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說了什麼?讓家長們提高對孩子課外閱讀的重視

2020-12-09 長著長長犄角的鹿
溫儒敏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溫儒敏,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廣大的中小學師生和學生家長都一定對這個名字感到熟悉。

溫儒敏,男,1946年生,籍貫廣東紫金。現任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溫儒敏擔任總主編。很多老師反映,該版本的難度係數高,在教授給學生時有些無從下手。沒辦法,現在的孩子處在知識爆炸時代,很多知識在入學前已經通過電視、手機、電腦初步了解,家長也會早早地給孩子報啟蒙班,開發智慧。如果小學課本還是一成不變,像我們那個年代的那樣簡單,孩子會覺得沒有挑戰性,從而厭倦學習。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

對於孩子們的發展,溫儒敏很是關心,他希望現在的中小學生可以多讀一些名人傳記。因此他建議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多選一些名人傳記類,這自然是為了孩子們更好地發展考慮的。

溫儒敏語錄

那閱讀名人傳記對於中小學生到底有怎樣的益處呢?換一句話說中小學為什麼要讀名人傳記?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增長的學生的見識。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如今的學生周一到周五,白天上課,晚上寫作業到深夜,周六周日要參加各種輔導班,藝術培訓班。不誇張地說,就像個旋轉的陀螺,直到精疲力盡才能停止。學業繁忙,再通過行萬裡路去貼近生活,品嘗百味,是不太現實的。

這時候就只能通過讀書,沿著名人走過的路,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去領會名人給我們傳達的人生智慧,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我們閱讀有關孔子的傳記,就能夠了解我們的至聖先師的一生是怎麼走過來的,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孔子的思想。

再比如,我們閱讀魯迅的傳記,就可以了解魯迅是怎麼從一名醫學生轉變成一位戰鬥性的作家的。

總之,閱讀名人傳記,不僅可以增長文化知識,還可以拓寬社會視野,而不是把目光局限於課本,做井底之蛙。

魯迅

二、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

樹立高尚的人格,比學富五車更為重要。一個人如果人格不健全,那他總有再淵博的學識,對於社會也是無用之人。

中小學生,首先要樹立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成才先成人。那通過閱讀名人傳記,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這些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或是像孔子一般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或是像魯迅一般具有政治遠見,不怕犧牲,堅持戰鬥直至死亡。

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氣度不凡,絕非等閒之輩。中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中國未來的頂梁之柱,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加強對孩子品格的培養。

孔子

三、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

人一旦有個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學生也一樣要樹立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遠大,也可以是短期的,但遠大的目標可以持續給予孩子前進的動力,而不會在一個小目標面前戛然而止。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是周恩來少年時所說,周總理在立此志時,只不過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能有這樣的志向,是何等不凡!而周恩來的一生始終在為此志向而奮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周恩來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中小學生閱讀偉人的傳記,必然會為之振奮,從而在心中燃起熊熊火焰,向著自己遠大的目標而前進!

既然,閱讀名人傳記的益處這麼多,那到底家長該如何選擇呢?什麼樣的名人傳記適合孩子們閱讀?顯然,那些動則幾十萬字的大厚本是不適合孩子讀的。我在前面也提到了,孩子們的時間是有限的,那怎樣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呢?

我們需要一套緊貼教材,能用精煉的文筆敘寫出名人們一生重要的事跡和經典故事,這樣既能增進孩子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同時又能開闊孩子的閱讀視野,能夠幫助中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增強人文素養和塑造理想人格的讀物。

