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加「兩稅」 內外不再有別

2021-01-21 大河網

  國務院一紙公文出臺外資「新政」,為外企安享多年的稅費「超國民待遇」畫上了句號。

  12月1日起,外資企業的月度財務報表上將出現兩個新的科目: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隨著這最後兩項「內外有別」的稅費徵收統一化,中國境內所有內外資企業全部稅制都已實現「大一統」。

  「兩稅」影響不大

  「這兩個都是『小稅』,涉及金額很小。 」一位稅務顧問對記者分析稱,「外資2007年經歷了所得稅統一,之後又是『兩免三減半』政策的淡出,但在中國的投資並沒出現明顯萎縮。 」據他介紹,稅率統一前,外企實際稅負不到內資企業的一半,統一後加徵到25%。

  據悉,目前我國對內資企業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納稅人所在地為市區、縣城 (鎮)和其他地區,分別按照7%、5%、1%三檔稅率徵收,教育費附加則統一按3%的比率徵收。多位專家解讀認為,現在「加稅」明確釋放了中國已經走出改革開放初期資本短缺時代的信號。

  企業希望更「公平」

  山東元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革說,儘管稅負相同,但外資企業仍享受很多優惠政策,在醫藥行業,外資企業還享受著從自主定價、招標優惠、市場準入到寬鬆的監管核查和進口註冊等一系列其他超國民待遇。據不完全統計,由於自主定價,外資藥均價相當於國產藥的1311%。

  記者還從外管局一位資深人士處了解到,外企享有的超國民待遇還有很多。「外資在借用外債、享受境外擔保等外匯管理方面都擁有不同於內資企業的特殊政策,比如在實際業務中,對內資企業借用外債審核多數投否決票,外企則可以在核定範圍內自主借債。」據她介紹,目前外資企業還可以享有進出口經營權和免領進口許可證的權利,內資企業辦理起來手續相當複雜。

  連結

  稅制統一大事記

  1994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開始適用我國統一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管理條例。

  2006年12月,首次向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

  2007年1月1日,將車船使用牌照稅和車船使用稅合併為車船稅,統一適用於各類納稅人。

  2007年3月《企業所得稅法》頒布,統一所得稅率為25%。此前,外企稅率為15%,合資企業為17%,而內資企業則為33%。

  2008年1月1日,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

  2008年1月1日,在有關納稅人範圍的規定中增加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

  2009年1月1日起,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組織以及外籍個人,包括中國港澳臺資企業和組織以及華僑、中國港澳臺同胞,將依照我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繳納房產稅。(據12月1日《人民日報》、《新聞晚報》)

