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地方政府與城投平臺專題分析報告
——安徽邁出長三角一體化鏗鏘步伐,合肥市勇擔重任
發布機構:普益標準·數據研究中心
研究員:林富美 郭全毓 程陽
2020年12月
摘要
安徽省2019年GDP為3.71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十一位,處於中上遊水平。GDP同比增速為7.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40個百分點。從人均水平來看,因人口基數較大,2019年全省人均GDP為5.85萬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產業結構方面,受益於長三角內部的產業轉移,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其三大產業佔比分別為7.9%、41.3%和50.8%,第三產業的主導作用逐步顯現。財政收入方面,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182.5億元,排名全國第十一位,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為43.1%,財政自給程度一般。債務方面,全省2019年地方政府債務餘額7936.4億元,債務規模排名全國第十二位;債務率119%,低於全國平均債務率156%,廣義政府債務率為174%。安徽省政府債務規模處於全國中遊水平,政府債務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也將為政府債務償付提供根本保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安徽省下轄16個地級市,按地理空間布局可大致劃分為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個地區。從經濟總量來看,合肥市和蕪湖市在全省的經濟領先地位較為明顯,其GDP分別為9409.4億元和3618.3億元,排名全省前兩位。滁州、阜陽、安慶、馬鞍山和蚌埠市的GDP分布在2000~3000億元之間,在省內居於中上遊水平。其餘地級市主要分布在皖北和皖南地區,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速整體不高,主導產業有待持續扶持。銅陵市是省內唯一一個經濟負增長的城市,2019年其GDP同比下降1.7% 。
財政方面,合肥市和蕪湖市的財政運行質量相對良好。其餘地級市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不高,財政自給率偏低,需要依賴上級補助收入彌補財政收支缺口。黃山市和池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較小,財政自給率偏低,政府財政造血能力偏弱,對於培育其本地支柱產業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債務方面,阜陽市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全省最高,為952.8億元。 合肥市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高,但其經濟財政實力可作為有力支撐,且廣義政府債務率不高,債務在可承受範圍內。淮南、六安和池州市的財政收入規模較小,廣義政府債務率較高,政府有一定的償債壓力。
從區縣層面來看,經濟方面,安徽省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區縣中,GDP排名前三的均為合肥市轄區。地級市下轄縣中,合肥市的三個全國百強縣:肥西縣、肥東縣和長豐縣經濟實力在縣域中排名靠前。財政方面,安徽省各區縣的財政收入普遍較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稅收收入為主。債務方面,安徽省區縣市整體政府債務餘額不高,但各區縣經濟財政分化明顯,多數區縣的財政收支規模小,但其廣義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重。同時,全省存續的區縣級城投債規模較小。
根據普益標準的地方政府評價模型,地級市層面,合肥市以84.08分的綜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一,其餘地級市得分均在80分以下,並且綜合得分排名後四位的地級市均在70分以下。區縣級政府中,排名前十位的區縣分布在合肥、蕪湖、宣城、安慶和馬鞍山,其中合肥市佔據5席。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目前安徽省共有城投企業446家,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含省級)共210家,佔比47%,區縣級的城投平臺共236家,佔比53%,區縣級城投數量相對較多。全省曾發行過城投債或信託產品的城投企業共有173家。
在融資方式上,截止到2020年12月末,仍有債券存續的城投平臺共131家,其中地級市城投平臺71家,區縣級城投平臺共60家,地級市城投數量相對較多;有信託產品存續的城投企業有34家,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8家,區縣級城投企業26家,可見省內通過信託方式融資的城投企業以區縣級城投為主。
