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常見的交互細節問題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舒服但是又說不上理由的交互問題。本文作者從爭論的點出發,有理有據的說明這些問題,並給出了修改建議,當然作者也說了他的觀點並非就一定正確,只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思路,但我相信大家應該還是能夠從作者的觀察中學到不少乾貨的。

背景介紹

在我為合作企業Mendix擔任用戶體驗顧問的那段時間中,我經常能遇到他們團隊內部創造出的一些優秀應用,我的工作也會涉及到幫助提升那些產品的用戶體驗。

最美好的時刻是當自己突然來了靈感做出一些創造性設計時,也能清晰的看到一些很常見的交互邏輯問題。

我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並非真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辦,不要照搬我寫的東西,只是把我寫的內容當做是靈感就好了。

問題一:所有內容全部平鋪在一個頁面上

這些最常見的用戶體驗錯誤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做一個功能眾多的小應用,當你想再添加一些特色功能之前,會發現已經被你弄的滿屏幕都是按鈕了。

別怕,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1)爭論的點

  1. 更少的點擊;
  2. 我可以在功能概覽上看到一切我想要的功能;
  3. 用戶不喜歡滾動。

當我看到這個解決方案時,它讓我想起了瑞士軍刀的段子,所有的工具都打開了,但唯一使用的卻是開瓶器。

(2)認知負擔

讓所有選項全部展開似乎可以創建功能概覽,但問題是:人的大腦最多只能理解9個選項,而且老實說,95%的按鈕用戶並不經常使用。

(3)親近原則

另一個問題是按鈕應該與它們影響的數據放在一起,把所有按鈕都擺在一起便意味著失去了視覺上的關聯。

(4)用戶並不討厭滾動

「用戶討厭滾動」通常是在正確的時間沒有正確的上下文,然後通過在一個屏幕上使用儘可能多的信息,來幫助創建上下文來解決滾動問題的副作用。

「但是在我們的研究中,會發現只有10%的用戶會滾動到頁面底部」這似乎在說明90%的用戶不喜歡滾動。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滾動,而在於信息量。在頁面上提供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用戶能消化,但是會更快的消耗掉用戶的精力而讓他們關掉頁面。

依據:

  • 米勒定律(https://lawsofux.com/millers-law)
  • 親近原則(https://lawsofux.com/law-of-proximity)

問題二:下拉菜單分類不清晰

所以你已經清理了界面,並把所有的按鈕都放到了下拉菜單中。

(1)爭論的點

  1. 更多的焦點;
  2. 減少混亂,更容易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2)平衡才是關鍵

把你做的界面想像成現實世界,如果你的一個頁面是藏在一堆抽屜中,則需要打開每個抽屜,直到找到所需的內容。這在數字界面中道理也一樣。

如果你的抽屜是合乎邏輯的,並且在正確的地方,這樣做就很好。在花園裡放一些園藝用品聽起來是很不錯的想法,但是你的燒烤用具是否也應該放進去呢?還是放在廚房裡?還是兩個都放?

好的平衡是需要反覆改進的,你多久用一次燒烤用具決定它是否應該放到棚屋還是廚房。

如果只有5個按鈕,可能下拉菜單都不需要,但是如果到了6個以上,這就需要仔細去分析了。

譯者註:這裡的問題,我理解是把按鈕放在一個大分類或是放在多個小分類,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要平衡好。如果分類足夠清晰,則分類可能會更好,但如果分類比較模糊,則全放在一個選項中,也許也不錯。

問題三:當前位置不清晰

因為一致的設計系統和品牌風格,所有的頁面看起來都類似。很快,你就會感覺自己好像正漫步在一片森林中,不知道你以前是否看過這個頁面,或者這是否是一個具有類似狀態的不同頁面。

爭論的點:

  1. 一致的視覺風格;
  2. 設計系統驅動的設計;
  3. 高效的頁面使用率。

試想一下這個場景,這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你在一些社交媒體,同事和私人信息之間來回查看,並同時在做工作。你腦子裡的最後一件事是你剛才點擊的連結和你所在流程中的位置。

在每個頁面中考慮給用戶創建:

  • 為頁面提供清晰的標題或頁面名稱;
  • 如果你的頁面層級深度超過1級,則需要考慮採用麵包屑導航;
  • 如果流程有多個步驟,則需要顯示這些步驟。

問題四:太長的內容寬度和太小的文字

希望充分利用頁面的另一個例子。

爭論的點:

  1. 用戶討厭滾動;
  2. 高效的頁面使用率。

網頁上的經驗告訴我們每行不要超過9個單詞。(譯者註:我並不贊同作者這個觀點,9個單詞太短了,作者說的可能是在很老的小屏幕上才會有如此規定,現在應該不會有每行這麼少的字數要求,我倒是覺得這裡的重點是每行文字不要過長就行)。

當你讀完一行時,你的眼睛需要找到下一行的開始,如果這行太長了,你的眼睛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是看看每個頁面我們浪費了多少空間?」

比如:你現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有注意到那些沒有利用上的空間嗎?

