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米飯禁止食用,暗藏「黃麴黴素」,開水煮不死!誘發肝病元兇

2020-12-22 騰訊網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別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

"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

中國人的主食有很多,饅頭、麵條、米飯等等,南方和北方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以吃米飯為主。大米蒸出來的米飯特別香,一粒一粒,潔白晶瑩,但是如果不小心選擇了不好的米飯,經常食用就會損傷肝臟。

3種米飯禁止食用,暗藏「黃麴黴素」,誘發肝病元兇

1、黴變的大米

如果家裡的大米放久了,可能會出現發黃的現象,很多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如果保存不當,時間太久,大米就會出現黴變,顏色變黃,米粒和米粒之間粘連,聞起來有異味,這樣的大米就不要再煮飯吃了,其中可能含有黃麴黴素,食用後會損傷肝臟,誘發肝臟疾病。

2、拋光過的大米

拋光後的大米看起來表面更晶瑩剔透,美觀了許多,很多不法商家將黴變的大米,或者是陳年大米通過拋光技術使大米看起來跟新米一樣,經常食用這種米就好比吃「毒藥」,萬一是用礦物油進行拋光,更是危害人體健康。

3、漂白的大米

漂白的大米原材料也是發黴變質的大米,和拋光不一樣的是,使用的方法更加致命。漂白劑屬於化學製品,一般是用於工業和化學中,如果是用在食品中,會增加患癌風險。如果大家經常吃這種米飯,肝臟肯定扛不住,不用多長時間就會罷工。

預防肝病,保護肝臟健康,日常做好2件事

1、多吃養肝食物

檸檬、枸杞、藏須參、屼山芝都是養肝的食物,現代研究證實:藏須參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成分,其中硒元素在醫學界一直有著肝臟守護因子的稱號,經常泡水喝,不僅可以保護肝臟,增加肝臟的排毒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修復受損肝細胞、降低轉氨酶和抑制肝細胞癌變皆能起到很好幫助。

推薦吃法:取藏須參3克、屼(wu)山芝5克,枸杞子10粒、取300ml左右溫水(80度左右)燜泡5分鐘左右放入枸杞子,即可飲用,一般連服一個月左右,養肝效果驚人。

2、早睡早起

中醫講:"靜臥血歸肝。"在人體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時,血液會回流肝臟,從而滋養肝臟,促進肝細胞的自我修復。長期的熬夜,會消耗大量的肝血,影響肝細胞的自我修復。

而且,熬夜還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不利於肝細胞修復。對於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則應多臥床休息,儘量減少運動,有助於肝細胞更好地修復。

3、避免不良情緒

很多人不太注重自己的情緒管理,但實際上不良的情緒常常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經常性的生悶氣會導致肝氣鬱結,當肝臟運氣不暢時就會給肝臟帶來一定的損傷。良好的心理狀態、健康的心態是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關焦點