相關焦點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會上,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針對統編教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他表示,全國統編新教材(又稱「部編本」)是以「讀書為要」,稱「新教材專治不讀書」。(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圖片來自網絡)  溫儒敏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學生們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從王者榮耀到抖音、快手數不勝數,學生們的閱讀量不斷下降,進入高中之後尤其驟減,大學之後則更少
  • 《課外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以前成績還好可是現在卻開始下滑,歸根結底就是孩子缺少課外閱讀,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課外閱讀的培養,相比之下經常閱讀的孩子會在後來的學習中越來越得心應手。從小學到初中沒有誰會一直學習成績好,也沒有誰一定就是差生,凡事都有意想不到,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就是課外閱讀,它真的很神奇,其力量勢不可擋。
  • 語文教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孩子的課外閱讀體系?
    這套新的語文教材,在更好地落實語文學習的同時,吸收了十餘年來兒童閱讀的研究和推廣成果,更加重視學生的閱讀。與之對應,新《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其中,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 如何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溫儒敏教授說:讓青少年「自由地讀書」
    #關於青少年的課外閱讀,溫儒敏教授說:「文學生活,就是與文學有關的普通民眾的生活,我們每天接觸報紙、網際網路或者其他媒體,其中就會有涉及文學的內容;家長也會在家裡輔導孩子讀古詩,這些參與文學的方式都能叫文學生活。」
  • 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強調:「語文課的成功一定是延伸到課外閱讀的」
    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讀精講,反覆操練,沒有激發閱讀興趣,也沒有較多的閱讀量和較廣的閱讀面,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寫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溫儒敏特別強調。1.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 初中生需要特別重視課外閱讀,才能提高學習能力,獲得全面發展
    初中生需要特別重視課外閱讀,才能提高學習能力,獲得全面發展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和個人修養,但是有些初中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存在著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目的不明確、閱讀方法缺乏指導等問題。
  • 溫儒敏:刷視頻玩遊戲還是讀書,這是一個問題
    新投入使用的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很突出的改變就是重視讀書。小學低年級就有「和大人一起讀」,也就是親子閱讀。還有「快樂讀書吧」,提供一些課外閱讀的書目與讀書方法。初中和高中則有「名著導讀」和「整本書閱讀」。這些都是想拓展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讀書的興趣與生活方式。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小程序「小黃人」想要做一個工業知識共享平臺,解決2億工業人口的實際問題,主要利用垂直化社區提高溝通效率,做技術交流、專家答疑以及智庫共享。7、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近日,在江蘇書展舉辦「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
  • 響象智能繪本館: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並不是一味地增加閱讀量
    最新智能書櫃還具有圖書專用消毒殺菌功能(非紫外線)這些年,從教育相關部門到各地學校,從社會各界到每個家庭,大家對孩子的閱讀是看得越來越重。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讀繪本,有些學校也專門開設了閱讀課,甚至教育相關部門也是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表達了關切,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已然成了孩子學習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
  • 課外閱讀的習慣對孩子有多麼重要?#小模範 #育兒經驗分享
    每一個家庭都對孩子抱有許多期望。一方面是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的觀念,另一方面是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競爭力將會大大減半,甚至有一天可能還會被社會淘汰掉,危及到他的生存。於是,家長將全部精力都用於孩子的應試教育中,並且灌輸給孩子這樣的觀念: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個好成績,將來當大官,發大財。這果真就是讀書嗎?
  • 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出爐 教師家長齊點讚
    新華網北京8月16日電(郝斐然)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升級,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突破英語教育的瓶頸由聽、說轉移到閱讀上。順應英語閱讀教學時代的到來,一份界定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的計劃16日出爐,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對學習有什麼好處?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但是他們花了很多錢,陪著孩子耗費了很多時間。孩子弄得非常累,家長也是非常辛苦,可是孩子的學習卻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一些上過私立幼兒園,在學齡前提前識字的孩子,在小學二年級以後學習成績就開始漸漸走下坡路,無論上多少學習班都無濟於事。
  • 溫儒敏:怎樣把「讀書」擺到語文學習的高位?
    可能因為急功近利,總是考慮如何應對考試,提高成績,結果捨本逐末,未能把「讀書」 擺到語文學習的高位。二、閱讀教學佔了語文的大部分課時, 讀課文和讀書是不是一回事呢?我們的教學出了什麼問題?我這些意見不一定對,大概也只是一些皮毛的心得,還得聽老師們的實踐經驗。六、對部編本教材有質疑,找您能解決嗎?溫儒敏:這套新教材是中央關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編寫的,其編寫資源可以說空前雄厚。
  • 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談讀書:不要為難小學生
    部編版《語文》教科書由被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擔任主編。隨著新版教材的投入使用,學生們的考試方向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據溫儒敏教授所說,現在的考試「專治不讀書」,言外之意,是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溫儒敏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還談到了高考語文的命題方向,他說,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 《人民教育》總編專訪溫儒敏:刷視頻玩遊戲還是讀書,這是一個問題
    最近我們了解到,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比較單一,除了完成學校作業,就是玩電子產品,不少孩子迷上了電子遊戲、刷短視頻,而讀書的興趣則不高。對此,您怎麼看?溫儒敏:這個問題的確比較嚴峻。去年秋天我到廣東河源市一所農村小學做過調查,這是以留守兒童為主的普通學校。我問校長,工作中最讓他「為難」的事有哪些?校長非常乾脆地說,第一是學生安全,第二就是「普遍厭學」。
  • 2017年中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出爐 教師家長齊點讚
    ­  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升級,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突破英語教育的瓶頸由聽、說轉移到閱讀上。順應英語閱讀教學時代的到來,一份界定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的計劃16日出爐,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整理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就開始要求孩子們一定要寫日記、周記了,但是很多孩子往往敷衍了事,除了不想寫的偷懶心理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倘若家長和老師只是簡單的指點和引導,效果也不太明顯。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帶動孩子的自主性,通過拓展課外閱讀,開闊孩子們的視野,讓孩子們了解更多,關注更多,這樣才會寫的內容更豐富,更加有趣和精彩。那到底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呢?
  • 世界讀書日|對孩子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每天讀五本書,也看不到孩子有什麼長進呀?」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個困擾,我們都覺得讀書多對孩子是好事,但是究竟好在哪?似乎又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一、家長的言傳身教始於閱讀作為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堅持閱讀、愛上閱讀。家長對孩子的榜樣作用不可小覷,言傳身教很重要。
  • 回答是「不」,學生課外閱讀怎麼操作?
    溫儒敏教授在談到學生「閱讀」時還說:「讓學生多讀「閒書」。『閒書』是指規定讀的書之外的那些課外書,是學生自己根據興趣去選擇讀的書。現在很多家長、老師是不讓學生讀「閒書」的,怕耽誤學業。學生自己選書還要經過老師批准,怎麼可能還有興趣?家長、老師越是不讓孩子們讀「閒書」,就越是打壓閱讀興趣,語文素養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試也不見得考得好。」
  • 閱讀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改變?讓家長從第一角度告訴你!
    閱讀到底給孩子帶來了哪些改變?想重視閱讀的父母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白巖松曾說:「中國人竟然淪落到閱讀都要強制了?」可見在當下,閱讀並非成為吃飯一樣的日常,而是一件習慣之外的事情。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曾經對考上北大的本科一年級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發現:一、凡是喜歡語文,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二、只熟悉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