相關焦點

  • 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 國外太嚴還是國內太松
    類似食品標準「內外有別」的現象並不少見。究竟是國外食品安全標準太嚴,還是國內標準太寬,給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標準滯後和缺失之「禍」又有哪些?  「內外有別」:一流產品出口 二流產品內銷  外媒報導,來自瑞典研究機構的數據表示,雀巢等品牌生產的部分嬰兒食品含有砷、鉛等毒重金屬,存在安全隱患。
  • 該怎麼去解讀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內外有別」?其實很簡單
    最近,有人翻出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發現對中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的稱呼用的是「你」,而錄取國外學生的通知書上,稱呼用的是「您」,於是,有人藉此認為,北大「內外有別」。關於北大錄取通知書「內外有別」的問題,幾天前就有人發文談到。
  • 兩稅法的背景
    不止一位專業歷史學家曾經表示過,中國的稅收制度,總共有兩個階段,分別是兩稅法之前的xx階段,和兩稅法之後的yy階段。這話對不對不好說,卻足以說明兩稅法不僅僅是唐帝國的一件大事,還具有千年一遇的標杆地位,而且某種意義上,兩稅法和接踵而來的建中之亂其實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想要真的了解晚唐,了解藩鎮割據,免不了對兩稅法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 「超國民待遇」時代將終結 在華外企面臨新挑戰
    完全的兩稅合一、嚴格的環保政策、完善的質量標準、規範的人力資源管理、合法的勞資關係以及「以市場換技術」引進政策的重新定位等,都預示著中國的市場經濟已經和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對於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享有「超國民待遇」的外企而言,他們的身份將逐漸與中國的民企、國企等趨於一致,擁有同樣的權力和承擔同樣的義務,實現公平競爭。
  • 【聚焦新教材】孫振發:「似懂非懂」兩稅法
    「似懂非懂」
  • 3·15在行動:「中華煙」警示語「內外有別」
    針對記者對「同一品牌,不同的包裝警示語」這一質疑,王海認為,純屬「內外有別」。 王海指出,香港方面的規定是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相一致的,其規定的是警示語應該輪流使用。通過對比可見,香港的這種警示語有五、六個版本,還有一個是吸菸導致陽痿。
  • 自然人不屬於企業或單位,不能享受此次疫情防控兩稅困難減免。
    在這裡特別說明一下,自然人不屬於企業或單位,不符合市政府規定的企業標準,不能享受此次疫情防控兩稅困難減免。    其次,此次困難減免是「經核准後給予3個月的稅收減免」,針對的減免期限是今年1季度,即所屬期為1至3月的稅款,因此,納稅人應當在4月20日前,通過電子稅務局或辦稅服務廳,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減免申請,4月20日以後提交的申請,稅務機關將不再受理。
  • 收費"內外有別" 自主定價涉外停車場應亮身份經營
    原來,停車場收費還「內外有別」。可不明示,普通消費者又怎麼知道哪個是「內」哪個是「外」?在採訪中,記者看到,金融廣場地下停車庫的牆上掛著兩塊牌子,一塊是上海市城鄉建設交通委頒發的,把該停車場認定為二類地段、五等停車場;另一牌子是上海市物價檢查所頒發的核價牌子,公示了它的停車價為每小時20元。
  • 免兩稅送綠牌 標緻508L PHEV廣州車展上市 售21.57萬起
    免兩稅送綠牌標緻508LPHEV廣州車展上市售21.57萬起原創跟我視駕我要分享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逐漸逼近,在本屆2020廣州車展上我們看到了法系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再一次發力,而此次的重點車型就是標緻508LPHEV版車型。
  • 外企撤離,「中國製造」不再廉價,國人:已經升級了!
    外企撤離,「中國製造」不再廉價,國人:已經升級了!   長期以來,中國因為勞動力價格底吸引了很多外企,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轉型發展,很多外企接連離開中國,例如松下、尼康和東芝等等日企,最近日企奧泰斯也做出搬離中國的計劃,把生產線搬去了越南
  • 兩稅法對中唐的影響,它為何又能在宋元明清歷代持續八百多年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一首《無名稅》詩反映了唐朝兩稅法的實施情況。兩稅法在剛開始實行的時候,「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可是封建官吏們執行的如何呢?「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他們打著為民著想的幌子,實質卻是榨取人民的血汗滿足自己的需要。兩稅法的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唐朝初年,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
  • 耐克"內外有別"獲罰單 洋企業在華違法惹眾怒
    而據了解,洋品牌「內外有別」的現象並非耐克獨有,蘋果、可口可樂、立頓等國際品牌此前均由於雙重標準而遭消費者詬病。   專業人士指出,類似事件頻發一方面是由於國內標準相較國際標準存在差異、消費者組織資源缺乏導致信息不對稱,而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企業違法成本過低,導致企業有恃無恐。
  • 網易郵箱垃圾郵件內外有別?官方回應-網易,郵箱,垃圾郵件,內外有別...
    以下是網易聲明原文:關於「網易對待垃圾郵件內外有別」的說明近日,有媒體發表報導,稱「網易對待垃圾郵件內外有別」。該文章對網易郵箱的服務存在誤解,網易郵件中心就此做如下說明:一、該文章報導的垃圾郵件其實為「活動通知郵件」,並非垃圾郵件。「活動通知郵件」是網易為用戶提供的一種系統告知服務,並且是經過用戶主動訂閱的。
  • 體制內外待遇不等 體制外員工是二等公民嗎?
    必須承認的是,針對體制內、外的職工實行差別待遇、「內外有別」、對勞動者不能一視同仁的制度性歧視一直而且普遍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同是一起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如果在「體制內」就業的人往往會得到人們羨慕的目光。  無獨有偶,我們還能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工作解決了嗎?」「有編制嗎?」
  • 電子稅務局新版房土兩稅申報表操作指引
    房土兩稅申報表操作指引 2019年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申報期就要到啦!電子稅務局房土兩稅合併申報具體怎麼操作?小穗在此為您奉上相關操作指引,滿滿乾貨,申報不發愁。
  • 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如何做到「內外有別」
    目前法律體系判斷夫妻債務標準為「內外有別論」,但該理論存在片面保護債權人的傾向,招致了理論界、實務界愈來愈多的質疑,需要重新檢討和規範。三、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內外有別論」總體而言在上述觀點上衍生出來的就是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內外有別論」。四、「內外有別論」的理論及實務缺陷第24條和「內外有別論」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備受詬病,湖南一陳姓女子甚至在遭受該理論之害後,與數十位其他受害者組成了「反24條聯盟」,呼籲廢除第24條。
  • 外企的矛盾:一面裁員,一面招聘難。外企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
    外企這幾年在中國似乎風光不再,僅2019年一年,就傳出甲骨文、西門子等知名外企的裁員消息。據說甲骨文在中國研發中心的首批裁員數量將近60%,有些老員工的賠償方案甚至達到N+6。8月1日,微博有消息稱:「通信巨頭思科要在中國區裁員,原因是全球業務調整。中國區的裁員人數不會太多。
  • 稅收優惠政策精準落地 浙江桐廬縣全年可減免「房土」兩稅近億元
    多虧了稅務部門送來了「及時雨」,「房土」兩稅稅收優惠政策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今年3月,為精準幫扶嚴重受困行業及小微企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浙江省財政廳 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關於落實應對疫情影響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的通知》出臺,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四大行業企業和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的自用房產、土地免徵3個月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 電話英語,衝擊外企,英語不再「裸奔」
    希望可以進入外企,在新工作氛圍裡得到更好的發揮,實現自我的價值,所以很多人在離開校園多年之後,又開始了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歷程。英語口語學習,已經逐漸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通過英語學習,能夠加大自己進入外企的籌碼!現在,很多人學習英語都是,整天只知道戴著耳機聽英語,埋頭看英語書,不停地做應試練習,卻不開口說英語,不使用英語進行交流。
  • 外企吊打國企、私企?人才為什麼都偏愛外企?
    因為外企的加入,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外企,國企與私企似乎黯然失色,外企在中國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導致人才偏愛去外企工作呢? 相較於私企,外企的人才引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因為很多外企理念新穎,具有比較成規模的企業文化建設,再加上外企一般有著國內母公司,整體上具有較大規模,而各單位配備也比較齊全,能夠適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強,這是一些中小型私企不具有的優勢。