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令進補」有講究

2021-01-22 每日甘肅

老年人「冬令進補」有講究

專家簡介王慶勝,中醫學博士,副教授,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甘肅省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師從著名腎病學專家沈慶法教授和全國名中醫、兒科專家張士卿教授,獲醫學碩士學位。師從全國著名傷寒學專家何新慧教授,獲醫學博士學位。甘肅省名中醫、脾胃病專家汪龍德學術繼承人。擅長診治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鼾症);心血管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等。

生、長、壯、老、已,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健康與長壽是人類有生以來的普遍願望。「冬令進補」的話題,在嚴冬來臨之際恰逢其時。冬季怎麼吃,才能幫助老年人禦寒呢?中醫學博士、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慶勝給出了建議。

明辨體質

王慶勝介紹,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等生理功能全面、逐漸地減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到了中年以後,人的陰陽二氣都逐漸開始不足,這時候人就會感覺到很多機能都不比年輕之時,包括禦寒能力。

「體質是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方面相對穩定的個體化特徵,存在個體差異性,群體趨同性,相對穩定性,動態可變性,所以也具有後天可調性。」王慶勝建議,通過正確引導和科學養生,也可以改變個體的體質。

醫學上,把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

「氣虛質、陽虛質的人耐寒能力較差。氣虛質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為主要特徵,肌肉鬆軟不實,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質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無力。」王慶勝說這一類人容易罹患感冒,內臟易下垂,病後康復較慢。而陽虛質的人總體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飲食喜熱,精神不振,易罹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得病以後容易從寒變化,在季節上耐夏不耐冬,冬天比較難熬。

所以說,老年人要有效地避免身心疾病的出現,改善體質,提升冬季抗寒能力。

調節脾胃

該怎麼調節改善體質呢?王慶勝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脾胃功能逐漸出現下降,不管是服用藥物,還是攝入營養進行食養,或者藥膳養生,脾胃首當其衝。在日常健康管理的過程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護脾胃功能,從定時、定量飲食做起,食物儘量豐富而好消化,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過度刺激等,「脾胃功能調節好了,手腳溫熱,有較強的抗寒能力」。

其次通過運動,可以促進關節、筋骨、肌肉的營養代謝,保持較強的運動能力和肌肉「泵」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提升禦寒能力。

再次,老年人要注重通過豐富、均衡的食物攝入,不斷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同時注意避免過度強調和誇大一些特殊食物的作用,以五菜、五蔬、五果、五穀為佳,做到日常、有度、有節。

王慶勝表示,目前市場上各類保健品繁多,很多老人存在盲目跟風的情況,「是藥三分毒,藥物進補養生必須結合個體體質,選擇個體化方案。老年朋友們一定要牢記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切忌濫用補藥,以至事與願違」。

禦寒食補方

老年人禦寒能力下降與氣血漸衰、陽氣日薄有密切關係。這就需要在飲食上多補補。王慶勝推薦了幾個食療方,老年朋友們可以參考使用。

1.羊肉餅方

羊肉200g、麵粉300g、生薑汁20g。

以生薑汁和麵粉,羊肉絞碎,加五香粉及花椒粉、胡椒粉,拌作肉餡,麵皮包裹小火烙熟食用。適用於老年人脾胃氣弱、胃口不佳、四肢睏乏、面黃肌瘦、平時怕冷者。

2.韭菜炒蝦仁

韭菜250g、鮮蝦仁100g。

食用油少許,燒熱後先炒韭菜,後放入蝦仁翻炒片刻,加少許胡椒粉及食鹽即可。適用於老年人腹中寒、四肢欠溫、尿頻者。

3.蝦馬童子雞

蝦仁20g、海馬10g、仔公雞1隻。

將蝦仁及海馬洗淨,仔公雞去內臟後洗淨,入蔥姜少許,火上蒸至爛熟。吃蝦仁、海馬、雞肉並喝湯。適用於老人年老氣弱、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者。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

