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會有好多的相遇,不論是朋友還是知己都需要不斷地累積,即使是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要多認識些朋友,小時候我們經常希望朋友能夠把自己圍起來,這樣才能證明我的人緣好,等到漸漸地長大了以後,交友方式也多了起來,但最單純的還是小時候的那些夥伴,沒有利益之間的糾葛,更沒有任何利益的牽扯,只有單純的我想和你成為朋友,尤其是等你長大後你會發現陪在你身邊的都是小時候借過你橡皮和尺子的人。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他們不用思考那麼多的事情,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想著和彼此分享,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之間的純潔友誼呢?
當孩子到一個新的環境以後首先就想找到依靠,這時他們就會主動地找一些小朋友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前不久網上有一段視頻讓許多家長感慨萬分,畫面中一位小朋友認真的在為同學扎頭髮,姐妹倆人一個敢扎一個敢用,實在是太可愛了。
在視頻中兩個小女孩前後坐著,後面的女生非常認真的再給前面的小朋友梳頭髮,前面的小朋友完全信任她,並在前面不亦樂乎地玩著皮套,即使看見老師在拍視頻也先把辮子紮好了以後再露出微笑,專注的表情比考試都認真。不得不讓老師稱讚:真是值得做閨蜜的小朋友。
真正的友誼能夠幫助孩子成長,交到一個健康的朋友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父母該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友誼呢?
提供環境
孩子在七歲之前只有自我意識,並沒有養成為他人著想的觀念,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為寶寶們提供一個玩耍的環境,其次父母還要教會孩子如何表達對小朋友的需求和幫助,也要及時地對其他好朋友的需求作出回應,讓孩子學會分享懂得為別人著想,才能收穫真實的友誼。
學會分享
七歲以後孩子有了情緒和感受,這時就要照顧別人的想法和情緒,雖然有了喜怒哀樂,但他們並沒有太強的規則概念,所以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概念,有原則且不傷害別人,讓孩子在規規矩矩的生活中樹立深厚的友誼。
巧妙化解
即使關係再好也會遇到矛盾,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化解危機,首先要監督孩子相處的朋友是否合適,然後再檢查孩子的社交渠道是否正規,千萬別讓孩子接觸到不好的友誼,其次父母可以鍛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去理解他人,同時也能賺取別人的理解。
人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孩子們也是慢慢的養成觀念,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友誼,慢慢的他們學會了如何尊重他人,等到在大一些他們學會什麼是「公平互惠」,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就已經懂得照顧別人情緒,懂得什麼是分享,直到後來能夠分清楚如何與朋友相處,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家長則是最好的監督者!
本文聲明:由育兒新課堂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