截至2020年12月末,安徽省城投債餘額共計4515.74億元,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的債券餘額3716.52億元,佔比82%,而區縣級城投企業債券餘額為799.22億元,佔比約為18%,其規模顯著小於地級市城投。從債券期限和票面利率來看,地級市城投的平均投資期限和平均票面收益率均低於區縣級城投。就信託市場而言,截至2020年12月底,安徽省有34家城投企業有集合信託產品存續。從融資規模上看,地級市城投企業存續的信託產品總規模為16.4億元,區縣級城投為43.2億元。對比債券、信託兩種融資途徑發現,安徽省城投企業以債券為主要融資方式,其次約有12%的城投企業選擇通過信託融資,且以區縣級城投企業為主。在期限和利率方面,債券的平均期限為4.93年,而信託的平均期限僅為1.92年;同時債券的平均利率為5.45%,而信託的平均利率為7.81%,明顯存在利率倒掛。可見安徽省城投企業的融資渠道以債券為主,仍有小部分資質較弱的區縣級城投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弱,融資難度相對更高,需依賴信託等非標融資方式進行融資,注意規避尾部企業風險。
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安徽省有2家區縣級城投企業先後出現非標產品和債券違約,或對當地城投企業整體資信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抬升省內城投企業融資成本。
根據普益標準的城投企業評價模型,我們計算了安徽省129家發債城投企業的綜合評分,其中地級市城投平臺參評75家,區縣級平臺參評54家。全省地級市城投企業主要分布在3~6檔,1~2檔城投企業數量較少,僅有7家;而區縣級城投主要分布在5~8檔。從普益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同檔的地級市城投企業和區縣級城投平均綜合得分無明顯差距,表明同檔的優質區縣城投實力和地級市城投相當,但數量較少。整體來看,安徽省資源型城市較為集中,部分地區經濟面臨轉型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影響政府對於城投企業的潛在支持能力。省內優質城投企業數量不多,少數區縣級城投實力不輸地級市城投。
一、安徽省地方政府綜合分析
(一)安徽省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中上遊,財政自給程度一般
安徽省位於我國中部地區,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兩大國家戰略均覆蓋的唯一省份,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接沿海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2019年安徽省GDP為3.71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十一位,處於中上遊水平。GDP同比增速為7.5%,居全國第七位,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40個百分點。從人均水平來看,作為中部人口大省,安徽省人均GDP為5.85萬元,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7.09萬元)。
圖 1:2019年全國各省經濟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安徽省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製造業基地,省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並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產業結構方面,受益於長三角內部的產業轉移,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其第三產業佔比自2010年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產業轉型效果顯著,2019年其三大產業佔比分別為7.9%、41.3%和50.8%,第三產業的主導作用逐步顯現。近年來汽車及工程機械、家用電器行業、化工等支柱產業持續為省內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但全省也同時面臨資源枯竭和傳統產業轉型和環境治理等諸多挑戰。為此安徽省正在快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力推進產業升級,並形成了電子信息和家用電器、汽車和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材料和新材料、輕工紡織、能源和新能源六大高新技術主導產業。
圖 2:2010~2019年安徽省產業結構
圖 3:2019年安徽省財政總收入構成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在財政收支方面,2019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182.5億元,排名全國第十一位,其中稅收收入佔比不高,為6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4%。全省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43.1%,財政自給程度一般。安徽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對於中央的財力支持較為依賴。全省2019年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為6659.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比47.8%;政府性基金收入為3374.2億元,佔比50.7%,對本省財力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2019年全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3113.11億元,幾乎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持平,可看出全省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較高。
