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第一次感受到胎動時,相信你會非常興奮。但是如果胎寶寶太過活躍,胎動過於頻繁的話,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寶寶胎動頻繁的時間點
有的準媽媽發現寶寶胎動頻繁會很緊張,擔心寶寶出了什麼意外。其實,通常寶寶在下面幾個時間段,胎動會很頻繁。
1.孕婦吃飯後
準媽媽吃飯後,體內血糖濃度增加,寶寶也獲得了能量。寶寶有了力氣自然活動會比吃飯前多,這時媽媽會感覺到寶寶胎動頻繁。
2.聽音樂的時候
寶寶在媽媽肚中也能感受到外界的聲音,準媽媽聽音樂的時候,寶寶也會有反應。胎動就是寶寶應對音樂刺激最好的反應,因此,準媽媽在聽音樂的時候感覺寶寶胎動頻繁。
3.晚上睡覺前
通常,晚上寶寶精神好,是活動最頻繁的時候,所以準媽媽覺得胎動頻繁。還有,晚上睡覺前準媽媽能在安靜的環境中數著寶寶的胎動數,也會覺得寶寶胎動比白天頻繁。
4.洗澡的時候
準媽媽洗澡的時候,全身放鬆,心情舒緩。這樣的情緒會影響肚裡的小寶寶,這時候寶寶也就來了精神活動較多,媽媽會感覺到胎動頻繁。
胎動頻繁的原因
胎動反映著胎兒的安危,頻繁的胎動究竟是什麼原因?下面為大家一一解析。
1.與孕周有關
寶寶胎動的頻率和媽媽懷孕的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寶寶在媽媽肚裡時間越長,每天的胎動次數越多,尤其是在第30到32周會達到頂峰。在孕20周,寶寶胎動的平均次數大概是200次/天;在孕32周,寶寶胎動的平均次數大概是375次/天,寶寶每天胎動次數在100-700次之間徘徊。
懷孕35周以後,孕媽媽需要到醫院做胎心監護。這時候產科醫生會建議: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孕媽媽做胎心監護的時候可以使用專用的胎監帶,可以一直用到進產房。
2.寶寶活潑
胎動頻繁代表子宮裡有著充足的營養和氧氣,寶寶正在順利成長著。這樣的寶寶出生後往往也會很活潑。
3.與時間有關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也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一天不同時間段的胎動次數是不一樣的。醒著時候胎動頻繁,睡覺的時候胎動減少。
胎寶寶太活躍,準媽媽怎麼辦
面對胎動頻繁,不少準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應對寶寶胎動,媽媽做好兩點就足夠了。哪兩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1.監測胎心
在孕晚期,尤其是孕36周以後,準媽媽要學會檢測胎心是否正常。正常的胎兒心率在120到160次之間,準媽媽如果發現心率過快、過慢或不規律,應馬上去醫院檢查不能耽誤。
2.做好自我監護
準媽媽的自我監護能察覺到胎兒的異常,這樣就能馬上救治。建議準媽媽從孕28周開始進行自我監護。每天早中晚都要做一次,一次持續一小時。準媽媽可以側躺著,也可以坐著,兩手放在肚子上感知胎動。正常胎動每小時在三到五次之間,或者把每天三次測到的胎動數相加並乘以四,算出12小時胎動數。如果胎動數太少或太多就說明胎兒異常,要馬上去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