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笑一 上海報導
繼上周陷入被查傳聞後,湯臣隨即被香港證監會要求進行解釋。
11月17日晚9時,湯臣集團緊急發布公告,澄清湯臣一品以及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其他物業發展項目均沒有成為有關稅務部門的調查對象,稱湯臣一品項目所有的銷售合約都是符合法規,並已按適用規則向有關機關登記。
此前,湯臣一品因逾10萬元/平方米的價格一直備受關注,而前不久進行的湯臣一品B棟全球公開招標整體出售在歷時三個月後也突然擱置。
對此,湯臣集團總經理徐彬解釋,雖然引起了投資者廣泛興趣,但適值多項宏觀調控政策頻出,投資者認為收購湯臣一品其中一棟並非最佳的投資方式。
「投資者也曾提出其他投資建議,但相關建議不符合湯臣集團整體業務策略,因而湯臣也暫未予考慮。」徐彬說。
徐彬目前的打算,是將B棟與先前打算留作長期持有收租物業的D棟做同樣處理。而A、C兩棟將繼續出售。
轉售為租
「很顯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外資的觀望情緒較為濃厚,限外的心理效應也使其放緩了購房步伐。」信義不動產分析師李振宇認為。
可以預見,調控後銷售趨緩態勢是擺在大多數開發商面前的難題,及時調整策略也就成了關鍵。事實上,類似的轉售為租不止湯臣一品,其緊鄰位置的陸家嘴豪宅鵬利海景也因迫於定價難及遭遇湯臣一品窘境的擔心,而在8月決定停售350套房,將其轉為酒店式公寓出租。
與湯臣一品一樣,鵬利海景此前也曾傳出不少基金希望整體收購的消息,但可能也同樣在定價上沒有達成一致,因此整體收購併未達成。
「今年的調控讓開發商趨於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即目前開盤可能在售價、銷售率方面都達不到先前的預期。」仲量聯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何邁可表示,「開發商面臨著要麼降價、要麼暫時轉售為租的抉擇。」
湯臣一品C棟開盤已經一年,銷售記錄仍未破零。只有在徐彬眼裡「湯臣一品位置最好」的A棟目前售出兩套,但由於買家的神秘身份,甚至有外界質疑是湯臣內部人士「左手換右手」的遊戲。
有業內人士認為,湯臣一品的致命問題仍在於高估了「身價」。這位人士稱:「如果湯臣一品的售價並非11萬元/平方米,而是在6萬~7萬元/平方米,應該會有一定市場。」而他用來作參照的,是位於北京國貿對面、東長安街上的「銀泰中心」50層到58層之間的「柏悅府」,這一定價為7萬元/平方米的高檔公寓最近在港推介時,3天內售出7套。
而被業界認為是「聰明」之舉的,是瑞安房地產在今年4月就將旗下位於新天地的豪宅「翠湖天地」二期中的一幢整體售予海外基金,均價約4萬元/平方米。雖然低於其零售價格6萬,但無疑大大促進了資金的回籠和周轉。
仍存隱憂
湯臣一品轉售為租後,業界的質疑又聚焦在湯臣一品是否有相應的市場支撐?
徐彬預計,「該項目正式出租要等到明年6月份以後,每一套房的平均月租金應該在1萬美元左右」。
但仲量聯行中國區董事陳立民認為,服務式公寓的目標市場是外企高管,而對於這一客源群體而言,如果房租接近或超過1萬美元/月,一般都會選擇別墅而不是公寓。
何邁可則表示,近期滬上豪宅物業及服務式公寓的租金壓力將變大。許多用於出租的高檔公寓提供給中介機構的佣金有所上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類物業出租的壓力。
而日前出爐的「上海住宅租賃價格指數報告」也顯示,10月上海高檔商品房租賃市場整體下滑,平均租金下降了0.9%。
隨著個稅及外資限購政策對上海高檔商品房租賃市場的影響繼續深入,許多業主轉售為租,使得市場上掛牌房源明顯增加。
「外資目前最希望購買的仍是收租型物業,且最好是那些能提供穩定租金收益且帶有租約的項目。」有業內人士認為,轉售為租只是湯臣緩解壓力的權宜之計,一旦隨著宏觀調控的深入,湯臣的資金鍊將隨之變得脆弱,將物業以較低的折扣整售給投行和基金仍是上策。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200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