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親長大的年輕人,講述他眼中,原生家庭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2021-01-07 黃衣心理

引言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否認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成長過程、最後性格以及觀念的影響。我曾經也是如此認為,但隨著我慢慢地長大,我閱讀了越來越多的書籍,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對於自己的了解漸漸地越來越深刻……在我終於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時,就在生活中的某一個節點,我終於意識到:原生家庭雖未給我帶來不好的影響,但原生家庭的特徵,還是使得我的某些觀念受到了影響。我漸漸地發現,我的身上,也確實有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影子。

從此,我不再否認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的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影響是樂觀積極的,並不像大多數人提起原生家庭的影響時想到的那樣,都是一些負面而不積極的影響。

1.原生家庭對我的生死觀產生的影響

原生家庭讓我對於死亡有著於他人不同的認識。

對於我來說,死亡並不是一件冰冷或是遙遠的事。因為我曾有親近的人因疾病去世,所以我對死亡並不陌生。或者可以說,我曾經遙遠的觸碰過死亡。

在2008年,那年我六歲。

在我的印象中,死亡並沒有具體的畫面,只是模糊的一團霧,絲絲縷縷的,只是幾張他於我殘留的記憶中的畫面,或是我自己給自己根據媽媽的描述而編造的回憶的畫面,以及我一直努力試圖去抓住的,他曾存在的氣息。

他的死亡對於年幼的我來說,並不具體。

他不住在家裡,他住在醫院,而我住在家裡。好像是從我出生幾年後,他就已經被查出了癌症晚期。印象中的他一直在做化療,所以即使是少有的回家的時日,也因擔心對我有不好的影響而不肯與我親近。在我的六年裡,他存在的記憶不過是短短幾瞬。

他的死亡對於年幼的我來說,是樓道小區裡擺滿的花圈,是一群我不認識但是穿著規整正式的叔叔阿姨一撥一撥來到我的家裡,是被媽媽送到表姐家住的幾天,是一張很大的黑白照片,那是我這麼多年來對他最為具體的記憶。

每個人對死亡的感受是不同的。

有的人年輕,他們對生命滿懷留念,他們抗拒死亡,他們熱愛每一秒的生活,把生活看作恩賜。有的人病痛纏身,死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和釋然。而有的人,那些活了很久已經活明白了的爺爺奶奶,死亡只是永恆的一瞬,是一場終於到來了的必然,。

他與我並不親近,但我對他是天生親近的,所以我對於死亡,也並不會感到恐懼,而感到莫名的溫度,那是我記憶中不曾觸碰過的,他的懷抱。

但我只是親近他,並不親近死亡。

原生家庭的特點讓我並不恐懼死亡。

2.原生家庭對我的愛情觀產生的影響

再來說說原生家庭對於我的婚姻觀和愛情觀的影響。

我並不是一個把愛情看作必需品的人。為什麼我認為愛情不是必需品,兩個原因: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成長環境的影響。

但我的原生家庭並未給我帶來負面影響,除了關於愛情的觀念不同,其他的影響,都是樂觀積極向上的。我比其他人都要過得快樂,我比大部分的人都要優秀,大家都很喜歡我,沒有人看得出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家都以為我來自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在我有記憶的大部分時間,我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她不光用自己的能力撐起了我們整個家,同時還非常重視對我的教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學過什麼呢,鋼琴,舞蹈,主持人,吉他,美術,遊泳,二胡,國畫,書法,葫蘆絲……她從小就告訴我,單親家庭並不是一件值得自卑的事情。她用行動,用她的能力,用她對我的陪伴,用她對我的教育,告訴我,我們很好。後來也確實,我成為了被別人羨慕的那個。她做到了,我做到了,我們做到了。

或許,如果他還在的話,我不會獲得像現在這樣讓人羨慕,因為媽媽說當時他還在的時候,他是不讓我學鋼琴的,以此類推,如今我擅長的那些,都會成為我羨慕別人,而不是別人羨慕我什麼都會。但不可否認的是,有得有失是常態,他的存在也會彌補我如今以來缺失的遺憾。

3.健康而幸福的家庭環境

我本人並不是典型的單親家庭的小孩,在觀察到身邊與我情況不同的單親小孩的情況後,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導致我與她們如此不同。像人們對單親家庭的刻板印象中所描寫的那樣,會有不負責任的父母,會有不那麼愉快的童年,會有不幸福的童年……但我沒有經歷過這不好的任何一項,所以我與她們都不同。

我的媽媽給我構建了一個健康而幸福的家庭環境,或者說,她給我構建了對於「單親家庭」的正向的認知。所以就此來看,父母對於我們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收尾

