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農場》:一場回到原點的革命

2020-12-25 一位書生

有些書就像沒有劍柄的劍,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去握住它,都會把你割得鮮血淋淋,但是你為了欣賞它,就不得不拿起它。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場》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躺在那裡,燦燦光芒照得你眼花繚亂。

《動物農場》類似於一個童話,它符合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些童話要素,以動物為主角的中篇故事,動物是會說話的。在讀懂這本書之前,我們要了解20世紀人類世界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清楚,那麼根本不會明白這個荒謬的童話在影射什麼。

凡是革命者,一開始似乎總是為了一個無比正義的理想。農場中的動物們也不例外,在老上校(農場中年齡最大的豬)的號召下,大家義憤填膺,發誓要反抗人類的無恥剝削,翻身做主人,實現所有動物平等的目標。然而命運女神在一開始就已經播下了悲劇的種子。

奧威爾安排老上校控訴人類的剝削,卻從反面預示著革命之後將發生的所有顛覆:老上校悲痛於母雞們的蛋被人類奪走換錢,奶牛的奶流入人類的喉嚨,但是豬掌管農場之後照樣賣雞蛋和牛奶;老上校警告,即使是農場中最能幹的「拳擊手」(一隻馬),在失去力量後,照樣會被送往屠宰場殺掉賣錢,然而豬為了自己能夠喝到威士忌,對馬下了毒手。

老上校叮囑:

「即使在你們徵服了人類後,不能繼承他們的邪惡。所有的動物不能住在房子裡,睡在床上,或穿衣服,喝酒、抽菸,接觸錢或做生意。……任何動物都絕不能殺害其他動物,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

然而,老上校所有擔憂的事情都成為了事實,拿破崙(奪權的豬)成為農場實際掌權者後,農場就在一步一步往革命前倒退,動物們驚覺,那些自稱為了動物謀福利辛勤工作的豬,漸漸變成了他們反對的「人」:住房子、睡在床上、喝酒、做生意,最終毫不留情地向反抗的動物們大開殺戒。

虛設的法律

農場中,革命剛剛成功,動物們定下了法律,由識字最快的雪球(一隻豬)用白漆寫在石牆上,相互約定不能違背。然而,掌握著「軍隊」的拿破崙,發揮了一隻豬的聰明才智,修改法律,為所欲為:不準在床上睡覺,就改成不得蓋著被單睡在床上;不準飲酒,就改成不得飲酒過量;不得殺害其他動物,就改成不得無故殺害其他動物。

終於有一天,動物們震驚地發現:豬們穿上了衣服,用雙腿站立走路,與他們最初的敵人,人類無異,在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法律下面,牆上最後一條法律變成了: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但有些動物更加平等。」

當平等中也有高低之分的時候,平等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謊言罷了。為什麼當初定下的法律到最後幾乎全被顛覆?無非還是「力量」。當法律失去強制力保障的時候,它不過是一紙空文。

除此之外,農場中的動物本身對法制就缺乏深刻認識。大部分動物還不能識字,七條法律還都記不住,理解平等的意義就更加不可能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雪球用了一句簡單的口號總結了法律精神:

「四條腿的好,兩條腿的壞!」

不得不佩服奧威爾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深刻洞察,他幾乎提前遇見了所有無產階級革命可能出現的混亂與荒唐。在革命初期,由於無產階級自身教育與文化程度所限,要對自由、民主、平等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為了儘可能地發動群眾力量,革命領導者制定一個簡單明了的口號,凝聚群眾,讓其取得對革命的共識,就變得十分必要了。沒有強制力的法律再加上沒有法制意識的人民,在這樣一個毫無法制基礎的社會裡,獨裁者必然會無法無天。

盲從的綿羊

動物農場中,扮演頭腦簡單而對革命熱情最高的角色是一群綿羊。每一次動物集會,綿羊們總是用其尖銳的聲音,不厭其煩地喊出口號,「四條腿的好,兩條腿的壞!」它們淹沒了所有抗議的聲音,為拿破崙製造了虛有其表的民意。

當動物們驚訝地發現豬們用雙腳站立行走,正要質問的時候,已經被調教妥當的綿羊喊出了新的口號,「四條腿的好,兩條腿的更好!」

革命群眾對「偉大進軍」有著一種近乎痴迷的情結。「四條腿的好,兩條腿的壞」不過是一個催情的口號,它的作用是滿足人們加入集體,創造歷史的渴望。四條腿的好,還是兩條腿的好,對於痴迷的綿羊們來說,根本沒有區別。