你猜怎麼著,所謂的浪費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如果有很長的一行文本對你來說也沒問題,那說明這些文本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譯者註:我的理解是你會認真的去看這些文字而忽略掉文字的長短),如果不是這樣,還是儘可能的短一些。

1910的電子郵件的排版方法:(http://blog.weare1910.com/post/78113100010/a-typographic-approach-to-email)(譯者註:1910不是年份,是一個網站的名字)

問題五:在彈窗上再彈窗

為了節省空間,設計了一個帶有彈窗的按鈕,點擊按鈕會繼續彈出另一個窗口。

爭論的點:上下文更加連貫。

問題是,這樣會打破用戶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模型。如果他完成了第二個彈窗上的操作,他會回到原來的彈窗還是回到原來的界面?

解決辦法是:第一個彈窗做成一個完整的界面,或者把第二個彈窗做在第一個消息彈窗的裡面。

問題六:卡片嵌套卡片

卡片設計現在很流行,所以怎麼樣才能比單張卡片更有效率呢?

卡片嵌套卡片,頭腦風暴的時候就很容易想到。

爭論的點:嵌套的卡片可以創建好的視覺層級

用戶體驗設計師經常會探討視覺層級結構,元素在界面中的組織方式,被認為是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引入了現實世界中的類似卡片一樣的模型元素。

在傳統的卡片組中,卡片的大小都是相等的。卡片被放置在其他卡片上或旁邊,以傳達某些狀態或關係。當你在另一張卡片內嵌上一張卡片時,用戶的心理模型就會開始崩潰。用戶會下意識地開始疑惑這與其他對象的關係,這個時候邏輯就開始變得混亂了。

解決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不要把它們放在一起,而是把它們放在彼此附近,或者放置在一個版面區域內(好比在一張賭桌上打牌)。

問題七:一個頁面有太多的表單元素

我應該有一長串表單輸入嗎?也許可以分成多個步驟?或者有3列的表單輸入,所以它們都適合放在同一個界面上?

(1)爭論的點:用戶不喜歡滾動。

主要問題在於頁面數量或者表單數量,一次只能在界面中顯示多少表單。像按鈕一樣,應該儘可能減少到最小程度,這仍然需要考慮上下文和易用性。

(2)使用單列

最好的做法是把輸入表單維持在一列,這樣用戶的眼睛就能夠很自然地看下來,並且也能很方便的檢查每個輸入內容。

(3)邏輯流暢

有時,你的輸入欄位是用戶即將開始的旅程,或者對他們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稅務單)。這是將欄位分割為多個頁面的最佳時機。

這給了你一些視覺空間來創造一些喘息的機會,並向用戶解釋他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

(4)下拉菜單

如果真有1-5個選項,就不要將它們放在下拉菜單中。我知道那樣看起來可能會更加優雅,但是對用戶來說卻並不方便,採用單選按鈕會是一個很友好的方式。

UX Collective——設計更好的表格(https://uxdesign.cc/design-better-forms-96fadca0f49c?epik=0KSYeE_IWH4Bw)

Stackoverflow——單頁還是多頁?(https://u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6956/single-page-or-multi-page-forms)

問題八:按鈕規範不明確

頁面上的某些元素可以幫助你確定正在瀏覽的頁面,其他元素應該儘可能清晰一致。

爭論的點:但是蘋果/谷歌是這樣做的。

最常見的例子是:「接受」和「取消」按鈕,是放在左邊還是右邊。按經驗來說,當你在流程中前進時,繼續的那個按鈕應該是綠色的,放在右邊,並且按鈕上有一個文本,解釋它的功能,比如:「同意」,「繼續」或「購買」。

譯者註:這裡關於按鈕擺放的位置,有2點需要去注意的:

