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人才培養模式迎變革!打職業與讀大學將不再矛盾

2020-12-12 騰訊體育

CUBA最強後衛跳過選秀加盟廣州

騰訊體育7月17日訊 7月16日上午,廣州龍獅男籃宣布,中國民航後衛賈明儒通過了CBA公司審核,正式與球隊完成籤約。而比這筆籤約更受人關注的,是從未代表廣州男籃打過一場U系列青年比賽的賈明儒,跳過了CBA選秀加盟龍獅,由此引發了外界議論。

「賈明儒模式」將不再適用CBA新規

在廣州男籃的官宣中這樣寫道,「賈明儒是俱樂部自行培養的球員,符合中國籃協培養合同要求。俱樂部向 CBA 公司報送了賈明儒的註冊材料並經審核、公示通過,賈明儒已正式成為我俱樂部註冊球員並代表我俱樂部參加CBA聯賽。」

因此,賈明儒不通過CBA的選秀而加盟廣州男籃是符合CBA相關規定的。據悉,在2016年廣州男籃赴大學考察球員時,就注意到了大二的賈明儒,雙方籤下了一份備案合同。根據當時的規定,賈明儒不需要在廣州青年隊註冊,只需要籤下備案合同,並且連續三年提交備案資料就能在未來跳過選秀直接進入CBA,同時還可以保證他有資格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在CUBA聯賽打滿五年。CUBA聯賽規定,一名球員最多只能在該聯賽效力五年。

賈明儒與廣州籤約

所以在廣州男籃連續三年提交了備戰資料的情況下,賈明儒得以不參加CBA選秀就直接加盟廣州男籃,是符合當時聯賽相關規定的。

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雖然連續三年給賈明儒備案,但是賈明儒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只能打CUBA,而不能參加全國青年聯賽,這使他缺少高水平比賽的歷練,將來能不能在CBA打出成績尚未可知。

CBA出臺新規

不過,在新賽季CBA聯賽的註冊管理規定中,之前報備三年的「賈明儒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未來的自行培養球員認定規則。新規定指出,首次申請註冊的球員未在該俱樂部青年隊註冊的,須代表該俱樂部參加過3個年度的中國籃協舉辦的全國性U系列賽事(如果代表多家俱樂部參賽,以申請升入成年隊前最後一次參賽的代表俱樂部為準)。

新規定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一名球員即使沒有在CBA青年隊註冊,但只要代表俱樂部參加過3個年度的全國U系列青年賽事就能夠在CBA完成註冊,得以有資格在CBA聯賽中登場。

之前CUBA推出了新規,規則中寫道,凡在中國籃協註冊的,以及曾參加全國U19、U21青年聯賽、俱樂部青年聯賽、WCBA 聯賽、NBL聯賽、CBA聯賽的運動員,將不得參加CUBA比賽。這條規定也直接導致清華大學的天才前鋒齊麟退學,以獲得代表新疆男籃參加下賽季CBA聯賽的資格。

可是,CBA的新規定顯示,只要參加過3個年度的全國U系列比賽就能在CBA完成註冊,而中國籃協在U19之前同樣有U系列的比賽,也就是說,只要一名球員在16歲甚至更早,能夠代表CBA俱樂部打滿3個年度的全國U系列比賽,就能在未來獲得參加CBA聯賽的資格。這樣的話,便與CUBA的規定不衝突。

打職業聯賽與讀書將不再衝突

中國籃球人才培養模式迎來變革

CBA這樣的規定,無疑會促使CBA球隊更加注重對青少年人才的挖掘和培養,一名球員可以在16歲甚至更早就確定未來的歸屬俱樂部,進而放心地讀完大學再去打CBA聯賽,保證能夠拿到高校文憑,為將來退役後鋪好道路,同時又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籃球夢,可謂一舉兩得。