(二)安徽省債務規模處於全國中等水平,償債風險總體可控
在地方政府債務方面,安徽省2019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7936.4億元,債務規模排名全國第十二位,處於中等水平。作為國內經濟中等發達省份,安徽省自十三五以來搶抓新型城鎮化,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斷提高至55.8%。雖已有一定經濟基礎,但全省城鎮化水平仍有提高空間,省內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投資空間,政府未來仍會通過舉借債務助力投資和發展。從城投債存續規模來看,全省城投債餘額為3627.91億元,約為政府債務餘額的46%。就實際債務負擔水平來看,2019年安徽省負債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GDP)為21%;債務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財政總收入)為119%,低於全國平均債務率156%;廣義政府債務率為174%。安徽省政府債務規模處於全國中遊水平,政府債務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也將為政府債務償付提供根本保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圖 4:2019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其中新疆和內蒙古2019年末的政府債務餘額未披露。
(三)普益標準地方政府評價模型
普益標準從經濟、財政、債務和發展潛力等四個方面對地方政府進行綜合評價。
經濟方面選取了GDP、人均GDP、GDP增速及城鎮化率等四個指標進行打分並加總,省級和地級市政府在經濟方面的滿分為20分,而區縣級政府的經濟得分滿分為30分。
在財政方面,選取了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率、稅收收入比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等指標進行打分,財政指標的總分值為35分。
在債務方面,我們選取了負債率和債務率進行評價,其中廣義負債率是指用廣義地方負債(城投有息負債+地方政府債務餘額)/GDP來衡量的地方政府債務水平,一般預算債務率是指(地方債務/一般預算收入),廣義一般預算債務率是指(廣義地方債務/一般預算收入)。考慮到區縣級的債務在一定程度上會由上級政府負擔,故普益評價給予省級和地級市的債務得分滿分為35分,區縣政府的債務得分總分為25分。
在發展潛力方面,我們選擇常住人口增速、稅收增速和人均GDP增速來衡量地方政府的發展潛力,該項總分值為10分。
最後,我們將這四方面的得分進行相加,得到地方政府的綜合評分。
表 1:2020年普益標準地方政府綜合評價模型
二、安徽省地級市政府綜合分析
(一)省會合肥一城獨大,皖北、皖南地區經濟相對滯後
目前安徽省下轄16個地級市,省會城市為合肥市。從地域上看,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安徽省,大致將全省分為三個區域: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區三個地區。皖北地區包括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陽市和亳州市這六座城市;皖中地區包括合肥市、安慶市、滁州市、六安市四座城市;皖南地區包括蕪湖市、馬鞍山市、銅陵市、宣城市、池州市和黃山市。從經濟總量來看,合肥市和蕪湖市在全省的經濟地位較為領先,2019年合肥市GDP為9409.4億元,直奔萬億元大關;蕪湖市GDP為3618.3億元,排名全省前二。滁州、阜陽、安慶、馬鞍山和蚌埠市的GDP分布在2000~3000億元之間,在省內居於中上遊水平。其餘地級市主要分布在皖北和皖南地區,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速整體相對不高,主導產業有待持續扶持。其中皖南地區的銅陵市、池州市和黃山市的經濟總量排在全省後三位,均在1000億元以下。銅陵市也是省內唯一一個經濟負增長的城市,2019年其GDP同比下降1.7%[1]。
人均GDP方面,省內各地級市之間差異較大。合肥市人均GDP為11.56萬元,為全省最高。蕪湖市和馬鞍山市的人均GDP分別為9.6萬元和9萬元,排名全省靠前。人均GDP在5萬元以下的地級市有5個,除六安市外,均為皖北地區城市。阜陽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達到829.5萬人,僅次於合肥市,其人均GDP為省倒數第一,僅有3.29萬元。
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合肥市2019年第三產業佔比為60.6%,產業結構合理。合肥市是國內第一大家電生產基地,產業主力軍已成了「芯屏器合」——顯示屏、半導體、裝備製造和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政策扶持力度大。目前全市擁有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家用電器、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六大主導產業。蕪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有奇瑞汽車和海螺水泥(600585,股吧)等知名企業,製造業實力強勁。阜陽市以輕工業和白酒產業為支柱。馬鞍山有大型鋼鐵企業馬鋼,但是靠近合肥,在大合肥虹吸效應之下,馬鞍山未來的的定位和產業轉型較為顯得迫切。皖北地區的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和淮北市作為資源型城市,均以第二產業為主。淮南市和淮北市的產業結構倚重於煤炭,銅陵市則倚重於金屬冶煉,這三座城市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且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黃山市經濟體量在全省居於末尾,以旅遊業為主。
