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維多利亞時代農場科普大全,反思動物權利,傳遞環保意識

2020-12-13 蘇一達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盧梭

今天宅在家裡,看年前收到的繪本《農場》。

《農場》的大部分水彩畫都是由法國著名作家、插畫家菲利普迪馬在英國柯吉農場寫生完成的。繪本裡描繪的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農場,一個和現代農場不一樣的存在,在這裡沒有密集圈養的動物,沒有大量電器,動物以人道的方式被畜養,食物用自然的方式被儲存,人類和自然和諧地相處。

維多利亞時代農場科普大全,用紀錄片式風格描繪昔日的田園生活

打開繪本,首先看到的就是柯吉農場的鳥瞰圖,房屋、麥田、菜園、牛羊、樹木被井然有序的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整幅畫面以溫馨的淡綠、淡棕為主色調,描述了一場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繪本以農場中央,馬勒先生及太太的房子為中心,向周圍輻射式的描繪了農場的點點滴滴,內容涵蓋了「衣」(洗衣服)、「食」(廚房、儲存室)、「畜」(家禽、家畜)、「工」(農活、加工),以紀錄片的方式還原了昔日的田園生活。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菲利普迪馬在每幅水彩畫的上方都對畫面中出現的事物做了詳細的說明。例如在製作黃油這幅水彩畫中,菲利普迪馬就在畫面上面解釋:「要獲得黃油,得長時間攪拌鮮奶油,也就是說這攪拌過程很費力。」、「奶酪要經過一段時間熟成,並放置低溫處,經過或長或短時間乾燥才能獲得。」

而維多利亞時代作為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這種印記在農場中也曾多次體現。收割麥子時的收割—打捆機、蒸汽拖拉機、脫粒機,具有熨燙衣服功能的木製擠壓器,具有給衣服脫水功能的轉軸式濾水機。

菲利普迪馬用一幅幅水彩畫打造了一部維多利亞時代的農場百科大全,不僅用紀錄片的方式描述昔日的田園生活,還用注釋、說明的手段詳細解釋了農場的運作過程。工業革命的外衣中融合桃源般的鄉村生活,是對簡單、真實生活的記錄、描述。

反思動物權利,開創獨闢蹊徑的生命教育

紀錄片《月亮熊》是由三位熱心動物福利事業的人,自己籌集資金並冒著危險深入現場,耗時四年拍攝製作完成的紀實片。這部僅有46分鐘的影片完整揭露了國內黑熊養殖業的內幕—活熊取膽。

月亮熊被關在小得無法翻身的鐵籠裡,進行活熊取膽時,先要將月亮熊麻醉,然後在月亮熊的胸口開個口子,再在膽囊裡埋下一根矽膠軟管,在月亮熊受到刺激後,膽汁就會從管子裡流出。這根引流管會一直插在膽囊裡,只要月亮熊不死,膽汁就會一直淌。

為了防止月亮熊抓撓傷口,造成感染,養殖戶給它們穿上鐵背心;為了防止月亮熊自己打開鐵背心,養殖戶加裝三角形支架,用來頂在月亮熊的喉嚨上;為了防止月亮熊在取膽時傷人,養殖戶會打掉月亮熊所有的牙齒。

這些本該在陽光下自由自在的生命,卻某些人的貪婪而痛苦一生。

1977年9月21-23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動物權利大會上,國際動物權利聯盟和附屬的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組織正式籤署通過《動物權利共同宣言》。宣言中肯定了動物的生存權和受尊重且免遭虐待的權利。

作為動物權利的倡導者,菲利普迪馬稱「為了吃肉和喝奶而飼養動物,完全是說得過去的。但必須確保它們生活的尊嚴,確保它們最終能快速並無痛苦地死去。」

在菲利普迪馬創作的一幅幅昔日農場的畫面中,雖然動物是為了吃肉、喝奶、勞作而飼養的,但是它們卻以一種人道的方式生活著,充足的食物、寬敞、乾淨的生活空間。菲利普迪馬認為動物並不一定非要承受痛苦,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反對密集圈養以及不人道的養殖方式。生命不分高低貴賤,任何生命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自給自足式資源利用,傳遞生態環保意識

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地球脈動》系列製片人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曾說:「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視覺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興趣最大的源泉。」

