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和大家說說杏皮子湯飯。這裡的杏皮子其實並不是我們平時所吃杏子的皮,而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西北麵食。這種麵食,在東北地區被叫做「貓耳朵」,在陝甘一帶被稱為「麻食」,而在我們當地,正宗的名字就是杏皮子,杏的發音和「橫」同,發四聲。
閨蜜一向喜歡美食,尤其對麵食情有獨鍾。今天在電話裡,聽說我要用梳子去做出一碗湯飯,頓時來了極大的興趣,電話一放就風風火火地趕到我家。這碗湯飯酸辣暖心,一把梳子做出來,閨蜜連盛兩碗都沒吃夠,要不是她覺得不好意思,估計連鍋端走也是有可能的,哈哈……下邊,我就和大家分享下這碗杏皮子湯飯的做法吧。
製作杏皮子湯飯,需要麵粉和製成麵團,再以羊肉切片、土豆、胡蘿蔔、西紅柿、香菇切丁,大蒜切末,幹豇豆、菠菜和香菜切段來作為配料。不喜歡吃羊肉的朋友,也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肉類或忽略。花椒粉、胡椒粉、姜粉、醬油、醋和適量食鹽作為調味料。這些食材和調味料,基本都是隨手可得的,所以這碗湯飯,也飽含了家常的味道。
小麥麵粉150克加1個雞蛋、適量食鹽同冷水和制,需要和得不硬不軟。麵團和好,餳面約10分鐘備用。在餳面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將配料準備好,兩不耽誤。餳好的麵團擀成一張厚約2毫米的薄麵餅,橫切後再豎切,形成約5毫米見方的小面塊,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杏皮子的製作了。這次製作,是閨蜜和我一起完成的。快樂,存在於美食製作過程,友情,更加升華這樣的快樂。切好的小面塊,放在製作麵食專用的梳子上,大拇指用力方向和梳齒夾角45度,輕輕一碾,小麵團頑皮的一翻身,杏皮子就做好了。如果不想用梳子,在面板上也能用同樣方法製作杏皮子,只不過相對來說,缺少了紋路而已。
製作好了杏皮子,下一步就是制湯了。鍋放底油,炒香羊肉片,加入花椒粉、姜粉和醬油繼續煸炒幾下,放入西紅柿丁炒紅,再放入土豆丁、胡蘿蔔丁、香菇丁、幹豇豆段略微劃炒,倒入適量的水或湯。使用羊肉湯,會更鮮美,我沒有現成的羊肉湯可用,就加入了水。大火開鍋,中火煮約10分鐘,當土豆丁和蘿蔔丁發軟時,放入我們用梳子做出的杏皮子,約再煮5分鐘左右,放入大蒜末、菠菜段和香菜末,再點入適量食醋、食鹽和胡椒粉調味,就可以出鍋裝碗了,如果喜歡酸辣口味,還可以加點油潑辣椒進去。
杏皮子,也可以提前做好冷凍起來,什麼時候想吃拿出來都可以煮,適合作為家常飯食用。尤其小酌後,吃一碗熱乎乎的杏皮子湯飯,酸辣可口,渾身出點熱汗,元氣也可以迅速得以恢復。東北、陝甘或是西北地區,冬至都有吃杏皮子的習慣,統一的說法是:冬至吃杏皮子(貓耳朵、麻食),不凍耳朵。美食,傳承的不僅僅是味道,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心願和祝福。您喜歡吃杏皮子嗎?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