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過程是對我心靈的洗禮|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宋亮亮,是遵義市新蒲新區融媒體中心的一名新聞工作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扶貧幹部,在大山深處有了牽掛。多年扶貧,接觸了許多幹部群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大、甚至對我產生反向激勵的就是永樂鎮飛雲村劉二宅組的李明秀母子。

記得我第一次前往李明秀家,驅車一個半小時到達通村路的一個岔路口,以為到了目的地,但同行的村幹部告訴我,還早、還早,還有一段下山的泥巴路只能走著去。新蒲新區的地域面積並不算大,多年來,不論採訪還是拍攝,上山下鄉是常事,但這條路讓我對貧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很難說是條「路」,充其量是田塊間的臨時通道,又滑又陡,走路必須把重心後移,否則隨時會往前摔倒。 好不容易來到了幫扶戶家中,一座搖搖欲墜的老木屋,李明秀和她的第五個兒子馮友華很平淡地坐在屋簷下。通過交談後了解到,李明秀母子的經濟來源只有微薄的低保補助和種植辣椒的少量收入,幾塊石頭墊著木板就是她們的床,衣食住行都差到無法形容……但她們在門口的土地裡種植了蔬菜和玉米,還餵了幾隻雞,勉強能夠吃上飯。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馮友華,5歲失明後,48年來都生活在黑暗之中,但卻從未自暴自棄,反而積極面對挫折,居然自己學會了煮飯,靠著一根竹竿的「指引」,還能上山砍柴、種菜。他那種身殘志堅的精神和毅力給我上了一堂受益終身的課,我也跟他說過,如果我失明了,肯定不如他。開始時我掛幫的只是李明秀一人,她和兒子相依為命,但是已經分戶,她的兒子馮友華是由另一位同事掛幫。後來,組織上考慮到她們既然住在一起,合併到一名掛幫幹部來幫扶更便於開展工作,所以,她們母子都成了我的幫扶對象。 我是一名宣傳幹部,從工作職能上來說,項目、資金、技術等等都很難爭取,能做的確實是非常有限的。當時我也在思考,我能為她們做些什麼?搬出去或者住進敬老院是否更合適?但轉念一想,一位盲人好不容易熟悉了身邊的一切,突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恐怕連生存都是難題。雖然那年通過政策扶持,修建了廚房廁所、豬圈院壩,居住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我心裡清楚,她們如果思想上不開放、收入上不提升,脫貧是很難的。長久以來,她們習慣了清貧的生活,很難主動想要去改變什麼,我必須做好思想工作、提振她們的志氣,扶貧先扶志,及時向她們告知政策的動向和開導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成了我幫扶工作的重點。

馮友華的生活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去年的幫扶資金下發後,他用來購買豬崽進行飼養。在學會「聽」電視之後,他喜歡上了新聞欄目,只要聽到有什麼優惠政策,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向我諮詢具體情況。去年底,我們又為他家裡添置了新的床鋪、床墊、衣櫃、櫥櫃,村裡本來打算修一條寬敞的串戶路,但因為土地徵用未達成共識等客觀原因,最後只打通了一條80釐米寬的水泥路,儘管如此,為母子倆的生活還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她們也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年初的疫情對各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馮友華的思想卻有了一個大轉變。那段時間因為不能到他家裡去開展幫扶,所以電話聯繫就變得頻繁得多,但都是談一些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並沒有聽說他有什麼「大動作」。直到6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後,我及時前往他家,令我感到震驚的是,他已經僱了挖掘機將門前的路面拓寬,他說,還是想趁著身體好的時候,做一點豬牛羊的養殖業,擴寬路面就是為了以後售賣能有個好價錢,但因為資金有限,只挖了一條毛坯路。 如今,看著他鬍子颳了、頭髮剪了、衣服穿得也整齊了,我的心裡充滿了欣慰。我也積極和村裡進行了對接,將路面硬化的項目資金儘快申報,希望得到審批後,她們母子的生活能有更好的轉變。

這些年,我掛幫的三戶貧困戶都在2019年順利脫貧,雖然扶貧的任務很艱巨、過程也很辛苦,但看著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我覺得一切都值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有這一段刻苦銘心的經歷,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收穫。