  1. 流程前進的順序與閱讀習慣有關係,文中說的是從左往右閱讀的方式。但有些地區的閱讀順序是從右往左讀,比如:阿拉伯國家,那麼此時前進的方向應該在左邊;
  2. 保持每個界面中的相同含義的按鈕順序一致性。

UX Collective——為按鈕選擇合適的文案(https://uxdesign.cc/the-microcopyist-cancellation-confirmation-conflagration-8a6047a4cf9)

快速回顧

  • 不要超過9個按鈕;
  • 把下拉菜單作為最後手段;
  • 給每個頁面加一個標題;
  • 當頁面層級超過1時,給它加一個麵包屑導航;
  • 在多步驟操作中,顯示具體步驟;
  • 每行不超過9個文字(譯者註:這條我不是很同意,見上文解釋);
  • 切勿在彈窗中再使用彈窗;
  • 切勿卡片嵌套卡片;
  • 儘可能使用一列表單;
  • 注意按鈕的描述文字。

 

原文連結:https://blog.prototypr.io/common-ux-mistakes-made-by-business-developers-e837d0b31379

原文作者:Jason Teunissen

譯者:彩雲Sky,公眾號:彩雲譯設計

本文由 @彩雲Sky 翻譯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面試】常見5個面試問題(十六
    參考解析: 這個網上有大把文章,去搜就行了,其實交互的知識有很多,比如怎麼判斷頁面原生和 h5 和混血,怎麼取捨;包括哪些數據時需要下發哪些數據可以寫死;頁面信息是怎麼通過接口和資料庫交互之類的,都是互動設計師的基礎需要了解的常識。
  • 從宏觀到微觀,拆解搜一搜的核心流程和交互細節
    在《設計搜一搜之前,我問了自己7個問題》的文章裡,我提出了如果我是微信產品經理的假設。這一篇請繼續跟隨我的假設,從宏觀到微觀,拆解搜一搜的核心流程和交互細節。對整體的流程圖和原型圖瞭然於胸後,接下來請跟我一起深入交互細節,看看從微信團隊的設計思路上能學習到什麼。
  • 微交互的設計理念:一切都是細節,一切都是微交互
    《微交互的設計理念:一切都是細節,一切都是微交互》微交互就是產品中那些功能性的細節,細節是本質,是評價質量的標準,專注於微交互是創建用戶體驗的必經之路。移動設計發展到現在,各類設計規範的制定,各種app設計風格的統一,產品設計同質化似乎變得更加明顯,同一類的產品往往大致結構都是相同的,用戶也變的難以選擇。
  • 6 個常見的可訪問性問題及解決方案
    ——W3C 主任兼全球資訊網發明者 Tim Berners-Lee在過去的兩年中,WebAIM 對前 1,000,000 個網站的主頁進行了可訪問性評估。他們的結果表明,即使在主流網站上,可訪問性錯誤仍然非常常見。
  • Web互動設計「灰色」的8類應用
    在進行Web的互動設計中,顏色信息的傳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常會發現許多「灰色」的應用,他們的出現總是不動聲色而又恰如其分,維持了整個頁面的平衡與統一。本文將從一些實際案例出發,闡述「灰色」在Web互動設計中的8類應用。
  • 兩萬字,UI 與互動設計師成長與入門的 37 個問題答案,都在這裡了(下)
    很多設計師在入門與成長過程中都有不少問題,在之前的知乎 Live 「UI和互動設計師的成長與入門」中,我集中回答了一些問題。志願者夥伴們幫我將這些問題整理成了文字版,我很樂意分享給更多的人,一方面能夠幫到大家,另一方面也是後續課程的課前材料,先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大家就不用花時間再問這些問題了。
  • 一名優秀互動設計師要思考的四類問題
    對於互動設計師來說,除了專注於設計的規劃與執行外,我們更應該騰出一部分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去探索互動設計中的關鍵問題與關鍵環節,從認知層面提升自己。做設計不是接到需求就埋頭苦幹,也不是產品說一我不說二,而是一個先思考再動手、邊動手邊思考的過程。
  • 互動設計|知識體系以及技能總覽
    方法論就是這樣,能批量應對事情的辦法,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五、更高的設計要求 2017年開始,有個詞開始火起來,叫設計賦能,其實也就是說要通過設計師的能力幫助業務解決問題,產生價(cai)值(fu)。
  • 如何寫好交互說明?我總結了這9個技巧!
    註:以上例子來自-唐韌《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只寫最重要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說明,是早期互動設計師比較常見的「毛病」。一是列全所有說明,可以減少被diss「考慮不周到」的可能;二是間接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