在菲利普迪馬創作的一幅幅水彩畫中,不時向人們傳遞著環保的意識。自己種菜、種糧食、自己製作奶酪、黃油;出行靠馬車、食物儲存在常年溫度很低的儲存室、用手洗衣服、收集雨水用來澆灌,百分百的零碳排放,最長程度上的自給自足資源利用。

《農場》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繪本,菲利普迪馬用昔日農場裡的美好景象,把一顆顆有關生命、環保的種子種在了孩子心頭,假以時日這一顆顆種子會發芽長大,以自身影響周圍的人,讓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

相關焦點

  • 從化風雲嶺艾米農場獲批2018年廣州市科普基地
    2018年10月26日,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舉辦廣州市科普基地運行專題培訓,並對從化風雲嶺艾米農場自然教育科普基地等第十一批廣州市科普基地正式授予證書和牌匾。艾米農場自然教育科普基地正式掛牌作為此批科普基地中唯一一個以稻米自然科學為主的基地,從化風雲嶺艾米農場自然教育科普基地於2015年設立,旗下主要特色科普項目——艾米自然課堂以一粒米為載體,以生態稻田圈為背景
  • [動物保護大家談]從農場到餐桌,農場動物福利與"舌尖上的安全"
    農場動物生存條件堪憂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農場動物項目經理儲學琴介紹,農場動物是全球範圍內數量最多的動物種類,然而它們的生存條件卻極其惡劣。人類為了節約成本,實行大規模的工業化養殖,將動物限制在非常狹小的籠子裡面,導致動物健康狀況較差,進而引發藥物濫用等問題。
  • 《動物農場》:一場回到原點的革命
    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場》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躺在那裡,燦燦光芒照得你眼花繚亂。《動物農場》類似於一個童話,它符合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些童話要素,以動物為主角的中篇故事,動物是會說話的。在讀懂這本書之前,我們要了解20世紀人類世界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清楚,那麼根本不會明白這個荒謬的童話在影射什麼。
  • 《口碑農場》攻略大全 怎麼玩
    口碑農場怎麼玩_口碑農場攻略大... 在打擊瘋狂種果樹的同時,大家又開始了新的玩法,那就是口碑農場,這是一款農場種植物免費到線下店鋪兌換食物的新玩法,小夥伴們是不是很好奇怎麼玩呢,下面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 攝影師生活在農場:與動物共生後錘鍊死亡意識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1999年 Alessandra Sanguinetti | Magnum Photos* Rebecca Bengal 與攝影師談論這個攝影書項目,該項目探索農場動物的經驗以及我們與它們互動的二重性。
  • 家樂福開展「快樂農場、悅享健康」主題活動 傳遞食品安全科普...
    今年,為配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主題「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家樂福中國食品安全、營養與健康,聯合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北京家樂福四元橋店舉行了「快樂農場、悅享健康」的主題活動。
  • 得以終老:當農場動物變老會是什麼樣子?
    萊什科鏡頭下的主角都是年老的農場動物,而且大多飽受病痛折磨。這些照片都收錄在攝影集《得以終老:農場動物避難所中的年邁動物肖像》(AllowedTo Grow Old: Portraits of Elderly Animals from Farm Sanctuaries)裡。
  • 李零 | 讀《動物農場》
    傅惟慈翻成「莊園農場」最好。張毅、高孝先把Animal Farm翻成「動物莊園」,Farm作「莊園」,這裡總不好再叫「莊園莊園」,故取音譯翻成「曼納莊園」。其實,Manor Farm是與Animal Farm相對,指的是人類農場。人類農場是人類管理動物,動物農場是動物管理動物,這是根本區別。作者以「動物農場」和「人類農場」相對,代表衝突之兩極。
  • 德國喜寶農場之「神奇動物在哪裡」
    德國喜寶農場之「神奇動物在哪裡」 2019年06月10日 09:56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神奇動物在哪裡》作為「哈利波特」的衍生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 親子農場丨農場+工坊+親子遊的產業融合
    其中親子農場模式最引關注,但國內的親子農場尚在摸索階段,主要以蔬果採摘、動物互動、露營休閒為主,絕大部門都沒有自己的產業核心。而這個日本的Mokumoku農場在這方面尤為出色,是「第六產業化」最成功的經典案例,也以此可以為中國的親子旅遊產業作借鑑。       Mokumoku親子農場位於日本三重縣伊賀市郊區,由農戶養豬的經營聯合體發展而成。