我跟媽媽的關係是所有人都會羨慕的那種,我們不光像母女,更像朋友。我從她一個人哪裡所得到的愛,並不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少,甚至,我可以自信驕傲的說,我的媽媽給了部分人從父母兩個人那裡都得不到的愛。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的媽媽給我構建的環境,但我知道她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讓我認識自己,並讓我為我自己感到驕傲。我想原因就是,因為我足夠優秀,我也足夠幸福,所以我沒有那些單親的特徵。所以在我看來,父母對於孩子有著很大的導向作用,孩子去模仿父母是天性,所以父母的行為有多麼重要不言而喻。

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她們永遠都意識不到自己到底給孩子帶去了多大的傷害。父母始終應該是一個正向的,積極的角色。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就像我媽媽一樣。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單親家庭?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有哪些問題?
    什麼是單親家庭?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都很自卑短暫的自卑,可以打磨自身,長久的自卑,影響很大。自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貧窮而自卑,有的是因為長相而自卑,還有的是性格內向產生的自卑,最後,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因為是單親家庭而產生的自卑,那麼,為什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自卑呢?這就要追溯到ta的童年經歷了。
  • 某電影陳念小北單親家庭的經歷表明什麼,從心理學談原生家庭影響
    劇中提到了單親家庭,兩位劇中的主人公陳念和小北都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從小的不健全的原生家庭經歷,讓兩位十分沒有安全感,也造就了陳念的性格內向與隱忍。小北的逃離家庭成為社會小混混中的一員。難能可貴的是小北雖然有些自卑,但並沒有失去內心中的那份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他成為了陳念的守護者。
  • 這就是生活: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強的背後是對生活的不安全感
    按照常理,管一鶴是高管,在公司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他大展宏圖的時候;而葉小白只是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無論是從家庭、物質、前途等各方面考量,選擇離職的都應該是葉小白。這裡不是對職場女性有任何的歧視,而是基於現實的考慮,既然二人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就要儘可能地將損失最小化。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離職的卻是管一鶴。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單親對於一個孩子到底會有多大影響?
    而今天,我們要來談一下,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家長總是自私的以為錢就能解決一切。可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關懷。而朱晶晶因為從小被慣壞,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公主。仿佛整個世界都要圍繞她轉一般。朱朝陽這時變成了乖巧的孩子,說他先走了。他並沒有跟父親告狀,也知道或許告了狀也並不會有什麼結果。
  •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感動的
    自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貧窮而自卑,有的是因為長相而自卑,還有的是性格內向產生的自卑,最後,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因為是單親家庭而產生的自卑,那麼,為什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自卑呢?這就要追溯到ta的童年經歷了。有的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童年往往是不幸的,孩子能感受到的愛,也只是父或母,其中一種愛。
  • 相親新條件:除了房子和彩禮,還要原生家庭和睦,父母得有退休金
    到了90後左右,除了上述條件以外,悄然多出一個新條件:希望對方原生家庭和睦,也就是父母是原配,並且有退休金。01原生家庭和睦意味著什麼去年,有位杭州大叔上了熱搜,他為自己25歲的女兒相親,說女兒很宅,怕晚了嫁不出去,所以來碰運氣。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新生家庭,是相對於原生家庭來說的,也就是孩子長大以後,建立的自己的新家,就是新生家庭。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丨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
    個人成長中,父母的後天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父母的撫育幼兒的方式,也是影響孩子們長大之後的表現的一個潛在因素。如果父母對子女充滿了愛的教育,那麼孩子長大後更大可能會成為陽光開朗、信心十足、容易感知幸福的外向樂觀的人;如果父母對子女嚴苛冷漠,那麼孩子更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情緒問題,進而懷疑人生,長大後也會是多疑苛求、自卑敏感並且不容易向外界求援的內向的人。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丨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
    個人成長中,父母的後天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父母的撫育幼兒的方式,也是影響孩子們長大之後的表現的一個潛在因素。如果父母對子女充滿了愛的教育,那麼孩子長大後更大可能會成為陽光開朗、信心十足、容易感知幸福的外向樂觀的人;如果父母對子女嚴苛冷漠,那麼孩子更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情緒問題,進而懷疑人生,長大後也會是多疑苛求、自卑敏感並且不容易向外界求援的內向的人。
  • 第一所學校——原生家庭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子女未成婚前,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下面我們來說說對孩子影響比較大的幾種原生家庭。第一種,父母重男輕女對孩子的影響。比如《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深受其害,母親嚴重的重男輕女,父親的懦弱無能,讓她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他的大哥因為是學霸,受到家裡器重,對妹妹的委屈視而不見,好面子,對自己的家庭也少了責任感;二哥就是溺愛了,做事都不靠譜,貪慕虛榮,欺負妹妹變得理所當然。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固然重要,但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從意識到問題,一直到真正改變是一個挺困難的過程,畢竟原有的方式已經跟隨我們數十年。但只要你有意識去改變,就一定會有收穫,而孩子,一定是我們改變的決心和動力。
