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8月28日,當記者見到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姚勩前時,她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周的開學教師培訓。雖然稍顯疲憊,但談起自己的學生和工作經歷,姚勩前卻神採飛揚。從成都市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整整22年她都一直在成都特教學校任教,負責視障學生的康復教育和職業教育。
姚勩前為學生進行視覺康復訓練。
為什麼選擇當特教老師?"源於一次觸動。"姚勩前這樣回答。
1998年,姚勩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成都特教學校試講時,看到了一個讓她意外的場景。"一群盲人孩子,在教室裡唱歌、彈琴,還有拉手風琴的,非常快樂。這完全超出了我以往的認知。"發現殘障兒童也可以活得暢快。"我也希望自己成為那個讓他們快樂、幫助他們體會生命價值的人。"
初入學校,面對一群這樣特殊的孩子,毫無教育學基礎的姚勩前根本無從下手。"課上基本沒有學生願意和我互動,但我又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與學校前輩深入溝通後,她利用課餘時間旁聽其他老師的課,不停總結教學技巧,最終成為了一名頗有經驗的任課老師。
"對於盲生來說,康復教育就是教他們行走、自理,改善他們獨立生活能力。每個學生眼病的情況不同,個體差異很大,康複課程的班級授課情況很不理想。"姚勩前團隊編寫了全國第一套盲教康復用書,通過七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漸將傳統的授課模式轉變成根據盲生能力高低重新組班、整合課程、按需施教的教學模式。
姚勩前也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他們出現厭學、倦怠、想要放棄等心理問題時,姚勩前會帶著學生走出校園,感受「現實」。「我帶著他們去咖啡廳,感受如何製作一杯咖啡;去機場,感受如何維修一架飛機……讓他們理解,每一份工作都很辛苦,想要活出精彩,就必須努力。」
「我並不覺得盲人比普通人差。他們只是被疾病剝奪了『看』的能力。」姚勩前幫助盲生們"突破"視覺障礙,把自己具有的技能傾情傳授,不斷縮小他們與普通人的差距。畢業後,姚勩前的學生有的開了按摩店,有的留在了按摩醫院。
「我希望盲生們能夠學有所長,身懷一技,成為自強自立的人,更希望他們能夠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也希望他們能夠活出生命的質量。他們都具備了在社會立足的能力,我便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