  • 悠然谷農場於躍:借大自然之美打造科普中心惠農興村造富鄉鄰
    「愛我家鄉,振興鄉村」,2019年8月12-14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資助主辦、北京銀河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承辦的科普惠農興村活動在北京悠然谷科普基地舉辦。活動內容包括鄉村美食及特色民俗培訓、中草藥資源挖掘與特色手工藝製作培訓、農村綠色環保的培訓,吸引了湯河口鎮近百名村民參加。
  • 如何玩轉農場|探秘!日本MOKUMOKU農場
    作者:老貓做農場,經營第一!不懂經營的農場主,90%都會倒下..這個觀點已經被諸多的農場案例證實。當然,就農場經營來說應該包括:如何藉助資源、如何創收、如何增加客戶體驗、如何提升農場價值。比如:日本Mokumoku農場。
  • 休閒農場如何打造主題?這六個農場有絕活!
    宜蘭縣是休閒農場密集的區域,由於龜山島的旅遊資源,加上離臺北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對臺北市民來講是短程休閒的好去處。農場雖多,但絕不千篇一律,而是家家都富有特色,各有主題。藏酒休閒農場一進農場便看到一家酒廊,旁邊便是農場的餐廳,每一道菜在做法上都配合了酒的元素,牛腩是用酒沁過的,八寶鴨還會澆上酒,拿火點燃,火苗瞬間躥起來,幾秒鐘之後服務生再將它熄滅。此外,農場還提供品酒、釀酒DIY的體驗。北關農場
  • 動物權利
    一些動物權利主義者認為擁有感知力(能夠自知)的動物與其他更原始的動物應該被區別對待:只有擁有感知能力(或較強烈自我意識)的動物才享有對自己生命及肉體的支配權,而不考慮人類把它們看作什麼用途。另一些動物權利主義者將這種權利推廣到所有動物身上,包括那些沒有自我意識甚至沒有進化出神經系統的動物。
  • 臺灣農場「家家有絕活」
    在赴臺旅行的各種攻略裡,少不了對休閒農場的推薦,從北部的臺北到南部的屏東,休閒農場林林總總,憑其特色吸引遊客慕名而至。  宜蘭休閒農場密集  宜蘭縣是休閒農場密集的區域,由於龜山島的旅遊資源,加上離臺北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對臺北市民來講是短程休閒的好去處。農場雖多,但絕不千篇一律,而是家家都富有特色。
  • 科普宣傳進農場 樂至探索校企合作打造科技農場
    8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宣傳活動在樂至縣禾光家庭農場舉行,近百名中小學生在田間地頭探秘科普知識。活動現場據介紹,禾光家庭農場於2012年12月成立,佔地面積約200餘畝,建成鋼架大棚60餘個。同時,該農場還於2019年成功籤署西華大學戰略合作協議並授牌「西華大學實踐教學基地」,2020年成功籤署成都大學戰略合作協議並授牌「成都大學實踐教學基地」,目前還申報成功兩項發明專利、三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
  • 順德新地農場豐收節
    「尋味順德 共享豐收」由順德農業農村局主辦,順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順德新地農場承辦的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9月21至23日舉行。農場設有農耕美食區,玉米汁、豆糕、水牛奶、酸奶、鮮榨靈芝汁、陳皮花生、容桂裕記頭菜、均安蒸豬、燒豬、勒流烤鰻、倫教香雲紗服裝等。
  • 校園微農場 讓勞動意識落地生根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校園微農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勞作、赴農莊參加勞動體驗志願者活動、到農業綜合開發基地開展勞動實踐主題研學……本學期,泉州五中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堅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致力於讓學生養成勞動習慣、培育勞動素養、獲得勞動情趣,讓熱愛勞動的意識根植於學生的內心,潛移默化地成為他們持續一生的自覺行動。
  • 德國未解迷案,一家六口血濺農場,兇手行兇後還幫忙照顧農場
    兇器是一把斧頭,而被殺原因不明,最奇怪的是,兇手在犯案後,居然去餵了這一家人農場裡的所有動物,才離開現場。此案至今未破,成為了最著名的未解迷案。1922年,3月31日,63 歲的男主人格魯伯、他的老婆卡齊利亞、他們的單親女兒維多利亞和他們的兩個年幼的外孫,還有女傭瑪利亞共六個人,在一夜之間被神秘的兇手殘忍地殺害。
  • 一本《動物農場》,讓我明白:2020年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來生活
    我想《動物農場》給了我們答案。《動物農場》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中篇小說,1945年首次出版。該作講述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