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11月14號開展的一個主題遊戲活動,雖然過了很多年,但是遊戲的場景卻歷歷在目,這一次的回顧又把我們帶回了2017年遊戲的場景中。
共樂幼兒園和和林的孩子們在這個學期開始了新的課程模式—遊戲課程。他們每天都在遊戲公園裡玩遊戲,他們自由的組合在一起,自由的決定遊戲的場地、環境、材料,自由的決定遊戲的內容、玩法、規則,遊戲已經成為孩子們學習活動的一個新模式。
搭建草房子是老師有意識引發的一個主題遊戲,而遊戲的組織、遊戲的過程以及遊戲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孩子自發、自主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觀察到孩子們的遊戲過程是積極、主動的,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發現問題,搭建草房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他們自己探索、實踐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建構了自己的經驗,遊戲的過程也發生了新的改變。
張老師發現幼兒園新搭建了一座草房子,旁邊有許多多餘的稻草。這些稻草引發了老師的興趣,能利用這些稻草開展主題遊戲活動嗎?老師引發的主題遊戲能激發兒童的興趣嗎?張老師決定嘗試一下由老師引發的主題遊戲。於是張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草房子進行關注。
中午餐後散步時,張老師帶孩子來到這裡,孩子們意外的發現了這個新的草房子,對其非常感興趣。
「看,幼兒園多了一個新的草房子喔」
「咦,這個房子是什麼做成的?」
「這個是用稻草和木頭做成的草房子」
「老師,這裡還有很多稻草呢」
「老師,坐在裡面好好玩啊」
(老師的觀察:這樣的觀察活動對於老師來說是一種有意識的觀察活動,而對於兒童來說,觀察是在無意識的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所以活動的本身還是以兒童的發現為切入點。)
下午,老師圍繞草房子組織孩子們談話活動。
老師:稻草除了搭房子,還可以有哪些用途?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利用了多媒體手段發現了更多稻草的「美麗」,原來稻草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如:船、恐龍、汽車、動物等等。通過本次談話活動、欣賞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對稻草這個材料的興趣,隨之產生了相應的遊戲活動,他們決定自己也搭建一間草房子!
老師:我們也有很多稻草,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大寶:那我們也搭個草房子吧!
(欣賞美的稻草藝術品,讓幼兒感受美,發現美,進而產生創造美的欲望。欣賞作品,不僅激發兒童的興趣,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又拓展兒童的學習經驗,他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就是學習、吸收的的開始)
第一階段——木地板上搭建草房子
孩子們開始自由組合,自己找遊戲夥伴了。大寶找了小寶、陳之耀、林子涵、劉晟義一起來搭建草房子,他們有的拿稻草,有的搬積木,有的拿繩子,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他們開始在遊戲公園的長廊的木地板上進行搭建,他們把短木塊鋪在地上當地板,把長條木板卡成「人」字型,但是人字形屋架無法站立,多次倒塌後,他們開始安排人工扶著支撐好的屋架,當屋架架到第三個的時候,就不夠人手了。
老師:屋架為什麼在木地板上面立不穩呢?
子涵:因為木地板太滑了,所以立不穩。
之耀:那我們換個地方吧!
晟義:那到哪裡去呢?
大寶:到水泥地板上吧!
(思考:遊戲活動的開始,都必須是自由的、自主的,兒童有選擇的權利,玩或者不玩;玩什麼,怎麼玩,和誰玩,這些都是兒童遊戲的權利,所以,遊戲的權利是老師開展主題遊戲活動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
第二階段——水泥地面上搭建草房子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沙池旁邊的水泥地板上進行搭建。孩子們發現屋架雖然比木地板容易立起來,但依然很容易倒塌,稍不留意,一碰就倒,嘗試了很多次還是失敗了。第二天上午,老師把這一次搭建的視頻播放給孩子們看。看完以後,請小朋友對這次搭建活動進行評價。
師:大寶,你把這個視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和困難?
