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高血壓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治療高血壓,堅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非常重要,但有人往往忽視這點,服藥時斷時續,這樣會非常影響療效。所以患者首先應當清楚高血壓的危害性。高血壓的危害性現在已經不亞於腫瘤帶來的危害,這絕非危言聳聽,往往不少惡性腫瘤患者已廣泛轉移,一些患者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高血壓病也是如此,因高血壓導致中風、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非常多,其致死、致殘率是驚人的,如果到此時再治往往已無力回天。因為按照目前的醫學水平,一旦患了原發性高血壓迄今尚無根治的辦法,只有服用降壓藥把血壓降下來,如果此時停藥後過不了幾天血壓又會升高,雖然長期服藥雖然不一定能根治高血壓,但可大大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達到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長壽之目的。所以為合理使用降壓藥,高血壓患者服藥應注意以下十點:
1、吃藥必須遵醫囑忌擅自亂用藥物,有的病人在服降壓藥藥期間,出現時服時停現象,不知道突然停藥後,會導致血壓反彈,對健康更為有害。因此,藥物治療堅持不懈,時服時停不但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而且還易引發意外。高血壓,可以說是一種終身疾病,必須長期堅持治療。當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後,逐漸減量,使治療量維持在一個較低而又能控制血壓穩定的水平。降壓藥有許多種,作用也不完全一樣。有些降壓藥對這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有些降壓藥對另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服藥類型不對,降壓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有時會誤以為藥物不管用。高血壓病人的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應按病情輕重和個體差異,分別治療。
2、不宜快速降壓忌降壓操之過急,有些人一發現高血壓,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壓降下來。甚至隨意加大用藥劑量,這樣極容易發生意外。尤其是血壓水平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壓患者,極可引起心腦血管嚴重病變。短期內降壓幅度最好不超過原血壓的20%,血壓降得太快或過低都會發生頭暈、乏力,重的還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和心肌梗死。服藥一般情況下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若療效不明顯,或有明顯不良反應時,應改為另一類降壓藥。若一種降壓藥達不到目標血壓時,則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降壓藥聯用,以達到有效控制血壓的目的。
3、儘量避免睡覺前服藥,當人入睡之後,新陳代謝降低,血液循環減慢,血壓也會有一定程度下降。如果睡前服藥,由於兩小時後是藥效高峰期,此時血壓下降,血流變緩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極易導致血栓形成,引發中風或心肌梗死,因此,睡前服藥應慎重。臨床發現,睡前服降壓藥易誘發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正確的方法是睡前2小時服藥比較好。
4、不可擅自亂用藥物,降壓藥有許多種,藥理作用和降壓機理也不完全一樣。因此,高血壓病人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5、忌不測血壓服藥,有些病人平時不測血壓,僅憑自已感覺服藥。感覺無不適時少服一些,頭暈不適就加大劑量。其實自我感覺與病情輕重並不一致,如血壓過低,大腦供血不足也會出現頭暈,繼續服藥很危險此時。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應定時測量血壓,最好固定血壓計,保證血壓監測的穩定性。並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劑量,以便鞏固與維持療效。
6、切忌無症狀不服藥,有些高血壓患者平時無症狀,測量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高。用藥後頭昏、頭痛不適,索性停藥。導致血壓再升高,很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疾患。事實證明,無症狀高血壓其危害更大。所以一經發現,就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用藥,使血壓降穩定在正常水平。
7、不得隨便改變治療方案,如需更換藥物或者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時,一定要與醫生溝通要遵醫囑,最好不突然停藥,以免產生血壓反跳或者其他的不良反應。
8、宜採用聯合用藥儘量不要單一用藥,除輕型或剛發病的高血壓外,儘量不要單一用藥,要聯合用藥,複方治療。優點是可產生協同作用,減少每種藥物的用藥劑量以減少藥物副反應。大多數病人都應該採用聯合用藥,且劑量和組合都應個體化。
9、忌間斷服降壓藥,有的病人用降壓藥時服時停,血壓一高吃幾片,血壓一降,馬上停藥。這種間斷服藥,不僅不能使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發展。平時患者和家屬要主動與醫生溝通。要對常用降壓藥的作用、不良反應有所了解;要遵醫囑按時服藥,用藥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向醫生反映,以利於醫生調整用藥或治療方案,從而能最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還要消除長期服藥會損害身體或產生耐藥性的顧慮和錯誤觀點,只要用藥正確,上述擔心是多餘的。
10、關於藥物的選擇,藥物應該儘量選用長效降壓藥,能在24小時內有效控制血壓,這樣可以避免一天之內血壓大幅波動,也能避免多次服藥的麻煩。另外儘量選用價格低廉,副作用少,便於購買的降壓藥,因為服用降壓藥是需要長年累月長時間服用的,甚至往往是需要終生服藥降壓治療的,所以經濟上也是要考慮到的。還有儘可能選用既能降壓,又能減輕和逆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