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拉我的小辮子。」
「下課後,她阻擾我與其他同學玩。」
「他放學後總要我給他買吃的才讓我走。」
……
所有這些都是家長不願意聽到的。可是,一旦聽到孩子這樣與你抱怨,你可以不要因為忙,敷衍他,而是要停下你手上的活,仔細傾聽。當然,也不要一聽孩子這樣說,就馬上情緒難控,因為這樣的事,首先你要區分這是同學間一時的遊戲,還是你的孩子遭受到欺凌了。同學間的遊戲與欺凌,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這是一段時間的行為,還是一次性好玩的行為。為此,靜下心,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談,這樣孩子也會真實地把整個過程和他/她的感受告訴你。
在我們一聽到孩子被別人欺負甚至霸凌,馬上情緒難控,找到施暴者及其父母大吵一架或是在社交媒體上發洩一通,這樣做也許並不能解決問題。同時,你孩子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學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孩子不僅不能從中得到心理舒緩,同時,未來還是不知道怎樣來面對類似的欺凌事件。研究告訴我們,家長的反應會對孩子「康復」產生重大影響。家長應先聽聽孩子的話,確認他的感受。
六句話與孩子談欺凌
與孩子坐下,心平氣和地與他/她來談這一事。可以從這6句話來試一試,會給你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鼓起勇氣,告訴我。」
孩子被欺負後,因為擔心說出欺凌事件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或引起大人反應過激,所以可能會保持沉默。因此,表揚孩子對欺凌事件的直言不諱很重要,並且要確保孩子知道說出欺凌行為不僅是勇敢的,也是克服被欺凌行為的最好方法。
02
「這不是你的錯。」
有時,孩子覺得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才導致受到欺凌,告訴成年人只會加深他們的尷尬和羞愧情緒。提醒你的孩子,欺凌是欺凌者的選擇,欺凌的責任在於欺凌者。還要確保孩子知道他並不孤單,欺凌會發生在很多人身上,但你們在一起就有解決辦法。
03
「你想怎麼處理?」
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他想如何處理,這表明你信任他的決定,也使他能跳出受害者的思維模式。家長應專注於幫助孩子探索不同的應對方法,然後在這些方法中支持他。
04
「我會幫助你。」
雖然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很重要,但不要遲遲不與老師聯繫,尤其是當孩子受到威脅、身體傷害或欺凌不斷升級時。所有類型的欺凌都會有後果,任何拖延尋求外界幫助的行為都可能使孩子的情況變得更糟。
05
「誰是你有力的依靠?」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愚蠢的問題,但當涉及到欺凌時,因為你不可能總是在他的身邊,為此你孩子的同伴可以做很多來幫助防止未來的欺凌事件。事實上,研究表明友誼有助於防止欺凌。讓你的孩子考慮他們在學校可以依靠的孩子。例如,有沒有人陪他步行上學?有沒有人和他一起吃午飯和坐公車?如果孩子覺得他沒有朋友,那就想辦法幫助他發展友誼。同時,讓他在學校找出一個他可以求助的值得信賴的成年人。
06
「讓我們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讓孩子從欺凌事件中走出來,思考未來如何避免才是關鍵。這裡有一些實用建議,比如和朋友一起上課或吃午飯,讓孩子知道學校裡欺凌弱小的熱點區域在哪裡,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儘量避開這些區域。另外,讓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找一些可以建立自尊的事。同時傾聽孩子,讓他說出認為可能有效的方法。然後,盡最大努力幫他把這些想法付諸行動。
望我們的家長時刻保持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助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應社會生活,獨立解決社交中的問題,建立起同伴間的友誼。要記住這個孩子成長中必要的經歷。幫助他,指導他,不要替他做事,替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