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了,就在今天上午我做了自己的年度檢視,在寫到年度關鍵詞的時候我停頓了,仔細想一想今年的關鍵詞就是:焦慮;從一開始的疫情影響,到慢慢的各種網課滿天飛,我也隨大流報了很多網課,但學完這些後,我的焦慮絲毫沒有減少。前幾天看了一本書《成為自己的勇氣》本書最後有這麼一段文字非常吸引我,任何人都可以輕飄飄地、不用負責任地對你做出評價和期許,但只有你不能,因為你有看見自己的責任,也要擁有成為自己的勇氣。於是帶著好奇,我開啟本書之旅。
《成為自己的勇氣》這本書是一本教我們認知自我情緒的心理學書籍,裡面的案例和故事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心理學最佳入門寶典。本書作者風墟是資深心理諮詢師,婚戀諮詢師,陝西省心裡衛生協會會員,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會員,壹心理專欄作家。作者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揭示我們內心的心理現象,每一點都分析出了問題本質的所在。同時還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化解努力帶來的焦慮的方法——內在探索
瀟先生是一位年入百萬的企業主,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從他身上可以看出氣質非凡,時間觀念很強,做事目標明確;但就是這樣一位成功人士道出了他的自白:「他說自己真的非常焦慮,這種焦慮是從他一開始創業就有的,直到現在持續了有十多年了。」我看瀟先生的情況跟我很像,於是我就繼續跟隨作者腳步向後看書,瀟先生很著急,想快速把焦慮解決掉,那怕是多花諮詢費;書中作者一語就擊破了瀟先生的要害,說你想快速把焦慮治好的念頭,很可能是導致你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者毫不掩飾地對瀟先生說,你說創業是生活所迫,但在你掙到5000元的時候,想掙到1萬元,在掙到1萬元的時候,想掙到10萬元,每次都認為自己只要達到下一個目標就能獲得想像中的滿足和平靜,可一旦實現了那個目標,你卻立刻又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你認為這個更大的目標能為你帶來平靜嗎?這時候瀟先生沉默了。
越努力,越焦慮,這種現象多發於這類「追求卓越的」的人身上。
那麼造成「越努力,越焦慮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焦慮努力者」的努力一開始的動機便是焦慮驅使的;
看到作者對焦慮努力的解析,我不僅寒顫了一下,這不是在說我嗎?我焦慮才學習很多課程,但學完之後並沒有解決我的焦慮。就像瀟先生,焦慮才要掙很多錢,但掙到很多錢後,並沒有解決他的焦慮一樣。越是焦慮我們越是想擺脫,越想擺脫就會引發「二級焦慮」,也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焦慮而產生更劇烈的焦慮」。
· 做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最後的結果
我們做事情當然是為了最後的結果了,否則我們做他它幹什麼呢?「焦慮努力者」和平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做事的目的只在於最後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導向會導致他們無法享受做事的過程。仔細想想我還真是這樣的, 學習很多網課就是為了讓自己變的很有才華,但學會後用的地方很少,就導致我為了結果而學習,而不是為了用而學。這就揭示了我為達到某一種結果而努力著,但這個努力沒有絲毫的意義。
· 過度求快
這點作者的觀點也只正中我的要害,在知識付費的年代,很多人都想打造自己的個人IP,包括我也不例外,但是這2020年一直有這個想法,一就是沒有做起來,所以導致我越來越焦慮。很多時候因此也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才能從「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呢?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放棄努力,傾聽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我的理解就是關注自己的內心,向內求,探索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就拿遊泳來說吧,「焦慮努力者」就像正在學遊泳的人,對水很陌生,雖然跳進水裡拼命的遊,但還是拼命地向下沉。不會遊泳的人要學遊泳的正確方法就是:放鬆,當我們放鬆,不再掙扎,不再僵硬的時候,水本身的浮力就會將身體託起。所以面對「焦慮努力」我們要學會放棄努力,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傾聽它真正的需求。
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在生活中,我是一位比較積極努力上進者,但很多時候努力了看不到結果,難免會有一些負面情緒;《成為自己的勇氣》在正確處理你的負面情緒這章節寫到,對情緒管理的誤解:
1、情緒管理只是負面情緒的管理
這個觀點跟我很相符,在很多時候,我都是產生焦慮、憤怒、狂躁時才會想起管理自己的情緒,從來不會想;開心、狂喜的時候還要管理。原來我們情緒管理不僅是對負面情緒的管理,還要對正面的情緒進行管理。
2、情緒管理等同於情緒「壓制」
有不少人將情緒管理理解為怎樣將自己的情緒「壓」住。其實我也是如此,我認為情緒管理就是控制住自己不發脾氣,但我發現越控制自己心裡火越大。其實控制情緒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有以下幾點。
1、正視並感受你的情緒