通訊員 李佳旭 整理

編輯 孟錦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班長」帶好頭!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黨委...
    我叫石崇武,2019年11月,原任遵義市新蒲新區喇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的我,一紙調令為永樂鎮黨委書記。角色的轉變,讓我深感自己肩負起的責任,我思考著怎樣去團結永樂鎮領導班子,怎樣去當好「班長」,共同謀劃永樂鎮的未來。
  • 「我的扶貧故事」「山頂洞人」搬家記|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黨委...
    我叫鞏華東,是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黨委組織委員。我幫扶過10多戶貧困戶,扶貧經歷告訴我,只要運用望、聞、問、切找病根,用幫、扶、引、導治「窮病」,就沒有糊不上牆的「泥巴」。我的扶貧故事中,要數「山頂洞人」經歷搬家感觸最深——2019年初,我接手了幫扶張仕貴的工作。他是三渡鎮平豐村木莊組的「名人」——人稱「山頂洞人」,「糊不上牆的爛泥巴」。他為何被當地人說「糊不上牆」?我借鑑中醫望、聞、問、切理論查找病根。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一張張笑臉是我最大的收穫丨遵義新蒲新區...
    我叫陳泳如,是遵義市新蒲新區財政局工作人員,2017年12月,我被新蒲新區組織部選派到蝦子鎮蘭生村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去蝦子鎮之前,我內心很糾結,一方面想要在脫貧戰場上貢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又放心不下妻子和孩子,當時,我妻子才生產2個月,大女兒3歲半上幼兒園,當我滿懷愧疚的把要去蝦子鎮開展幫扶的事告訴妻子,妻子卻很支持:「我們兩都是老黨員,為脫貧攻堅出一份力是我們的職責,家裡困難不算什麼,只要你安全回來就好!」
  • 「我的扶貧故事」一張發票背後的故事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新民...
    我叫王付林,是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新民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3年,發生了很多事。我想跟大家講講一張發票背後的故事。這張發票是今年年初新民村林下基地養殖的第一批肉雞銷售完之後,客戶要求開具的發票。「新生物」的產生,自然和我駐村故事密不可分。2018年3月,我背著行囊一路顛簸來到了新蒲新區偏遠地區永樂鎮新民村,履職的第一天,我就到村級產業基地進行實地走訪,聽取村兩委幹部和群眾對於產業發展的看法。
  • 遵義市易地扶貧搬遷戶秦再科: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遵義市易地扶貧搬遷戶秦再科: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1:35      來源:遵義日報 新中街道的松源社區是一個熱鬧的地方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幹部來了,我家有了談笑聲|遵義市新蒲新區三...
    我叫王光銀,今年75歲,是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雙河村紅旗組村民,是雙河村紅旗組村民組長。我有兩個女兒均已結婚外出,老伴去世多年,現獨自一人居住。由於我居住的地方山高邊遠、地區條件差,所以我所在的村民組村民都外出居住或外出務工,只有我一人在家居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我的「二輪摩託」跑遍了村裡的角角落落丨...
    我叫賀正東,於2016年任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平豐村黨支部書記,如何發展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標。  於是,我立即組織村支兩委召開會議,針對如何實施「千畝辣椒基地」產業項目進行研究抓落實。做到早安排、早動員、早部署。那段時間,我白天工作,晚上騎著摩託車到各組召開群眾會,廣泛宣傳,與群眾苦口婆心進行交心談心。
  • 脫貧攻堅再加力決戰決勝奔小康——遵義市新蒲新區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作為一座僅有11年成長史的新城,遵義市新蒲新區託管5鎮3辦,面積987平方公裡,人口近50萬,是全省唯一一個集國家級綜保區、省級經開區和軟體園於一體的城市新區,肩負著成為「遵義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的重要使命。
  • 「我的扶貧故事」三地扶貧人 一生扶貧情|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
    我叫張秋生,是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人民政府鎮長。 2017年1月,我從匯川區委辦到高坪街道任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從一名機關幫扶幹部變成了脫貧攻堅最前線的戰士。按照區委的統一部署,我作為副書記必須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由此,我從高坪脫貧攻堅基礎建設「工兵」,變成了協調統籌的「參謀員」。2018年年底,為推進高原村出列,對扶貧業務還不是特別熟悉的我,經過幾個月不斷的摸索,總結出——只有經風雨、見世面,當過幾回「熱鍋上的螞蟻」,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真本領。
