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往事

2021-03-02 歷史的清晨

老家即將拆遷的消息不斷傳來,草房子集體逝去的日子越來越近。不久的將來,草房子的名詞,可能只會殘留在詞典裡。

讀高中的時候,政治老師課上說,他有一個福建的親戚,七十多歲了,去年來蘇北走親戚,發現村莊裡有很多草房子,就驚訝地說:你們這邊人真有本事,怎麼能把土和草變成了房子?

老師接著分析道,這說明在七十多歲福建老人的記憶裡,就沒有「草房子」的印記,南方人幾十年前就沒有了草房子。

也許,政治老師是在為了他正在上的的經濟體制改革一課提供教學素材,說明經濟改革尤其是蘇北落後地區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老師可能忽略了一個常識,不僅僅這位老人一輩子沒有見過草房子,她的祖祖輩輩可能也沒有見過,因為南中國是亞熱帶氣候,用土建造的「草房子」在南方是活不下去的。

而在老家,土房子卻永遠是家的化身。

那是冬暖夏涼的家。

草房子裡的冬天,永遠是暖暖的,一家人圍坐在火堆旁,看屋外漫天雪飄,雖然炊煙有點燻眼,但一回想起這意境,眼前就有一幅水墨畫。草房子的夏天也是相對涼爽的,在那個沒有電的日子裡,即使在盛夏,也只能靠自然風納涼。記憶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的雷暴雨天,一家人擠在靠門的涼床上,天氣太熱,不能關門,時而閃電,又常常讓人驚恐。

那是不講擺設的家。

貧窮的年代,家中的主要擺設就是木床或涼床,條件好的可能有一張八仙桌,唯一的家電就是「手電筒」,後來漸漸才有了收音機。鄰家哥哥娶新娘,就會託人到大隊幹部家索要報紙,把牆上糊上報紙,就算是新房了,也許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最初的裝潢。

那是以鄰為美的家。

草房子裡的日子,總是那麼令人難忘,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古樸與厚重,更因為她特有的溫情。農村人吃飯很少圍坐在桌子邊,一般每人端一大碗,牆邊蹲著一排人,一邊與鄰居嘮嗑,一邊吃飯,在那個只有飯沒有菜的日子裡,也算是一道風景。

關於草房子,不僅僅有靜態的美,更有數不清動態的記憶。

冬天來了,農村的孩子實在沒有什麼玩具,我們就擠在牆邊曬太陽,等小夥伴多了起來,我們就「擠冒油」的遊戲,就是大家靠著牆一起相互擠,把對方擠出隊伍就算贏了。我曾仔細觀察老家的草房子,土牆的下半部往往都是光滑的,也許,那都是我們當年小夥伴們「擠冒油」的傑作吧。

冬天最不情願做的事就是早上起床,數九嚴冬,氣溫很低,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襯褲,早上穿棉褲時裡面冰涼冰涼的……那時候,我們還常常穿著棉褲「鬥雞」遊戲,遊戲規則是一腳獨立,另一腳用手扳成三角狀,膝蓋朝外,用膝蓋去攻擊對方,若對方雙腳落地,則贏得了戰鬥。這種遊戲需要技巧,需要耐力,最大的功用在於嚴冬裡可以禦寒。

春天來了,綠樹掩映下黃色土房子則顯得更加古樸,古樸的不僅僅其顏色,還有那民風:幾乎每家人門鑰匙都會放在門上方的土洞裡,沒有人會擔心家裡被偷,物質匱乏的時代,人們的精神高地並沒有坍塌。

草房子裡的記憶,更多的是夏日。在土牆邊,你可見幾個男孩在玩一種「走洋窩」的遊戲,說不定其中就有我;在樹蔭下,有幾個女孩在玩「跳皮筋」,說不定就有鄰家小妹。

傍晚時分,炊煙嫋嫋,那柴火的味道一輩子都難以從記憶中抹掉。最為盛況的是,十幾個鄰人圍坐在門前的老槐樹下,聽著收音機裡劉蘭芳講《嶽飛傳》,那鏗鏘的聲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讓每個人心裡都燃起對正義的渴望。

秋日裡的草房子,記憶最深是她的色彩,總是連結著豐收,總是預示著輝煌,收穫的季節是讓人期待,同時也是最艱苦的日子,白天在學校讀書,放學就要到地裡幹活。

那時候,每個人都只有一雙黃軍鞋,在地裡幹活常常塞滿了土,久而久之,與腳汗結合,就會結成黑色的土塊,下課的時候,我們小夥伴就會把鞋子脫下,用勁在地上敲,把鞋裡面的黑土塊敲出來……

隨著工作的變動,離故園越來越遠,草房子也越來越模糊。最近,夜讀熊培雲的《每一個村莊都是一座圓明園》,他在文中寫到:論情感,這個生養自己的家園與土地,不在於它是否富饒,而在於人們在這土地上度過的流金歲月,這土地是安頓靈魂的所在

文章結尾的話更是震撼人心:試想,像華盛頓那樣帶領美國人取得獨立的開國英雄,如果晚年回不到故鄉的葡萄園下,他將是何等惆悵?