綜合來看,省會合肥市的經濟實力在本省內遙遙領先,產業結構層次處於中高端,發展動力強勁,但自身的輻射能力尚有不足。與之相對應的皖北和皖南地區,其多數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區域經濟抗風險能力總體較弱。安徽省內資源型城市較多,部分資源型城市通過轉型升級,經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而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資源稟賦優勢不明顯,產業轉型面臨較大困難。
圖 5:2019年廣東省各地級市經濟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其中馬鞍山市2019年人均GDP為GDP/常住人口測算得出。
(二)多數地級市財政自給率不足50%
在財政收支上,2019年末合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列全省第一,為745.99億元。蕪湖市、滁州市和阜陽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名全省靠前,它們的規模分布在200~300億元之間,但與合肥市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相較之下,黃山、淮北、馬鞍山、池州四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較小,均在百億元以下。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幅來看,除池州市外,其餘地級市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宿州市和豪州市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在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以下簡稱財政自給率)方面,財政自給率在50%以上的地級市有合肥、蕪湖和馬鞍山,其財政自給率分別為66%、64%和63%。其餘地級市的財政自給率在50%以下。宿州、安慶、六安市的自給率較低,均不足30%。從稅收比率來看,公布稅收收入的11個地級市中,除黃山市的稅收比率為51%外,其餘10個地級市的稅收收入比重分布在60%~80%,財政收入結構良好。
綜合來看,安徽省內合肥市和蕪湖市經濟領先地位明顯,財政運行質量相對良好。相較之下,其餘地級市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不高,財政自給率偏低,需要依賴上級補助收入彌補財政收支缺口。其中黃山市和池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較小,財政自給率偏低,政府財政造血能力偏弱,對於培育其本地支柱產業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
圖 6:2019年安徽省各地級市財政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其中銅陵市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未披露。
(三)各地級市政府債務較高,城投債存續規模分化明顯
從地方政府所披露的債務規模來看,截止2019年末,阜陽市和合肥市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排名較高,分別為952.8億元和876.3億元,排名全省前兩位。阜陽市的政府債務餘額接近當年政府限額,當年舉債空間有限。說明阜陽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債務積累較多。銅陵市、池州市和黃山市這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地級市,其政府債務規模也都在200億元以上,面臨經濟放緩且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情況。城投債存續情況方面[2],合肥市城投平臺在債券市場發行領域較為活躍,截止2019年末其城投債餘額為省內最高,約為745.7億元。馬鞍山市和蕪湖市的城投債餘額分別為405億元和336億元,排名全省靠前。池州市和黃山市的城投債規模較小,不足50億元,其餘地級市的城投債餘額分布在100~300億元之間。由此看來,全省城投債發行主體主要集中在經濟實力較強或投融資需求較大的地級市,其下轄的城投平臺債券餘額也隨之存在較明顯的分化。債務負擔方面[3],從廣義政府債務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城投債餘額/財政總收入)來看,池州市的財政總收入僅有96.7億元,但其廣義政府債務率高達256.88%,其政府債務和城投債償付壓力相對較大。
總體來看,安徽省各地級市中,合肥市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高,但其經濟財政實力可作為有力支撐,且廣義政府債務率不高,債務在可承受範圍內。淮南、六安和池州市的財政收入規模較小,廣義政府債務率較高,政府有一定的償債壓力。
圖 7:2019年安徽省各地級市債務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其中銅陵市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未披露。
(四)合肥市綜合實力最強,排名後六位的地級市得分均在70分以下
