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舒服但是又說不上理由的交互問題。本文作者從爭論的點出發,有理有據的說明這些問題,並給出了修改建議,當然作者也說了他的觀點並非就一定正確,只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思路,但我相信大家應該還是能夠從作者的觀察中學到不少乾貨的。
在我為合作企業Mendix擔任用戶體驗顧問的那段時間中,我經常能遇到他們團隊內部創造出的一些優秀應用,我的工作也會涉及到幫助提升那些產品的用戶體驗。
最美好的時刻是當自己突然來了靈感做出一些創造性設計時,也能清晰的看到一些很常見的交互邏輯問題。
我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並非真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辦,不要照搬我寫的東西,只是把我寫的內容當做是靈感就好了。
這些最常見的用戶體驗錯誤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做一個功能眾多的小應用,當你想再添加一些特色功能之前,會發現已經被你弄的滿屏幕都是按鈕了。
別怕,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1)爭論的點
當我看到這個解決方案時,它讓我想起了瑞士軍刀的段子,所有的工具都打開了,但唯一使用的卻是開瓶器。
(2)認知負擔
讓所有選項全部展開似乎可以創建功能概覽,但問題是:人的大腦最多只能理解9個選項,而且老實說,95%的按鈕用戶並不經常使用。
(3)親近原則
另一個問題是按鈕應該與它們影響的數據放在一起,把所有按鈕都擺在一起便意味著失去了視覺上的關聯。
(4)用戶並不討厭滾動
「用戶討厭滾動」通常是在正確的時間沒有正確的上下文,然後通過在一個屏幕上使用儘可能多的信息,來幫助創建上下文來解決滾動問題的副作用。
「但是在我們的研究中,會發現只有10%的用戶會滾動到頁面底部」這似乎在說明90%的用戶不喜歡滾動。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滾動,而在於信息量。在頁面上提供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用戶能消化,但是會更快的消耗掉用戶的精力而讓他們關掉頁面。
依據:
所以你已經清理了界面,並把所有的按鈕都放到了下拉菜單中。
(1)爭論的點
(2)平衡才是關鍵
把你做的界面想像成現實世界,如果你的一個頁面是藏在一堆抽屜中,則需要打開每個抽屜,直到找到所需的內容。這在數字界面中道理也一樣。
如果你的抽屜是合乎邏輯的,並且在正確的地方,這樣做就很好。在花園裡放一些園藝用品聽起來是很不錯的想法,但是你的燒烤用具是否也應該放進去呢?還是放在廚房裡?還是兩個都放?
好的平衡是需要反覆改進的,你多久用一次燒烤用具決定它是否應該放到棚屋還是廚房。
如果只有5個按鈕,可能下拉菜單都不需要,但是如果到了6個以上,這就需要仔細去分析了。
譯者註:這裡的問題,我理解是把按鈕放在一個大分類或是放在多個小分類,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要平衡好。如果分類足夠清晰,則分類可能會更好,但如果分類比較模糊,則全放在一個選項中,也許也不錯。
因為一致的設計系統和品牌風格,所有的頁面看起來都類似。很快,你就會感覺自己好像正漫步在一片森林中,不知道你以前是否看過這個頁面,或者這是否是一個具有類似狀態的不同頁面。
爭論的點:
試想一下這個場景,這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你在一些社交媒體,同事和私人信息之間來回查看,並同時在做工作。你腦子裡的最後一件事是你剛才點擊的連結和你所在流程中的位置。
在每個頁面中考慮給用戶創建:
希望充分利用頁面的另一個例子。
爭論的點:
網頁上的經驗告訴我們每行不要超過9個單詞。(譯者註:我並不贊同作者這個觀點,9個單詞太短了,作者說的可能是在很老的小屏幕上才會有如此規定,現在應該不會有每行這麼少的字數要求,我倒是覺得這裡的重點是每行文字不要過長就行)。
當你讀完一行時,你的眼睛需要找到下一行的開始,如果這行太長了,你的眼睛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是看看每個頁面我們浪費了多少空間?」
比如:你現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有注意到那些沒有利用上的空間嗎?
