」了起來。此後,「如果國寶會說話」、「約會博物館」、數字洞窟、雲上展館等一大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物新形態、新載體紛紛湧現,不斷將曾經「冷門」的考古帶進普通百姓的生活,寶貴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光彩。
  • 博物館日 在靜安感受紅色歷史和情懷
    當天,靜安區各處紅色歷史紀念館圍繞「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的主題,推出一系列主題活動,吸引市民一起來感受靜安的紅色歷史和人文情懷。  「靜安歷史文化宣傳」騎遊隊從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出發,沿著紅色地圖探訪各個紅色歷史紀念館,並將「軌交紅色地圖」等宣傳品帶到各個社區、公園、廣場及商圈,向市民展示靜安的紅色文化資源。
  •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講德,德的深層內涵是什麼?
    通過諸子百家文化了解到,各位宗師都有傳世之寶,而這個寶就是他們各自的品德,如孔子的禮德,老子的道德,鬼谷子的戰德,雖然分為不同領域,卻為後世留下行業或社會準則。當前,中華歷史文化品德以老子、孔子等大咖為代表,主要體現在推動社會正常文明運轉。
  • 與歷史對話 增文化自信
    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
  • 讓家國情懷紮根學生心靈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新的歷史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因此,作為奠基工程的教育事業,必須承擔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優質的教育質量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
  • 發揚五四精神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祖國是孕育並養育中國人的那片偉大土地。學習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必備階梯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恆主題,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必備階梯,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愛國之情的心理原型是對家庭的眷戀、對故土的深情。愛國主義說到底就是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教育起步於鄉土教育,培基於歷史傳統與文化積澱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