根據普益標準的地方政府評價模型,我們對安徽省16個地級市進行綜合評價[4]。
從四方面的綜合表現來看,合肥市作為全省經濟發展重心,以84.08分毫無懸念排名全省第一。其餘地級市得分均在80分以下。綜合得分排名後四位的地級市均在70分以下。銅陵市的經濟財政表現和發展潛力得分排名全省靠後,因而其綜合得分僅有62.40分,全省墊底。
具體來看,省會合肥市憑藉其經濟和財政實力,以及良好的債務表現領先於其他地級市。滁州市發展潛力得分為全省最高。滁州市作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層城市,近年來依託南京市和合肥市兩大城市的區位輻射,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參與產業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經濟跑出加速度。2019年其GDP增速高達9.7%,居全省第一位。蕪湖市的經濟實力全省靠前,但因較低的財政收入增速和較高的政府債務規模,其財政表現和債務得分不高,綜合得分較為靠後。
表 2:2020年安徽省地級市政府普益評價結果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其中銅陵市2019年相關財政數據未公布,故採用2018年財政數據參評。
三、安徽省區縣級政府綜合分析
(一)合肥市的區縣經濟實力靠前
根據2019年各地區政府公開披露數據,我們統計了安徽省56個區縣[5](含縣級市)的主要經濟數據。從經濟總量來看,GDP排名前三的均為合肥市轄區,其中合肥市的包河區排名第一,為1333.5億元。其餘區縣的經濟總量均在千億元以下。地級市下轄縣中,合肥市內的三個全國百強縣:肥西縣、肥東縣和長豐縣的經濟實力在省內縣域政府中排名靠前。合肥市肥西縣位於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凸顯,目前該縣的肥西經濟開發區、柏堰科技園和新港工業園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均GDP方面,合肥市包河區和廬陽區的人均GDP均在10萬元以上,排名靠前。全省人均GDP不足5萬元的區縣有25個。
圖 8:2019年安徽省GDP前十的區縣經濟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蕪湖市鏡湖區2019年GDP為663.3億元,未公布三次產業結構,故未顯示在圖中。
產業結構方面,GDP排名前十的區縣中,除滁州市下轄的天長市外,其餘區縣均以第三產業為主,其中合肥市蜀山區和廬陽區第三產業比重高達80%以上。近年來,蜀山區全力打造節能環保、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區的天鵝湖金融商務集聚示範區行業類型廣泛,經濟實力雄厚,是安徽省現代服務業高地和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二)安徽省區縣財政收入普遍較小,但稅收收入佔比較高
在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方面,如圖9所示,安徽省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名前十的區縣中,合肥市包河區和肥西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50億元以上。從稅收比率上看,合肥市下轄的區縣稅收收入佔比均在70%以上。從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上看,這十個區縣的財政收支規模小,財政自給率較高,能較好的滿足本區縣的財政自給自足。整體來看,安徽省各區縣的財政收支規模普遍較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稅收收入為主。
圖 9:2019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前十的區縣財政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三)政府債務規模前十的區縣廣義政府債務率相對較高
從政府債務規模來看,在已公布2019年末政府債務規模的58個區縣(含縣級市)中,政府債務餘額排名全省全市的分布在皖北和皖中地區,其中政府債務餘額超百億元的區縣有2個,分別為豪州市的渦陽縣和蒙城縣。從城投債存量規模來看,截止到2019年末,城投債餘額最高的是宣城市下轄的寧國市。多數區縣的城投債餘額在20億元以下,有13個區縣無城投債存續。
債務負擔方面,從廣義政府債務率來看,政府債務規模排名前十名的區縣,其廣義政府債務率均在150%以上。肥西縣的廣義政府債務率約為64%,政府債務負擔相對較輕。
綜合看來,安徽省區縣整體政府債務餘額不高,但各區縣經濟財政分化明顯。多數區縣的政府財政收入規模小,但其廣義負債率較高,因而償債壓力較重。同時,全省存續的區縣級城投債規模較小。
圖 10:2019年安徽省債務規模前十的區縣債務指標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四)綜合得分排名前十區縣得分均在70分以上,強縣綜合實力可比省內部分地級市
根據普益政府評價模型,安徽省共有59個區縣參評。
從區域分布來看,排名前十位的區縣分布在合肥、蕪湖、宣城、安慶和馬鞍山,其中合肥市佔據5席。從綜合得分來看,這10個區縣的綜合得分均在70~80分之間,其綜合實力整體優於省內部分經濟發展滯後的地級市。具體來看,綜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一的區縣為合肥市肥西縣。合肥市肥西縣的經濟實力在省內全區縣中排名前列,無論是財政實力還是債務表現均表現優異;合肥市包河區的經濟得分最高;蕪湖市戈江區的財政和債務表現為全省最佳;合肥市蜀山區發展潛力得分為全省最高。蜀山區是合肥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位列2019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65位。該區良好的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促進其經濟的穩定增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空間和產業特色等優勢,積極搭建電子商務、大數據、環境科技產業平臺等,推動本區高質量發展。
