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單,天橋西側通往君太百貨的路上,一家叫原麥山丘(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的麵包店裡人頭攢動。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被這些貨架上大體積的麵包、源源不斷的試吃活動以及靠近櫥窗的一排可以歇腳的木質座椅吸引來的。
這個剛開業一個月的麵包店面積僅有230平方米,收銀臺上卻擺出了6個收款機,儘管如此,仍然經常出現排隊的場面。各類麵包被安置在3個大玻璃櫃中,新客人常常來不及仔細看清他們的價籤,就被熟客先下手夾走了,麵包剛被店員擺放,就被拿空的情款也是家常。
在原麥山丘之前,這裡是另一家知名麵包品牌85度C,因其租約到期,原麥山丘拿到了這片寸土寸金之地的絕佳位置。店鋪入口臨街,從西單地鐵出來沿扶梯而上,往北通往君太百貨和西單大悅城二層,往東連接漢光百貨二層。這三個百貨正是西單客流最大的聚集地。
憑藉獨特的產品和優越的地理位置,6月24日試營業至今一個月以來,這家原麥山丘門店大獲成功。據原麥山丘創始人兼CEO梁庭銓介紹,其客單價50元,每天2000單,一個月的營業流水300萬元。這已經超越了原麥山丘在北京開業的其他4家門店,也是其他烘焙品牌月流水的3到4倍。
在大眾點評網北京西單商圈,搜索關鍵字麵包後,原麥山丘(君太店)在綜合排名已經排至第二,人氣排名第三。
「產品從不打折、不隨隨便便開新店、不做加盟、每家店設計都不一樣,這就是原麥山丘的調性。」43歲的梁庭銓如此概括這個在北京一共僅有5家門店,卻迅速走紅的麵包店。
這種火爆的場面在原麥山丘首家店中關村店開業時就已初見端倪,但在中關村店開業之前,梁庭銓和他的麵包團隊準備了14個月。
創建原麥山丘前,梁庭銓在上海經營火鍋店,但他一直看好烘焙行業的發展前景,在說服臺灣麵包冠軍林育瑋加盟之後,於2012年8月開始正式籌備原麥山丘。他在三元橋專門給林育瑋找了個「實驗室」,讓其在溼度、溫度、水質等都跟臺灣差別較大的北京研發新的麵包。
不過在最初的8個月,原麥山丘的研發團隊並未把歐式軟麵包作為研發方向,更多是以「少油、少糖、少鹽」的標準研發和改良日式甜麵包、點心類麵包。在研發了近200個新品後,梁庭銓決定將這些方案全部推翻,他要的不止是更健康的巴黎貝甜或味多美,那樣做既沒有自己的特色,也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北京市場讓消費記住。
是歐式軟麵包讓梁庭銓找到了突破口。此前,中國烘焙市場更多以日式甜麵包為主,歐式硬麵包口感偏硬,更適合拌沙拉或者蘸湯,此前在上海那種高開放城市也以失敗告終,經營德式麵包店的上海原味坊在2010-2012年在上海開了不到20家的門店,但因德國麵包以粗糧為主要原料,麵包口感偏硬,口味也比較單一,跟上海人更喜歡偏軟偏甜的花式麵包的習慣相悖,最終因水土不服將其門店關閉。
既然以粗糧為原料的硬歐不合中國人口味,原麥山丘正好就此進行改良,2011年獲得臺灣麵包冠軍的林育瑋研發了多款口感軟糯的軟歐包,梁庭銓立即認定這才是原麥山丘的方向。
接下來,還未找到店面的原麥山丘以一種「很笨」的方式進行品牌宣傳,「在北京但凡有任何超過20人以上的美食活動,原麥山丘都會帶上產品讓消費者免費品嘗並收集回饋,當時已經收穫很多好評。」但梁庭銓很清楚一件事:免費試吃跟消費者花錢購買是兩回事。
直到2013年10月31日中關村首店開業,才讓梁庭銓確定原麥山丘真的成功了。
之所以首家店選擇中關村,是因為基於中關村商圈的消費者幾乎都是網絡重度使用者,「如果這些人體驗過原麥山丘的產品後,會在微信、微博上會進一步分享、擴散自己的體驗,進而對原麥山丘進行推廣。」
在細節上,原麥山丘也要考慮消費者感受。柜子怎麼放才能方便消費者去夾取,商品具體如何擺放更能挑動消費者味蕾,店員也得「有眼力勁兒」,地上、柜子旁邊、櫃門縫隙裡的麵包屑會隨時擦拭和清掃。
營銷上,原麥山丘也更看中跟粉絲的互動。在微信公眾號上,原麥山丘推送的內容並不頻繁,甚至有點「懶」,整個7月,原麥山丘公號(原麥山丘不藏私)只推送了5條信息,「消費者只喜歡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果沒有,倒不如不說。」梁庭銓表示,他們並不想推送讓自己掉粉的內容和消息,他更在意消費者的感受。