相關焦點

  • 女性冬令進補秘笈
    中國歷來有冬令進補的傳統習俗。冬至來臨,家家戶戶的冬令進補又提上議事日程。但是,怎樣才能科學進補?進補為什麼要因人而異?女性如何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及生理特點科學進補,許多人知之甚少。事實上,冬令進補首先要「會補」,這就需要掌握女性科學進補的秘笈。對此,專家開出的「方子」是把握好三個關鍵詞:【關鍵詞一】藥補不如食補 ,,專家提醒:冬令進補與其服用大量補品,不如先從食補開始。因為只有食補才是增強人體抵抗力的關鍵。
  • 冬令進補有道理,補錯無效反有害
    冬令進補瑣談作者/巫君玉冬令進補,在我國已是傳統習慣,至少可追溯到清代中後葉。舊時冬令進補,講究一點的,要請較有名的中醫侯脈察舌後開具體的補藥方,再請藥店煎煉成膏,稱為「膏子藥」,此類補藥所費較多,煎煉操作也煩,頭二三煎,至少要花24小時以上時間,還得加冰糖、大棗、蜂蜜收膏,當然一料藥可服用整個冬季,每日早晚各用開水化服二匙,到立春前後才基本服完;一般群眾就只能買點補益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歸脾丸、十全大補丸之類服用;亦有以祛傷活血藥作為補劑服用的,部分婦女甚至用秋後再生的益母草嫩苗與米粉研和後服用
  • 臺南市舉辦冬令進補美食節
    (「中評社」趙家麟攝)  人民網1月21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南市政府訂於1月22日至24日在安平港濱,舉辦一場「冬令進補美食節」,現場50個傳統美食攤位中,有26攤是冬令進補美食區。在送舊迎新的年節中,歡迎各地遊客前往品嘗。
  • 【曙光·科普】冬令進補18問,權威解答在這裡!
    冬季進補還包含看「預防"的意思,就是通過進補,預防疾病的發生,以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所以大家都適合冬令進補,年輕人可以強壯身體,好孕育下一代;中年人可以強身祛病;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壽。慢性病也可以通過膏方調補,進行治療,還能預防以後再發。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也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 健面談|冬令進補18問,權威解答在這裡!
    冬季進補還包含看「預防"的意思,就是通過進補,預防疾病的發生,以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所以大家都適合冬令進補,年輕人可以強壯身體,好孕育下一代;中年人可以強身祛病;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壽。慢性病也可以通過膏方調補,進行治療,還能預防以後再發。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也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 冬令進補有講究,分享10道私藏食譜,助你「補」好這個「冬」
    時至冬令,進補頗有講究:西北地區天氣寒冷,宜進補牛、羊、狗肉等大溫大熱之品;長江以南地帶較為溫暖,宜進補雞、鴨、魚類等清補甘溫之味;高原山區氣候乾燥,宜進補果蔬、冰糖等甘潤生津之品。這裡分享一些私藏進補食譜,希望對各位秋冬進補有所幫助。
  •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專家提示:冬季老年人如何中醫養生與進補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 實習生 李珂冬天適宜進補,老年人應該如何來補?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成喜溫馨提示。冬季人體精氣收藏、食補容易吸收,是進補的最佳季節。冬季進補可以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體內、滋養五臟。尤其老年人臟腑衰弱,氣血虛少,腎氣、腎精不足更為明顯。所以,冬季養生.應重冬補。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 冬令進補須防寄生蟲病
    小寒過後,天氣愈發寒冷,狗肉火鍋、涮羊肉、魚生粥等食物,成為市民冬令進補的熱門選擇。清遠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冬季進補要避免進食生鮮或未徹底熟透的肉、魚蝦和水生植物,提防食源性寄生蟲病。
  • 立冬養生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滋養食材要有這3個特點
    意思是說,人們經過春、夏、秋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在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更有「冬令進補,春天打虎」的俗語。每逢這個時候,人們都用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 冬令進補 三春打虎 究竟怎麼補?立冬養生應該怎麼補?