大寶把昨天的活動,結合視屏描述了一番。並把昨天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描述出來:「木架在水泥地板上立起來了,但是還是很容易倒。」
孩子們就屋架容易倒的問題又展開了討論。他們發現光滑的地面對屋架的支立比較困難,所以要找個地面不光滑的地方搭建。
(思考:對於兒童的遊戲過程,老師可以以夥伴的關係介入,但是主導是兒童,他們決定這個遊戲的規則和內容,老師可以在旁邊關注兒童的活動,發現他們在活動中的問題,用手機或是錄像機記錄他們遊戲的過程,及時收集這些問題,引發兒童的進一步思考,老師的關注對於兒童來說也是一種支持)
第三階段——鵝卵石上搭建草房子
這一次,他們選擇在鵝卵石上搭建房子。當他們把長條形木條嵌合在一起組成「人」字形的屋架時,屋架依然無法長時間在鵝卵石上立起來,他們又嘗試用鵝卵石把「人」字形屋架的底部進行加固,這個方法雖然使屋架立起來了,但是在組合了幾個「人」字形屋架後,屋架依然很容易倒塌;經過幾次倒塌後,他們又開始嘗試使用小木塊對牆角進行固定,這個方法比原來的方法牢固了一些,但是還是會出現倒塌的現象,在反覆的嘗試後,他們決定再換一個地方。
(思考:對於兒童搭建中出現的失敗現象,老師不需要著急介入,失敗的過程其實就是兒童學習的過程,他們會對搭建現象進行分析,對環境進行觀察和評價,他們知道如何尋找支持他們遊戲的方法和途徑,老師的工作就是為他們的這種堅持和表現給予欣賞和肯定)
第四階段——沙池上搭建草房子
這次他們選擇在沙池中嘗試搭建,他們依然把長木條嵌合成「人」字形屋架,直接放在沙面上,這一方法雖然可行,但是不牢固,屋架還是很容易倒,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他們開始嘗試使用石頭、木塊、沙子進行固定草房子的底部。儘管使用石頭和木塊可以進行暫時地固定,屋架依然容易倒塌。多次嘗試後,他們發現木條插進沙池裡,木條的穩固性增強了,經過多次實驗,他們發現木條插在沙池越深,穩定性越強。
於是他們開始在沙池裡挖深深的坑,把木條埋在沙坑裡的時候,屋架感覺更牢固了,已經可以做到7-9組草房子的支架,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興奮,通過失敗發現問題,不斷嘗試形成了新的經驗,在反覆失敗和嘗試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穩定支架的新方法,這個過程讓他們興奮不已。
失敗為他們積累了新的經驗,而這個發現的過程,又是非常的快樂的、喜悅的,他們甚至發現幹的沙子比較鬆散,溼的沙子的穩定性更強,他們用水把草房子支架底部的沙子澆溼,使草房子的支架越來越牢固,甚至不需要積木和石頭的支持了,孩子們終於成功的把屋架固定好了!
(思考:這個搭建活動,從場地到屋架的加固,問題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新的方法和策略,通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所以,遊戲是孩子學習最好的方式。)
第五階段:草房子變美了
當房子支架搭建好了以後,孩子們開始考慮房子的完整性、舒適性和使用性。他們覺得房子要有地板、窗戶、圍牆,屋頂的裝飾,增加房子的完整性,甚至用稻草裝飾他們的屋頂,為房屋增加舒適性。
幼兒:後面要把牆補好,不然風吹雨打就倒了!
大寶:前面再加個圍欄
(思考:這一階段兒童的遊戲進入到情景化角色當中,他們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的建房子到娃娃家,這個過程完全是兒童自然狀態下形成的,說明了遊戲在不同的階段,遊戲的內容也是會發生改變的。)
第六階段:草房子裡的娃娃家
在房子裝飾完成後,孩子們開始在裡面生火做飯了,開始玩起娃娃家的活動,新的遊戲活動又開始了。
草房子的故事要結束了,可是孩子們做遊戲的過程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中。在遊戲過程中的獨立與合作,堅持與探索,發現與分享都表現的如此完美,他們在享受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與幸福;同時,他們也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完善和改變,他們變得更加獨立、更加自信、更加堅強了;他們知道如何去面對困難、如何去解決困難,而這個過程又是那麼的美妙和奇特。
作為老師,發現了兒童的潛能,給予兒童的是支持和信任、關注與陪伴,是孩子們最忠實的合作夥伴;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老師總是在身邊給予支持和幫助,而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這就是遊戲的魅力。
沒有一片葉子的形狀是相同的,就像沒有一個孩子是一樣的。
大家好,我是編輯 雙,今天分享給你的是「一千零一葉」計劃裡的「第23葉」,來自珠海市共樂幼兒園,作者:張紅梁 偉怡 萬盈盈。
感謝今天你與這一葉的相遇,衷心祝願未來,我們的每一個幼兒園都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