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賀正東,於2016年任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平豐村黨支部書記,如何發展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標。 2017年,平豐村被列為區級千畝辣椒示範基地要進行打造,當我接到這個任務,心裡既高興,又感到壓力頗大,高興的是能爭取到項目資金的扶持,能有效助推村裡的產業發展,為群眾找到增收致富的項目,但又怕無法落實示範基地的種植面積和技術要求,但我想「其作始也簡,好風憑藉力。」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於是,我立即組織村支兩委召開會議,針對如何實施「千畝辣椒基地」產業項目進行研究抓落實。做到早安排、早動員、早部署。
那段時間,我白天工作,晚上騎著摩託車到各組召開群眾會,廣泛宣傳,與群眾苦口婆心進行交心談心。
記憶猶新的是,一天,我到施寨開會騎著摩託車回村委。途中,因夜深,天下著毛毛細雨,坡陡路滑,在松林坡彎道處,剎車失靈,和同車的湯文勇一起被摔倒在林中「人仰馬翻」,摩託車被摔壞了,我和湯文勇腿部、腰部、手臂都被挫傷。為了工作、為了盡責、為了群眾能增收致富,我覺得受傷也值得。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群眾的思想最終統一在村的發展思路上來,千畝的辣椒種植示範基地面積得以落實。
隨後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建大棚,由村集中育苗,為群眾提供育苗保證,在種植的整個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使「千畝辣椒示範基地」創建成功,順利通過了區級驗收。看著眼前一片豐收的景象,真是喜從心生!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終有回報! 據統計,群眾每畝產幹辣椒400斤左右,全村總產量達40萬斤,總產值400萬元,平豐村人均純收入增加2500元,村集體增收30000元,貧困戶利益連結分紅20000元。通過該產業的發展,平豐村群眾傳統種植的觀念得以改變,科學種植技術得以提高,該產業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長遠產業。
總之,五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我的摩託車伴隨著我風裡來、雨裡去,為平豐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實現貧困戶「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扶貧路上,我也始終雙腳沾滿泥土,心中裝滿民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孟錦群 整理
編輯 王小婷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