很多時候情緒問題的關鍵不在情緒,而在於刻意壓制;麗麗是我的好朋友,她每天工作非常辛苦,有一天下班後孩子就很不聽話,各種撒嬌。本來今天麗麗在公司就挨了領導的批評,回家後看到孩子不聽話,她的火氣就上來了;但麗麗並沒有向孩子發脾氣,而是委屈地告訴孩子,她今天在公司發生的一切;並坦然地告訴孩子當下她的心情和不想對孩子發火的原因。說完之後,講完之後麗麗感覺自己的情緒穩定了很多,這時候她的寶寶上來給了媽媽一個大大擁抱。在麗麗處理自己情緒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她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正式它的存在。處理情緒的方法有很多,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正視它。
2、分析你的情緒
人有兩套系統,一套是感性的,一套是理性的,其實在我們有情緒的時候要分析是感性導致的還是理想導致的;比如我焦慮就去學習,越學越焦慮,這其實是我的感性導致的,我的潛意識告訴我我不夠優秀,必須保證每天學習的狀態,才能讓自己不被這個社會淘汰,這就導致我壓制著自己,沒有喘氣的機會。為了學而學,而不是為了用而用。才會有各種負面情緒的產生。與我相反,麗麗就是在理性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當中,我們更應該用理性的分析去正視自己的情緒所在。
3、用理性的思考
拿瀟先生的例子來說吧,瀟先生的焦慮,如果我們拿理性的思考要分析一下的話,就是因為他對物質的追求欲望,滿足一個小目標後,又想滿足下一個大目標;滿足大目標後,又想滿足更大的目標。這種過度重視目標感,是導致他焦慮情緒的原因,所以當我們認清焦慮的原因後,要解決它其實也沒有那麼難了。
那麼在情緒管理練習中究竟有哪些具體、可操作的練習方法呢?
1、情緒體會練習
當你陷入情緒時,要全然地感受和體會你的情緒
2、情緒分析練習
分析和思考情緒形成的原因,最好能夠寫下來。比如:你現在的情緒感受是怎樣的?令你產生這種情緒的誘因是什麼?使你產生這種情緒的人、事或話給了你怎樣的感覺?令你產生了怎樣的信念?這些信念是否合理?
3、理智思維練習。
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時候,可以設想自己的大腦是宮殿,坐在中間的是你的理智國王,旁邊喋喋不休的是你的情緒傳令官,你將情緒傳令官趕出大殿。於是,你的頭腦被理智充滿,也就是說在我們思考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將情緒、情感等因素排除在外。就像麗麗理智處理自己的情緒一樣。
成為真實的自己
擺脫了焦慮,理解了情緒,接下來我們要好好地做真實的自己。那麼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她跟我說,最近上班心情特別不好,經過詳聊後,我才知道原來有人在背後議論她,並且議論她的人之前跟她的關係很好。這就導致她感覺自己的形象毀了,別人不喜歡她了。為此她每晚失眠,身體變的越來越差。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看待自己呢,我這位朋友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氣,讓同事喜歡她呢?在《成為自己的勇氣》中作者給出了非常實用的看待自己的法則
正確的看待自己,就是認清自己:
你現狀擁有什麼?
你能做到什麼?
你能做到多好?
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好?
你是否能夠提升?
你自己是否願意提升?
你的各中習慣給你的生活帶來的利弊分別是什麼?
哪些習慣可以改變?
哪些習慣你不願意改變?
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應該能有哪些習慣?
你傾向於怎樣思考問題?
現在的你與理想中的你有哪些地方是不重合的?
做這件事,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看到這個法則後,我把它拍照發給了我的朋友,在我的引導下,她做了詳細的書寫,最後的結果是她接受不了在別人眼裡自己有任何的缺點。其實她的情況是一種自我錯誤的主觀意志的判斷。
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會錯誤的判斷自己呢?原因如下
1、主觀意志與現實的偏差
比如:我是一個寫作者,每寫一篇文章自己都耗費非常大的心血,我認為這文章肯定有很多人看,但結果往往是令我失望的。這時候我就判定自己不優秀,我朋友的想法跟我有很多類似之處,別人背後議論她,她就會判定自己別人不喜歡她了,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
2、你對未來的預期也期待影響了你對自身的評價。
因為我自認為我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寫手,但是寫了半年文章還是寫的不好,於是我判斷自己不適合做這一行。這就是我沒有接受現實的原因。殊不知,寫十年八年的寫手大有人在。
那麼針對主觀意識的偏差我們要如果做?
1、如果你想正確看待自己,想認請自己的本質,必須先學會接受現實。學會接受現實的前提是,你得吸納學會誠實地對待自己,不欺騙自己。
2、如果你不能接受現實的殘酷與不確定性,那麼你將永遠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之中。如果你不能正視現實的可能性與機遇,那麼你將永遠陷入扼殺自我的消沉之中。
《成為自己的勇氣》不僅從自我認知、情緒管理、應對焦慮這幾方面解讀我們人的本性,還從我們的感知、人格、自信等角度做了詳細的解析;真心希望你能夠成為自己的勇氣,拿起本書,自己與自己和解。
這世上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成功方法,也沒有你看了就能改變人生的文章,重要的是,希望這本書能給你的思想打開一扇窗,令你的意識到,那些深埋你內心的想法或許可以嘗試並堅持一下。最終自己真正成為自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