而為了讓籤約的球員得到高質量的訓練,CBA俱樂部很有可能會在平時和寒暑假派出專人對該球員進行特訓,以保證其訓練質量,單個球員的水平提升了,也會促使CUBA聯賽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如今困擾眾多家長的問題,便是究竟把小孩送到俱樂部青年梯隊,還是送到高校。去青年隊,訓練質量和飲食能夠得到保障,但是有可能會耽誤學業,將來退役若是沒有過硬的文憑,想找一份好工作太難,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去高校,畢業後可以憑文憑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那些夢想打職業聯賽的球員,卻因為在大學裡得不到高質量的訓練,水平無法得到CBA球隊的認可,畢竟現在的大學生球員能夠在CBA站穩腳跟的鳳毛麟角,像北大內線萬聖偉,到了廣東之後獲得的機會很少,「CUBA韓德君」都如此,就更別提其他大學生球員了。

所以CBA的新規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球員和家長的顧慮,球員可以在很早的時候與職業隊建立起聯繫,得到高質量的訓練,打水平較高的比賽,只要打滿3年U系列賽事即可在未來獲得登上CBA賽場的資格。與此同時,球員還可以放心地讀大學,打CUBA聯賽,直至畢業拿到文憑,兩不耽誤。

結語

從姚明擔任中國籃協主席伊始,他就在努力打破職業籃球和校園體育之間的壁壘,志在讓CUBA成為CBA的人才寶庫,從這次CBA的註冊新規便能夠看出,這是CBA在努力加強與校園體育之間的合作。而未來,兩大聯賽之間的合作會更加緊密,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出更多品學兼優的職業籃球手,為中國籃球事業做出貢獻。

(一文)