表 3:2020年普益標準安徽省區縣級政府綜合評價結果前十名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四、安徽省城投企業概覽
(一)經濟發達城市的城投企業數量較多,多數地級市以區縣級城投為主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止到2020年12月末,安徽省共有城投企業446家,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含省級)共210家,佔比47%,區縣級的城投平臺共236家,佔比53%,區縣級城投數量相對較多。從區域分布來看,經濟發達的城市其城投企業數量也偏多。合肥市的城投企業數量最多,有91家。合肥市本身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較大,需數量相對更多的城投以滿足基建投融資需求,並以地級市城投企業為主。相較之下,城投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其餘城市中,宣城市、滁州市和安慶市均以區縣級政府下轄的城投企業為主,其區縣級城投企業數量佔比均在70%以上。其餘地級市城投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分布在10~40家,分布較為均勻。
圖 11:2020年安徽省城投企業數量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從區縣層面來看,安徽省區縣下轄城投企業中,合肥市肥東縣的區縣級城投企業數量最多,有11家。其餘區縣級城投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區縣,其城投企業數量分布在5~9家。全省內多數區縣的城投企業數量相對較少。
圖 12:2020年安徽省區縣級城投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地級市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二)地級市城投通過標準化債券融資更有優勢,非標和債券違約事件或抬升融資成本
城投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可分為以債券為主的標準化產品,和以銀行貸款、信託、資管、融資租賃等為主體的非標產品。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安徽省城投企業中曾發行過城投債或信託產品的城投企業共有173家。下文主要分安徽省城投企業債券和信託產品融資情況。
1. 安徽省城投企業融資方式概覽
在債券市場上,安徽省共有142家城投企業發行過債券。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尚有債券存續的城投企業有131家,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有71家,區縣級城投企業有60家。從債券數量上來看,共有578隻債券存續,其中地級市發行457隻,佔比79%,區縣級發行121隻,佔比21%。從融資規模來看,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省城投債餘額共計4515.74億元,其中地市級城投企業共募資3716.52億元,佔比達82%,區縣級城投企業共募資799.22元,佔比約18%。可看出地級市城投企業的融資規模和債券數量顯著高於區縣級城投。區縣級城投主體信用等級不高,無發債資格或者發債受到銀監會等部門的嚴格限制,是限制其發債的主要原因。另外,平均每家地級市城投企業存續債券約有6.4隻,募資約52.4億元;平均每家區縣級城投存續債券為2.0隻,融資約13.2億元,規模遠低於地級市城投。從債券期限和票面利率來看,地級市城投的平均投資期限和平均票面收益率均低於區縣級城投,融資成本低於區縣級城投93BP。地級市城投企業的信用質量普遍高於區縣級城投,通過標準化債券融資更有優勢。由此可見,在標準的債券市場中,投資者對行政層級較高的地級市城投企業實力和信用資質更為青睞,認為地級市潛在的政府支持力度更為穩固,信用風險相較於區縣級城投更小。
在信託產品市場上,截止2020年12月底,安徽省共有34家城投企業有信託產品存續,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8家,區縣級城投企業26家,區縣級城投企業為主。涉及信託產品共109隻,有96隻均為區縣級城投企業所發行,而地級市城投僅發行13隻,數量遠小於區縣級城投。從融資規模上看,地級市城投企業存續的信託產品總規模為16.4億元,區縣級城投為43.2億元。從信託產品的平均期限和融資成本來看,地級市城投企業的平均融資期限比區縣級城投少3.7個月,平均利率卻低於區縣級城投企業94BP。綜上表明,安徽省地級市城投企業中通過信託融資的主要以區縣級城投為主,地級市企業通過信託等非標融資比例較小。且地級市因資質較好,其融資期限和融資成本均比區縣級城投要小。
表 4:安徽省城投企業存續債券與信託產品情況(截止2020年12月末)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對比債券、信託兩種融資方式發現,安徽省城投企業以債券為主要融資方式,其次約有12%的城投企業選擇通過信託融資,且以區縣級城投企業為主。從企業數量上來看,目前仍有債券或信託存續的城投企業共有152家,全省僅通過債券融資的城投企業有118家,有21家城投企業僅通過信託融資,而同時採用兩種方式融資的有13家城投企業。在期限和利率方面,債券的平均期限為4.93年,而信託的平均期限僅為1.92年;債券的平均利率為5.45%,而信託的平均利率為7.81%,明顯存在利率倒掛。可見,利用債券融資比信託更有優勢,期限更長但成本更低。反映出安徽省城投企業的整體資質較為良好,但仍有小部分資質較弱的區縣級城投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弱,融資難度相對更高。由於信託相較於標準化債券更為靈活,融資期限相對更短,這些城投企業在面臨短期融資需求時,進而選擇信託等非標融資方式進行融資,需注意規避相關尾部企業風險。
