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鎮老人與自己的作品合影。來源:半島都市報
張維鎮老人設計的部分商標和包裝。來源:半島都市報
青島啤酒標貼、青食鈣奶餅乾包裝、即墨老酒商標、嶗啤商標、孚德商標、春和樓標誌、青島輪渡標誌、口留香標誌、雙喜火柴盒標誌……說起這些標誌,可謂家喻戶曉,這些作為「青島名片」的老字號,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伴隨著許多青島人的成長,也讓青島人為之驕傲,而80歲的張維鎮,他的記憶與感受更為深刻,因為他就是這些商標和包裝的設計者。
青島很多大牌標誌由他「造」
日前,記者走進雲南路小區張維鎮老人的家中,看到戴著一副眼鏡的老人雖然年事已高,卻渾身散發著活力。「當時學的是財經專業,但是擋不住,就是愛好繪畫,看到啥都想畫下來」,張維鎮老人笑著對記者說,或許是機緣巧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青島市美術廣告公司,做起了版面繪畫,憑藉勤快與靈性,很快就走上了設計崗位,從此,便和商標、包裝等工藝美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後擔任總設計師,成為了高級工藝美術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設計的很多作品都成了經典。在張維鎮從事美術設計的50餘年裡,設計了千餘件作品。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沒有電腦和繪圖軟體的年代裡,他用自己的思想與畫筆為青島的著名品牌勾勒描繪出一張張令人難忘的名片,數不勝數。
一個品牌的創立和發展並非易事,付出巨大的心血都未必叫得響,商標和包裝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名片,不但要好看,還要有特色,有內涵、易識記。「作為商標的設計者,我不用心、不用情的話是萬萬不行的」,張維鎮老人告訴記者。
青島啤酒以其香醇的內在質量馳名海外,它那綠色為主、配以紅字的橢圓商標,自1962年使用以來,深受群眾的喜愛,每當張維鎮回憶起這枚標貼,心裡既是自豪又是喜悅。當時,為了更好地適應啤酒出口的要求,山東外貿食品進出口公司便委託張維鎮所在的青島美術廣告公司,要對青島啤酒的標貼進行重新設計,他與單位的其他三位同事共設計了四幅商標作品,張維鎮把構圖和色彩同時進行設計構思,標貼在色彩上運用紅綠對比的強烈色彩,在構圖上形成中心綠色橢圓,內圈白色,外圈金色,簡單明確的三層色加主標「棧橋」和紅色主題字,使人印象深刻,容易記憶。「青島的紅瓦綠樹,真是讓我有著迷的感覺,所以當時我是一定要體現出來的,這個啤酒不僅僅是一口簡單的啤酒,這是一個城市的風採」,張維鎮說。
隨著設計作品的不斷增多,張維鎮積累了更多設計經驗,「那時候我就在想,能不能擴大設計領域呢,也算是對自己的突破」。於是張維鎮參與了青島市委宣傳部「以人為本」企業文化標誌、原膠南市隱珠鎮工業展廳總體設計等,但他最愛的還是那些青島品牌的商標。
形式不重要關鍵在情感內涵
當記者詢問為什麼能夠設計出這麼多家喻戶曉的商標時,張維鎮老人長舒了一口氣,「我設計的作品都是青島企業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我對這個城市是帶有感情的,沒有情感,哪來創作靈感呢」。
說起青食鈣奶餅乾,哪個青島人的記憶裡會沒有呢?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哺育了島城幾代人的青食鈣奶餅乾依舊深受人們喜愛,「這麼好吃的餅乾,有個好包裝才是錦上添花呢,」張維鎮說,當時為了給青食鈣奶餅乾創作出一款有生命力的包裝,沒少下功夫,張維鎮特意前往工廠,了解餅乾的生產流程和餅乾製作特點,在工廠裡不斷地感受、了解,確立了「高檔、突出、醒目、食品感強」的設計思路,大膽使用紅色與黃色兩個顏色為主色調,讓無數老青島印象深刻,再後來「青食」商標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記者對比新舊包裝發現,到現在雖然青食餅乾外包裝稍有改變,但還是保留了張維鎮原來設計的主要形式與框架。
一提到春和樓,老青島無人不知,這家位於中山路北端的魯菜名店已有百年歷史,據張維鎮介紹,「原先中式餐館酒樓,確立字號,立牌匾就已經是標記了,不流行標誌。」改革開放後,為了適應時代步伐,春和樓迫切需要一款獨具特色的標誌,「為了表達中式古老酒樓的風格,我就用『爵』式酒杯為主題圖案,加以『春和樓』拼音字頭。」張維鎮說,為了更有靈性,他就從飯店的碗、盤、碟、杯中尋找靈感,標誌整體採用圓形圖案,更突出了行業特徵,金色的文字線條表示金字招牌,自此,帶有古老中國風格的酒店標誌就應運而生了。
張維鎮如數家珍般,把當年為島城品牌設計商標和包裝的故事講給記者,「我這輩子做的不多,能為這個城市留下這些印記,我真的很滿足很欣慰。」已經八十高齡的張維鎮,翻看著手中一張張商標歷史圖集,每一張都代表著他對這個城市的美好期許。
退休後成了「全能大哥」
退休以後的張維鎮,並沒有真的「休息」,成了大家眼中的「全能大哥」,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卻沒有放下設計,只要有人需要他幫忙設計,他就立馬「上陣」。張維鎮一直很熱心參與社區裡的各項活動,因此鄰居們都親切稱呼他為「張大哥」。「去學校講課,給社區畫宣傳畫,支持社區各類活動,這都是他願意做的,只要他願意,我就支持他」,張維鎮75歲的老伴笑著告訴記者。
記者在張維鎮老人家中看到,房間的一角被他「開闢」出一處「書房」,裡面還有一臺電子琴,原來張維鎮老人每天讀書彈琴兩小時,不僅如此,他還繼續保持著繪畫的習慣,就連家中的掛曆,都是他自己的畫組成的,無論是人物、風景還是靜物都造型準確,都色彩飽和,表現了美術師對美的追求和很強的繪畫功底,他還給掛曆起了名字叫作「魅力青島,我的家」,足以見得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每一個商標,每一個造型,每一處顏色,都是他對這個城市文化符號的小小貢獻。張維鎮很喜歡自己家窗外的那片海,對於這個城市的熱愛之情,他早就印刻在那些商標與包裝裡了。
文/圖 半島記者 鍾迎雪
[來源:半島都市報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