相關焦點

  • 知識生產模式變革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摘要】新的知識生產模式更加以問題為導向,更加靈活多變,更加強調跨學科和去體制化。這種變革會對大學的治理人群、權力結構、教師群體、基層組織和人才培養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回應好知識生產模式變革帶來的挑戰,大學才有可能更好地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
  • 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舉行籃球人才聯合培養籤約儀式
    為推動菏澤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健康快速發展,9月11日下午,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籃球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成功舉行雙方將著力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發展校園籃球文化,打造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推動菏澤市籃球運動水平的提高。
  • 共建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菏澤市籃球協會與思源學校籤約
    ,9月11日下午,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籃球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成功舉行。雙方將著力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發展校園籃球文化,打造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廣泛開展各類籃球活動,不斷推動菏澤市籃球運動水平的提高。
  • 「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地方綜合性大學肩負著服務當地、促進地方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重擔。如何科學把握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動向,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區域教育改革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地方綜合性大學亟需解決的課題。黑龍江大學「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歷時七年,為地方綜合性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有益探索。
  • 中國政法大學:「跨」出複合型人才培養路
    在中國政法大學,像孫銘這樣通過學校的對外合作項目獲得全公費出國交換學習機會的本科生,每年有100餘名,涉及近50個合作項目。其背後,是該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模式:跨學科專業、跨理論實踐、跨學院學校、跨國家地區。
  • 國防大學推出創新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專業化培養模式
    央廣網北京3月23日消息(記者 紀夢楠 褚振江)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學期期伊始,我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推出系列新舉措,創新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專業化培養模式,加緊培養新型軍事人才。與以往合併培訓的教學模式不同,他們根據任職需要被分成了「聯合作戰指揮專業培訓班」和「領導管理與指揮培訓班」兩個班,全程分專業施訓。新的教學培養模式避免了培訓內容「一鍋煮」,消除了部分學員「吃不飽」,另一部分學員又「吃不了」的矛盾。指揮員班學員、陸軍某師師長池世勇在一線帶兵已有24年,他對這次學習充滿了期待。
  • 人民大學:面向未來分類培養法治人才
    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啟動法律碩士培養體系改革,圍繞國家法治建設,把握法律服務市場前沿動態,以問題為導向,以課程體系改革為抓手,實施「分類培養」模式,探索培養滿足國家法治建設需要的專門型、複合型、國際型的應用型高層次法治人才。
  • 共建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菏澤市籃球協會與思源學校今日籤約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廣輝 菏澤報導為推動菏澤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健康快速發展,9月11日下午,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籃球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成功舉行。雙方將著力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發展校園籃球文化,打造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 共建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菏澤市籃球協會與思源學校今日籤約
    為推動菏澤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健康快速發展,9月11日下午,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籃球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成功舉行。雙方將著力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發展校園籃球文化,打造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菏澤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房惠敏出席儀式並致辭,他說,近年來,市籃球協會帶領全市廣大籃球愛好者,廣泛開展各類籃球活動,不斷推動菏澤市籃球運動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市籃球協會與思源學校的通力合作下,將充分發揮該校在藝體生培養方面的經驗優勢,大力推動菏澤校園籃球事業發展,培養出更多的競技籃球後備人才。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六年製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實驗班」10年探索,打造卓越法律人才2.0版
    《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大類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倒數第二,僅法學一個專業的失業人數就在全部本科專業小類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許多業內人士呼籲,法律人才的單一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多元需要,傳統的法學教育亟待改革。2011年,21世紀第二個10年之初,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開始承辦「六年製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
  • 菏澤市藍協與思源學校籤約:發展校園籃球文化 共建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洪常良 通訊員 謝銀銘)為推動菏澤市青少年籃球運動健康快速發展,創新學生培養模式,發展校園籃球文化,打造籃球後備人才培養體系,9月11日下午,菏澤市籃球協會與菏澤思源學校籃球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思源學校舉行。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培養機制的變革與追求
    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會堂接待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的首批博士,在這18名博士中有7名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早在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大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30多年來,在我國自主培養博士當選的院士中科大博士佔1/6,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科大理科獲獎比例居高校之首。
  • 共生理論下高職院校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實施1+X證書制度,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實質就是通過將核心內容與單項技能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來培養具備核心職業能力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5]。同年6月,教育部職成司出臺《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規範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 中國政法大學:新增中外聯合培養模式 推進國際化培養
    日前,中國網特邀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於瑞辰老師講解了中國政法大學今年的招生錄取政策變化、學校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情況。中國網: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2014年高招訪談的現場。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老師於瑞辰老師接受我們的專訪,對今年中國政法大學相關的招生、錄取以及人才的培養模式等等,給廣大的考生和家長做以解釋。
  • 西南政法大學首批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招生了
    本項目將充分發揮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法學學科優勢,開展新聞學+法學跨學科融合教育,培養既具有新聞學專業技能,又具有法學專業思維的複合型跨學科人才。  培養目標  「新聞學+法學」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養項目貫徹「立德樹人、新法雙修」培養理念,根據「堅定理想信念、紮實理論功底、系統專門知識、良好職業能力」的一流人才培養要求,旨在秉持 「中國立場、全球視野、法律正義、社會責任」理念,適應媒介融合變革與社會發展需求,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適合從事政法報導、法治傳播、傳媒法務的複合型、創新型一流人才。
  • 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創新人才 專家探討「構建未來理想學校」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什麼樣的環境和系統可以讓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12月19日,第七屆北京中學「構建未來理想學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中學西壩河校區開幕。北京市朝陽區委教工委副書記王彪表示,此次研討會圍繞創新人才培養這一主題,聚焦北京中學、朝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 中國的大學高等教育急需變革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2019年美國的GDP總量達到2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GDP總量達到了14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約為美國的67%,或許二十年後中國的GDP總量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誰就將會處於領先優勢地位。
  • Cuba在中國什麼級別,與ncaa一級籃球聯賽能比嗎?
    Cuba在中國什麼級別,與ncaa一級籃球聯賽能比嗎?cuba,簡稱中國大學籃球聯賽,1998年正式開始推行,分為男子組和女子組。目的是為了培養籃球人才,發展高校籃球。在國內的地位,僅僅次於cba。
  • 福建農林大學全國第六!教育部:傳統農林教育將迎來重大變革
    其中,從農林類有29所高校入榜: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分列國內農林類高校第2到第3名;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農林大學上升到第6名。2021年2月公布的國內農林類高校自然指數排名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發布時間: 2013-05-07 15:25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武漢輕工大學校長 曾祺林  《中國教育報》(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