另外,在平臺類型方面,在74家地級市平臺中,僅發行債券的企業有66家,僅通過信託融資的只有3家,同時通過債券和信託融資的有5家,即僅有8家城投企業會通過信託產品融資。在78家區縣級城投平臺中,僅通過債券融資的有52家,通過信託融資的有26家。綜合來看,安徽省地級市城投企業均主要利用標準化債券融資,整體資質較為良好。而區縣級城投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需通過信託融資。
圖 13:安徽省不同融資方式的城投企業數量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對於13家同時有債券和信託存續的城投企業,我們按照信託產品金額佔總募資額的比例從高到低排序,排名前十位的城投企業如下表,其中地級市城投企業有5家,區縣級城投8家。馬鞍山市博望區城市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外,其餘城投企業的信託佔比均在5%以下,對信託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馬鞍山市博望區城市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馬鞍山博望區唯一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主營土地開發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該企業資產流動性較弱,需要藉助信託來解決公司資金需求。其擔保業務規模雖小,但發生過代償事件。另一方面,該城投企業其所在的馬鞍山市博望區經濟總量偏低,財政實力較弱。
表 5:安徽省信託餘額佔比前十名的城投企業(截止2020年12月末)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2.安徽省城投企業債券主體概覽
截止2020年12月末,全省債券餘額最高的是江東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236億元。2019年末該公司資產規模為966.65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59%。該企業是馬鞍山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投融資主體,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為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該公司負責馬鞍山全市的天然氣供應,具有較強的區域專營性。債券餘額前十的城投平臺均為地級市城投,這體現出地級市城投較強的融資能力。
表 6:安徽省城投企業債券餘額前十名的企業(截止2020年12月末)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3.安徽省城投企業債券和非標違約情況
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安徽省有2家城投企業先後出現非標產品和債券違約。具體來看,涉及違約的非標產品為中江國際-金海馬6號安徽藍德集團貸款集合資金信託,發行規模3億元,融資方安徽藍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長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該企業為一家區縣級城投企業。2018年5月29日,借款人及擔保人向中江信託提出申請,將2018年6月1日到期的本金17215萬元、6月7日到期的本金2785萬元延期三個月,但約定時間到期時,仍未能歸還本金,構成違約。截至2019年末,該企業對藍德集團及其子公司的未償還借款的擔保本金仍面臨很大的代償風險。此外,因擔保涉訴,該企業多個帳戶已被申請強制執行,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重影響其正常經營。另一起發生實質性違約的是為中城投第六工程局集團發行的15城六局私募債(125877)。該債券本應於2018年8月13日兌付回售本金10.5億元和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7350萬元,但由於該集團主要資產被查封凍結,且流動性較為緊張,無法按期償付回售本息,發生實質性違約。中城投集團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為中國城投建設集團旗下子公司,主要從事建築施工、基礎建設投資、文化旅遊地產開發和資本運營。建築行業本身商業模式決定其融資需求相對更大,疊加近幾年行業整體不景氣,中城投集團第六工程局財務狀況在2017年前後急劇惡化,債務負擔劇增,償債壓力陡然升高。以上兩起違約事件或對滁州市和蚌埠市下轄的城投企業資信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抬升省內城投企業融資成本。
(三)普益標準城投企業綜合評價模型
由於城投企業的優劣不僅與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有關,還與其所屬地方政府的綜合實力密不可分。因此,普益標準針對城投企業的綜合評價模型中,包含了地方政府綜合評價、企業實力及輿情三個方面。模型涉及的具體指標及對應分值如下表所示,最終根據各項指標得分計算出城投企業的綜合評分,並根據分值將企業劃分為1至9檔,對應的評分依次降低。
表 7:2020年普益標準城投企業綜合評價模型
(四)地級市城投整體優於區縣級,區縣城投集中分布於5~8檔