你猜怎麼著,所謂的浪費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如果有很長的一行文本對你來說也沒問題,那說明這些文本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譯者註:我的理解是你會認真的去看這些文字而忽略掉文字的長短),如果不是這樣,還是儘可能的短一些。
1910的電子郵件的排版方法:(http://blog.weare1910.com/post/78113100010/a-typographic-approach-to-email)(譯者註:1910不是年份,是一個網站的名字)
為了節省空間,設計了一個帶有彈窗的按鈕,點擊按鈕會繼續彈出另一個窗口。
爭論的點:上下文更加連貫。
問題是,這樣會打破用戶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模型。如果他完成了第二個彈窗上的操作,他會回到原來的彈窗還是回到原來的界面?
解決辦法是:第一個彈窗做成一個完整的界面,或者把第二個彈窗做在第一個消息彈窗的裡面。
卡片設計現在很流行,所以怎麼樣才能比單張卡片更有效率呢?
卡片嵌套卡片,頭腦風暴的時候就很容易想到。
爭論的點:嵌套的卡片可以創建好的視覺層級
用戶體驗設計師經常會探討視覺層級結構,元素在界面中的組織方式,被認為是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引入了現實世界中的類似卡片一樣的模型元素。
在傳統的卡片組中,卡片的大小都是相等的。卡片被放置在其他卡片上或旁邊,以傳達某些狀態或關係。當你在另一張卡片內嵌上一張卡片時,用戶的心理模型就會開始崩潰。用戶會下意識地開始疑惑這與其他對象的關係,這個時候邏輯就開始變得混亂了。
解決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不要把它們放在一起,而是把它們放在彼此附近,或者放置在一個版面區域內(好比在一張賭桌上打牌)。
我應該有一長串表單輸入嗎?也許可以分成多個步驟?或者有3列的表單輸入,所以它們都適合放在同一個界面上?
(1)爭論的點:用戶不喜歡滾動。
主要問題在於頁面數量或者表單數量,一次只能在界面中顯示多少表單。像按鈕一樣,應該儘可能減少到最小程度,這仍然需要考慮上下文和易用性。
(2)使用單列
最好的做法是把輸入表單維持在一列,這樣用戶的眼睛就能夠很自然地看下來,並且也能很方便的檢查每個輸入內容。
(3)邏輯流暢
有時,你的輸入欄位是用戶即將開始的旅程,或者對他們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稅務單)。這是將欄位分割為多個頁面的最佳時機。
這給了你一些視覺空間來創造一些喘息的機會,並向用戶解釋他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
(4)下拉菜單
如果真有1-5個選項,就不要將它們放在下拉菜單中。我知道那樣看起來可能會更加優雅,但是對用戶來說卻並不方便,採用單選按鈕會是一個很友好的方式。
UX Collective——設計更好的表格(https://uxdesign.cc/design-better-forms-96fadca0f49c?epik=0KSYeE_IWH4Bw)
Stackoverflow——單頁還是多頁?(https://u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6956/single-page-or-multi-page-forms)
頁面上的某些元素可以幫助你確定正在瀏覽的頁面,其他元素應該儘可能清晰一致。
爭論的點:但是蘋果/谷歌是這樣做的。
最常見的例子是:「接受」和「取消」按鈕,是放在左邊還是右邊。按經驗來說,當你在流程中前進時,繼續的那個按鈕應該是綠色的,放在右邊,並且按鈕上有一個文本,解釋它的功能,比如:「同意」,「繼續」或「購買」。
譯者註:這裡關於按鈕擺放的位置,有2點需要去注意的:
UX Collective——為按鈕選擇合適的文案(https://uxdesign.cc/the-microcopyist-cancellation-confirmation-conflagration-8a6047a4cf9)
原文連結:https://blog.prototypr.io/common-ux-mistakes-made-by-business-developers-e837d0b31379
原文作者:Jason Teunissen
譯者:彩雲Sky,公眾號:彩雲譯設計
本文由 @彩雲Sky 翻譯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