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到底該由誰舉證?網友:誰起訴誰舉證

2020-09-05 情之路


性騷擾事件是屢屢發生,前一段時間是「浙大女博士疑遭博導性騷擾而跳樓」,消息一出,鬧得是滿城風雨。今天打開手機一看,彈出一條「23歲的女大學生畢業剛上班就被領導性騷擾」的消息來,真心疼這位女生!

消息一出,整個圈又不安靜了,說什麼的都有,有說這,有說那,眾說紛紜,大家爭取為女生出謀劃策,熱火朝天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有的說:

「女生大學畢業後 ,就已經步入社會了,也就不再是父母襁褓之中的孩子了。女孩子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職場之中有了非禮你的行為,就要提高警惕了,至少要留下一些證據,否則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別說公司會以他的業績優秀而不願意辭退他,就是警察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也是愛莫能助呀!」

「不管有沒有證據,第一時間報警都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

「千萬不可單獨去見這位男子了,恐其報得,造成對你更大的傷害,從你截的簡訊來看,這男的很想見你,你應該警惕!」

還有的人站在了公司的立場上說:

「首先要儘量找到更有力的證據,實在找不到,公司賠你四月工資已經仁至義盡了,不應找公司太多麻煩了。公司並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公司也是受害人。員工守不守法,好不好色,任何公司真的管不了這麼多」

但爭論最多的是到底該誰舉證:

有的人說:

「要女方舉證,首先就是輕視婦女。明知很難得到證據,卻要她們舉證,不是在助長渣男的進一步犯法嗎?」

「當時受到性騷擾,已經嚇得夠嗆,在那麼危險的時候,哪有時間去搞證據呢?站的說話不腰疼!」

「這是法律的盲點,沒有監控攝像頭,沒有第三者在場,沒有遺留生物檢材,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女生,你讓她怎麼舉證?所以說,對於性侵害,必須要有弱勢群體舉報為證!」

也有另一種聲音:

「我不是偏向男的,對這個男的,我非常的憎惡。但是咱們有什麼說什麼,一是一,二是二,要分清楚才是呀。本來就是誰起訴誰舉證的,這是規定呀,不能更改!」

「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公安只憑女方單方指控就可以做證據刑拘嗎?顯然是說不通的。法律當然要憑證據來處理的。」

那麼,性騷擾到底該由誰舉證呀?

我個人覺得那位網友說的很對,誰報警誰舉證!辦案是靠證據的,不提供證據的話,警察真是想幫也想不上的。難道就憑報警人的一面之詞就把人家定性了,也是不妥當的。如果真是這樣做的話,那麼被冤枉的人就會很多的。

顯然,女方報警女方舉證,誰報警誰舉證是合法的!但是讓被性騷擾的女子來說,這樣做合情合理嗎?

的確,一個女子在被性騷擾的時候,心裡肯定會害怕的,肯定是嚇得夠嗆,在那種危急的時候,不可能會冷靜地拿出手機來拍照攝影留證據的,這顯然是好說不好做的。所以說,讓一個受騷擾的女子舉證是有難度的,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我覺得,如果在公眾場合下發生這樣的事情,只要是有攝像頭的地方,只要有人願意出證,證據就會很好到的。關鍵是如果在沒有電子眼也沒有人在場的時候,性騷擾取證就難辦了,不是麼?