是的,每一間草房子都窖藏著一種記憶,一種難以抹去的記憶,對於曾經生於斯、長於斯的人而言,她就是一座永恆的圓明園。

因為,每個人的故鄉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間草房子也是獨一無二的,總是安頓靈魂的所在。 


後記:文中的「草房子」就是我的老家,分別拍攝於2017年的夏天和秋天,那時候她還飄搖在風雨中,2018年的某個日子,她無聲地倒下。看來,她只有前世,沒有今生。寫作此文,以紀念。

作者簡介:周明,高中歷史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高中歷史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江蘇省高中歷史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歷史的清晨   歡迎您關注

(從這裡出發,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微信   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草房子: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終身難忘的往事
    《草房子》是由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國產兒童故事片,該影片由徐耿執導,曹文軒編劇,曹丹、杜源、吳琴琴、金榮喜、許雁青等主演,2000年8月17日於中國香港上映。影片改編自曹文軒的同名小說《草房子》,把主人公桑桑童年在油麻地小學親歷的幾個平常又動人的小故事有機地聯繫起來,展示了富有獨特風情的人生畫卷。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過對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地描寫,講述了五個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和油麻地的老師蔣一輪、白雀關係的糾纏和孩子們苦痛的成長曆程。
  • 推薦一本書——《草房子》
    今天我來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草房子》。《草房子》的作者是我國首次獲得安徒生獎的作家曹文軒。《草房子》內容新奇有趣、曲折感人。主要講了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學度過了六年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校園生活,目睹或直接演繹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優美生動。
  • 曹文軒家鄉打造「草房子樂園」 再現「油麻地」風情
    曹文軒的母校周夥小學,是《草房子》故事中的「油麻地小學」。 顧名篩 攝曹文軒家鄉正在加快建設「草房子樂園」。 4月5日,曹文軒的家鄉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中興街道周夥村負責人表示,當地正在按照曹文軒名作《草房子》的背景內容,加快建設「草房子樂園」。  《草房子》是曹文軒的經典長篇小說,自1997年面世之後,暢銷不衰。故事中通過對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描寫,講述了孩子們苦痛的成長曆程。  「草房子的發生地叫油麻地小學,原型就是周夥小學。」
  • 《曹文軒畫本·草房子》有了斯瓦西裡語版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唐靚)9月26日晚,《曹文軒畫本·草房子》(斯瓦西裡語版)在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湖北展區「雲發布」。該書作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說:「《草房子》出版至今,已經500次印刷,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如今,它將隨著《曹文軒畫本·草房子》斯瓦西裡語版的出版,進入遙遠的非洲。一部書寫中國水鄉的長篇小說去了非洲,將是一次非常奇妙的遠行!」
  • 草房子搭建記丨一千零一葉·第23葉
    於是張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草房子進行關注。中午餐後散步時,張老師帶孩子來到這裡,孩子們意外的發現了這個新的草房子,對其非常感興趣。通過本次談話活動、欣賞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對稻草這個材料的興趣,隨之產生了相應的遊戲活動,他們決定自己也搭建一間草房子!
  • 讀小說《草房子》,喚起童年的記憶
    《草房子》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曹文軒的一部小說。這部書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初一個水鄉小學發生的故事。故事裡充滿了少年兒童的童真無邪以及喜怒哀樂。全書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獨立成篇又渾然一體,構成了油麻地最優美真實的生活畫卷。
  • 《草房子》出版二十周年紀念 青少年朗誦藝術大賽啟動
    12月3日,由北京出版集團《十月少年文學》雜誌社主辦的「《草房子》出版二十周年紀念暨『小十月·小荷之聲』青少年朗誦藝術大賽啟動儀式」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來劇場舉行。  《草房子》是「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十月少年文學》主編曹文軒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格調高雅,充滿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蕩漾於整部作品中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這部作品以其溫潤清新的筆觸、海納百川的現實主義精神,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也是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典範。
