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課堂筆記第四彈:王利明開講民法典人格權編
【聚焦】課堂筆記第四彈:王利明開講民法典人格權編 2020-08-0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課堂筆記第四彈:王利明開講民法典人格權編
7月31日,「人民法院大講堂」第四課開講啦!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亮點、特色與適用」為題,為法院幹警授課。人格權獨立成編意義何在?民法典回應了哪些時代問題?動態系統論在人格權編中有哪些體現?下面,小編奉上課堂筆記第四彈,為你劃重點!
-
課堂筆記第十彈:人格權編重點問題解讀
課堂筆記第十彈:人格權編重點問題解讀 2020-09-1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院大講堂之四:王利明講解民法典人格權編》聽課筆記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王利明教授《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亮點、特色及適用》聽課筆記在大講堂上,已經有周強院長、孫憲忠教授、賀榮常務副院長、王利明教授、劉貴祥專委、王軼教授等法律大家先後主講。本公眾號已推送筆者聆聽王軼教授主講《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的重點問題》、劉貴祥專委主講《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的聽課筆記。今天,推送的是聆聽王利明教授主講《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亮點、特色及適用》的聽課筆記。以後會陸續推出其他幾場講座的聽課筆記。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亮點與創新
□ 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一、構建了完整的人格權規則與制度體系 (一)明確調整對象,構建體系內容 人格權編通過規範人格權的確認、保護等而形成的人格權關係人格權編總則是關於人格權的一般規定,確立了人格權一般性、共通性的法律規則,人格權編分則則是對一般規定的細化以及結合各類具體人格權的特殊的規定。通過總分結構的設計安排,民法典人格權編構建了人格權制度的完整體系。
-
民法典編纂小組副組長王利明 詳談民法典人格權編各亮點
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和最大亮點,也為世界各國有效應對人格權保護問題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民法典》第989條規定:「本編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係。」所謂人格權的享有,是指民事主體因為法律的確認而享有各項人格權。人格權保護所產生的民事關係主要是指因人格權遭受侵害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民法典人格權編為人格權提供了豐富的保護手段。此外,人格權編還調整因人格權行使和限制而產生的關係。
-
課堂筆記第十彈:人格權編重點問題解讀
9月11日下午,「人民法院大講堂」第十課開講啦!北京大學教授劉凱湘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主要內容理解與適用」為題,為法院幹警授課。人格權在民法典的立法安排上如何演變?人格權有哪些法律性質與特徵?民法典中的人格權立法結構為何?人格權糾紛有哪些法律適用規則?
-
王利明:論人格權保護的全面性和方法獨特性——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為分析對象 | 前沿
【作者簡介】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商法律網授權學者。我國《民法典》在博採傳統大陸法系法典體系優點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人格權作為獨立一編進行規定,克服了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絲毫不誇張地說,我國《民法典》的人格權編能為世界各國應對21世紀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共同面對的人格權保護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
學習民法典|課堂筆記第二彈:如何正確地打開民法典?
學習民法典|課堂筆記第二彈:如何正確地打開民法典? 人民法院大講堂7月10日下午,「人民法院大講堂」第二課開講啦
-
民法典人格權編 每個個體都是生機勃勃的生命
文 | 本刊記者 花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法條中,人格權編無疑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當天下午的會議快結束時,主持人請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就人格權編的問題暢談了自己的觀點。多年來,王利明一直是人格權獨立成編的支持者,他再次表示,人格權如果可以獨立成編最為理想。據多名參會學者回憶,王利明話音剛落,反對的聲音就出現了。
-
王利明:人格權獨立成編對保護百姓人格尊嚴意義重大
針對我國民法典為什麼要強調人格權,單獨制定一編的問題,王利明介紹說,規定獨立的人格權編,首先就是要全面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維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落實憲法關於保障人格尊嚴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人格尊嚴的強烈需求。第二是回應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
-
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智匯大講堂民法典專題講座開講
6月16日,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匯大講堂民法典專題講座開講。著名民法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擔任主講嘉賓,為深圳人才線上解讀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王利明教授從五個方面重點闡釋了民法典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具體體現。
-
民法典編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格權立法?
我們需要制定的是21世紀的民法典,不能囿於200多年前的《法國民法典》和100多年前《德國民法典》所構建的體系。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的重大創新。自清末變法以來,我國曆次民法典編纂皆採納潘德克頓的五編制體系,深受德國法影響,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今天,我們雖然要借鑑外國法的經驗,但又不能定於一尊。
-
「迎接《民法典》時代」高校教師公益培訓開播!王利明領銜首講
小編按8月1日,「全國高校民商法學師資公益培訓班(2020):迎接《民法典》時代」順利開班。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首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軼教授主持了首場講座。: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體例與教學體系
-
課堂筆記:如何正確地打開民法典?
課堂筆記:如何正確地打開民法典? 7月10日下午「人民法院大講堂」第二課開講啦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兩會·看典)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該編含6章、51條、近5000字,詳細規定了一系列人格權保護制度,成為中國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2018年8月,人格權編草案首次亮相。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今天跟著普法君一起學習《民法典》人格權編的法律規定以及特色亮點吧。什麼是「人格權編」?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第四編「人格權」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從民事法律規範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權利。「人格權編」有哪些主要內容?
-
王利明:論人格權的定義 | 前沿
【作者簡介】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商法律網授權學者。人格權概念直接奠定了人格權立法的基礎,如果人格權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確,則人格權的權利體系和制度體系也就無法確定。在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制定過程中,有學者認為人格權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人格權是不可定義的,並因此認為人格權不應獨立成編。
-
王利明:我國為什麼制定民法典 應制定什麼樣的民法典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民法典至今未出臺,成為我國法制史上的一大憾事。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條件已經具備,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那麼,我國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我國應該制定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這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採訪了參與這部法典制定工作的著名法學家王利明教授,請他就此發表看法。
-
【編製備考】《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涉及的重要變化
《民法典》規定了"性騷擾"認定標準即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2.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防止和制止性騷擾的義務。《民法典》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二條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