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千龍網北京6月1日訊(記者張嘉玉)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寫書法楹聯、做書法操,開展公開的書法楹聯校本課,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感受濃濃的聯墨書香。
書法楹聯走進校本課程
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學生表演書法操。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詩書見古今,雅量含高遠。」「一畦春波,融八方錦繡;九天曉日,流七彩雲霞。」文化節上,學生們身著古式學生裝提筆蘸墨書寫楹聯,展示他們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成果。特色書法操和書法朗誦將書法楹聯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學習氛圍之中。公開課的教室裡,老師帶著同學們學習楹聯文化常識,一起品味楹聯,其中還包括學生自己創作的楹聯——「藤蘿疊翠帶茉莉繡白綢」「夜雨潤嬌葉 晨風撫碎花」。這些楹聯雖出自小學生之手,卻不乏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勇敢地拿起毛筆,從寫下第一個筆畫,到寫成第一個字,再到寫出一幅作品,每次成功我都收穫著滿滿的喜悅。」來自六年級2班的學生張家冀已經學習了四年書法,他還是學校的聯墨雙修小標兵。
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學生書法展示。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書法和楹聯已經進入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校長劉向東介紹,學校在三至六年級開設了楹聯校本課程,每班每周一節楹聯課,學校希望通過「楹聯」和「書法」教育,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當我們用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指引孩子走進這方寸之間,我們就是在做振興民族文化之根的工程,就是在為撐起民族脊梁而不懈努力。」
打造遠郊獨特的墨香校園
木林中心小學裡,書法文化牆、書法小秀場、楹聯長廊、墨園墨池等文化的設計讓師生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書法的氣息。一條書法長廊,給人「孩童妙筆成古韻」的翰墨悠然。長廊南側的三間書法教室,古色古香的條案式書法桌散發出陣陣墨香。
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圖為書法楹聯校本課。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木林中心小學實施以「校本課程——書法教學為載體,打造一個墨香校園」的策略,以書法特色為核心,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建設書香氛圍濃鬱的校園文化和智慧課堂。學校先後編輯出版了校本教材《書法與我的生活》、師生藝術作品集《燕山墨韻》。
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學生書法展示。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在我們的校園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師生們自撰自書的楹聯書法作品,我也渴望將自己的作品用書法展示出來,為此,我參加了學校的書法俱樂部。為讓自己的書法技藝更快提升,我克服各種困難,按時參加俱樂部的學習,並堅持每天書寫30分鐘,讓練字成為每天的必修課。」木林中心小學老師董輝說。
探索聯墨合璧的教育之路
木林小學從2009年組建首支書法社團,十年間,從幾十個人的書法社團,到全校開設書法課程,從幾個書法老師寫書法,到組建教師書法俱樂部,由點及面逐步鋪開書法教育。
2017年9月,學校在三至六年級開設了楹聯校本課程,每班每周一節楹聯課,由專職老師進行授課。2018年初,在北師大教授吳涵清引領下,學校梳理出以楹聯和書法為龍頭的特色課程體系。同年9月,《楹聯·書法》校本教材歷時一年,在北京市楹聯學會會長申士海先生的幫助下,經過反覆修改校對後完成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在學校三至六年級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學校先後成立了教師楹聯教研室和學生楹聯社團。鼓勵師生積極撰寫楹聯,並用書法展的形式予以展示。
5月31日,順義區木林中心小學舉辦首屆「書聯」文化節。學生表演嶽雲鵬春晚相聲《對春聯》。千龍網記者 張嘉玉攝
為讓學校的書聯教育具有大美、大愛、大氣、大雅、大視野、大境界,學校嘗試走出校門,在順義文化館、國際鮮花港先後舉辦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美順義」師生自撰楹聯書法展。每逢春節,全校師生每年一次的原創春聯送祝福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是對孩子們學習楹聯、書法這兩門藝術成果的檢驗和提升。孩子們在活動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找到了自我價值,培養了興趣,提高了人文素養。社會各界對學校書法楹聯特色建設給予的良好反響是鼓舞師生「勤學藝、深鑽研」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