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璇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這些作業、作品的質量比想像中還要好,通過這次研學之旅,大家的專業知識確實有很大的提升!」近日,收到學生們交上來的研學成果,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聾生部副主任戴毅十分欣喜。
為拓寬特殊學生視野,豐富生活閱歷,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知識,近日,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秋季學生研學寫生社會實踐活動於成都大邑安仁古鎮進行,聽障生高中年級(含職高、普高)學生和帶隊指導老師共計106人參加。
「聽障學生將美術作為升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選擇在安仁古鎮舉行研學活動,這裡可以給學生們提供豐富的寫生素材。」戴毅介紹。
據悉,安仁古鎮始建於唐朝,歷史悠久,有川西建築文化精品之稱。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時期,尤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在這裡,參與研學寫生活動的同學們目及青磚黛瓦,踏過古樸小道,駐足繁華街頭。大家探索和發現到各式莊重、典雅、大方的院落,品味到當地風味獨特的小吃,更從建築、人文、美食三個角度整理收集了不少資料。在遊玩與查閱的過程中,同學們撰寫出相應的研學報告,體味到了古鎮百年的歷史韻味。
除了完成研學報告,同學們更以畫筆繪下了古鎮獨特的風採。
「到建築風格獨特的安仁戶外寫生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繪畫練習形式。」戴毅說。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嘗試著去打破「定點觀察」的習慣,多角度,大視野的去觀察描繪對象,並把自己認為最美、最強烈的感受和印象記錄下來,濃濃的民國風情與現代感相結合人文風貌也一同刻進了同學們的心裡。
戴毅主任直言,聽障學生們接受的信息面相較於正常學生而言更狹窄,他們走出去的機會也更少。學校開展的研學寫生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處理文字信息和組織交流的能力,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們的美術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和進步,有助於以後的升學。
據悉,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今後還會繼續堅持開展研學寫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希望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增強綜合能力,並在天府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收穫成長的力量,讓心靈始終充盈著詩和遠方。(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供圖)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