但也不放棄每一次讓粉絲不反感的營銷機會。例如每次上新品都是一次營銷機會。在新品研發過程中,林育瑋有空就去門店跟消費者聊,收集消費者的反饋和建議。新品上架前,研發部要做出10多款新品,先在內部經歷7次測試,這期間會經歷多輪修改、淘汰,最終選出6款新品,然後再接受粉絲的測試,最後六款上哪三款也是根據粉絲最終測試決定的。
粉絲測試前後的過程,其實又是一次營銷,也會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在7月6日上新品的前10天,原麥山丘就已經在微信和微博上推送了相關信息,並發起粉絲為新品取名的活動,成功取名的粉絲可以免費在曼谷、吉隆坡、沙巴三個地方任選一個免費玩。
這種滾雪球式粉絲營銷結果就是,一周來原麥山丘消費三次的消費者佔比已經佔比20%以上,每個門店在下午1點的時候就已經達到當日營業額的40%,這個時間段,傳統烘焙店一般的業績高峰在下午3-9點,原麥山丘的很多消費者都是中午吃完飯就過來買麵包,因為擔心下午下班後買不到,通常情況下,到下午7點半幾乎就賣光了。「我目前擔心的問題並非晚上賣不掉的要怎麼處理,而是擔心每天不夠賣怎麼辦。」
為此,原麥山丘加快了開店速度,2014年4月開出尚都店後,今年又開了新世界、五道口、君太店。今年下半年,還會在雙井、王府井東方新天地、三裡屯等地開店。梁庭銓打算今年底還要將門店開至上海,明年北京門店數量要達到近20家。
按這種開店速度,原麥山丘在北京郊區的中央廚房產能很快就會達到最高值,接下來在北京還會投資一個中央廚房。進入上海也同樣是中央廚房先行,一個產能可以維持10家店左右的中央廚房,投資大概在600-700萬元。中央廚房可以保障各門店麵包口味統一,還能易於門店麵包師的操作流程,更有利於門店擴張。
但「未來不會像其他其他店開得滿街都是,也從來不將門店數量作為終極發展目標」。梁庭銓接下更重要的計劃是在明年推出線上業務,而原麥山丘的每一個店未來都要作為線下體驗店。
不等梁庭銓做線上,淘寶上已經有了原麥山丘的代購。「代購比我賺得還多,每個麵包加5元以上,還不包括郵費。」店內售價28元的紅茶奶酥,在淘寶上被賣到34到38元。即便是北京消費者,代購需求也很高,很多人嫌門店人多,排隊等太久,或者怕去了沒有想要的口味,索性直接找代購。
線上的需求顯而易見。梁庭銓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跟其它烘焙品牌的競爭優勢是,原麥山丘未來的線上客單價也會在50元以上,並且如果打出80元包郵的條件,線上客單價提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在線下門店都賺錢的情況下,把這些需求導入線上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線上未來的流水要和線下一樣甚至超越線上。
不過線上業務具體選入住平臺做第三方,還是自建線上平臺,以及物流如何選擇等,目前仍處於籌備階段。
梁庭銓預計,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未來一定會走向品牌的競爭。他對原麥山丘下一個裡程碑的定義是:把品類做成品牌,即消費者想要買麵包,想到的第一個品牌就是原麥山丘,就像喝咖啡第一個想到的是星巴克,又把品牌做成品類,原麥山丘這四個字就代表麵包。
由於不接受加盟,原麥山丘還出現了非常多的模仿者,一些熱心的粉絲還將「原麥世家、麥上初見、麥浪山丘、原麥時光」等山寨品牌拍照發給梁庭銓,不管是在品牌相似度還是裝修風格上,這些店遍布全國各地,不過梁庭銓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些模仿者是在給原麥山丘進行無形地推廣。
原麥山丘的火爆也讓很多VC找上門來,但是梁庭銓自己能夠一直保有對這個品牌和公司的控制權。
本文轉載來自:界面 趙曉娟,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