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葛洪在史上首次運用了免疫學。他描述了一種病,就是後來的狂犬病:人被瘋狗咬了,非常痛苦,受不了刺激。只要聽見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甚至聽到倒水的響聲也會抽風,所以又叫做「恐水病」。
葛洪畫像。資料圖
葛洪不論是在東晉,還是中國古代,都絕對是個奇才。如果把他的頭銜印在一張名片上,那要寫得滿滿的。因為他是文學家、理學家、化學家、煉丹家、醫藥學家,類似於中國的「亞里斯多德」。他在醫學領域裡有多個「世界第一」。
他還和南京有很深的淵源,被傳為金箔的祖師爺。
賣木柴換書回來看
葛洪是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人,出身於江南士族。13歲時父親死了,留下的遺產只有一些藏書。他白天上山砍柴維持生計,晚上就在家裡拼命讀書。
他家門口又是雜草、又是木柴。他是個書呆子,結果起過幾次大火,破草屋被燒光,更讓他痛心的是,收藏的書也燒得一本不剩。
從此,他白天把木柴賣了,換來筆和紙。晚上就到別人家去抄書,然後拿回來背誦,經常學習到深夜。
他性格內向,不太願意和人打交道。鄉裡的人看他到哪裡都是手拿一本書,就稱他為「抱樸之士」。
「抱樸」這兩個字出自《老子》,原句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素、樸都指質樸無華。這句意思是:保持本來有的純真,少一點欲望,不要為外界誘惑。
葛洪從此為自己取了一個號:「抱樸子」。
他的代表作是《抱樸子》
他的祖父叫葛玄,一心撲在煉丹上,外號「葛仙公」,有個弟子叫鄭隱。葛洪16歲時拜鄭隱為師,操起祖父的「老本行」,並且著書立說。
35歲那年,他在建康完成了《抱樸子》,分為《內篇》和《外篇》。《外篇》主要是談思想,在當時是個異端學說。
魏晉以來,「儒家學派」是正人君子,「道家學派」成放蕩浪子,兩類人涇渭分明,一眼能辯認出來。
但葛洪把二者融為一體,認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的終極目標是道家的「成仙」,但「升天」的道路是儒家的修行。
他提出:平時要以「忠孝」和「仁義」為本,生活簡單樸素,遵守清規戒律。腳踏實地,刻苦修煉,才能成為神仙。
當時成仙是無數名士的夢想,他們誇誇其談、遊山玩水、為所欲為,認為這就是神仙的生活,死後也能成道升天。葛洪說:你們這些人想成仙,門都沒有。
他在當時已是神仙的化身,說的話就是來自「天庭」的聲音,對那些自詡風流的人無疑是當頭一棒。
《內篇》包羅萬象,談到了丹藥、求仙、鬼怪、養生等,甚至還有房中術等。
葛洪聽說交趾(今越南北部等一帶)出產丹砂,向朝廷申請出任勾漏(今廣西北流縣)令,皇帝同意了。他經過廣州的時候,遇到刺史鄧嶽,鄧嶽說:這裡有個羅浮山,被稱為「神仙洞府」,傳說有人在這裡羽化升天。
鄧嶽願意為他提供煉丹的原料,葛洪心動了,沒有去上任。從此隱居於羅浮山,鄧嶽曾想請他出來做官,被他拒絕。
他在這裡專心煉丹,記載了許多煉丹的方法,成為東晉最有名的煉丹家。記載了煉丹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比如煉製出來的藥物有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比如對丹砂(硫化汞)加熱,可以煉出水銀,而水銀和硫磺化合,又反過能變成丹砂。
就這樣他不自覺地成了我國早期的化學家。
在醫學史上有多個「第一」
他懂醫學,代表作叫《肘後備急方》,書名意思是手肘後面可以備用的應急藥方。裡面有多種急性病、慢性病的症狀描述以及治療方法。
在書中,史上第一次記載了天花。
據他描述:有一年發生了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渾身起一個個的皰瘡,起初是些小紅點,不久就變成白色的膿皰,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療,皰瘡會一邊長一邊潰爛,還伴著發高燒,十個有九個治不好,就算僥倖治好了,皮膚上也會留下一個個的小瘢。
西方最早記載天花的是阿拉伯醫生雷撒斯,比葛洪晚了500多年。
他在史上第一次運用了免疫學。他描述了一種病,就是後來的瘋狗病或者狂犬病:人被瘋狗咬了,非常痛苦,受不了刺激。只要聽見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甚至聽到倒水的響聲也會抽風,所以又叫做「恐水病」。
葛洪想到一種以毒攻毒的辦法。他派人把瘋狗捉起來,然後殺死,取出它的腦子,敷在病人的傷口上。果然有的人沒有再發病,有人雖然發了病,也比較輕些(這個記載目前還有爭議)。可以稱得上是免疫學的先驅。
歐洲的免疫學是從法國的巴斯德開始的,方法比他科學,但時間晚了1000多年。
史上第一次記載了「恙蟲病」,他稱為「沙蝨毒」。有一種小蟲子叫沙蝨,咬人一口,人就會得病發熱。美國醫生帕姆在1878年的記載,比他晚1500多年。
他是我國最早觀察和記載「結核病」的人,當時叫做「屍注」。這種病會互相傳染,並且千變萬化。染上這種病的人鬧不清自己到底哪兒不舒服,只覺得怕冷發燒,渾身疲乏,精神恍惚,身體一天天消瘦,時間長了還會喪命。
他還發現了一些簡單的「特效藥」:比如松節油治療關節炎;銅青(碳酸銅)治療皮膚病;雄黃、艾葉可以消毒。
他講述了各種針灸的使用方法,淺顯易懂,不懂得針灸的人也能使用。
是南京金箔的祖師爺
中國金箔起源於南京,南京的金箔工藝始於東晉,相傳葛洪就是祖師爺。
在南京棲霞區龍潭,有著這樣一個傳說:葛洪與呂洞賓攜手雲遊四方,到龍潭時看到供奉的神像是泥塑的,沒有光澤。因為當地人沒有足夠的錢為神像塑造金身。兩個人約定:各為一尊泥像貼金皮,看誰先完成。
最後葛洪勝出,他錘打出來的金皮又薄又光又耐用,當地人根據他的方法製作金箔,一直流傳了下來。
過去龍潭打造金箔的人家都供奉葛仙翁像,四季上香,香案邊上還要放一把錘子,求神仙保佑打箔順當。
實際上,故事一看就是假的,因為呂洞賓跟葛洪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呂洞賓是唐代的得道仙人。那為什麼還會把葛洪當作祖師爺呢?
有一種可能是葛洪的老家在句容,附近的人借了他的大名,為了宣傳自己,把他作為形象代言人。
葛洪是真的信奉神仙,除了《內篇》裡有記載外,還有一本書專門紀錄了大量神仙的故事,看上去荒誕不經,然而留下了一些經典的故事,影響至今。(文/楊民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