  • 分享小學生作文,我閱讀,我快樂,《草房子》讀後感
    最近四年級的女兒讀了兒童文學家曹文軒的《草房子》,下面是她寫的讀後感,我稍微做了輔導,與大家一起分享。小學生作品欣賞我閱讀,我快樂,《草房子》讀後感讀完一個章節,合上心愛的《草房子》,心中所想的不是樓房密集的喧鬧小鎮,而是那油麻地灑滿陽光的草房子,有那翱翔於屋頂的鴿群……心中很是滿足,但又不滿足,捨不得放下,好多次是合上又展開,放下又拿起。
  • 好書推薦|大家曹文軒長篇小說《草房子》——兒童文學經典之作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這本書自1997年面世之後,暢銷不衰。各個版本累計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譯為英文、法文、日文、韓文等。《草房子》出版後曾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中國作協第四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併入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 一起讀《草房子》
    曹文軒先生的《草房子》是記錄了主人翁桑桑難忘的六年小學的生活故事。本書共記述了七個故事,它記錄了一群善良的人們,觸動人心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寫得真誠而感人,令讀故事的人心潮澎湃,感動之情在心中激蕩。《禿鶴》 寫的是禿頂的陸鶴。
  •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草房子
    以前讀了一些書,印象都不深,但曹文軒的《草房子》裡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中,簡單卻讓人感動,如詩如畫,純樸自然,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著我的心靈。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也令我感到震撼人心的力量。
  • 《草房子》好詞好句好段積累,寫作素材必備!
    合上《草房子》,抬頭望見的不是樓房密集的喧鬧小鎮,而是那油麻地灑滿陽光的草房子,還有那翱翔於屋頂的鴿群……心中很是滿足。這部長篇小說敘述了男孩桑桑和家人在油麻地度過的六年生活。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寧靜、溫馨、悠遠,而且永恆。在童年的成長中,我們收穫了友情,體會到了親情。我感恩一切愉快、甜蜜、溫暖的點滴,讓我精彩地成長。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晚報小記者來到油麻地小學,草房子裡觸摸作家童年
    6月30日上午,市第三小學的150名小記者跟隨著大記者一起,來到文學家曹文軒曾經學習過的油麻地小學,與《草房子》中的桑桑一起感受童年的快樂,開啟快樂的暑期之旅。  早上7點半,就有不少家長送孩子來到了學校的大門口。暑假即將開始,幾天沒見面的同學們相見分外開心,大家嘰嘰喳喳交流著,一邊陪同的家長們微笑著看著孩子,情景分外和諧。
  • 文學作品中的圓形人物——蕭媽在同安第三實驗小學的《草房子》導讀課
    而這次接到廈門市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的《草房子》閱讀課課程安排,授課對象是四年級,要如何來安排課件呢!因此,對於這次給四年級孩子的《草房子》閱讀課,蕭媽計劃從「認識文學作品中的圓形人物」作為教學重點,「用包容心來認知世界」作為教學難點。
  • 《草房子》文學常識練習題(含答案)及人物分析
    《草房子》練習題一、填空題:1、《草房子
  • 【江蘇省】第62次入選:五年級熊航以:希望在前方——讀《草房子》有感
    希望在前方——讀《草房子》有感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五(6)班  熊航以《草房子》這本書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純美的畫面感,讓人回味無窮,充滿希望!這本書通過描寫鄉村孩子們的生活反映了當時他們童年的快樂和生活的困難。這裡有堅守尊嚴的陸鶴,清秀可愛的紙月,漂亮溫柔的白雀,敢作敢當的杜小康………這一切都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小學六年的世界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杜小康。他們家原本生活富裕,但由於經歷了一次事故,後來變得一貧如洗。
  • 兒童文學 ▏《草房子》精讀(含介紹、素材積累、閱讀測試含答案)
    長篇小說:《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大王書》等。《草房子》讀後感一《草房子》是一部講究品位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
  • 好書:小學生必讀經典《草房子》:故事梗概+好詞/句/段匯總
    長篇小說:《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大王書》等。《草房子》以其獨特的語言展現出一幅充滿詩意、充滿人性美的美好畫面,其中,小說從兒童視角切入,生動地再現了孩子內心的純真、善良與美好。
  • 《草房子》苦難和幸福往往相伴而行
    上一期我們走進了曹文軒筆下的《草房子》,感受童年留下的永恆感動。今天我們繼續閱讀,一起來體會書中那美麗的景色下的人性之美。文中用詩一般美麗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副百看不厭的江南水墨畫,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這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
  • 成年後才領悟的兒童文學|《草房子》裡的殘酷人生
    在一片草房子構成的教學樓和宿舍中,桑桑和他的同學們度過小學生涯。在得到APP推薦的中小學生閱讀書單裡看到了《草房子》這本書,讀完之後不禁惋嘆,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是不太會喜歡這樣的書的,中學生大概也是不太會喜歡這樣的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