「不知為什麼,農莊看起來好像變得更富裕了。而動物們一點兒也沒覺得變得富裕,當然除了豬和狗。」

豬開始與人類做生意,農場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可是大多數動物並沒有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財富都流入到了豬們的口袋裡。一旦登上統治者的寶座,豬壓榨其他動物的本事一點也不比人類差,甚至要比人類更加名正言順。面對這種窘況,動物們卻不敢有怨言,愛民如子的豬們教給它們安分守己的哲學:

「豬和動物們同是曾被人類剝削的受壓迫者,比起被無恥的人類統治,被自己人統治當然更好。」

《動物農場》的故事結束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動物們依然過著辛苦的生活,忍受著不平等的待遇。一場新的反對壓迫的革命是否在所難免?動物們的救贖在何處?奧威爾在書中並沒有告訴我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動物們仍然不對革命做清醒的反思,如果它們仍然選擇放棄自己的理智而委身於所謂的「救世主」,那麼苦難將延續,歷史將再一次帶著可怕的似曾相識感,在這片土地上重演。

相關焦點

  • 讀書 | 《 動物農場 》:這裡不是瘋狂動物城,而是瘋狂動物農場
    《動物農場》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骨三分的反烏託邦的政治諷喻寓言。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評論家如是說。
  • 李零 | 讀《動物農場》
    傅惟慈翻成「莊園農場」最好。張毅、高孝先把Animal Farm翻成「動物莊園」,Farm作「莊園」,這裡總不好再叫「莊園莊園」,故取音譯翻成「曼納莊園」。其實,Manor Farm是與Animal Farm相對,指的是人類農場。人類農場是人類管理動物,動物農場是動物管理動物,這是根本區別。作者以「動物農場」和「人類農場」相對,代表衝突之兩極。
  • 回到原點
    回到原點作者: 邱實今年,將是我最後一次在校園裡以學生的身份迎接又一個9月的開學季,交過畢業論文後,我將正式褪下學生的外衣,成為一個社會人。「畢業了去哪兒?」在我心裡,結局早已設定,我只是用將近5年的時間畫一個色彩豐富的圓,最終我會嚴絲合縫地回到我的原點。唯一的問題就是該再用多一點的時間充實這個圓,還是直接回到原點,開始著手畫一個更大的圓。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出國熱從未降溫,我也像千千萬萬中國學生一樣,篤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創業者思考需要「回到原點」
    行業老兵,前智聯招聘 CEO,現看準網-Boss直聘 CEO 趙鵬認為這中間的問題在於,創業者失去了自己的「原點」,創業者做了一些沒有能力、精力和時間,或是與當初所設定目標差距比較大的事情,沒有來得及回到原點。這當中,有創業者自己的想法,也有時候來自於外界的勸導,包括同伴、同行,甚至是投資人。
  • 豆瓣9.2分《動物農場》:世界上,永遠只有三種人
    那麼,動物們就甘心當奴隸和口糧嗎,它們會不會推翻人類呢?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著名小說《動物農場》,就用了這一有趣設定。1莊園農場的動物們,在預謀一場革命。他們要推翻剝削的人類統治者,建立屬於動物們的自由平等社會。革命的發起人,是農場最有智慧的一頭公豬。因為年輕時獲得過地區帥豬獎,被大家尊稱為「老少校」。
  • 李零:別像「人」一樣曲解《動物農場》(上)
    傅惟慈翻成"莊園農場"最好。張毅、高孝先把Animal Farm翻成"動物莊園",Farm作"莊園",這裡總不好再叫"莊園莊園",故取音譯翻成"曼納莊園"。其實,Manor Farm是與Animal Farm相對,指的是人類農場。人類農場是人類管理動物,動物農場是動物管理動物,這是根本區別。作者以"動物農場"和"人類農場"相對,代表衝突之兩極。"
  • 《動物農場》:當出現高低貴賤之分時,所謂平等不過是自欺欺人
    文|大翎上回聊到喬治·歐威爾的《1984》,這回說說他的《動物農場》(又譯作《動物莊園》或《動物農莊》)。同為反烏託邦巨著,如果說《1984》是奧威爾對未來社會的大膽預測,那麼《動物農場》則是他對現實世界的辛辣諷刺。
  • 電影《回到原點》即將全國公映 8月24日登陸院線
    據導演邱曉軍透露,《回到原點》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以情節取勝的敘事性電影,而是一部畫面迤邐的詩意電影,一部在平淡寫實中散發著生活氣息,講述當代社會情感故事的寫實劇情片。影片沒有英雄人物,意在通過人與人之間細膩與真誠的情感,時不時讓觀眾的心靈泛起小小漣漪。  金馬影帝萬梓良的出演,無疑是《回到原點》最大的看點。
  • 德國喜寶農場之「神奇動物在哪裡」
    德國喜寶農場之「神奇動物在哪裡」 2019年06月10日 09:56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神奇動物在哪裡》作為「哈利波特」的衍生劇,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 《動物農場》:分不清哪個是人,哪個是豬