    冬令進補,即冬季進行的滋補。中醫學認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裡,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類到了冬季,也同樣處於「封藏」時期,此時服用的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於吸收蘊蓄,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間有「冬令進補,三春打虎」之說。
  • 中醫院專家在線手把手教你冬令進補~
    能使「精氣」儲存於體內到了來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那麼對於廣大市民而言該如何冬令進補呢?問題1對於市民而言,什麼是冬令進補呢?專家解答目前廣大老百姓對於冬令進補會存在著一個誤區,而在我看來,冬令進補就是以調代補。因為人有各種體質,把體質調整好之後,得到一個平和的狀態,那就是補。問題2那為什麼需要冬令進補呢?
  • 今日立冬 冬季進補吃5種食物 4類人群宜膏方進補
    慢性疾病群體: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腎炎、貧血等慢性疾病人群,神經衰弱及氣血不足、五臟虧損、體質虛弱人群,大病後、術後恢復階段及化療、放療、術後的腫瘤患者,適宜在冬令進補膏方,對增強體質改善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冬季進補「三要訣」    今年冬令進補,來年三春打虎。
  • 冬令進補妙招 伊萊克斯禦寒保暖防燥三步曲
    【天極網家電頻道】中國民間有雲「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季是匿藏精氣最適宜養生的時節,冬令進補也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對於十分講究營養並享受舌尖上樂趣的中國人來說,冬季食補既要保持食物的新鮮健康性和營養搭配,更重要的還應恪守三個原則:禦寒、保暖、防燥。
  • 冬令進補選花膠 養血補腎最當造
    廣州日報記者何波攝推薦:資深藥劑師、國家公共營養師鍾鑑芬人進入冬天后,想要保持健康的狀態,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之外,還可以按中醫冬令進補的養生理論來調養。冬令時節,花膠是進補的最佳食材之一。記者:花膠的品種很多,老百姓選哪種花膠食用比較好?
  • 魚肚子裡的這個器官,可滋陰養血,是冬令進補的良品
    魚鰾滋益溫通,是冬令進補的良品。現代研究也證實,魚鰾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脂肪含量較低,鈣、鋅、鐵、鎂等礦物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適合人體的健康食物。魚鰾的挑法和烹飪有講究常用的魚鰾烹製方法有炒、蒸、燉、煮和涼拌等,幹品烹製前需泡發。
  • 【上海徐浦中醫醫院】冬至進補好時節,膏方進補「抓緊了」,錯過再...
    時值冬至節氣,很多人已經開始冬令進補。健康養生成為很多人的追求,中醫講究的「治未病」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其中,膏方以滋補見長,作用全面,口感較好,且服用較一般湯劑方便,受到越來越多人群的青睞。其實概括而論,主要有以下這幾種人群最適宜膏方調治:  1.慢性疾患者  如慢性咳嗽、哮喘、支氣管炎、慢性胃腸疾病、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可以通過膏方改善症狀。  2.亞健康人群  如少氣懶言、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口燥咽幹、失眠盜汗、腰酸背痛、脫髮、反覆感冒、頭暈目眩等。
  • 立冬進補正當時 養生保健注意多
    立冬這天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不過養生專家表示如何正確進補還是很有講究的。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氣溫會出現明顯的下降,雨水也會隨之減少,氣候上整體會呈現寒冷乾燥的狀態。醫生提醒市民,此時在飲食起居上應注意防寒保暖,並適當補充一些水分。
  • 冬令進補好時節,正官庄高麗參膏正相宜
    初冬已入,又到了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按照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標誌著冬季的開始。俗話說,「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季進補可以在體內積蓄力量,為來年打好基礎。同時冬季也是去除身體寒症的最佳進補時期。
  • 兒童冬令進補食譜大全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兒童冬令進補食譜大全 2014-01-10 14:23 來源:網易親子
  • 立冬進補,來年打虎!用這3個滋補方子,補氣回陽,培腎固本
    本 期 導 讀 冬令進補,這樣做才能精準補虛損、藏陽氣!立冬後,為什麼要收藏,進補?《月令七十二集解》指出:「立,建始也。五行之氣王者過來續於此。冬,終也,萬物收藏。」人也一樣,冬天收藏好陽氣,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情緒波動、氣溫變化、修復創傷才有足夠的陽氣來為我們的身體保駕護航,冬季才能保持健康,同時到了春季也不容易患病。2、冬令進補,更好抵禦寒邪護住陽氣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