  • 3種廚房裡暗藏的「黃麴黴素」,都是誘發肝病「元兇」,一定留意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備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
  • 2種米飯可能暗藏黃麴黴素,請停止食用,經常吃,肝可能會扛不住
    最常見的就是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北方人愛吃麵食。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吃米飯也是很有講究的。一、2種米飯可能暗藏黃麴黴素,請停止食用,經常吃,肝可能會扛不住1、漂白過的大米一般來說,這種大米的原材料都是發黴變質的大米,但商家為了盈利,以次充好,使用化學試劑對其進行漂白。如果我們長期誤食這種大米,就很容易導致肝臟受損。
  • 這3種米飯不要吃,可能暗藏黃麴黴素,若你長期吃,肝或許受不了
    中國的主食種類非常多,比如饅頭,麵條,米飯等等,南北方的主食差異比較明顯,大多數都喜歡吃米飯,一碗香噴噴的米飯不僅營養充足,也能讓人能量滿滿。若是在生活中選擇了不好的米飯,經常使用會損壞肝臟功能,建議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挑選,否則會引起身體健康問題,容易誘發肝臟疾病。
  • 3種米飯請停止食用,可能暗藏黃麴黴素,經常吃,肝可能會扛不住
    中國人的主食有很多,饅頭、麵條、米飯等等,南方和北方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以吃米飯為主。大米整出來的米飯特別香,一粒一粒,潔白晶瑩,但是如果不小心選擇了不好的米飯,經常食用就會損傷肝臟,大家在選擇前一定要慎重挑選,文章結尾會告訴大家一些挑選大米的小技巧,請耐心看完。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黴變黃麴黴素含量就很高,還有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一旦黴變也會含有黃麴黴素。也就是說米飯變質了也一樣含有黃麴黴素。一旦米飯有異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為已經含有黃麴黴素,所以愛吃剩飯的人更容易感染黃麴黴素。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無論從患病人數,還是社會影響上來看,肝病都能稱得上我國的「第一病」。我國每年約增70萬肝病患者,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因肝病離世,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肝病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避開接觸一些傷肝的物質。
  • 黃麴黴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我們日常飲食要注意什麼?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肝病感染科翁珊珊醫生表示,自己所在的科室近年來還沒遇到過因黃麴黴素中毒致死的案例,這可能與現在大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觀念加強有關,吃變質、黴變食物的人少了。已知黃麴黴素種類包括B1、B2、G1、G2、G2a、M1、M2、P1等十幾種。其中天然食物中常見的是黃麴黴素B1,它也是毒性最強的一種。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黃麴黴素B1毒性為氰化鉀毒性的10倍,相當於砒霜毒性的68倍,其致癌性是奶油黃的900倍,二甲基亞硝酸銨的75倍,苯並芘的4000倍。
  • 提醒: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這幾種廚房內的東西,更容易滋生
    沒錯,慢性肝病和飲酒都是促發肝癌的原因之一,長期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在肝臟反覆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肝細胞就有可能會發生癌變,特別是長期患有慢性B肝的患者,後期癌變率也會更高。不過,除了這兩種常見的原因之外,還有一種「毒素」也是誘發肝癌的原因,早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其列入了一級致癌物中,它的名字就是「黃麴黴素」!
  • 雞西市一家9口聚餐致7死 專家:受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不能食用
    專家提示:受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記者採訪有關專家了解到,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卻極易隱藏在砧板、筷子、發黴食物中,需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
  • 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要少吃
    但其卻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器官,若平時不注意,就會造成肝臟受損,誘發肝臟疾病出現。肝硬化就是諸多肝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當肝出現硬化也代表著肝組織已經受損,出現了硬化、纖維化導致肝的彈性慢慢下降,若不及時治療嚴重時容易會誘發肝癌。
  • 黃麴黴素是最強致癌物,這4種食物中含量比較多,看見就扔了吧
    說到黃麴黴素,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點關於它的知識,但詢問身邊人,他們多數還是抱有不在乎的態度,認為不會黃麴黴素中毒。你卻不知道的是,它就在你的身邊潛伏著,尤其是廚房中的這幾種食物含量還有點多,務必要小心了。
  •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屬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體內黃麴黴素如在含量在1毫克/公斤的水平以上就可誘發癌症。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不過這樣劑量非常小的攝入不用擔心,黃麴黴毒素如不連續攝入,一般不在體內積蓄。一次攝入後約1周即經呼吸、尿、糞等將大部分排出體外。   黃麴黴素可能隱藏在這些地方   ,食物極易牽連黴變;還有大米、小米、小麥、豆類、薯類也會含有黃麴黴素,因此如果米飯有異味了最好不要再吃了。
  • 黃麴黴素是身邊最強致癌物,這4種食物中含量較多,你家廚房有嗎
    說到黃麴黴素,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點關於它的知識,但詢問身邊人,他們多數還是抱有不在乎的態度,認為不會黃麴黴素中毒。你卻不知道的是,它就在你的身邊潛伏著,尤其是廚房中的這幾種食物含量還有點多,務必要小心了。
  • 一家9人聚餐8人死亡的元兇!不是黃麴黴素而是它!100℃的開水也燙不死
    都市快報訊 近日,我們報導了黑龍江雞西市一家9口聚餐吃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7人死亡的人間悲劇(11日晚又有1人不幸去世,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數升至8人),當地初步檢測認為是黃麴黴素中毒導致。
  • 「酸湯子」中毒事件引關注 背鍋的黃麴黴素到底是啥
    關於黃麴黴素的知識點都在這兒  本報記者 馬愛平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省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 黃麴黴素易誘發肝癌,它會藏在哪些食物裡?稍不留神就引起中毒
    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尤其會增加肝癌風險,而我國又是肝病大國,全世界的肝癌患者,基本有一半都在我國!所以,如何預防肝癌,我們要早點了解,並落實到行動中。想要預防肝癌,就要嚴防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會藏在哪些食物、哪些地方呢?怎麼做或能預防黃麴黴素,遠離肝癌?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下。黃麴黴素容易藏在黴變食物中,比如花生、瓜子等堅果,玉米面、大豆等糧食,以及花生油等食用油中。
  • 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平時喝茶加點...
    而在我國,黃麴黴毒素與慢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導致我國肝癌發病的主要病因。早在1961年也有研究報導,用汙染了黃麴黴毒素的飼料餵養大鼠30周後就發生了原發性肝癌。從此,黃麴黴毒素便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隨後對它進行了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據研究報導,黃麴黴素有十幾種,其中B1、B2;和G1、G2就是經常出現在農產品中的黃麴黴素的代表。
  • 黃麴黴素到底有多毒?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日前,蒙牛一批純牛奶被檢出黃麴黴素M1超標140%,緊接著,廣東3種花生油也被抽檢出黃麴黴素超標,這個略顯陌生的化學名稱由此闖入國人視野。  ●黃麴黴素擁有強大的致癌力,只需要一毫克/千克的劑量便可誘發肝癌等全  身各種臟器癌症  ●一毫克/千克黃麴黴素含量,相當於一噸糧食中只有一粒芝麻大的黃麴黴素  ●發黴的花生、玉米一定要丟棄,不能再吃,也不能餵給家禽家畜,因為黃曲  黴素還會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遠離黃麴黴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源頭上減少黃麴黴素的產生
  • 發苦的堅果別不捨得扔,裡面的黃麴黴素毒性了解下!
    堅果是容易受到黃麴黴侵染的食物之一,發黴的堅果味道實在不佳,而這樣的堅果中可能含有更致命的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有明確的證據證明該物質致癌),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