    如果大家讀過《動物農場》這部小說,就會知道,這是一頭豬做的夢引發的動物暴亂。這樣看起來是具有預言式的革命,但這個預言卻沒預料到動物們後來各自的命運。豬的名字叫老少校,老少校準備把這個夢講給農場的所有動物,夢的內容是人從地球上消失了(這個不會成真吧?)
  • 瘋狂三十(一)-回到原點
    離開了那個工作四年、愛過並恨過的民辦高校,人生回到了原點。那是一所怎麼樣的學校了,似乎在裡面的每一個人都不快樂。於是四年後,也是一樣的夏天,在並未找到下家的情況下,遞交了辭職報告,交接了工作流程,一切回歸原點。這個看似瀟灑的離開,中間夾雜的猶豫,糾結,或許只有每個裸辭過的人才能真實感知。
  • 1974年上海郊區農場,依靠革命青年,辦好國營農場
    我們前進農場建立於一九六三年。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依靠廣大革命青年,進一步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新高潮,開始改變了前進農場的後進面貌。一九七三年,全場一萬三千畝糧田,常年畝產達到了一千零三十五斤,五千二百畝棉花,畝產一百一十三斤,糧棉單產比以前都翻了一番,實現了口糧、種子,飼料、食油和蔬菜「五自給」。
  • 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你就回到原點想想
    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你就回到原點想想《中華小當家》中有這樣一幕:小當家在考特級廚師時,實在想不出該做哪道菜,難的要崩潰。這時阿飛問他你的料理原點是什麼?然後對他說:成人學習英語的心態和方法,完全可以參考小學生學習中文的過程。
  • 繞著世界回到原點
    人是經驗的動物,某種程度上說,你的經歷決定了你有怎樣的三觀,決定了你是個怎樣的人。@文|宋亮玉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應該算一道辯題,它之所以會有這麼大分歧,我想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對「用」這個字的定義不同。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排除工具書,比如教科類,學術類書籍。
  • 《農場》維多利亞時代農場科普大全,反思動物權利,傳遞環保意識
    ——盧梭今天宅在家裡,看年前收到的繪本《農場》。《農場》的大部分水彩畫都是由法國著名作家、插畫家菲利普迪馬在英國柯吉農場寫生完成的。繪本裡描繪的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農場,一個和現代農場不一樣的存在,在這裡沒有密集圈養的動物,沒有大量電器,動物以人道的方式被畜養,食物用自然的方式被儲存,人類和自然和諧地相處。
  • 《回到原點》將帶給你怎樣的思考?
    回到原點(吳冰老師下水文系列)回到原點,是一種生命的自我覺醒。我們從母腹中呱呱墜地時,兩手空空,把世界看成跟自己同樣純淨。其實,此時的我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回到原點,回到我們生命的原點。回到原點,我們就會重新找回自己:擁有純淨的內心,遵規守紀的生活,簡單的物質需求,百折不撓的創造精神。回到原點,我們才意識到人生真正的快樂就如同兒童得到一塊糖果那樣簡單;回到原點,我們才領悟到人生的成功就是一次次跌倒後的一次次艱難的爬起和爬起後的一次次繼續邁開前進的步伐!
  • 莫比烏斯之環:最終會回到原點
    在看待事物時我們都沒有看到其背後細細的一根線,正在承前啟後使前後兩種事物相互聯繫,最終都會回到各自的原點。看多了很多人間冷暖,都很相似: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施暴者變成了受害者,在兩者之間轉換,沒有誰會因此擺脫命運中的那個環。
  • 春夏秋冬,再度回到原點《小森林》
    「在某個地方跌倒時,回頭看過往努力的自己,苦惱著在相同的地方跌倒,人生似乎在原點畫圓停滯不前。但在每次積累經驗下,最終不管失敗或成功,其實都已不在原點停留,而是以螺旋般的方式前進,或許緩慢卻是慢慢將生活擴大延伸,如果是這樣想的話,就會想要再更努力一些。」這段話出自市子母親的信件內容,電影的時序正好來到春季。
  • 土耳其「退休動物農場」細心呵護流浪動物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日,土耳其動物權聯盟(HEYTAP)在布爾薩建立了 "退休動物農場",為那些被折磨、遭遺棄、受傷或因類似原因而需要幫助的動物提供服務。「退休動物農場」現已收養了來自土耳其各地的馬、驢、牛、羊、雞等動物。
  • [動物保護大家談]從農場到餐桌,農場動物福利與"舌尖上的安全"
    農場動物的健康關乎人類健康,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才能保障人類「舌尖上的安全」。為此,中國網記者採訪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農場動物項目經理儲學琴、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金愛明、廣東德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輝德,就福利養殖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