  • 什麼是設計——交互&UI
    設計流程一般來說網際網路產品的實現主要分為5個階段,以職能劃分為:產品、交互、UI、開發、測試。產品提出需求,交互搭建架構,UI定義風格系統,開發負責實現與落地,完成功能測試後投產上線,而設計(交互/UI)處在產品流程的中間環節。2.
  • 交互的學習與應用指南
    類比理解我們可以暫且把互動設計師看作廚師,餐館是個大產品,負責滿足用戶的飲食需求,產品的用戶體驗即菜品是否色香味俱全;而食材就像是交互的組件,烹飪流程則是產品服務流程,你需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與交互思維,來斷定什麼樣的場景下使用什麼樣的組件,採用什麼樣的工序可以產出用戶更需要的產品。
  • 譯文| 互動設計的5大支柱
    就像在《互動設計最佳實踐:卷1》中描述的那樣,互動設計需要掌握用戶體驗的多個學科——這是有意義的,因為使一個由對象組成的系統用起來令人感覺友好,可學習並且有用,這是很不容易。讓我們首先來定義互動設計,分解核心原則,然後解釋如何通過五個步驟來更好地進行互動設計。良好的互動設計是由人類的連接驅動的。
  • 開始互動設計(IxD)的10個步驟
    我們所談論的交互系統,是指每增加一個輸入,就有一個與之相關的行動或反饋。因此,這就是互動設計和通信設計的核心區別,即當你與之交互(觸摸、揮手、捏、看、聞等)時,通信設計不會做出響應。互動設計是體驗設計的一部分你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優秀的創新匠人的饋贈,是他們世世代代的努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
  • 聊一聊語音交互以及語音助手
    語音助手背後的技能、內容其實都已小具規模(在19年,Alexa 集市就已經有了8萬多個技能),但很多用戶也就只會使用聽歌、查天氣、訂鬧鐘這麼幾個技能(有屏音箱裡充滿了各種引導、推薦,就是試圖在解決這個問題)。而我認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多語音助手還沒有打透一個剛需場景。
  • 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 你懂多少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1、寶寶吐奶到底正不正常?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一般健康的寶寶都會因為餵乳次數頻繁、餵乳量過多、吃奶速度過快等等原因導致吐奶。  但正常的情況下,溢奶/吐奶後,孩子是沒有任何痛苦表情的。有時嚴重嘔吐後,還可繼續吃奶。但溢奶/吐奶現象會逐漸減少。如果配方粉餵養兒,吐奶越來越頻繁,應該考慮對配方粉耐受不良,建議換成部分水解配方。
  • 投資定融產品的8個常見問題與答案
    定融產品作為理財類產品中的一個新品種,問世時間不長,很多投資者對它還比較陌生,在投資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以下是穩盈財富就總結出的投資定融產品的8個常見問題與答案,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 通過設計和交互細節,使首頁輪播圖更好用
    遵守本文中提到的10個輪播圖設計原則可以提使用高輪播圖時的用戶體驗,如果在做設計時不能很好地注意這10個體驗方面的細節原則,那麼最好少用輪播圖設計。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會通過實例來過一遍10個輪播圖設計原則,然後說明為什麼以及怎樣區別對待桌面端和移動端的輪播圖,以及在文章最後列舉出一種相比於輪播圖更好更易用的展示方式。
  • 實證研究中常見的40個問題
    以下為馬光榮老師關於「經濟學實證研究中常見的40個誤區」的講座。
  • 坦白說,招生官不想看到你交互作品集裡的APP
    隨著科技的發展,沾了科技的光,用戶體驗也變得越來越成熟,交互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國內大城市、美國灣區和科技城市。互動設計的入門門檻不是很高,主要探索人與科技的關係,是一種讓人比較容易理解的語言,所以是個比較受歡迎的職業。
  • iOS10互動設計啟示
    著名的互動設計專家Jon Kolko在他的《互動設計沉思錄》中指出:「行為是發生在第四個維度(時間維度)上的,而互動設計的目標是試圖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並進而塑造人的行為」。舉個例子,iOS10最明顯的細節之一:拿起手機就亮屏。很多人之前會有這樣的困擾:我只是想看個時間,一按Home鍵,duang!一不小心就進入系統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