  • 把男友帶回家,母親說: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能嫁!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能嫁!」媽媽斬釘截鐵地說。「他從小跟他媽媽長大,母子感情肯定非常深厚。這種情況下,一般獨自支撐家的媽媽會相對很強勢,以前做兒子的主,以後也得做你的主。」「另外,母子相依為命過了那麼多年,他媽媽肯定對兒子特別依賴,即使以後兒子成了家,也會希望與兒子住在一起。
  •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說這話的人,被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
    在部分人的觀念裡,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存在缺陷的,甚至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不健康」。然而說這話的人,卻被下面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孩子,你屬於你自己」在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初三男生上臺演講,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很早以前就離婚了,而他由媽媽撫養。
  • 有愛的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和不幸福的雙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一個良好的有愛的單親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遠比一個不幸福的雙親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要幸福的多。像那樣的例子,只要細心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中很多。,他們的兒女就是在那種吵吵鬧鬧不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這就是不幸的雙親家庭給孩子們帶來的悲哀相反的女主人一婚的老公是個非常和善的人一直都單身,帶著兩個兒子長大,沒有再婚而且他的兒子長大以後都特別的堅強,而且還特別懂得珍惜,對另一半是同愛有加,過得特別的幸福。同時也特別的堅強,帶著老婆白手起家在市場賣魚,還買了好幾棟房子。兒女們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 你會介意伴侶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嗎?
    你會介意另一半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嗎?常聽到長輩們教育子女,選伴侶不要選單親家庭長大的人。單親的孩子親眼目睹了父母分離,敏感、獨立、不相信愛情。但也聽說過這樣一些說法——單親的孩子更懂得婚姻的不幸會帶來什麼,明白家庭責任的重要性,所以選擇伴侶更慎重,更能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你會介意另一半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嗎?
  • 校園霸凌者背後的原生家庭,你知道多少?
    堅決杜絕基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校園經歷,帶大家看一下校園霸凌者背後的原生家庭。首先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他們可以拉幫結派在一起?是不愛學習,有共同愛好。以我為例,初中時期,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壞孩子,有的同學的家長都不讓他們和我玩。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不愛學習,有著各種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愛好。當然對於他們的家庭我也一清二楚。我的家庭:我是一個留守兒童,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一年回來一次。我父親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一旦話沒說好他就動手打人,而且是一種壓制性的情緒輸出,每次好像事情都很大,其實就只是我稍稍微剛想和他理論。
  • 中國有多少單親家庭的孩子,正在遭受冷暴力?
    知乎上有一個的話題:「你會讓兒子娶單親家庭的女孩嗎?」有人回答:不會。他們認為有些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性格會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是長期處在缺愛環境的孩子容易敏感、自卑、消極,甚至價值觀扭曲。所以,單親家庭的孩子,成為了他們眼中不好的存在。有很長一段時間,「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個稱呼,是存在鄙視的,但沒有人去關心,這些孩子的背後,或許比留守兒童,更可憐。1近日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李尖尖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 單親家庭長大的男人,到底該不該嫁?
    很多姐妹都曾在網上問我,「我交往了一個單身家庭的男孩子,可父母說,找對象最好不要找單身家庭的孩子,那我到底要不要和他在一起了?」這個問題乍一看有些滑稽,畢竟一個人的好壞怎麼能靠是不是單親就片面下定論呢,但既然這種問題會頻頻成為討論的話題,那就說明一定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困擾。都說單親家庭的男人心理上會有問題,那麼,具體會有哪些問題呢?
  • 被原生家庭「毀掉」的女明星們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影視劇裡刻畫的原生家庭問題層出不窮。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幾個主角的家庭背景分別是單親、棄養、控制欲神經質的母親……堪稱問題家庭大集合,再早一點的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也籠罩在原生家庭之殤中,讓「中國最慘女兒」的影視劇形象持續升級,一個賽一個的慘。
  • 《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簡·尼爾森這樣說:「卡蘿爾讓我相信了單親父母有特殊的需求;謝麗爾支持單親家庭不是破碎家庭的見解。她們兩位都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個溫暖舒適並賦予孩子力量的家,是單親父母的傑出榜樣。」如今,全球離婚率年年新高,再加上其他一些生活上的原因,單親家庭的孩子已是這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