根據普益標準的城投企業評價模型,我們計算了安徽省129家發債城投企業的綜合評分,其中地級市城投平臺參評75家,區縣級平臺參評54家。
1.安徽省城投企業綜合評價結果概覽
從全省各城投企業的普益綜合評價結果來看,全省地級市城投企業主要分布在3~6檔,其數量佔比達75%,其中5檔和6檔的城投企業數量最多,均為17家;區縣級城投企業主要分布在5~8檔。從各檔情況來看,1~2檔均為地級市城投企業,但數量較少,1檔企業僅有1家,為地級市城投,2檔企業有6家,且全省僅有的一家9檔企業為區縣級城投。
從普益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安徽省綜合得分在80分以上的城投企業僅有一家,其餘地級市城投企業的綜合得分在60~80分之間。省內同檔的地級市城投的平均綜合得分與區縣級差距較小,表明同檔的優質區縣城投實力和地級市城投相當,但數量較少。地方政府的經濟實力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城投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也驗證了省內部分經濟較強的縣域政府發展水平要領先於部分經濟發展滯後的地級市。整體來看,安徽省資源型城市較為集中,部分地區經濟面臨轉型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影響政府對於城投企業的潛在支持能力。省內優質城投企業數量不多,少數區縣級城投實力不輸地級市城投。
圖 14:2020年安徽省城投企業普益評價各檔數量分布和平均得分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2.普益標準地級市城投企業評價結果
根據地級市城投企業的綜合得分,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平臺均分布在合肥市。由此可看出,合肥市不僅城投企業數量多,其頭部城投企業的潛在信用資質也整體領先於省內其他城市。這十家城投企業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普益評價為1檔,其餘9家為2~3檔。具體來看,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承擔合肥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管理以及重大產業項目投資等,擁有股東和合肥市政府的鼎力支持。2019年該公司收到合肥市財政局提供的財政專項補助251.46億元,同時還獲得與收益相關的財政補貼合計13.25億元。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資產總規模為4662.97億元,其雄厚的資產規模和不斷夯實的資本實力為其經營和收入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另外,安徽省銅陵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綜合評分在全省地級市公司中排名墊底,主體信用評級為AA,普益評價為8檔企業。該公司為銅陵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園區核心的投資建設主體,其所在的經開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經濟發展對主導產業依賴較高。在園區的前期開發中,該公司已入了大量資金,但管委會示範園回款進度較為滯後,公司持續面臨一定的資金平衡壓力。
表 8:2020年安徽省地級市城投企業普益綜合評價前十名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3.普益標準區縣級城投企業評價結果
根據各區縣級城投企業的綜合得分,綜合排名前十的城投企業覆蓋省內7個地級市,能夠較為充分反映安徽省較優質區縣級城投企業的總體信用情況。其中合肥市和蕪湖市下轄的區縣級城投數量分別有3家和2家,其餘5個地級市各有1家。
在綜合能力方面,肥西縣城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表現最佳,也是省內唯一一家3檔企業。該公司是肥西縣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區域專營性強,其營業收入和毛利潤主要來自基礎設施及安置房建設業務。肥西縣人民政府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另外,區縣級城投平臺中資質最差的是蚌埠市樂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企業也是全省城投平臺中為唯一的9檔企業。該企業主要從事懷遠縣棚戶區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等業務,2019年年報顯示,其總資產僅有2.76億元,且當期發生虧損,淨利潤為-0.02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2.68%。
表 9:2020年安徽省區縣級城投企業普益綜合評價前十名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註:[1]按照國家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18年銅陵市GDP修訂為954.7億元。
[2]統計廣義政府債務率,需兼顧城投債餘額和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在時間節點上的一致性,故而城投債餘額採用2019年相關數據。
[3]因安徽省內9家地級市2019年全市口徑的關鍵財政指標未公布,僅有7個地級市廣義政府債務率可得。
[4]缺失財政關鍵指標的地級市財政得分相對偏低,進而一定程度上影響總得分。
[5]本文主要統計安徽省發債的區縣級政府相關數據,未囊括省內所有區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