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3-6歲兒童的動作發展中「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在各年齡階段的典型表現是:
3-4歲能用筆塗塗畫畫;能熟練用勺子吃飯;能用剪刀沿直線剪,邊線基本吻合。
4-5歲能夠沿著邊線較直地畫出簡單圖案,或能邊線基本對齊的摺紙;會用筷子吃飯。
我們可以看到對於3-5歲孩子手部和手指的靈活性發展並不是很完善,許多的家長也很著急說孩子不會自己系扣子、上廁所不會脫褲子、手指不靈活、動手能力差等等,其實孩子們手部的發展是需要鍛鍊和練習的,許多的寶媽也表示,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思維發展也會不錯。
4歲女孩給同學扎辮子,網友紛紛調侃:比爸爸們扎的好太多了
最近孩子上幼兒園,寶媽們有沒有因孩子的髮型跟幼兒園老師鬥智鬥勇呢?一般孩子會在家扎漂亮的髮型到幼兒園中,午睡之後下午的髮型都是由幼兒園老師託尼來打理。
有的寶媽還會專門找到老師,誇讚老師扎的髮型孩子都不捨得拆,晚上睡覺都要扎著,第二天入園的時候還要託尼老師給扎。孩子們總會一件小事一天都會充滿期待和自豪,老師幫她扎頭髮也不例外。
不過近日一位4歲的小女孩幫同學扎辮子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發現一位扎著高馬尾的小朋友超級認真的在幫前面的一位小女孩扎頭髮,而且小心翼翼超級可愛,再看其為女孩扎的髮型老師都敬佩不已,爸爸看了都要臉紅,還不如一個孩子。
該女孩在為其扎頭髮時沒有絲毫的慌亂和不耐煩,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一個漂亮的小揪揪就出現在前面的小朋友頭上。許多的網友看後表示孩子認真的樣子,真是確認過眼神,是要當閨蜜的人。
的確,看完視頻後,蝸牛老師感到非常驚訝,一個四歲的孩子扎頭髮的動作嫻熟有力,平時一定沒少拿芭比娃娃或媽媽練手。為什麼蝸牛老師會感到驚訝呢?因為4歲屬於中的年齡,小手能夠如此靈活、動手能力這樣強的小寶貝在班級裡可不算多。更不要提扎頭髮了,即使大班的小女孩也不能夠如此熟練地扎頭髮。
通過扎頭髮就能判斷出孩子的動手能力?是的,孩子的動手動腳能力現在是短板,家長和老師們害怕孩子因「動」而受傷,所以孩子們沒有機會去自己動手操作或實踐,從而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大都來自灌輸和講道理,這樣的方式遠不如孩子自己親身操作和體驗後得出的結果讓孩子信服。
家長和老師如何促進3-6歲孩子(動作發展)動手能力的發展?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動力性力量的活動家長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害怕孩子受傷,在3-6歲孩子的教育中施鼓勵跑跳、鑽爬、攀登、投擲和拍球等活動。
因為任何身體活動都是靠肌肉的收縮來實現的孩子參與這些動力性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僅通過全身各部位肌肉的運動完成了各項動作,而且肌肉組織的功能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保證適宜的運動量任何身體動作只有達到一定的量的標準才能達到其發展目標。不要盲目地加強訓練或鼓勵。
一定量的身體運動會讓集體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小量的運動達不到刺激肌肉組織的效果,大量的運動又容易造成 兒童機體的損傷,所以老師和家長要保證提供給孩子的運動量是適宜的。
提供動手或運動的條件、充足的材料以孩子手部精細動作而言,提供給孩子們越豐富的活動材料,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就會越高,動手操作的欲望就會越強烈,而且不同的材料鍛鍊的是兒童不同的動作能力,畫筆和剪刀有著不一樣的功效。
因此要想保證孩子參與動作訓練的熱情和效率,首先就應該保證給他們動手的二級灰和提供足夠的材料。
例如女孩子的洋娃娃可以扎頭髮、穿衣、脫衣、系紐扣等;而男孩子的拼搭玩具同樣會促進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 。家長還可以陪孩子練習用筷子夾球、可以讓孩子幫爸爸媽媽擇菜、撿垃圾、參與家務勞動。
孩子通過這樣的手指鍛鍊或手指遊戲都可以促進手指 的靈活運動,從而促進孩子手部動作的發展,手動起來了,腦袋就會跟著動起來,孩子的思維、眼睛都會跟著動起來。
最後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不是偶然發生的,想要孩子某方面得到發展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指引和幫助的。
你家孩子動手能力怎麼樣?孩子喜歡老師扎的頭髮還是媽媽扎的?
歡迎評論區分享留言或吐槽,原創不易,謝謝點亮關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