  •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徵地拆遷腐敗窩案串案剖析
    遵紀 攝 不久前,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黨工委原委員、管委會原副主任馬應權經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這個貴州省首批公推直選的鄉鎮黨委書記,在擔任副縣級領導幹部僅僅5年後,就「走完」了他的坦蕩仕途,並將在悔恨中度過漫長歲月。就此,遵義市新蒲新區徵地拆遷腐敗窩案串案涉案人員全部受到應有懲處。
  • 中國辣都的魅力產業——遵義市新蒲新區辣椒產業發展現狀觀察
    目前,新蒲新區共有辣椒加工企業50餘家,在這些企業裡面上班拿月薪的「藍領」就有數千人,李義波與李利松只是新蒲新區辣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像他們一樣就業創業的故事,這裡每天都在上演。除了像黔辣苑一樣入駐辣椒加工園的「正規軍」,辣椒行業裡還有許多「地方部隊」,那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
  • 遵義市駕考中心佔地274畝選址新蒲新區
    遵義新蒲實業投資運營公司日前發布了遵義市駕考中心建設項目的總承包招標。已由遵義市新蒲新區管理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局以遵新發改投資【2020】167號文件批准建設,包含勘察、設計、施工。遵義市駕考中心選址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紅旗村。
  • |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鎮長曾學強
    我叫曾學強,現在是新蒲新區三渡鎮人民政府鎮長。參加工作至今20年,做過很多工作,經歷了不少事情,但說起真正接觸扶貧工作,還得從擔任新蒲新區移民辦副主任時說起。然而,對於新蒲新區這樣一個新建立的城市,多年來主要精力都放在城市建設工作上,城市各種配套設施還在建設當中,2016年這個時期真正成型的區域還很少,往哪搬、搬遷誰,是擺在我面前的首要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我是一名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幹部,擔任市場與運行調控處副處長,作為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幹部,於2019年7月18日來到遵義,擔任遵義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遵義綜合保稅區副主任,主要從事扶貧協作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自力更生過上新生活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三壩村令狐昌海
    我叫令狐昌海,今年49歲,是貴州遵義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三壩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3口人。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內心來說,我並不以「貧困戶」為榮,更不想爭當「貧困戶」,但現實是我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深溝溝裡,自然條件惡劣,交通條件落後,加上沒什麼技術,外出打工只能幹苦力活,掙不到什麼錢,連解決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我的貧困是真實而無奈的。
  • 2020遵義新蒲新區特崗教師招聘面試要求
    各位參加面試的同學們:首先很歡迎你們選擇報考我們新蒲新區,下面為你們介紹一下面試的基本要求:一、面試時間、地點:1.面試時間:2020年8月12日上午8:00起2.面試地點:遵義市第四十中學(遵義市新蒲新區禮儀新城平莊花園旁)。
  • 遵義市網絡「大V」齊聚新蒲新區櫻花谷
    在櫻花節即將來臨之際,3月16日,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網信辦和我區宣傳文化中心組織的遵義新媒體聯合會走進櫻花谷開展採風活動。 一走進櫻花谷,大家駐足而觀,對眼前的景致發出讚嘆,只見紅白相間的櫻花,散落在整個櫻花谷的山坡,網絡大咖們紛紛拿出手中相機、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第一時間發送在自己網絡平臺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讓關愛之情鋪滿教育扶貧之路|遵義市長徵小學教師...
    我是遵義市長徵小學教師範遠微,201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小華是我的幫扶學生之一。 是家訪開啟了我對小華的教育幫扶之路。通過交談,面臨此景,我內心五味雜陳。我問她為什麼不帶孩子回農村老家讀書,這樣會少很多開支,她看看孩子,微笑著說:「老師!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啊,我們這一輩人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吃這樣的苦,所以即使咬著牙我們也要撐下去」。看著這個滿臉滄桑的婦女,我被她的堅毅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