憑報警人的一面之詞不能辦,讓性騷擾受害者舉證吧又有難度,真是進退兩難,到底該怎麼辦呢?歡迎大家討論

相關焦點

  • 「誰主張、誰舉證」證明責任的例外情形
    在民事糾紛中,一方當事人想要通過訴訟去解決糾紛的話,需要遞交起訴狀到法院,讓法院那邊登記後在符合起訴條件的前提下進行立案受理。一般情況下,原告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訴訟請求。所謂證明責任,是指在民事訴訟中應當由當事人對其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並予以證明,若訴訟結束時主張事實真偽不明,則由該當事人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一般來說,證明責任的分配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誰主張積極實施,那就應對積極事實承擔證明責任。
  • 法官該信誰:原被告應該這樣舉證
    行政訴訟中,由原、被告對案件的真實情況承擔舉證責任,分別提供證據進行質證。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由法律預先規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實情況難以確定的情況下,由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如果提供不出證明相應事實情況的證據,則承擔敗訴風險及不利後果的制度。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主體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這是行政訴訟區別於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的特殊之處。
  • 海律說法|只知道「誰主張誰舉證」?其實,舉證責任分配還有這些規則
    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一)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 在理解舉證責任概念的基礎上,便會涉及舉證責任如何分配的問題。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該法條是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誰主張,誰舉證」。
  • 加班費怎麼算,索要加班費誰舉證?
    由於勞動者所能提供的加班證據極其有限,這類證據大都由用人單位持有,勞動者很難取得。這種情況下,由勞動者舉證證明其加班天數及加班費數額的多少,將置勞動者於不利之地。反之,若將加班費列入舉證責任倒置的範圍,由用人單位舉證,當用人單位不提供加班證據或提供不出否認加班事實的證據,則推定勞動者所稱的加班事實成立,這樣既缺乏法律依據,也會誘使勞動者不顧客觀實際隨意主張加班費。
  • 法律知識:行政訴訟之舉證責任
    那證據應該由誰來提供呢?這就涉及到我們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我們奉行的舉證原則一般為誰主張,追舉證。但是,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因被告一方當事人為國家行政主體,與原告的法律地位存在明顯的差距,如果也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會導致司法不公的存在。那行政訴訟中到底由誰來舉證呢?
  • 不知房子到底被誰強拆,還要起訴?法院:這就是舉證不能的後果
    該告誰呢?一般來說,誰作出限期拆除決定,就告誰。也就是說,由於相關部門的程序違法,該履行的程序不履行,導致作為房主的當事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到底被誰給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事人沒有辦法拿出證據來證明誰是具體實施強制拆除行為的主體。
  • 勞動者的入職時間由誰舉證?
    案例評析:關於勞動者入職時間舉證責任的分配,在實踐中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勞動者入職時間應當以合同約定的起始時間為準,對此,用人單位只需要舉證勞動合同就可以認定勞動者的入職時間。另一種觀點認為,關於勞動者的入職時間,不能夠以勞動合同約定的起始時間為準。
  • 不當得利「沒有合法依據」由原告舉證,還是由被告舉證?
    案例改判研究丨不當得利"沒有合法依據"由原告舉證,還是由被告舉證?一審法院認為原告舉證,二審法院改判認為被告舉證,再審法院再次改判認為原告舉證!作者:王曉華律師,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學碩士。
  • 不當得利基本類型有哪些、舉證責任由誰來承擔、訴訟時效是多久?
    被告辯稱,當時是原告把存摺和密碼交給他,才從原告存摺帳戶中取出9.5萬元,且該款是原告用於償付所欠借款。二、審判結果一審法院認為,該款的所有權應屬原告。被告佔有該款應當具有合法依據,其主張取款系原告償付欠款,未提供證據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因此,被告佔有該款構成不當得利,應返還原告駱某9.5萬元。
  • 寶媽產後按摩大出血險喪命 月子中心:誰主張誰舉證
    (原標題:寶媽產後按摩大出血險喪命 月子中心:誰主張誰舉證)
  • 行測題庫:常識判斷舉證責任倒置習題精選(一)
    ,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 2.飯店對罰款不服,向法院起訴,衛生局得知飯店起訴後,為保證打贏官司,責令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到該飯店補作現場衛生檢查筆錄,遭到飯店拒絕。衛生局於是委託本局的法律顧問律師周某到飯店調查有關證據。下面哪些說法不正確?
  • 被強拆人無法舉證證明具體強拆人員時,誰來承擔強拆責任?
    在強拆的維權訴訟中,如果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來分配證明責任,顯然無法保障被強拆的弱勢主體的合法利益。因此,為了保護弱勢群體合法利益,最高人民法院有司法判例對此作出了指示:在當事人難以舉證且強拆行為無人認領的情況下,強拆行為實施主體應為行政機關強拆行為系行政事實行為,在該行為作出時行為主體即已確定,但起訴該事實行為的當事人即使當時在強拆現場,一般也很難提供直接證據證明該行為的實施主體。
  • 民法典下,起訴離婚制勝法寶之如何舉證!
    如果對方一口咬定,這傷不是我打的,是其他人打的,法官聽誰的呢?此時如果我們還能夠提供其他證據,比如報警證明、鄰居目擊證言、門診病歷、傷情鑑定意見等等,那麼在對方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法院認定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了。另外,受社會流傳的各種錯誤說法的影響,很多姐妹在舉證時經常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 環境侵權誰舉證?
    其二:取」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被侵權人就存在損害事實和程度提供相應證據證明,由被侵權人指認的行為人就是否存在侵權行為,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的證據承擔舉證責任(第1230條)。(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承擔舉證責任。)大家都學到了嗎動動小手轉發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也知道哦
  • 網上被誣對女員工性騷擾 舉證困難原告敗訴
    網上被誣對女員工性騷擾 舉證困難原告敗訴 2002年6月6日10:31  東方網-新聞晨報   蔣先生工作的外資公司不斷收到E-mail內容是散布蔣對女員工進行性侵犯的流言
  • 強拆案中政府因「舉證不能」敗訴,小編讓你秒懂什麼是「舉證不能」!
    那麼,問題來了最終讓政府敗訴的「舉證不能」到底是個啥?二者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不同。在民事訴訟領域,一般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舉個慄子:小編起訴李四,指控他砸了我的自行車,那小編就要自己拿出證據證明李四確實砸了我的自行車。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在行政訴訟領域,則一般按照「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
  • 談談誹謗罪的舉證責任
    2、對誹謗內容是否屬虛構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3、構成誹謗罪的「情節嚴重」的標準是什麼?   三、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一)、對所散布內容是否屬實的舉證責任。  《刑法》規定的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某些虛構的事實,足以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情節嚴重的行為。
  • 三子女對父遺囑存爭議誰舉證?法院審判後這樣解釋
    其父去世前曾在見證人姜某、田某、唐某三人的見證下留下遺囑,將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一處房屋屬其個人部分由王凱繼承。但繼承開始後,三個子女不能就遺產繼承達成一致意見。所以王凱將其母及王濤和王波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其繼承該房屋50%的產權,並將產權過戶到自己的名下。庭審中,其母張女士同意王凱的訴訟請求。
  • 淺議訴訟時效的舉證責任之分配
    同時約定,該賓館於2010年7月30日以前發生的債權債務由本轉讓協議籤訂之前的承包股東承擔;2010年7月30日以後,該賓館因裝修改造違規或破壞了賓館的主體結構,因此造成的損失和賠償,由原告承擔。2010年8月30日,被告以賓館代理人的名義與鍾某籤訂了一份賓館店鋪租賃合同,並收取了租金73000元。
  • 淺析民事舉證證明責任的分配
    因此,不能僅以誰主張誰舉證就認為原告應當對未付貨款的事實進行舉證,相反被告主張消滅原告權利所依之事實如果是其已付款,則其應就權利消滅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其不能證明,則因舉證不能引發的後果則由被告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